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奋斗在九十年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长胜之虎

    “事情总是会变化的,以前我也不知道我们的云端操作系统不仅要与微硬争用户,还要与国际互联网竞争。

    你也知道,我们这种云端操作系统,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相比,技术要领先一代以上。

    我们考虑得更远更成熟,我们这种云端操作系统实际上应该叫物联网,取万物互联的意思,不再局限于某一硬件平台。

    而是以人为本,结合将来的移动网络技术,我们的云端操作系统将无处不在,消除了时间与空间的隔阂,为用户提供最实时最便捷的服务。

    我们应该算是一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为个人为企业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理念,是完全有资格替代国际互联网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一定会受到国际互联网相关企业的无情打压,甚至不排除欧美国家亲自干预。

    任何一种技术革命,都会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打压,这是必然而不是假设。

    在我们未掌握核心技术以前,我不敢将它商用。

    诸位,你们明白我的苦心吗”

    王勇的这番话,从根子上解释了问题的实质,众人皆以为然,同时也大受鼓舞。

    大家想想都激动不已,虽然前路艰难,困难重重,但假如成功了,海豚科技会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呀!

    那将是一家科技巨无霸企业集团,能与欧美别苗头的




第204章:苗伟团队
    “老板,经过我们的努力,已经试制出了一台样机,现在正在测试,问题比较多,主要机械方面的问题,也没有达到最佳的燃烧状况。”

    苗伟小心翼翼的回答了王勇的问题。

    试制一台发动机并不难,画出设计图,用五轴联动数控组合机床将零部件一一制作出来,组合起来就是一台发动机。

    但是海豚科技不同于其它的汽车公司,没有完善的零部件供应链,所有零部件都是自己研制。

    这中间的问题就太多了,一颗螺丝钉、一根弹簧都要找到最优值,否则会问题频出。

    现在苗伟团队试制出来的发动机,也就是一个样子货,经过他们的努力改进,只是勉强能够发动,还动不动就闹罢工,反正是问题一大堆,所以王勇问他,苗伟说话都没信心。

    “是人手不够吗”

    王勇没有生气,但语气很严肃。

    苗伟有点慌了,连忙道歉:“不是,不是!对不起!老板,我们都是第一次进入这个领域,经验难免不足,考虑问题欠妥当,现在各种零部件都不太合格,我们还在改进。”

    “是哪些方面的问题你和我说一说。”王勇继续不冷不热的问他。

    “主要是各种弹簧和曲轴的问题,我们还没有找到最优值,倒致机械配合不好,容易熄火。”苗伟实话实说。

    苗伟他们比一般的汽车发动机研发团队经验有所不如,但优势也很明显。

    就说材料,他们用的都是最好的进口材料,从里到外,全是进口材料,又有最精密的机加工工艺,仅凭这两点,起点就很高了。

    王勇又提醒过他们学习别的发动机设计思想,注意零部件工差值,所以发动机的设计没有太大的问题。

    像齿轮、轴承都没有问题,性能优良很顺畅,只是因为调质工艺的问题,倒致不耐用,达不到国外同类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但这些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现在最恼火的反而是螺丝、弹簧这些小零件。

    螺丝是扭松扭紧的问题,弹簧是弹性模量的问题,还需要不断调试。

    就是这些小问题,倒致发动机像柴油机一样,响声震天,冒着浓烟,响不了几下就熄火,简直是惨不忍睹。

    因为问题太多,苗伟他们现在还没有功夫研究燃油管理技术。

    这就是没有基础的坏处,如果有一台普通三缸发动机作基础加以改进,就会容易很多。

    一种新产品,出现问题很正常,王勇并没有生气,不过他也发现了问题,于是指示道:“你们只制作了一台发动机研究怎么够,要加快进程,多试制几台,十台不够就二十台,发动机一多,釆集数据就越快。

    我可以告诉你,这款发动机是我们公司现阶段能够商用的又一款产品。

    你们要加把劲,抓紧时间把发动机完善,你下去吧!”

    “是”苗伟恭敬的鞠了一躬就转身告退了。

    造汽车发动机没那么容易,当初欧美发明汽油发动机时,也是性能差劲,情况和苗伟他们差不多。

    经过了上百年的研究与完善,才有了如今性能优异的发动机,不说多的,单单是调气门间隙就是一门高深的技术。

    苗伟团队全是外行,当然要付出学习的代价。

    现在苗伟他们欠缺的就是金属调质技术,制出来的弹簧性能不过关,不是太硬太脆就是太软了,真是白瞎了那些好材料。

    有人可能会想,弹簧可以买现成的,其实他们也试过了,因为是全新设计的发动机,没有配套的零部件,所以现成的弹簧不配套,需要自己研制。

    现在他们差的是调质工艺,而不是零部件规格,这个问题并非无解,只是比较费时间。

    苗伟团队是和张志东团队、朱涛团队共用一间实验厂房。

    &n



第205章:ECU控制系统
    其实真要怪,也只能怪海豚科技条件太简陋了,不具备汽车发动机研发条件。

    就说弹簧的测试,应该有专用的测试设备,苗伟团队为了省钱,是直接装到发动机上测试,当然耽误工夫了。

    只不过,失败多了,这些技工师傅总算找到了金属调质的法门,做出来的弹簧越来越接近理想值。

    具体的表现就是发动机能够保持长时间运行不熄火了。

    当然,问题依然很多,噪音大、冒浓烟等情况还是没有改变。

    这个时候就要靠调气门间隙了,这个步骤并不难,一把螺丝刀一把开口扳手慢慢调校。

    这个步骤能显著降低发动机震动,减弱噪音,同时肉眼可见的尾气浓烟也消失不见了。

    下一步就是正式安装ecu汽车管理系统。

    原理也很简单,就是通过调节给排气量与喷油量来控制最佳的燃烧效率。

    苗伟团队调节进气排气的办法,就是给进排气门都装上电磁阀,再在进排气管内装空气压力计,用ecu控制系统进行整体调控。

    这种技术与其它汽车公司安装进排气岐管完全不一样,那是一种机械调节,比较复杂,而用电磁阀控制进排气,则相对简单,更主要的是避开了欧美汽车公司的专利壁垒。

    还有在排气管内要装各种废气感应元器件,主要就是计录废气中的磷硫值与二氧化碳含量,还有水蒸汽感应元器件,以达到进一步的细微调控能力。

    这一步很关键,废气越少水蒸汽越多,证明燃烧更充分,发动机的性能就是体现在这些细微调控上。

    对废气的测量,就是为了增大进气量,使气缸内吸进更多的新鲜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同时对进气的控制也是为了控制缸内压力,进气越多,缸内压力就越大,缸内压力等于就是发动机输出功率。

    但是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总有一个极限,缸内压力过大会引起爆缸,苗伟他们就是测试这个极限值。

    通过这种破坏性的实验,再来计算发动机的最优运行工况。

    然后就是所谓的调低阀值,本来最大功率是80kw,调低到65kw,这样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会延长很多。

    一些汽车改装发烧友,就是通过调大控制程序里面的进气量来增强发动机功率。

    这样做,燃烧更充分,更省油,唯一的缺点就是降低发动机使用寿命。

    其实涡轮增压也是同样的原理,虽然增加了发动机功率,也更省油,对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却有损害,而且会造成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烧机油等等。

    所以有一部分爱车人士,不喜欢涡轮增压发动机。

    对燃油管理是通过ecu控制系统直接调控燃油泵喷电磁阀来达成,喷多喷少何时喷就要靠水磨功夫来调校。

    这是一种新型缸内直喷发动机,没有电子点火系统,要省事许多,否则还要控制点火时间。

    海豚科技的缸内直喷发动机与普通的电子点火发动机有显著的不同,工作原理都不一样,所以ecu控制系统也完全不一样。

    在后世这是大众汽车公司研发的技术,但是大众还是没有取消电子点火系统。

    其实缸内直喷技术是从柴油机衍生而来的,柴油机因为柴油燃点低,发动机较笨粗,可以承受更大的缸内压力,所以没有电子点火系统,直接靠气体压缩作功点燃柴油。

    按道理,汽油燃点更低,更加适合压缩作功点燃的模式。

    其实没有那么简单,汽油喷射的时候,会蒸发吸热,使气缸瞬间冷却降温,仅仅一个压缩行程,



第206章:智能办公系统启用
    在苗伟团队忙着ecu控制系统的两个月时间里,宋庆伟与朱涛团队也没有闲着。

    他们在此以前,已经提前将网线布置好,也将智能家具电器安装好了,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当然,因为工程量很大,实际工作是王师傅的装修公司帮助做好的,他们只做技术指导。

    在这两个月中,他们两个团队近两百人,就是全力打磨智能家居系统。

    理论与实际总有差距,遇到的问题很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设置参数。

    比如自动打开门窗,你多一个数值就会造成门窗到位了电机还在运转,造成门窗不停的踫撞,像是鬼撞墙一样。

    如果少一个数值,就会倒致门窗没有彻底打开。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重要的是要总结参数设置的办法,以便编成技术手册,让威尔逊公司的施工人员能够很容易掌握。

    最难的是智能语音控制系统的调校,这里面的技术难度很大,已经涉及到了初级的人工智能技术。

    也就是模糊识别技术,让电脑能识别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在这个方面没有尽头,只有更好。

    他们二百人的团队,每个人都要发出各种指令,甚至还故意发出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以提高技术难度,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

    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就花在调校语音识别上。

    他们遇到的第二个大难题就是远红外激光定位技术的问题。

    远红外激光就是我们在电视上见到的,在银行金库那种红外线报警装置的那一束束红光。

    那是故意放给观众看的,实际上人的肉眼看不到远红外激光。

    还有电视机的遥控器就是远红外激光,只不过它是散射,而这里要用凹镜收束成一条细线。

    宋庆伟他们为什么选择远红外激光呢主要是它便宜,又对人体无害,反而对人体有益,就比如一些远红外理疗产品,就是根据远红外线能刺激人体细胞活性的原理而研制的。

    再一个室内定位距离不远,只要有十米元的定位距离就足够了,所以远红外激光是最适合最经济的方案。

    倒不是测量精度的问题,这个问题他们早就解决了,那个不需要电脑也能边做实验边改进。

    他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与人同步实时跟踪的问题。

    不可能满屋子装上激光发生器与接收装置,那样成本太高了。

    所以他们设计的是可以360度摇头的红外追踪设备,就像现在那种360度监控摄像头一样。

    只不过监控摄像头是不停的转圈,而这种红外激光追踪仪要与人同步,平时不动。

    解决的办法就是红外感应技术作为定位技术,人的体表也在无时无刻发射红外线,把红外感应器与激光发射器固定在一个面上,驱动微型电机随人转动,就能做到实时跟踪实时定位。

    原理很简单,但实际遇到的问题很多,比如因为屋子不是圆的,有拐角有障碍物,总有定位盲区的问题等等。

    不过问题再多,人多力量大,在二百多人的努力下,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也解决得七七八八了,已经基本具备实用的价值。

    因为宋庆伟团队每天在办公楼改造,王勇知道他们在忙什么,他也没问,就这么过了两个月后的一天早上。

    当王勇赶去上班的时候,看到办公楼外的广场上,站满了人,大家都是三五成堆在激烈的议论着什么事。

    王勇顿时心生不悦,这时宋庆伟与朱涛俩人已兴奋的迎了上来。

    “老板,从今天起,办公楼的智能操控系统就正式起用了,大家都在等你第一个试用呢!”

    王勇听到原来是这么回事,他立刻就乐了。

    “是吗好!你们俩给我做技术指导,告诉我怎么使用,我是一点技术都不懂的人,如果我都能轻松使用了,相信就没有问题了。”

    王勇并未停步,他边说边走,朝办公楼大门走去。

    &nbs



第207章:验收
    “老板,你有全公司最高权限,比如你可以限制某人进入公司,你也可以限制某些人上网,不过这需要你按指纹确认。

    办公楼内所有的门锁,都换成了我们自己研发的超声波指纹识别门锁,你可以随便在哪把锁上确认。”

    宋庆伟和朱涛紧随莫清影之后也经过指纹登记,然后跟着走进了办公楼,宋庆伟陪在王勇身边为他解释权限设置。

    就比如王勇的办公室,如果没有得到他的允许,任何人都进不去,但是他可以进入任何一间办公室,整个公司对他不设防,这就是顶级权限。

    王勇不置可否,只是点了点头当是应了,他已经被公司智能改造而产生的大变化所吸引住了。
1...5758596061...1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