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训记
李永芳笑笑没有说话。自己当时如果不投降就会死,而孙得功则是看好后金这边能给他的荣华富贵,说起来,孙得功比自己的行为更恶劣。可是自己是第一个降金的将领,从这方面说,大明当然认为自己更加该死。好在延庚已经投了大明,自己死了也没有什么了。
孙得功见他不说话,心里更急道:“额附,我真的没有后悔,大家都是一样的遭遇,可不能
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
岳托心里想着,大金能有多少人,想要打汉人,还是要用汉人才行。可惜八叔被抓,自己说话又没有分量,大汗如果清查无谷之人,那以后真的就没有汉人敢帮助大金了。
现在明强金弱,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明强金弱,只不过大金打了几场胜仗,而现今大金连连吃败仗,又从汉人分离无谷之人,那大金的颓势,只怕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可惜八叔不在,不然至少可以稍微劝谕一下汗王。不过汗王主意已定,只怕八叔的劝谕也不会有多大的作用。
杨三已经潜到了辽阳城外,他历年积功,已经升至锦衣卫指挥佥事,按说锦衣卫指挥佥事已经不用在外面跑了,他却是闲不下来,骆思恭没有办法,只好由他去了。
他呆在辽阳城外的黄土村,想要劝说村里的人跟着他逃往海州。但是村长,也是他当年的一个朋友拒绝了他。
村长说:“大明当年的日子不也是差不多,贪官污吏横行。如果跟着你逃走了,这里的家当不就全没了。在谁手下都是纳粮,有什么区别”
杨三道:“不是和你说了吗当今圣上在位,已经开始大规模地治理贪官了,除了我们锦衣卫,东厂,还有廉政公署,调查局都是为了惩治贪官而新设立的,可见今上的决心。而且在各地设立了检举箱,专门用来举报贪污的官吏。你们去了内地,有专门分给你们的土地,已经造好了的房屋,三年免税,三年内将房屋钱还上就行了。”
村长狡黠地一笑道:“房屋是朝廷建了请我们住的,为什么还要收我们的钱,如果不收钱,给房给粮,那我们也许会考虑一下。”
杨三失望地叹了口气道:“赖四,你变了。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如果我诓你们先去,结果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我良心不安。你狮子大开口,就不会良心不安吗”
赖四笑道:“现在大明想要我们回去帮他们种地,后金也想让我们帮他们种地,既然都是种地,我们当然要选一个对我们有好处的地方。杨大侠,你问一下你上面的长官,看能不能答应我的条件,如果行的话,我就带着全村人都跟着你去内地或者辽南。”
杨三摇头道:“不用问的,这个条件我已经在辽东给人讲了两年了。赖四呀,我只希望你能明白,你是个汉人,不是诸申,建奴不会把你们当成自己人的。”
赖四嗤笑道:“我们种地的人,在哪里都会有一条活路。大明以前也没把我们当成自己人,现在后金需要人种地,说不定反而会把我们当成自己人。”
杨三知道和他说不明白,只好放弃,转而去做一些年轻人的工作。年轻人终究不象赖四那样,心里还是有些家国之念,被他带人说服了几个,准备就近逃往辽南。赖四心里很不舒服,想和杨三说,却又碍于情面,不大好开口。
这时努尔哈赤第一次下汗谕要求清查无谷之人,杨三立刻警惕起来了。他来找赖四说道:“清查无谷之人,你应该明白是什么意思”
赖四道:“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只知道我不是无谷之人,我家里的麦子可多着呢。”
杨三急道:“清理无谷之人,便是要减少吃饭的人,你们村里总不会都是有五斗谷的人吧。我
第三十八章 以血还血
这时王先行走了进来道:“第一次看到村长这样讲义气的朋友,竟然将好朋友卖给外族人,村长,你能够再不要脸一点吗”
赖四嚷道:“他自己做了锦衣卫的大官,我只是要他不收我们房屋钱,他竟然都不干,这样的朋友有什么作用,卖给大金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些财货,我又哪里做错了,得了财货难道是我一个人独占的吗,我不是一样会分给大家一些吗”
王先行冷笑一声,出了屋子,李氏跟了出来连连道歉,王先行道:“嫂子,这不怪你,我先走了。”
李氏悄声问道:“大兄弟,你们如果要逃回去的话,可不可以把我家小钢带走。”
王先行道:“嫂子要不要跟我们一起走”
李氏道:“我们当家的不走,我怎么可能抛下他,你们走的话,把小钢带上吧。”
王先行回道:“好的,如果我们走就会来和你们说的。”
两天后的晚上,王先行悄悄来到赖四家,将李氏唤了出来道:“嫂子,我们准备今天晚上走,小钢和我们一起走吧。”
李氏将赖海钢叫出来,流着泪说道:“小钢,你跟着王大哥去吧。”
赖海钢不干:“娘,我们和爹爹哥哥一起走吧。”
李氏道:“你爹爹是不会走的,你哥和你爹一样的心思,也不会愿意离开,我还要留在这里照顾他们,你跟着王大哥他们先走,我劝劝他们,看他们会不会改变主意。”
赖海钢还是不愿意,最后经过李氏严词呵斥,才满眼含泪地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王先行带着二十多个人,摸到了柳树村,杨三他们已经在这里等着了,附近几个村一共聚拢了不愿意在后金统治下苟活的两百多人。杨三先简单地说了一下路线和要求,然后由锦衣卫的两个人带路,自己带着几个锦衣卫断后,一行人向海州方向而去。
一路上无惊无险,在海州外三十里就遇到了来迎接的锦衣卫。杨三问道:“今天怎么会有人来接呀,你们怎么知道我们回来的时间的”
那迎接的锦衣卫道:“我们只是遇到你们罢了,本来我们是奉命去找佥事的。上面有令,建奴要杀无谷之人,要尽可能地将辽沈各地村落中的汉民带走,以免遭到建奴屠杀。”
杨三点点头道:“知道了,先回去再说吧。骆同知在吧。”
那人道:“就是骆同知要我们来找佥事的,他正在海州呢。”
到了海州,杨三去见骆养性。骆养性拉住他不让他行礼道:“不要多礼。京城里传来消息,皇上说要尽可能地将辽沈的汉民带出来,杨大侠有什么想法”
杨三奇道:“我们才知道建奴清查无谷之人,为什么皇上竟然早就知道了”
骆养性笑道:“皇上的消息来源显然不止是我们这一个,应该在奴酋还没有下命令时就已经知道了,可见在建奴高层中有人将消息传到了京城。”
杨三哦了一声道:“现在最麻烦的是很多汉民根本就不相信建奴会杀他们,以为自己能够种地养活建奴,建奴就会把他们当成自己人,有这种想法的人太多,根本没有办法说服。”
说罢把在黄土村差点被建奴抓走的事说了一遍。骆养性沉思半晌道:“该死的!难怪皇上要在新式学堂里加进家国民族的概念,这方面我们以前确实没有重视呀。还是皇上天生圣明,才能一下子就抓住事情
第三十九章 常识课本的争论
锦衣卫的报告送到京城时,朱由校正在和大臣们审看新式学堂的教材。朱由校道:“大家都累了,那就休息一下,书记官你读一下报告听听。”
书记官读道:“……建奴共屠杀无谷之人十万有余,有些不合无谷之人条件的,也因为粮食丰富而被当成无谷之人杀掉,然后将他们的粮食充公。”
“臣等出动所有在辽东的锦衣卫,到各处宣传建奴将要屠杀无谷之人的消息,但相信者瘳瘳,跟随我们逃离辽沈的不过三万余人。有些汉民还向后金告密,导致我锦衣卫损失三名小旗。”
“卢学士带第一师包围了鞍山驿,将所有后金人杀死后挂在城墙上,并书写以血还血及不投降就屠城等字样后撤回海州。”
书记官读完后,朱由校沉默半晌道:“这就是典型的愚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结果就是这个样子。”
众臣也都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朱由校又道:“朕之所以要加入常识这一科目,便是要让人知道最基本的一些知识,让人知道国家,民族的概念,要让大明人知道我们是炎黄苗裔,华夏子民。我们是有服章之美,礼仪之大的文明人。这些人竟然想与建奴这样的蛮夷合作,如此数典忘祖之人,朕羞于与此等人同族。”
叶向高站起来道:“陛下,臣等这才明白陛下要开常识科的一片苦心。老臣愿意奉陛下之言为圭皋,编好这常识课本。”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常识课本朕已经有了草稿,润色就要靠叶师了。另外各位卿家也应该仔细看看,一人计短,朕没有考虑到的也都提出一些意见,然后再加进来,大家一起把常识课本完善好。”
众臣一起称是。这时徐光启站起来道:“陛下,这常识草稿中说,发生纷争应该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再求助于朝廷官员,这样会不会削弱朝廷的尊严呀。”
朱由校道:“这段话要改一下,国内大明人之间才是这样,而对于外人,也要先协商,协商不成要先下手为强。”
徐光启满脸黑线,我问的不是这个意思好吗你带到哪里去了。他直直地看着皇帝,也不作声。
朱由校见状明白了他的意思,说道:“先生不要急,关于先协商的问题,朕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会让大家善于沟通,而且还可以减轻地方官员的负担,所以朕就这样写了。”
其实最重要的问题是,朱由校觉得契约论的前提当然是协商,彼此的妥协才是正常的成年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动不动就喊打喊杀,不仅是不环保的问题,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徐光启摇摇头,总觉得皇帝的回答有些避实就虚,不过他也不大好追问。又指着一句道:“陛下,男子十八周岁,女子十六周岁才具有成熟的身体,才具有成熟的心智,所以应该在达到这个年龄后才结婚,这一条,只怕推行不下去。”
朱由校道:“这个朕也知道不能推行下去,至少现在不能推行下去。所以朕才没有用律条限制,只是在常识课本里面提出来,朕让几个医学班的学生去探查人的身体结构了,他们很快就应该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证明此言有理的。现在提出来,不过是
第四十章 内阁的冲突
叶向高瞪向孙承宗,孙承宗则直接无视了老师的怨意,只是看着皇帝。
朱由校大喜道:“是呀,圣人之言我们且暂时说他是对的,但那些解释的说法就不一定对了呀,这方法好。”
这下不仅是叶向高,所有的阁臣都一脸诧异地望向皇帝。方从哲正颜道:“陛下,圣人之言不是暂时是对的,它本来就是对的,而且永远都是对的。”
朱由校一直觉得首辅是个大好人,不想他竟然有这样严肃的一面,一时有些不大适应。他眼睛转动,只见叶向高也是一幅气鼓鼓地样子瞪着他,而孙承宗则是眼带迷惑,似乎不相信皇帝竟然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而徐光启则看着屋顶,似乎想在上面看出一朵花来。孙传庭则看着地上,似乎在仔细研究脚下的一支蚂蚁。
朱由校一时不由得慌了神,这是第一次在内阁中竟然找不到一个人支持自己。他心急之下,便欲找个托词来转圜。
这时孙传庭似乎已经把蚂蚁碾死了,他抬起头来道:“圣人之言当然是对的,不过陛下之言也一定是对的。”
叶向高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孙传庭,孙传庭则继续说道:“臣按圣人要求自省,得以修身齐家,而按陛下之言可以治国平天下。如今对建奴的优势难道不是陛下一言而决的吗推广新作物,减租行动,研制水泥,哪一项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圣人可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练新军,杀建奴。臣这么多年来,未见陛下有一语出错,故而臣以为,陛下说的,就一定是对的。”
方从哲气急败坏地叫道:“你说圣人与陛下都是对的,那两者如有冲突,算谁是对的”
孙传庭看了首辅一眼道:“圣人教我们修身之道,陛下教我们富国强兵之法。如修身有惑,自当求诸圣人之言,若要救国有道,则需听从陛下之旨。”
叶向高道:“陛下,圣人之语,不可有质疑之心,臣请陛下对圣人保有敬畏之心。”
徐光启道:“圣人生活的年代,与我等生活的年代相差极大,有些事圣人并不一定知道,所以如果有说错的地方,也是有可能的。”
这下方从哲和叶向高将火力转向了徐光启。方从哲质问道:“子先且说说,圣人之言有什么错处。”
徐光启道:“腐草为萤,这是圣人之言,可有错处”
叶向高道:“此话有哪里错了”
徐光启道:“陛下,臣曾经做过实验,取腐草若干,静置于一室,根本不见有萤生其中,故而臣以为,圣人此语,并无确凿证据。”
叶向高道:“你试过一次,并不能认为圣人之言就是错的。”
徐光启道:“我曾经试过几次,都是一样,然而我曾经取河边之土,发现竟然可以生出萤虫,可见应该是萤虫将子产于土中,从而生出新虫。”
叶向高道:“你也说应该是,那我也说应该是腐草化萤。圣人所说,确实无确凿证据,而你的实验不也是一样吗”
徐光启又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此语也为圣人肯定,然臣曾经让小子捉来一窝蜾蠃
第四十一章 新纪年
而徐光启等三人的想法却又有些不同,徐光启最早接触西学,对西方的知识体系和人文思想了解颇深,他深刻地认识到,真正会对大明,对华夏文化构成威胁的只能是西方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对儒家文化进行修改,使之适应这个新的世界,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孙承宗则是认识到了儒家的一些局限性,特别是这两年在南方和西方人打交道,体会更深,他觉得儒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而孙传庭想的就很简单,皇帝这些年所做的事,最后都证明是做得很正确的。现在的大明比之万历年间,可以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不用说,以他这样的年纪,能够进入内阁,这可是天下难寻的恩典。这样的皇帝,他当然是要奉为明主,愿意为其爪牙的。
当然,三人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其实都知道,再如何圣明的人,也不可能保证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也不可能保证每一件事都能了解得清清楚楚,那已经不是人了,那是神。孔子生于几千年前,对于有些事物的理解显然是不可能全面超过今人的,再说皇帝又不是想将儒家连根拔起,那就没有问题了。
朱由校既然已经占了上风,自然也想把气氛搞得活跃一些,于是说道:“说到这里,朕倒是想起来一件事要与各位卿家商量,那就是修改历法之事。现在历法用起来有些不大方便,而且因为国初学天文有历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处死,因而使得历法不准,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日食,司天监便预报错误,当年本由徐阁老主持修历,后来不了了之。”
徐光启道:“当日确实开始了修历,但很多人认为不应该引传教士入内,所以最后就修不下去了。”
朱由校点点头道:“而今修历已经重新开始,依旧由徐阁老主持,除了传教士,我朝亦将会有多名官员参与,研究院全部天文班学生和部分数学班学生也要参加。朕想到的是一个问题,甲子纪年方式太过麻烦,一般的百姓根本就不懂,所以想比拟西方,对了,朕问过徐阁老,按西方算法,现在算是西元一千六百二十四年,我们也可以搞一个中元多少年呀。”
徐光启道:“陛下,西元元年指的是天主教中圣子诞生那一年,那我们的中元元年应该如何指定呢”
叶向高不高兴地说道:“西元这种纪年方法,又如何比得上我们的方法来得好。何必要学蛮夷之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