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于是,在马晋提出清风行动后,蔡阳当即拍板,并许诺去放手去做,只要符合大乾律,合情合理,出了事他给马晋撑着。

    而除了蔡阳给马晋做靠山,颜易也对马晋的这次清风行动表达了支持,不过他的目的就没蔡阳这么纯粹了。

    庆王等皇子虽然下台,但除了庆王的骨干党宇尽皆崩散外,其余皇子还有不少余党的。

    正好之前打对台时,颜易收集了不少黑料,此番借着马晋这股清风,顺便也把这些皇子的残余势力全部清了。

    另外,景康帝也对京城这段时间的混乱有些不满,也悄悄对马晋表示了支持。

    有顶头老大,未来顶头老大,部门老大的三重支持,马晋振奋之下也是颇感压力,自己本来就想报复点自家小账,结果弄来这等配置靠山,他是真有点麻爪了。

    看着面前景康帝送来的的密旨,马晋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要不,来场真的




第四百九十四章 京城衙门挨个犁
    景康帝十九年

    从十月二十四日起,京城的官员们突然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都察院那帮御史全都疯了

    都察院那群爷不好相与,这是京城不,是整个大乾官员都人尽皆知的事情,可这群爷以往再难缠,多少还有点底线,你只要不让人抓住把柄,人家一般也懒得找你的茬。

    可这两天不成了,这群御史突然跟犯了病似的,一天到晚啥事不干,就死盯着他们不放。

    屁大点的事就直接上奏弹劾,稍微严重点就上朝堂当皇上面指着自己狂喷,只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两天,都察院上奏的奏折多达上百份,涉及四十多名官员,这可都是有品有级的,最少七品之上。

    不过弹劾还在官员们承受范围之内,毕竟满朝上下挨都察院喷的多了,就是内阁那几个阁老身上也背过不少弹劾。

    只要不是这些言官死抓着不放,或者事态严重,递个自陈折子,然后多收敛些,慢慢就能躲过风头,顶多吏部考评时吃点亏,严重些降职受罚,但怎么着还能留住顶上乌纱。

    但很快,京城的官员就没了之前的淡定,十月二十六日,都察院京畿道衙署连上三道弹劾奏折,其上言明兵部一个三品郎中一个四品员外郎三个五品主事六七品经历属官九名的种种不法事迹,震惊朝野。

    景康帝责令都察院连同大理寺刑部三司会审,严究其罪。

    而后,就在百官还没从这些兵部官员落马的事缓过神来,次日都察院又上了两道弹劾折子,这次的挨喷的是吏部。

    上至三品郎中,下至七品属官,整整十一人,一同和之前的兵部官员作伴去了。

    一时间,京城官员满是风声鹤唳,生怕都察院查到自己衙门。

    可是他们的期望完全落空,有景康帝颜易蔡阳支持的马晋,带着一群兴奋的嗷嗷叫的御史,将京城衙门犁了个遍。

    十月二十八日,京畿道巡按御史衙署弹劾礼部八名官员,最高的是一个四品员外郎,截止到当时,礼部算是最清的一个衙门了。

    十月二十九日,京畿道巡按御史衙署弹劾户部四人,别看人虽然少,但个个是条大鱼,两个三品郎中,两个四品员外郎,算是直接砍了户部近五分之一的高中层。

    十月三十日,清风行动获得了最大成果,本就以贪污成风著称的工部,根本经不起查,巡按衙署这边弹劾的官员足足有十七人之多。

    这还是克制来的,只抓大恶,小恶轻究,没办法,这工部实在是太脏了,真要是全部弹劾,这工部直接就瘫废了,所以马晋和蔡阳沟通了一下,还是没下死手,不过那些身上有事的官员,他们也全部编著成册,密送景康帝处。

    此外还得还得说一点,工部还创下了一个记录,那就是工部三把手正二品左侍郎洪涛被弹劾收押,这是目前清风行动涉及的品级最高的官员。

    十月三十一日,刑部

    十一月初一,大理寺

    十一月初二,顺天府

    到了十一月初六这日,都察院此次的清风行动没错,清风行动现在是归都察院指挥,蔡阳挂名主事,马晋作为副手具体负责。

    没办法,眼下这事弄的太大了,京畿道巡按御史衙署已经兜不住了,只能主衙都察院出马,甚至如今蔡阳都有些压力了,要不是景康帝在后面撑着,他都有心叫停了。

    这不是蔡阳胆子小,看看清风行动光是这几日弄进去的官员人数就明白了。

    二品一人三品九人四品十六人五品三十人,六七品加起来有六七十人

    足足上百名七品以上官员啊,且都不是小罪,就以都察院收集的罪证来论,这些人摘乌纱都是轻的,死罪有十七八个。

    啧啧,这案要是办实了,比不上奉文朝的血龙案,也能排进大乾历代大案前五了。

    而且别忘了,这清风行动还没进行到三分之一呢,照这个架势下去,这股清风吹完,这京中官职能空下小半。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眼下京中官员人心惶惶,各衙各部草木皆兵,若再不阻止,恐有生变啊。

    御书房中,内阁阁老井焱激动的向景康帝进言道,旁边的几个重臣连连点头。

    此番清风行动涉及太广,虽在马晋的有意控制下,没有刮到最上层,但也牵连了不少大佬的门生故吏,眼下见这股风越刮越猛,这些人终于忍不住来找景康帝做主了。

    井阁老此言差矣,这些贪官污吏就是依附在朝廷身上烂肉,此次都察院雷霆肃风,就是给朝廷挖了这块烂肉,虽会有些阵痛,但长远来看,乃是兴国之策。

    清风行动虽然惹得很多官员不满,但同样也有不少忠贞之士对此很是赞赏支持,礼部尚书白正明素来清正,就是支持清平行动的代表官员。

    本阁老是支持朝廷挖了贪官污吏这块烂肉的,但是我觉得肃风也应该稳扎稳打,逐步呈级整治。

    像都察院这般直来直去的蛮干,一下子上百名官员被废,已然动了朝廷根基,出了岔子怎么办。井焱眯了眯眼睛,换了个角度抨击。

    笑话,稳扎稳打,那什么时候才能肃清官场,要我说,响鼓就得用重锤,沉疴还得下猛药,都察院这次清风行动,一下子让上百不法官员落马。

    痛快,解气,大涨我朝刚正清朗之气,老夫全力支持都察院继续彻查。

    白正明不屑的撇了眼井焱,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井焱不忿,继续列举条条事例抨击都察院,白正明老尚书丝毫不怵,逐条和其争辩,维护清风行动。

    景康帝被二人吵的头疼,喝止二人的争吵,看向了一旁的颜易,询问他的意见。

    颜易看了看还在互相不服气,吹胡子瞪眼的两老头,想了一下,沉声说道。

    儿臣曾问过子升,问他这次搞这个清风行动,几乎得罪了朝廷的一多半官员,后不后悔,子升回了儿臣一句话,儿臣铭记于心不敢忘怀。

    什么话。景康帝问道,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颜易一字一顿道。

    景康帝动容了,盯着颜易的眼神看了良久,见其清明无波,一拍龙案。

    传旨蔡阳马晋,给朕继续查

    :照常一号求保底月票



第四百九十五章 深受众御史拥戴的马晋
    都察院

    议事堂中,十几个身穿紫蓝两色的御史言官,正在高声谈论议事。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太常寺,也能抓到不少大鱼,一个正四品的右少卿,一个五品寺丞,外加三个六品主事,啧啧,不比那些大衙门差到哪里去。

    京畿道巡按衙署辖下,正五品侍御史张海,看了看今日都察院准备递上去的折子,摇了摇头嗤笑道。

    是啊,若是此番马巡按不牵头清查京城官场,我等做梦也想不到京城的吏治已经腐烂到这个地步了。

    太常寺一个主掌宴享的清水衙门,表面上清汤寡水的,许多同僚还道根本不用查,没什么大鱼,结果呢,马巡按只是让我们细一深究,就发现其衙所贪污的金额竟然达到了十几万两白银。

    各位,这还是从景康帝十年开始查的,要是再往里面深挖,恐怕还得牵扯出来不少人。

    另一位从五品侍御史李峰接着张海的话,一脸唏嘘的感叹道。

    哼,这些就是老百姓骂的食禄之贼,该杀。

    一个年轻气盛的御史恨声骂道,引得几个御史同仇敌忾的连声附和。

    话是如此,可此番咱们都察院弄的动静太大,朝中不少人都很有意见,今日下朝时,我就看到内阁的井阁老伙同一群官员往御书房那边去,应该是去寻圣上出面干预了。

    堂中一个年纪稍大些的御史,面露凝重,言语间对清风行动的未来很是担忧。

    哼,井焱这厮自家底子就不干净,怕咱们收拾他,如今想先下手为强,呸,真是妄为朝中重臣。

    方才那个年轻御史文若明,神情气愤的斥骂道,似乎对井焱很是不屑。

    若明,慎言,那是内阁阁老。

    方才那位语带忧虑的老御史,是从四品京城监察副御史李子晖,文若明既是他的下属也是其门下弟子,见弟子编排朝中大佬,李子晖赶忙出声喝止。

    老师,我说错了吗,别的不说,就咱们之前揪出的那些败类,里面有多少个井焱的门生故旧,甚至要不是上面有所顾忌,他那两个儿子现在早就在刑部大牢蹲着了。

    眼下见咱们闹的大了,这老贼害怕牵连到自己,竟然忍不住亲自出面到皇上面前打压咱们,这样的内阁阁老,有什么让人尊敬的。

    别人怕那井焱,我文若明不怕,大不了舍去这官职不做,我也去圣前参他一本,让朝中百官见识见识这位井阁老的真面目。

    文若明对老师李子晖的退让态度很不满,忍不住出言反驳自家老师,心情激动之下,言辞颇带激烈。

    啪啪啪

    一阵掌声响起,马晋一身蓝色官服鼓着掌从门外进来,而见到马晋,在场坐着的众御史,不管官职比马晋高还是低,统一起身向其齐声见礼。

    我等见过巡按大人。

    清风行动进行到现在,马晋这几年在其他衙门积累的人缘,除了关系过硬的,其他几乎是消失殆尽。

    值得一说的是,此事很大程度上是马晋的有意为之,之前他广结群臣,在各大衙门都有人脉,很大部分是为了肃王党,小部分是为了自家生意发展,各处打点留下来的交情。

    而如今随着颜易即将被封为太子,肃王党大势将定,局势有变,这些往日马晋看重的人脉与今日的他来说,弊远远大于利。

    别的不说,官员最忌广交朋党,之前马晋是替颜易出面,为了夺嫡,还能说的过去,而如今储位既立,马晋在这么有人缘就有点招眼了。

    所以,就着清风行动,马晋索性来个大公无私,有意的疏离之前在朝中经营的人脉,只保留一些靠得住的人脉,其他人能断就断,去杂留精。

    不过马晋也不是光断人脉了,福祸相依,经过此事,和马晋在其他衙门臭名昭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晋在都察院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毕竟这次清风行动,马晋带着都察院众御史将京城各大衙门犁了个遍,十天内弹劾上百位贪官使其落马,大涨了都察院的威风,让群臣闻听御史二字就心惧张惶。

    御史言官之威,震慑整个京城官场!

    而作为都察院朝中扬威的最大功臣马晋,可以说凭借此番清风行动,是尽收都察院众御史之心,本就在衙门里人缘不错的他,如今更是深受同僚拥戴。

    目前在都察院。除了蔡阳能稳稳压马晋一头外,都察院其他几个大佬包括陈明水在内,单论声望也要逊色马晋一筹。

    尤其是在京畿道巡按御史吕善文承受不住外界压力,告病回家避风头后,众御史耻其临战退逃,直接称呼马晋为巡按大人,俨然不理会吕才是京畿道正牌巡按。

    而马晋也坦然受之,对亲近自己的同僚多加笼络,后世无数的官场分析告诉了马晋,官场绝不能广结党羽,这样会受到皇帝的猜忌,同样,也绝不能做孤臣,否则死都没人给你收尸。

    马晋觉得,要想在朝中混的长久,上要得皇帝信任,下要有一群可靠部属势力支持,倚为依仗。

    这点马晋觉得礼部尚书白正明就做的不错,礼部上下几乎拧成一股绳,皇帝不好轻动,其他人也不敢招惹。

    所以,马某人如今就有些想像白正明效仿的意思,整合都察院之力于己身,既不过分惹君王忌惮,也能在朝中有自保之力。

    最重要的是,都察院的活他熟

    此时堂中众御史可不知道马晋的心思,就是知道估计也有很多人持支持态度。

    马晋如今在都察院的名声可不是盖的,是最如日中天的时候,在绝大部分御史眼中,马晋俨然就是大乾的言官楷模,由他日后接替蔡阳执掌都察院,目前还真没什么人反对。

    事实上,因为这次的清风行动,此时马晋的身边已经聚集了一批亲近他御史党羽,数量很是可观。

    此时堂中这十几位御史,就是坚定的亲马一派,文若明等几个年轻点的御史,更是马晋的忠实拥趸,视他为偶像。

    所以这些人才会对马晋持礼甚恭



第四百九十六章 为官一任,做点实事
    都察院,议事堂

    马晋笑呵呵同众御史见过礼后,被众御史拥着坐了主位。

    互相寒暄一阵后,马晋主动开口,对方才抨击井焱的年轻御史文若表示了赞赏。

    本官早就听闻,若明祖上是大宋名臣文天祥文公之后,先祖当年被元人所俘,誓死不降,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诗,激励南宋君臣最终打退元人,延长百年国柞,也让我等后辈明白何为风骨。

    而今,若明不惧权贵,敢放话舍官而去圣前觐言,有乃祖文公之风,以后若明更应如此,方对得起你文家留下来的风骨。

    文若明听到马晋,拿他们文家后辈心中最骄傲的先祖文天祥激励他,脸色直接因为激动变得通红,两步来到大堂中,高声喝道。

    敢叫巡按大人得知,我文若明在此立誓,日后定然刚正清言,谨守御史监察百官之职,宁死也绝不做辱没先祖之名的事。
1...243244245246247...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