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天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训记

    “当然,兄以为他应该自杀,是因为他曾经当过朝廷官员,而且自己也是举子出身,读了圣贤书,朕却觉得,圣贤书中并没有说敌军占领地的人都应该自杀呀,如果都自杀,蒙元之时,中国当无人也。”

    “再说徐明胜之事,徐明胜之言,深得朕心。国家是什么国家是一个集合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他为民,那么就应该交税,而我朝廷,收了他的税,便负有保护他的责任。”

    “徐明胜也没有错,他给朝廷纳税,现在朝廷丢了辽东,不是他丢了辽东,那错本来就在朝廷,他当然可以问责朝廷。就象你花了银子要买些什么东西,银子花出去了,东西却没有得到,那当然不行呀,错在谁呢,当然不是你,是卖东西的商人。”

    “而徐明胜与朝廷现在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徐明胜交税,那么就是买到了自己的安全保证,而朝廷丢了辽东,就是朝廷没尽到责任,就是朝廷的错。他当然可以不追究朝廷的错,但他也可以而且有权力追究朝廷没有尽到保护他的责任。”

    “这些话卢卿看到后一定会很惊奇,是的,你读的书里不是这么说的,特别是朕身为皇帝,竟然怂恿别人找朝廷问责,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你会觉得朕一定是中邪了,在这里胡言乱语,但是朕告诉你,朕很清醒。”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不公平,你看到不公平,你会想到去改变他。但是有一些不公平,你并没有觉得这是不公平,你会觉得很正常,而这,其实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比如徐明胜只是说了那么一句话,连一向心胸开阔,心地仁慈的卢卿都觉得他诋毁了朝廷,冒犯了朕,却从来没有想过,他的说法会不会正好是对的呢”

    “这是一封私信,朕愿意和卢卿说一些心里话。这些话如果朕公开说出来,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朕疯了,但不知为什么,朕觉得卢卿不会这么想。”

    “很早以前朕就听说过一句话,天子代天牧民,既然是牧民,当民众没有吃的的时候,天子应该告诉他们在哪里找到吃的,如何找到吃的。如果民众还是饥饿,那是天子的




第六十四章大考试
    “朕知道这些话你可能一时不能理解,没有关系,朕也还没有完全想明白。但朕知道,首先要让他们在朝廷所做的事中得到好处,也许是逃脱建奴的奴役,也许是能恢复汉家的衣冠习俗,也许是得到一些田地粮食或者银钱。”

    “如今卢卿等所做的事,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使辽民能逃离建奴,得到失去的土地。在这一过程中,要让辽民感受到朝廷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得到人心,便是得到天下。”

    “啰啰嗦嗦地和卢卿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卢卿会不会觉得朕说得有些矛盾,是呀,朕很矛盾呀,有些东西要改,有些东西要重建,有些事做了对我们这个民族会有利,却有可能会损害到朕及朕的子孙,慢慢来吧,朕总会想明白的。”

    “殿试中初次见卢卿,即有一种亲近感,先皇子嗣以朕为大,朕以幼龄继位,常有力不从心之感,梦中曾有一兄常扶持于朕,与卿相似,朕曾称之为啸天。”

    这封乱七八糟,不成体统的信到此就结束了,这信卢象升已经看了几遍了,每看一次就会感动得痛哭流涕。皇上以兄事之,这样的信任,这样的期盼,这样的深恩让卢象升无以为报。他心中反复念叨的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他对徐大进和徐明胜的印象也大为改观,甚至让徐明胜去管理屯田事宜,而徐明胜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将屯田搞得有声有色。

    皇太极和莽古尔泰逃回海州后,立即回辽阳给努尔哈赤请罪,努尔哈赤倒是没有责怪两个儿子,只是对李永芳更加不满,进而对辽东汉军印象更差,看每一个辽将都觉得他会投降南朝,对辽民的压迫更加厉害。

    而辽民一方面受到后金的残酷压迫,一方面杨三等人现在转战到了辽阳附近的乡村,带来了明朝皇帝的恩旨:反正者既往不咎,逃到辽南者可以选择在辽南屯田或者进山海关屯田,五年免赋税。

    这样的消息打消了汉民的顾虑,于是轰轰烈烈的大逃亡运动在辽阳附近展开,大量的汉民破坏建筑,烧毁粮食然后一走了之,后金占领地区的汉民大幅度减少,努尔哈赤一时焦头烂额,所以也没有精力去应付盖州的近卫军。

    而在京师,朱由校正忙着进行京师大学堂的考试和入学工作。这是他改变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举措,所以他非常重视,甚至比对建奴的战争更重视。

    入京参加考试的人只算已经报名的就已经有了一万八千多人,就比每三年一次的大比人要多得多,一时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地方安置考生。朱由校下旨,将京师大学堂宿舍楼先行开放给考生免费住宿。

    宿舍楼设定的住宿人数是三千人,但按照设定条件是很好的,一间宿舍住八个学生。如果挤一挤,住十六个甚至二十四个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天气冷,挤一挤还更暖和一点。

    京师大学堂的入学考试是按你报考的具体学堂来分类考试的。首先考试的是师范学校,科目分国文和算术,国文考题极其简单: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解。算术则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和求面积,大概相当于后世三年级的水平。

    师范学校报考的学生有五千人,这和中国人传统观点是不相符的,因为有一句俗话“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但是在周报上,朱由校



第六十五章天子门生
    师范学校的学生拿到印刷精美的课本时,先是被印刷质量惊了一把,然后就被课本中的内容搞得不知所措了。

    国文科的学生发现第一课就完全看不懂,每个汉字上面都有一些奇怪的符号,有人认出有些象传教士书中的拉丁字母。

    而问了学校老师才知道,这是皇上亲自制定的拼音方法,只要记住这些拼音,就能认出拼音下的字。

    所以国文科的学生就在“波坡摸”的奇怪声音中开始了自学。而这时的算术科学生则在看着加减乘除的符号发呆。

    是的,朱由校觉得汉字读写的麻烦也是制约古代文化知识普及的一个原因,所以他把小时候学过的汉语拼音照搬到这里。好在这时候都是以京师话为标准语言之一(另一个是凤阳话,不过成祖后基本都是以北京话为官话),与后世区别还不是太大。

    汉语拼音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汉字的读音,现在也有注音法,比如反切注音法,但反切注音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语音的变化越来越麻烦难懂,汉语拼音法其实也一样,语音随着时代变化也可能会使它不再适合,不过至少现在是适合的。

    朱由校还想着以后在全国推广京师话,这样汉语拼音就能一直起作用了。之所以他这么重视语音的问题,是因为儒家一直用的是私塾的方式教学,老师读错了,学生也就跟着读错。象“郁郁乎文哉”念成“都都平丈我”的笑话随着拼音的普及,将再也没有可能出现。

    至于在算术中引入运算符号,是因为运算符号简单易懂而且方便。其实在银行里早就已经使用了,而民间还没有推广,朱由校想通过师范学校推广到全国。

    师范学校的学制朱由校原本准备是三年,但徐光启等人觉得,一年时间足够了,拼音这些只要学起来,其实很简单,而数学符号也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适应了。

    因为师范的学制改为一年,所以新建新式学校的事就迫在眉睫了。在和各位大臣商量后,决定先在南北直隶推广新式学校。一方面是政治原因,一方面是南北直隶特别是南直隶比较富裕。

    新式学校就叫做某某小学堂,比如现在皇家建筑队正在修建的京师第一小学堂,就位于京师大学堂附近,设计可以容纳五百学生,共十个班,准备招收京师各阶层家庭的孩子。

    北直隶八府二州,初期计划共要修建新式小学堂五十所,都是选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后期才会考虑建更多学堂,但朱由校估计,按照师范学堂每年的招生人数,只怕要到很久以后才有可能。

    吏员学校的学生的课本与师范学生的课本不同,他们不同的科的课本也不同,名字也比较奇怪,象什么《行政学》,象什么《统计学》,象什么《公众卫生》,当然和后世的同名课本内容是不同的,只是些简单的初步知识罢了。

    而招生人数最少的研究院则是朱由校寄予厚望的地方。象师范学校的教授大多是翰林院里的翰林,而吏员学校的教授大多是户部的吏员及吏部的小官员。研究院的教授则是象徐光启这样的尚书,孙元化这样的郎中,甚至还有朱由校这样的皇帝。

    是的,没错,朱由校是京师大学堂的校长,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他不满足于此,他还是



第六十六章开学演讲
    朱由校想等掌声稍歇,不想大家似乎对这种新的欢呼方式极有兴趣,久久不想停下来。朱由校不得不用右手轻轻向下压,学生们才渐渐安静下来。

    “有很多人很奇怪,国朝已经有了科举考试,为什么还要建京师大学堂呢我们知道,科举考试是我们祖先最伟大的创举,即使是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只要他努力,那就有可能成为我们大明朝廷的佼佼者,在科举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但是,科举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每次录取的人数太少。朕想要给更多子民机会,让大家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希望到达的目标,于是,就有了京师大学堂。“

    ”你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报了不同的学校和学科,不管是师范学校也好,吏员学校也好,研究院也好,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个词可能有些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你来世上一遭没有白来,为你的亲人,为你的同胞,为你的国家,做了一些什么。当你要离开这个世界时,你会说,我没有后悔,我没有做错,我没有白来。而且你的名字,你的事迹还能有人记起,有人传颂。“

    ”各位学子可能从周报上,或者其他人的讨论中知道我们的国家现在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东奴肆虐辽东,北虏时而犯边,西南叛乱方才平定,南边海上海盗横行,这是外患。而国内天气变化无常,陕西地震,各地欠收,此为内忧。“

    ”如此内忧外患,要如何对付才行呢仅仅靠朝廷官员们争吵应该如何翻二十年前的旧案就行了吗仅仅靠做一个道德上的君子就行了吗仅仅靠指责某个人是奸邪就够了吗“

    ”不够,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让所有的民众都聪明起来,都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我们设立了师范学校,来教化万民。“

    ”我们需要让农民知道如何耕种土地才能取得最大的收成,我们需要让工匠知道用什么工具可以更快更好地制造器物,我们需要让商人知道哪个地方缺少什么东西,贩卖过去可以赚钱,同时也解决了当地缺货的问题,所以我们设立了吏员学校。“

    ”圣人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们秉承圣人的教导,建立了研究院,我们不知道的事情,都由他们来研究,他们研究出来后,再由师范学校和吏员学校的学生,未来的教师和官吏们,来告诉民众。“

    ”三个学校的结合,就能使民知之,知之才能由之。所以这三个学校,将是我们推行圣人之说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而你们每个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份子。“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三代之治就近在眼前。有一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对我们的后代说,当年大明能从内忧外患走到如今的国泰民安,我是出了一份力的。谢谢大家!“

    学生们愣在那里,一时都还沉浸在皇帝陛下描述的宏伟蓝图中,三代之治,那听说过而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大同世界,竟然因为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励读书人,一直到徐光启等人开始鼓掌,才反应过来,一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而在他身后的椅子上的内阁阁员和六部尚书们虽然出于礼貌在鼓掌,但大都面露苦笑,皇帝在台上



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其实这个并不大适合你们用,这样吧,我还知道有另一种炉子,不见烟火,做起来很容易,今天我让人去做,后天就应该差不多了。“

    壁炉确实能使房间变得很暖和,但对于怀孕的人来说,还是没有烟火气的暖气要好一些。他叫来魏忠贤,将土暖气的基本结构说了一遍,并让王婉画了几幅图,然后说道:”今天去做,我要后天能够在乾清宫、坤宁宫、钟粹宫、启祥宫都能用到这个暖气。“

    魏忠贤其实有要紧的事找皇帝,不料皇帝一来就吩咐他去干别的事,他只好转身去办事。等他走了几步后觉得不大对,于是又转过身来道:”圣上,奴婢有事要报。“

    朱由校笑笑道:”是什么急事呀,厂臣连一天都等不得了,说吧,如果事不紧急,小心你的皮子。“

    魏忠贤也笑笑道:”圣上,这事真的很紧急,奴婢刚才在东厂收到张将军送来的消息,两件事,一件是颜思齐想要造反,一件是荷兰人似乎也要造反。“

    朱由校神情一肃:”造反,这事紧急,先别忙着管暖气了,消息给我看看。“

    魏忠贤连忙从夹袋中取出一张纸来,朱由校看了半晌道:”厂臣呀,你说话不清不楚,差点吓我一跳,颜思齐是想要造日本人的反,荷兰人,不是河南人,他们想要和大明通商。“

    颜思齐虽然被平户当局封为甲螺(头目),但在日本也会受到歧视,使得他很是不爽。而这时日本是由幕府统治,日本有些人不满幕府,所以计划进行反对幕府的行动,找上了颜思齐。

    颜思齐平日结交很多大明来做贸易的好汉,象杨天生,陈衷纪(漳州海澄人)、张千方,郑芝龙等人。他知道张千方有官方背景,于是找他商量能不能借助大明官府的力量,参与到日本人的倒幕行动中来。

    而荷兰人自从万历九年(公历1581年)取得独立以后,积极地开展海外贸易,他们不满足于从西班牙和葡萄牙手里接货进行转口贸易,想直接开辟与中国的贸易线路,于是组建了联合东印度公司。虽然名为公司,但实际上权力极大,甚至可以宣战和媾和。

    荷兰人于万历二十九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澳门呆了一个多月后,无功而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见到荷兰人,中国人知道他们不是佛郎机人,称他们为红毛鬼或者红毛番。

    万历三十二年,荷兰人再次来到中国,占了澎湖,想同中国展开贸易,结果被沈有容驱赶走了。后来荷兰人又多次与中国交涉想要通商,结果都没有成功。

    万历四十七年,荷兰人在爪哇岛建立了巴达维亚(今天的雅加达),垄断了香料生意,但与中国的贸易一直没有起色,于是天启二年,荷兰人从巴达维亚出动一千多人,分乘八艘船,远征中国。

    这年六月,荷兰人在莱尔森的带领下攻击澳门,结果被澳门的葡萄牙人打退,荷兰人退入澎湖,开始择地筑城堡,并派船前往漳州,请求准许他们在漳州贸易并驻扎,并不准中国再同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贸易(中国都称为佛郎机),浯屿守备王梦熊命他们回去等候答复。

    十月,王梦熊奉福建巡抚之命前往澎湖,命令荷兰人尽快撤出澎湖,否则将不会得到贸易许可。荷兰人与中国打交道这么多年,知道退出去中国人依旧不会和他们贸易,于是决定用战争逼迫中国人屈服。



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
    朱由校不由得看了黄兵部两眼,不错呀,这人当兵部尚书是用对了,有这种想法就不错。

    他又看向徐光启,徐光启无奈开口道:”福建兵力确实可以驱逐荷兰人,但臣所虑者有二,一者荷兰人所求通商之事,已持续多年,我朝一直不许,方才有攻占澎湖之事,即便此次驱逐了他们,下次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来。“

    ”二者小硫球地近澎湖,而我朝在此并无官府和兵力,如荷兰人占据了小硫球,则其有一大据地,日后可能会更麻烦。“

    朱由校点点头,说道:”那颜思齐之事呢不理他吗“

    徐光启本就不想回答此事,不想朱由校偏要问他,只好答道:”日本确实为不征之国,然此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如果颜思齐造反成功,倒也是一大幸事,只不过臣以为很难。“

    朱由校又看向孙承宗,孙承宗道:”颜思齐之事,援之本合情理,然确实日本是太祖所言之不征之国,如果有什么折衷的办法就好了。“

    叶向高不悦地瞪了孙承宗一眼,孙承宗是他学生,竟然出这样的主意,实在是有违圣人宽恕之道。
1...3334353637...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