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李靖可是大唐的军神,又是西征的大总管,手握大唐最精锐的部队,如果他要谋反的话,恐怕大唐都要抖三抖。

    “高甑生”李靖脸色一变,反问一句道。

    “启禀陛下,高甑生同样攻击乌兰部落,被李将军责罚。”秦琼躬身道。

    众臣顿时面面相觑,关于李靖的谋反的传闻,一直都在朝堂中流传,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李靖兵锋太盛,一旦叛乱恐怕无人能够抗衡。

    而这一次高甑生上报李靖为了二人攻击党项部落而处罚他们的事情,这种偏向异族的行为,的确是触犯了朝堂那根敏感的神经。

    “陛下,高李二人的确是违反了军令,李将军处罚二人并无不妥之处。”秦琼躬身道。

    “不错,军令如山,我军远征本就是困难重重,高李二人为冒领军功,不惜违背军令,本应处罚!”尉迟恭出声道。

    不少武将也纷纷附和道,纷纷痛斥高李二人的丧心病狂的行为。

    之前出言的御史低头顿时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众多武将纷纷为李靖辩解,且不知正好中计,声援李靖的人越多,李靖的出境就越危险。

    李世民面无表情的说道:“诸位爱卿认为此事如何处理。”

    一时之间,满朝寂静。

    “此事既然高刺史上告,朝廷自然要查明验证,也好还李将军清白!”房玄龄无奈道,他乃是百官之首,这个时候自然要他来出面。

    “微臣附议!”长孙无忌附和道。

    &n




第五百七十七章 山东大水
    “启禀陛下,如今吐谷浑已经平定,不知如何安置吐谷浑之地!”房玄龄躬身说道。

    他乃是百官之首,如今战事已经结束,是考虑如何处理吐谷浑的时候了。

    房玄龄话音一落,顿时百官不禁为之一振,这才是今日要商议的要事,就连李世民也不禁呼吸一促,吐谷浑方圆数千里,相当于一成大唐的疆土,虽然大都是贫瘠的沙漠之地,却有难得的草场,要是能够纳入大唐的版图,那也是了不得丰功伟业。

    苏令侬昂然出列道:“启禀陛下,以老臣之见,此事何须商议,我大唐倾国之力才将吐谷浑平定,岂能再养虎为患,何不效仿前朝,在吐谷浑旧地重设青海四郡,将其纳入大唐治下!”

    对于农家来说,最不嫌弃的土地,能够有更多的土地,才有农家发展壮大的基础,而且青海之地牛羊众多,而解决夜盲之症的关键正好在于肉食。

    “陛下万万不可!”御史权万纪反驳道,“杨广暴虐成性,其故计又岂能让我朝效仿,再说,杨广虽然吐谷浑设置郡县,却是形同虚设,政令不出伏俟城,根本掌控不了青海之地。”

    李世民不禁眉头一皱,隋朝对吐谷浑的统治极为薄弱,否则也不会轻易的被犹如丧家之犬的伏允重新夺回来。

    苏令侬摇头反驳道:“此一时彼一时,吐谷浑地势偏远,来往不便,如今我大唐砖路畅通,从长安城到兰州之地,日夜兼程也不过三天时间,一旦青海之地有异动,朝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消息。”

    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朝廷掌控地方最佳的距离乃是七天到达,甚至在最遥远的岭南道,有些消息传回长安城甚至长达半月之久,这么算来,吐谷浑之地距离长安城也不是太远。

    青海之地虽然地势广阔,大不了再修建一条砖路,有了青海之地数不尽的牛羊输入大唐,这笔生意怎么做都很划算。

    “我等出师乃是讨伐吐谷浑犯边,若是灭其国,占其土地,恐怕会让西域各国惶恐,不利于大唐边关稳定。”

    不少文臣纷纷进言,大讲仁义道德,再到边关安定,反对直接占领吐谷浑。

    不少朝臣也为之动摇,纷纷进言反对设立郡县,哪怕是李世民也不禁顾虑三分。

    “诸位爱卿有何意见!”李世民将目光投向最前排的魏征几人,他们几人才是大唐真正的顶梁柱,李世民一旦有悬而不决之事,多向几位询问。

    “启禀陛下,如果我等直接重设青海四郡,定会激起当地部落的不满,不利于大唐统治,陛下何不让慕容顺复国,加以大军辅助,慕容顺在吐谷浑中并不根基,只能依靠我大唐,一来我保证我大唐的利益,二来则可以扶持吐谷浑,拱卫西部边疆。”魏征傲然道。

    此乃他思索良久的计策,实乃一石二鸟的良计。

    “不错,我等可以效仿突厥之例。”萧瑀点头附和道。

    对于这等事情萧瑀最有说服力,他乃是前梁后人,萧皇后之弟,南梁被李靖灭国之后,他非但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而被李世民重用,位宰相之列。

    “突厥之例!”

    满朝朝臣不禁微微颔首,大唐击败突厥之时,只因为出兵奇袭,攻破了突厥牙帐,俘虏了颉利可汗,却并未占领突厥一寸土地,这才解决大唐北疆长达十年的边患,得到了西北各部的尊敬,被西北各部尊称为天可汗。

    一时之间,众臣大都倾向于魏征之计。

    “臣反对!”

    一个让所有人都极为意外的大臣出列道。

    “长孙无忌!”

    满朝顿时愕然,没有想到是他竟然反对,就连李世民也不禁侧目而来,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功臣第一,其分量之重,无人能够出其之右。

    长孙无忌昂然道:“启禀陛下,当时我等未占突厥一寸草地,实乃是因为当初突厥实力并未受损,更有薛延陀和铁勒九姓虎视眈眈,乃是不得已之策,而如今我大唐长途远征数千里,执伏允人头而归,青海之地再无反抗之力,岂有不取之礼,天授不取必遭天谴。”

    &n



第五百七十八章 财政危机
    山东大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山东之地大水的消息越来越多的传到长安城。

    水淹七郡!

    数百万亩良田毁于一旦,百姓流离失所,家园毁于一旦,损失极为惨重。

    “朕连年下拨钱粮修建黄河大堤,又有渠村泄洪,山东之地的黄河大堤为何还能溃堤。”朝堂之上,李世民看着触目惊心的损失,怒吼道。

    “微臣失职,还请陛下恕罪!”工部尚书段纶一脸灰败的请罪道。

    修建黄河大堤乃是工部的职责,如今山东之地的黄河溃堤,事前根本没有多少预警,军民根本来不及防备,以至于酿成大祸,工部自然有推卸不了的责任。

    李世民恨恨的瞪着段纶一眼,冷声道:“工部尚书段纶失职,就地免职!都水司负责山东之地的河堤之人,全部交给三司审理。”

    “微臣多谢陛下不杀之恩!”

    段纶身体一颤,身形顿时矮了几分,随即踉踉跄跄的退下,

    不少百官也是不由一叹,他们知道段纶这一次将彻底的淡出朝堂,而工部则将会重新洗牌,毕竟这一次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自然需要人来承担责任。

    等到段纶离去,房玄龄躬身道:“陛下息怒,为今之计,还是先行赈灾方为上策,山东七郡上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如果不及时赈灾,迟则生变呀!”

    李世民也是满脸凝重,他可是经历过隋末之乱,这场大水固然让大唐损失惨重,如果流民被有心人利用,造成的后果并不亚于这些大水的破坏。

    “传令下去,周围各郡全力救援受灾百姓,戴爱卿!立即准备粮饷钱财,立即救助受灾百姓。”李世民朝着戴胄道。

    戴胄苦笑出列道:“启禀陛下,如今长安城国库已经空了,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钱财。”

    要赈灾七郡的百姓,每天所需要的钱粮都是天文数字,一时之间朝廷根本拿不出如此多的钱财。

    “怎么会没有钱我大唐去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怎么会这么快将钱财花完。”孔颖达焦急道,山东之地乃是儒家的大本营,晚一天救助山东之地一天,山东之地的都会受难一日。

    戴胄苦笑道:“去年我大唐的确是喜获丰收,然而朝廷修建近两千里砖路,又筹备西征远征吐谷浑,早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虽然还有些剩余,但是恐怕堪堪够远征将士的抚恤和奖赏。”

    戴胄的话音一落,不少朝臣顿时沉默,正式去年喜获丰收,大唐才有底气去攻打吐谷浑,然而一场远征也将大唐的国库几乎掏空。

    孔颖达悲声道:“难道我等就眼睁睁的看着山东百姓遭难么”

    魏征出列道:“当然不可,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百姓安居乐业也是我大唐安居乐业,陛下又岂能忍心让山东百姓受难。”

    李世民点头道:“不错,传令下去,立即调集粮食,前往山东受灾之地,务必不能让一个百姓挨饿。”

    “多谢陛下!”孔颖达脸色稍缓道,只要人饿不死,其他的一切都还有希望。

    “启禀陛下,大灾之后必有瘟疫,不若医家提前准备,一来可以为受灾百姓医治,而来也好防止疫病。”房玄龄躬身道。

    长孙无忌赞同道:“不错,红十字会也可号召志愿者,捐钱捐物,定然能够救助不少受灾的百姓。”

    红十字会名义上乃是长孙皇后掌控,红十字会援助受灾地区,这有利于长孙皇后的名声,长孙无忌自然支持。

    众臣也是纷纷点头,如今朝廷无钱可用,只能依靠民间力量,一旦红十字会出手,定然能够将大大的缓解朝廷的压力。

    李世民点



第五百七十九章 手掌天下权
    兰州城内,大军云集,军营遍地。

    在火器监的营地中,一声声哀嚎声不断的传来。

    “嘶!小心点!”墨顿趴在床上,一脸的痛苦道。

    墨五一脸无奈的看着自己手中的死皮,耐心的说道:“少爷还是忍耐一点,你背上的晒伤已经耽搁太久了,如果不将经过消毒处理,如果发炎,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墨顿穿越沙漠,远征突伦川,虽然战果硕硕,然而后背却被严重晒伤,红丫丫的一片十分吓人。

    墨五拿起酒精轻轻的擦拭在墨顿的伤口上,剧烈的刺痛差点没有让墨顿跳了起来。

    “少爷,如今战事已经结束,我等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长安城。”墨五问道,顺便让墨顿分心减轻痛苦。

    李靖将大军带回兰州城之后,已经修整了数日,却始终没有下令返回长安城。

    墨顿咧嘴倒抽一口凉气,解释道:“回长安城恐怕还要一段时间,如今战事刚刚结束,全军将士的情绪还不稳定,如果贸然行军回朝,恐怕就要引起骚乱,就是要回去,恐怕也是将领先回,士兵随后。”

    战后应激综合征并不是后世才有,在古代,虽然没有这个词语,但是古人的智慧早就有了防治的方法,否则一旦出现战兵回乡伤人之事,恐怕危害极大。

    大军远征两个多月,可以说全军将士每一天都在精神高度紧张的之中,如果不经修整贸然回朝,一旦出现问题,那后果可是极其严重的。

    “原来如此!”

    墨五嘴上说着,手下并没停下,很快将墨顿的伤口包扎好。

    “这几天不要见水,三天一换药,很快七天就会痊愈。”墨五道。

    墨顿有气无力的点了点头,趴在那里当死狗一般享受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然而墨顿的休闲时光并没有享受太久,随着一阵阵鼓声响起,墨顿竖耳一听,不顾疼痛,豁然而起。

    “点将鼓!”

    墨顿简单的披上盔甲,一跃上马,直朝李靖的临时驻地太守府而去。

    第一波鼓点刚落,墨顿就踏入太守府之中,发现所有将领都已经聚齐。

    “怎么了”

    墨顿凑到苏定方跟前小声问道,此刻战事已经结束,点将鼓又怎么会突然响起!

    苏定方努了努东方小声道:“长安城已经来人了!”

    墨顿顿时恍然,如今大军的得胜归来,朝廷自然会派出大臣抚慰大军。

    不多时,前来抚慰大军的钦差赶到,出人意料的是,竟然是墨顿前往吏部报道的所见的吏部尚书高士廉。

    “参见钦差大人!”

    “诸位请起,尔等乃是西征的大功臣,老夫受之有愧呀!”高士廉一连和气的说道。

    李靖迎上前去,朗声道:“高大人远道而来,舟车劳顿,有劳了。”

    高士廉眼神一转,看到众将身后的墨顿,不由展颜一笑道:“若是之前,老夫远赴千里,这条老命定然会丢了半条,然而有了墨祭酒造的四轮马车和砖路,老夫在车上舒舒服服的躺了三天,就到达兰州,实在是便利数倍呀!”

    不得不说,要不是有砖路之便利,高士廉还真不敢接这钦差的差事,否则长途跋涉都会要了他的老命,李靖也是一脸赞同,砖路的便利在这一次西征中可以说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是西征最大的功臣。

    墨顿顿时尴尬一笑道:“高大人过奖了!”

    “私事暂且放在一边,我等还是先办公事吧!”高士廉郑重道。

    顿时众将顿时神色一肃。

    “陛下有令,此战能够一举消灭吐谷浑,皆赖众将士之功,待回到长安城中,人人论功行赏。”高士廉郑重道。

    “多谢陛下!”

    众将脸上不由的浮现出一丝笑容。

    李靖一挥手,立即一个亲兵飞快的跑出太守府,立即全城军营中,立即传来一阵阵欢呼之声。

    “其二,本钦差来此,还有一事,就是要查验军中将领告李靖谋反一案!”高士廉话音刚落,顿时所有人一片哗然。不少人顿时将目光集中在李靖和一旁等待处罚的李道彦的身上。

    李靖心中一叹,心中顿时心灰意冷,每次大战之后,关于他要谋反的奏折总是出现,这一次他已经是极为小心,完全按照军令行事,却没有想到这次还是如此。

    然而李道彦却一脸无辜,按理说李靖对李道彦的处罚可谓是极为严重,最有可能告李靖的恐怕就是他了。但是他虽然怨恨李靖罚他如此之重,看在李靖发兵为其三千将士讨回公道的份上,他也认了,告李靖谋反的事,他还真没有想过。

    “高甑生何在”高士廉高声道。

1...157158159160161...4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