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训记
而客氏接到了给宫女做媒的重任后,立即投身到媒婆这个极有前途的事业中。在朱由校的指点下,她让人搜集了近卫军局长以上的军官婚姻情况,从未婚者中挑出了有婚配宫女意向的,然后让他们一个个将择偶条件写了出来,同时将自已的情况也写了出来,编成了档案。
她将宫中到了年龄而未能出宫的宫女召集起来,先进行了一番动员,将这些未婚军官的仕途夸到了天上,然后收集了宫女的自身情况和择偶标准。
两份资料到手,她将资料交给魏忠贤,魏忠贤召集了东厂中的识字番子,开始进行纸上配对。几天之后,终于得到了一份初步配对意向。
这些军官基本上都在军校中,客氏大手笔,在皇城的一角专门开了一个现场婚配会,当然和现代的不同,是一个小房间,由一个宫中的老嬷嬷带着有婚嫁要求的宫女在房间内,根据以前的配对资料适合的军官在房间外,双方不见面,而是由嬷嬷进行传话,两方就各种问题进行相互了解。如果双方都满意,那就见一面,真的只是一面,而且是在嬷嬷的监督下,到这一步如果还是满意,那军官就可以回去准备结婚了。
军官不是回老家,而是回到王恭厂新建的军官新村里,这是朱由校专门给军官们修的房子。上下两层,前后两进,左右两间,后面还有厨房厕所,家具齐全,足够一家十来口人居住。
军官新村的房子并不是免费发给军官们的,而是要出钱买的,不过很便宜,一幢楼房首付五百元,可以居住十年,然后从第十一年起,每年是五十元。但你从军中退役后,就不能再住这里了。
对于局长以上的军官,想要拿五百元出来也是不容易的,但是没有关系,可以找大明皇家银行贷款呀。只要付一百元,就可以住入,然后每年还给银行五十元,十年还完就行了。当然如果你立功受赏了,想一次性还完也可以,反正有利率在那里,算一下就知道要出多少钱了。
现在近卫军军官的薪水并不高,象局长的话,和平时期是一个月十五元,但如果是战时,各种津贴加起来可以达到三十元,如
第一百二十二章 《妇女儿童保护法》
下一期的周报上,刊登了一封圣旨,宣布在全国实现《妇女儿童保护法》。并且将《妇女儿童保护法》全文都登载在周报上,并且在全国各地的露布上公布。
《妇女儿童保护法》是一条全新的法律。在法律的总则中明确指出,任何个人及宗族都没有权力杀害大明的子民。而大明的子民包括刚出生的婴孩。
法律的第一条中,规定了对拐卖妇女儿童的拐子的量刑标准,主犯一律是绞刑,参与者均为充军,接收被拐的妇女儿童的则一律罚款一千元,并处以充军三千里。
法律的第二条规定,父母卖孩子的行为也被视为拐卖。若因为灾荒或者其它原因,导致父母无能力抚养小孩子时,可以向大明皇家银行申请儿童抚养贷款,若还是不能抚养,可以将小孩子送到养济院,由国家代你抚养至成年(十六周岁),成年后如果父母可以支付小孩在养济院的花费,则可以将孩子领回。如果不能支付,则父母要放弃对孩子的所有权力,包括命名权。朝廷将对孩子命名,然后将其移民到远离家乡的新移民点。
这一条似乎有些不尽人情,但在朱由校看来,如果不能抚养自己的孩子长大,那你最好就是不生。生而不养,那便是禽兽不如。禽兽不如的人,怎么对待都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在现在的大明,你没有土地可以移民,你没有钱投入生产可以贷款,你没有生产技术,可以在各种修路,开荒,开矿,造纸,纺织,搬运码头,捕鱼船上卖力气,也就是说,只要你不是太懒,那么你完全可以凭借着劳动使得自己及家人过上虽然不是太富裕,但绝对能吃饱穿暧的日子。
法律的第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宗族杀死子女的行为视同为杀人,凶手都将会被判处绞刑,帮凶流放三千里。
法律的第四条规定,任何虐待妇女儿童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任何未成年女子(十六周岁以下)均不准缠足,否则其父母会被流放三千里,已经缠足的未成年女子必须放足,成年女子则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放足。
法律的第五条规定,任何工场均不得招收低于十四岁(周岁)的未成年人,而招收十四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时,其报酬必须与成年人相同。
法律还规定,在家庭或者宗族中出现虐待导致受伤甚至致残的,不需首告,就要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责任,最高可以判处流放三千里。
而妇女的财产权也有明确规定,女子的婚前财产,可以按其意愿给予后代,夫家和宗族不得掠夺。女子和离后(离婚),其婚前财产必须还与女方。而家中的妾被赶离出家门时,男方必须予以其五年生活之资。
在这条法律的编者按指出:大明国内的任何未成年人,都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大明国提倡孝,但不提倡愚孝,圣人有云:“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父慈方能子孝,兄友才有弟悌。禽兽都知道要抚育好后代,希望在大明这个礼仪之国中,不要出现弃子不养,父母不赡的人伦悲剧。
这条新法律自然会引起广泛的争议,但争议是可以的,而法律既然已经公布,那就先要按照法律来执行。而为了保证法律能够实施,在各地开始进行州县的机构改革。
因为现在的知县知府已经不再负责审案,所以原来的衙役可以全部遣散。县
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尝试
朱由校之所以向乞丐开战,除了要整顿治安以外,最重要的是他实在是差人用了。本来他一直以来都是担心粮食不够吃,因为人太多了。但他从经济调查局呈上来的统计数据中发现,人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特别是移民较为踊跃的北方,有些地方竟然已经出现了田地无人耕种的情况。
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件坏事。说是好事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地将会不值钱了,朝廷可以很容易将它收为国家所有。坏事是,移民和工业生产分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使得农业方面的人口出现了缺失,可能导致粮食产量不够。
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在南直隶,仍然有大量的人口,只是这些人既不愿意移民海外,更不愿意来到苦寒的北方。那么朱由校只好用些其它方法来为北方输送一些劳动力了。
这一天,魏忠贤满面喜色地跑进来道:“圣上,良卿已经试验出了将马铃薯粉加入面粉的办法。可以用马铃薯粉代替面粉了。”
朱由校猛地站了起来,急切地问道:“你确定是用马铃薯代替面粉吗”
魏忠贤愣了一下,说道:“圣上,可以在面粉中加入一成多的马铃薯粉,不是全部代替。”
朱由校道:“用来包饺子还是蒸胡饼还是做面条”
魏忠贤道:“是用来做面条。”
朱由校挥挥手,快速地出了屋子。来到研究院。
魏良卿在农学科的试验室里迎接皇帝一行。朱由校道:“在朕面前试一遍。”
魏良卿和他的同学先拿出一包面粉和一包马铃薯粉,然后称出十斤面粉,再加入一斤半马铃薯粉,混在一起加入老面开始揉面。
不一会儿,面揉得差不多了,取来一个小型面条制作机,将面团放进入口,用手开始摇动转柄,慢慢地面条从出面口缓缓地流出。
朱由校上前摸了摸湿面条道:“一半用来烘干,一半下到锅里看看。”
魏良卿让同学去烘面条,自己将面条下在锅里,然后开始调面碗。朱由校笑道:“厂臣,倒是家学渊源呀。”
魏忠贤面带得意之色道:“圣上,这孩子就一点不好,喜欢美食,还喜欢自己做来吃。”
朱由校笑笑,不一会儿,魏良卿将面条下好,满满的五大碗。魏忠贤上前端起一碗,吃了两口道:“圣上,面条筯道有劲,有嚼头。”
朱由校选了三个一起来的侍卫道:“你们试试。”
三侍卫谢恩后也开始吃面,吃了几口后也一起赞扬面条不错。朱由校笑笑,自己也端起一碗面,挑着吃了两口道:“不错,良卿果然是良卿。”
魏忠贤眉开眼笑:“还不谢过圣上夸奖。”
魏良卿上前拱手道:“学生谢过圣上褒奖,在学生看来,既然可以用在面条中,应该也可以用在其它地方,学生还来不及试验,家叔却迫不及待要报告给圣上。”
朱由校笑道:“其实要消耗马铃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入到军用炒面中,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只是朕想要让民间也能习惯马铃薯的味道,把马铃薯当成一种粮食而不是一种菜肴。北方的产出一直以来都不能自给自足的,导致必须用漕运从南方运来大量粮食。而现在天时也
第一百二十四章 无条件投降
几天后的周报上,专门刊登了皇帝陛下视查研究院农事科实验室的新闻。指出农事科的魏良卿等人所做的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将皇帝陛下的新诗推介出来。
编者按中认为,皇帝陛下的自古成功在尝试这首诗虽然只是一首打油诗,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皇帝陛下是希望大家都能象魏良卿等人一样,少说点空话,多做些实事。为了天下生民的福祉,努力学习,认真研究,比在那里指责别人做得不好要强得多。
这话又把东林人捎带上了,其中的讽刺意味很是明显。不过现在东林人经过西苑事件的打击后,已经老实了很多,特别是在北方,已经很少有说东林党好话的人了,当然,江南那边,东林人的信誉还是很不错的。
马铃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面粉,使得朱由校最担心的粮食问题看起来不那么急迫了,朱由校就把目光投向了辽东。建奴之患,已经从心腹之疾变成了疥癣之患,但朱由校显然不愿意给他们以喘息之机。
代善带着建州女真残部,一退就退到了赫图阿拉。卢象升命令近卫军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将沿路的城镇一起收复,所有俘虏的女真人都抓起来,无论男女老幼,都送到辽南去开荒。
建奴为害辽东,虽然不能说是十室九空,但近一半的汉人被杀是不争的事实。而为奴的汉人也要进行甄别,死心塌地愿意当奴才的也一并运回辽南,和他们原来的主子一起成了垦荒大军。
代善他们回到赫图阿拉三天后,卢象升已经带兵来到了赫图阿拉城西。他也不急着进攻,只是不停地催促后面的给养,在城西开始砍树造房,准备做长期围困的准备。反正离辽东的冬天还早得很,并不需要担心严寒的影响。
而杨嗣昌的后勤部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半独立于近卫军的庞大集团。当然,近卫军的给养供应还是由它来负责的。虽然现在近卫军追敌是在陆路上,使得后勤部的水运优势发挥不出来,但杨嗣昌还是很容易地调动到足够的车辆,将弹药粮食源源不断地向前运送,保证了近卫军的战斗和生活所需。
而代善进入赫图阿拉后,清点了八旗甲兵数量,才发现只剩下原来的四成。部分甲兵逃跑时只想快些逃,竟然连兵器盔甲都丢弃了,士气极其低下。好在建州一直在向这里运粮,所以城内粮食供应倒还好,能够支撑三个月。这也是回来的人数少的好处,如果全部回来的话,就只能撑一个多月了。
代善几人在汗宫大衙门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别人的脸上看到了绝望。代善有气无力地道:“如今八旗甲兵能战者不过四成,汉奴全无,明军在外虎视眈眈,大家觉得大金要如何才行呀。”
阿敏作为仅次于代善的二贝勒,接口道:“为今之计,只有向东征讨鱼皮女真,休养生息,再图与大明一战。”
岳托心里暗想,连大明都说出来了,你还有勇气与大明交战才怪。他摇摇头道:“父汗,还是降了吧。我们已经退回到老城,明军根本不是我们退出边墙就行了,他们是要全歼我们,我们现在的士气,没有可能战胜明军。为建州计,投降是最好的办法,大明不可能想要杀光建州,到时这片土地不是一样有别人部族前来占领,明人又不可能自己到这里占领耕种。”
代善道:“老汗在的时候,我们也请降过多次,现在请降明军会答应吗”
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
岳托从营帐中出去后,满桂道:“学士,这岳托心可真狠了,为了投降,竟然连叔叔都要杀。”
卢象升沉着脸道:“如今他们已经没有办法,自然就不能容许任何人破坏他们唯一可能活命的机会。阿敏阻挠投降,还想把镶蓝旗拉走,岳托当然不会愿意出现这样的变数。当年我大明军队在辽东望风而降,和如今建奴的投降是一样的道理。皇帝陛下说过,和平只在我们能压制所有敌人时才会出现。我们近卫军一定要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我可不希望有一天我们会处于这种境况。”
满桂点点头:“皇帝陛下说过,至少在丛林法则有效的时候,落后就要挨打。学士,丛林法则是什么意思”
卢象升笑道:“陛下说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就是丛林法则。在我们大明占据优势时,就要尽可能地抢夺更多的资源,这样有一天后代不肖,败家也能败一些时间。对了,上次陛下来信说,建奴这里的事办好后,我们要去讲武堂学习一段时间。”
满桂奇道:“学士也要去学习吗谁当我们的教官”
卢象升笑道:“我知道谦益的意思,确实现在军中之人,实战经验胜过我们的可以说是不太多。但是这次我们去学习不是学习基础战阵,而是由陛下来告诉我们以后的战略布置,探讨建奴覆灭后近卫军的进攻方向。”
满桂笑道:“陛下年纪虽然轻,却眼光高远,我们近卫军无论是在日本还是辽东,都是战无不胜,这都得益于陛下的眼界呀。”
卢象长道:“陛下的意思,打败建奴其实并不难,因为他们人少。打败日本人也不难,因为他们武器落后,国内诸侯林立,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有力的政权。大明国力远远超过他们,当然可以比较容易地取得胜利。陛下有一番话我觉得说得极好,以大国临小邦,只要稳扎稳打,军队中权力定于一人,后勤保障没有问题,想要输都很难。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国输了还很容易扳回来,而小邦则输就是灭国,他们只能赌,赌这种事,只能是看运气的,一个人一个国家运气不可能总那么好的。”
满桂道:“是呀,我们从萨尔浒开始输,一直输到广宁,还不是让我们扳回来了。建奴虽然凶顽,但他们八旗不过几万人,只要没有汉人帮忙,打赢他们其实并不难。不过万历年间我们一直输,也与先帝用人不明有关。”
卢象升笑道:“谦益慎言,别人面前可不要这样说,特别是文官面前。”
满桂笑道:“除了学士,其他人面前某可不会乱说的。以文官御武将,实在是自取败绩之道。不过学士文武全才,自然不在此列。”
卢象升大笑:“想不到谦益都会奉承人了,难得难得,那我就照单全收了。这次打建奴余孽如此顺利,还不是谦益与我配合得好,我要好好谢谢谦益呢。回京之后,再与谦益说一门好亲事。”
满桂双手连摇:“学士不要笑某,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闰秀,某可是领当不起,上次拒绝了长公主的介绍,现在都还不好意思呢。”
卢象升无奈地摇摇头,满桂一直思念着陈从欢的姐姐,不大愿意找老婆。而长公主介绍的女子与陈从欢的姐姐相差甚大,满桂自然更是不会愿
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隶平地运动
卢象升来到赫图阿拉城外,代善带着各旗旗主,大小贝勒跪在地上迎接。卢象升上前扶起代善道:“大贝勒辛苦了,快快请起。”
代善道:“罪臣忤逆大明皇帝,罪该万死,请上国学士惩罚。”
卢象升笑道:“大贝勒言重了。我家皇上有旨,要请大贝勒去京城相会,大家一起讨论女真之事。大贝勒什么时候有空,象升便会护送贝勒前往。”
代善连忙说道:“罪臣随时有空,只是女真人还需有人看着,可否由犬子岳托暂时留在赫图阿拉,以便与明军合作”
卢象升道:“赫图阿拉自然是要留人统领各旗,这个我家皇上自有安排。大贝勒先起来,我们一起来商量这些小事。”
代善站了起来,看了岳托一眼。心里想道:“应该说的我可是都说了,至于能不能起作用,可就不是你我能控制的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