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啊!怎么回事”长乐公主惊呼道。
“还不是姐夫修建的新房,好像修建的太好了!”李治手中拿着一份儒刊指着上面的内容道。
作为墨顿最忠实的支持者,长乐公主并没有订儒刊,自然不知道这个消息,听到李治如此说,长乐公主一把夺了过来。
看到儒刊的内容,不由心中感动,单凭儒刊的描述,她就知道墨顿一定为这个房子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却落得被御史弹劾的下场。
“你快去打探一下,到底怎么了”长乐公主催促道,随手将一份糕点塞到李治的口中。
“好的!”李治立即屁颠屁颠的跑了出去。
很快,墨家子为长乐公主修建婚房过于奢侈,被御史弹劾的消息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很快传遍了整个皇宫。
“以钢为筋,以水泥为骨……………………以镜为窗。”
后宫众人但凡听到这样的房子,虽然不知道水泥为何物,但是能够让墨家子如此重视,定然是不凡之物,再加上其他极为珍贵的东西竟然用在建房子之上,不由一阵羡慕嫉妒。
“墨侯对公主真是用情至深,玻璃瓷器如此珍贵之物,竟然直接用于建房子。”
“这样的房子,恐怕比公主的宫殿还有奢华!”
“听说足足有三层高呢”
“那岂不是人都住在半空中了”
……………………
一众宫女顿时议论纷纷,人人脸上一阵羡慕,若是有一个男人如此对她,恐怕这一辈子也都值了。
“又是天下独一份的东西!”高阳殿中,高阳公主心中的嫉妒之火熊熊燃起,久久不能平息,凭什么长乐就能享受父皇最多的宠爱,最完美的爱情,天下独一份的宝物,就连出身也是嫡长公主。
而她虽然也曾得到父皇赏赐的魔镜,那也只是屈居长乐之后罢了!什么好东西都是长乐先用了,在轮到她,在高阳公主看来,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后宫诸妃宫站在看着水银制作的新式镜子之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美艳的脸庞,完美的妆容,不由的一阵自怨自艾。
“墨家子为长乐公主修建新房被弹劾”郑充华朱唇轻启道。
“回娘娘,听说墨侯已经亲自上朝自辩了,现在已经闹上太极殿了”一个宫女道,这个宫女乃是她从荥阳老家带来的心腹,对她极为忠心,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转告郑充华。
“墨家子为了长乐公主,还真的是穷其所有,不过那些御史若是想认为因此能够拿捏住墨家子那就错了。”郑充华冷笑道。
当她看到儒刊上,列出来的清单,恐怕只有瓷砖这一个把柄才算有攻击力,其他的都是墨家出产或者和墨家有莫大的关系,恐怕墨家子早就有了自辩之词。
“而且那可是陛下的嫡长公主呀!”郑充华感叹道。
来到宫中之后,她才发现长孙皇后在后宫的威望有多高,长乐公主作为嫡长公主是多么的得宠,墨顿虽然用的东西很稀有,可乃是为了他的女儿而建,从这一点上,墨家子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果然过了一会,前殿传来消息,墨家子全身而退。
“果然如此,假如……”郑充华不由感叹一声,却没有说出口,假如是她提前遇到了墨家子,那恐怕就已经是不一样的结局了。
那个待嫁的女子恐怕就是她了,她将享受着世人的羡慕,墨家子用神奇的魔镜作为聘礼,给她修建最完美的新房,然而没有假如,哪怕她鼓起勇气,坐上马车前往墨府,也是晚了一步,只能枉然。
随着朝堂争辩的结束,墨家子新房更多的细节也渐渐被披露。
何止是后宫诸妃,就是文武百官也极为好奇墨家子的新式房屋到底是何等的惊艳,尤其是一些和皇家定亲的重臣,更是心痒难耐。
长乐公主乃是嫡长公主,乃是一众公主之首,如今墨家子已经修建了新式房屋作为样板,恐怕日后他们嫡子迎娶公主的时候,恐怕也只能按照这个样板来建。
这原本正是于志宁上奏的最犀利的把柄,但是却败在了墨顿所建造的新房,并非是仅仅是造价高,奢侈之类,同是还是一种全新的新式建筑,用料虽然独特,但是效果同样无可挑剔。
………………
“这就是你说的新房!”
墨府东院之中,李世民和不少重臣震惊的看着面前的充满了震撼的建筑,在三层新房的外墙上,一块块犹如砖块大小的白色瓷砖错落有致的布置,整个建筑犹如用瓷器打造一般,一个个硕大的窗口贴上一块块透明的玻璃,晶莹剔透。
上一次墨顿前来,外墙还没有贴砖,玻璃窗还没有安上,如今都已经完工,整栋楼房都已经完全竣工,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
这何止是新房,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品。
也难怪于志宁上奏弹劾,恐怕任谁一看这样的房子不喜欢,哪怕是花费再多钱也恐怕有不少人心动。
“陛下和诸位大人请进!”墨顿看了一眼自己的杰作,自得的点了点头道:
墨顿伸手推开透明的玻璃门,邀请众人进入新房之中。
李世民率先踏入,突然感觉脚下一滑,不由低头看着地面上,只见地面
第七百三十章 修桥
墨顿心思玲珑,自然知道众人的算盘,不由苦笑道:“虽然造价不高,不过眼下水泥却是奇缺,恐怕要等上一段时间,才有可能量产水泥!”
“水泥!”
李世民心中一动,对于这个频繁出现的新词他们已经渐渐的能够理解了,三层别墅这种新式楼房之所以能够建成,水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个水泥却号称道家用炼金之术炼制而来,目前来说根本无法估价。
墨顿解释道:“回陛下,平常我等建房垒砖大都用黄土,然而黄土极易被雨水冲走,造成房屋破损,小子就像如果能够有一种类似黄土之物,凝固之后坚若磐石,这才和道家联合研制出了水泥,可惜现在水泥刚刚试验成功,产量极少,还未来得及量产,积累了数月才堪堪造这三层小楼而已。”
“数月才炼制这么多的水泥”李世民顿时眉头一皱。
墨顿郑重的点了点头道:“而且为了尽可能的节省水泥,小子就用河沙来混掺水泥,打造顶层的时候,甚至将石头打成石子添加进去,如此一来已经足够节省了,要是全用水泥的的话,恐怕一千贯也不够花的。”
在没有机械的时代何止是炼制水泥不易,就连下河捞沙子,将石子打碎同样是不小的工程,再加上运输费费用,所以才有这么高的造价,
“竟然靡费如此之多”李世民不由眉头一皱,不由又想起刚才于志宁的上奏,貌似却是花费多了一点。
墨顿见状连忙又道:“水泥之物极为神奇,自然不能以常价来度量,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到合适之处可是有大用途的。”
“有话就直说”李世民看到墨顿卖关子,忍不住冷哼道。
墨顿尴尬的嘿嘿一笑道:“微臣认为,水泥除了用于建房之外,还可以修桥!”
“修桥”李世民顿时不解道。
墨顿朗声道:“水泥掺水犹如泥浆一般,我等想将它塑造什么形状都可以,然而一旦凝固,就会坚若磐石。自古以来修桥极为不易,而且颇为耗费钱粮,寻常木桥根本用不了多久,石拱桥除了前朝李春修建的赵州桥,其他的根本不值一提,甚至还有很多较大的河流根本没法修桥,天下苦无桥久亦。”
李世民意外的看着墨顿一眼,别人不知他却清楚修建赵州桥的李春却是相夫氏一脉,没有想到墨顿竟然会对其如此推崇。
“那水泥也能修桥,就能保证不坏”一直沉默的工部尚书张亮终于忍不住出声道。
墨顿露出一丝自信,指着房顶上的水泥顶,道:“以钢为筋,以水泥为骨,只要是有充足的水泥和钢筋,水泥亦可不停的凝固,宛若一个整体一般,可以说是最佳的修桥建材,别说是小小的赵县洨河,就是宽广的渭河,架一座桥也并非难事,假以时日,甚至再奔腾的黄河长江架起大桥也并非不可能!到时候,天堑变通途,百姓跨过长江黄河,马不停蹄,车不停息,只需一刻钟而已,即可渡过,此乃何等的奇迹。”
“在长江黄河架桥”
“天堑变通途!”
“一刻钟即可度过长江黄河”
……………………
墨顿的话犹如魔力一般,顿时让满朝众臣热血沸腾。一直以来,历朝历代几乎征服了所有的河流,唯独对宽广的长江黄河束手无策,两条大河,犹如天堑一般,阻碍着华夏南北交通,困扰着一代又一代,如今水泥的出现,终于让大唐有了攻克长江黄河的希望。
“当然,短期内自然无法做到,不过随着造桥技术的不断积累,微臣相信如果有一天能够在长江黄河之上修建桥梁,恐怕非钢筋水泥不可,此乃最佳的修桥之物。”墨顿深吸一口气道。
几乎所有的重臣都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单凭钢筋水泥混凝土可塑性,凝固型坚若磐石的特性,他们就知道墨顿虽然有些夸大,但是却极有可能是事实。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压制着心中的激动道:“时间朕还是等得及的,不过为了证实你的话,正好曲江池一座石桥年久失修,那就交给墨家来修建,到时自然会有工部前去评估,希望不要让朕失望!”
墨顿郑重点头道:“定然不会让陛下失望!”
曲江的水流量不小,和赵州桥所处洨河水流量相差不大,墨顿刚才推崇李春的赵州桥,李世民不偏不倚,恰好的拿一个相若的桥来对比。
“俗话说,金桥银路这花费……”墨顿为难道,修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墨顿可不想让墨家村充当这个冤大头。
李世民冷哼一声道:“材料由墨家来出,人工由长安县衙调配,你不是说用自己家的材料不花钱么”
墨顿顿时一脸苦笑,李世民果然对他一如既往的一毛不拔。
不过他却不知道李世民的用心,墨顿连续大出风头,如果不让他出点血做做样子,如何向文武百官交代。
“微臣遵命!”墨顿领命道。
不过他随即兴奋起来,此乃大唐桥梁史上的一次飞跃,他乃是由墨家来完成,而且当初相夫氏一脉破解墨家墨技,给墨家村带来偌大的损失,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一次他要在相夫氏一脉最强项将其击败,让其心服口服。
……………………
“墨兄好口才,竟然舌辩群儒,说的于志宁哑口无言!”
&n
第七百三十一章 孔家入京
洛阳到长安城的砖路,乃是天下最为繁忙的官道,除非年前大雪封路几天,其他的时间车辆来往川流不息,商旅络绎不绝。
一只长长的车队缓缓从东而来,清一色的二轮马车在一个个飞驰而过的四轮马车旁边显得格外显眼,不由让众人侧目。
如今在长安城和洛阳的砖路上,二轮马车已经极为少见了,拉货少,费力,颠簸,大部分都被更加先进的四轮马车所取代。
“二叔公,依我看还是四轮马车比较舒服,二叔公又何必如此固执呢”
车队之中,一辆的马车的车帘掀开,露出孔惠索年轻的脸庞,看着旁边呼啸而过的四轮马车一脸艳羡,高声喊道,他已经被二轮马车颠簸的十分难受了。
车队前一个头发须白的老者怒声道:“四轮马车乃是墨家之物,你我乃是孔圣之后,正统儒家嫡传,岂能受墨家之惠。”
孔惠索无奈的看着固执的老者道:“四轮马车先秦就有,何来墨家首创,再说我们可是不换墨家村出产的马车,不还是有其他作坊的四轮马车么”
“那些不行,四轮马车毕竟是因墨家而兴起,我等行走在外,乃是孔家的脸面,世人见我等乘坐四轮马车作何之想”二叔公固执道。
“那砖路还是因为墨家而兴趣,我们还不是走在上面”孔惠索撇撇嘴道。
“你……”孔惠索哪壶不开提哪壶,顿时惹怒二叔公。
孔惠索连忙缩回脑袋道:“二叔公莫要生气,我只是担心你老身体撑不住。”
孔惠索随着二轮马车不停的摇晃,砖路虽然极为便利,但是并非绝对平坦,再加上二轮马车根本没有避震,那效果可想而知。
孔惠索呆在车内一摇一晃,不禁极为无聊,随手拿起两叠厚厚的报刊看了起来,一叠是儒刊,一叠是墨刊,每当看到墨顿的消息的时候,不由倍加留意。
“分别不过一年,我竟然错过了这么多事情,就连墨兄都要大婚了。”孔惠索感叹道,他如同祖名君一般,又岂能甘愿在老家碌碌无为籍籍无名,如今有了一次前来长安城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
二轮马车虽然很慢,但是砖路一路畅通,孔家的车队还是渐渐的逼近长安城,很快一个雄伟的城池出现在砖路的尽头。
“长安城到了!”孔惠索喃喃道。
时隔一年,他终于再一次返回长安城。
……………………
“曲阜孔家的车队”
长安城外,众人看到车队前高高飘扬的孔家的旗帜,不由一愣。
“竟然是圣人之后”
不少行人纷纷肃然起敬纷纷让行,孔圣之名众人皆知,孔家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但凡是读书之人,无不对其尊敬有加,而且朝廷每年也都会给曲阜孔家一定的封赏,封孔家当代家主孔德纶为褒圣侯,可谓是极为优待。
“原来是褒圣侯的车队,快快请进。”长安城东城门守卫更是不加任何搜查,直接放行道。
身处一连串的优待之下,然而孔家众人却荣辱不惊,像这样的待遇,他们在各地都能随处遇到,早已经不足为奇了。
随着孔家的车队离去,东城门的百姓这才一阵哗然,纷纷议论纷纷。
“儒家坐不住了,整个长安城一下子热闹了,诸子百家快要凑齐了。”不少人看着孔家的车队,嘿嘿一笑道。
这已经是第四个大规模进入长安城的诸子百家,第一个墨家,大张旗鼓的进入长安城,搅动了长安城的风云,第二个是公输家,第三个乃是道门大会之时,声势浩大的一众道门,而如今孔家终于大规模的进入长安城之中。更别说还有法家在墨家村蛰伏、医家的强势崛起。
“孔圣后人已经来了,这一下看墨家还怎么猖狂”一个儒生看着孔家车队离去,眼中不由闪过一丝狂热,洋洋自得道,孔家来人,给他们注入一针强心剂,但凡儒生无不欢呼雀跃,精神振奋。
“墨家子即将在二月二召开墨技展,而此刻孔家来人,恐怕来者不善呀!”一个有识之士皱眉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