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其实这种情况很多见,四大名著都有作者存疑争论之事,罗贯中的《三国不多说了,之前讲过,罗版的原本,让毛氏父子删减添补了不少,从二百四十则变为一百二十回,几乎和原版迥同。

    而《红楼,因为是清朝之事,年代不算太过久远,曹雪芹作者身份无疑,但也有高鹗续写四十回之事,红学家们为了这四十回吵了半个世纪。

    至于《水浒,就更不用说了,后世一直都有此书为施耐庵弟子罗贯中代写,或罗施二人合写的猜测论证。

    相比于其他三本,《西游是否为吴承恩所作的争论要少的多,尤其还有一位六先生,不断为吴奔走,估计谁要是敢胡乱放炮,六先生就得向让他给全国人民谢罪

    撇去作者不谈,其实在四大名著中,马晋最爱《三国,其次就是《西游。

    或者说因为那部央视86版西游,华夏近两代的年轻人,无论男女,很少没有不喜欢《西游记不喜欢那只姓孙的猴子的。

    而且,作为华夏知名大ip,《西游改编的影视文学动漫作品无数,马晋当初作为业内编剧,也参与了其中不少项目。

    甚至可以说,四大名著中,数《西游项目马晋参与的最多,也因此,马晋对《西游的十分熟悉,这对他的抄写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前文说过,马晋抄文,不是照原文死抄,不是说他文青,有自己的想法,非弄点什么自己的东西之类的,而是他没那个记忆力。

    古典小说,本就文字精练,讲究微词广意,一回书就能直接将一场大战写完,还饶两年记事,这要让网文作者来写,不水个十万字,说出去都让同行笑话。

    也因此,这类书极其难以全部记住具体著文如何,以马晋重生之后,远超常人的记忆力,也不敢说全部能复制下来,只能说大致记住一些情节。

    如今马版的各部小说,多是以马晋脑海中所记的大致情节为主干,然后他再进行细节描写,加以润色,尽量还原原著本来面目。

    当然,之前提到过,《隋唐《说岳等书的原著,出于作者可能存在的时代局限性等问题,小说都有一些各式各样的毛病,马晋为了质量原因,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理改编。

    但是,《隋唐等书马晋敢动手整改,那是因为其确实有非常明显的缺陷,但《三国《西游这种名著马晋就没有随意轻动了。

    不是说这些名著一点缺陷没有,只是以马晋的水平,若是动手去改,未必能比原著好,如此一来,与其干费力气,马晋还不如按文来抄。

    不然,万一让明珠在他手里蒙尘,他文抄公的面子都维护不住。

    所以,马晋在复制这些名著时,除了在文笔细节方面写的更为细致一些,剧情方面几乎不改动,还是按原著来。

    《三国他是这么做的,《西游马晋也准备如此。

    而既然说到要抄《西游原著,这里就不得不多说几句。

    其实,后世很多人都知道,《西游原著和大家熟知的86版西游电视剧相差很大,86版电视剧,甚至于其他西游影视作品,因为某些原因,都对西游四人组的形象性格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

    比如大圣,在后世影视作品中,孙悟空的形象不像是妖王,反而更近人猴,英武帅气甚至还有点小可爱,而西游原文又是如何描写孙悟空的容貌。

    【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真正是又丑又凶,活脱脱的一个能止儿啼的吃人妖王。

    除了形象,还有孙悟空的性格,大多数作品只是一个劲的吹捧孙悟空的正面性格,而忽略其暴虐嗜杀的一面,即便略略表现,也多美化成嫉恶如仇。

    同理,还有猪八戒,相比于电视剧的憨厚可爱,偶尔狡猾,原著的猪八戒正好相反,脑子里全都是狡猾懒惰。

    而可爱嘛,其实也有不少,主要是看是否能戳中了你的萌点,正马晋看书时,见其动不动就散伙,天天怼唐僧让猴子欺负,还是挺好玩的。

    除了师徒四人,妖精的那边也让美化的很严重,在原著,除了寥寥几个黄狮精这样的良妖,其余一个比一个狠。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比如狮驼岭,原著这般描写。

    【却说孙大圣进于洞口,两边观看。只见: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

    就这场面拍出来,世界最恐怖的禁片都比不过,影视改编起来,当然得美化了,不然谁敢看。

    不过,《西游的原著魅力也正是如此,若真去了这些动人的描写,它也失去了自己的韵味。

    马晋在重现《西游的时候,不愿将这个韵味舍去,所以马版《西游,和原著文风相同。




第五百六十一章 “白衣秀士”孙悟空
    ?其实除了马晋这版西游,和《西游原著的文风关系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马晋重视。

    那就是大乾是存在类似西游的情节话本的

    在这里要说一下,《西游这个故事,虽然在明朝才成书,但其故事,从唐朝时就开始传播。

    《西游主体框架,是唐僧西行取经,而这是根据唐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偷渡出镜,前往天竺拜佛求经,历时十七载,取回六百多部回唐这段历史改编的。

    当初玄奘回唐,奉旨佛经翻译工作,他的弟子辩机以其西行见闻经历,编写《大唐西域记,而玄奘去世后,他的另外两名弟子,慧立彦悰将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经历,编撰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其中,为了弘扬自己师傅的业绩,慧立他们在书中进行了一些神化玄奘的描写,其西行途中神异色彩越来越浓厚,成为传说,并流传于后。

    在后世,许多学者认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可以说是《西游记最早起源。

    到了唐朝后期和五代时期,西行取经的故事已经流传开来,后世有许多关于这段时期的《西游记载。

    而后,西游的故事一直在华夏大地流传,敦煌石窟现存的玄奘取经壁画里,存有持棒猴行者形象,据勘察,此壁画大约作于西夏初年,这也是孙悟空最早的形象。

    南宋时,已经出现刊印成册的西游话本,就比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这本书中,孙悟空是个白衣秀士,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

    呃,这里要吐槽一下,大圣也有斯文的时候

    到了宋元时,南戏有一本叫《陈光蕊江流和尚的戏目,交代了唐僧家世,吴昌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出现了师徒四众,元明之交时《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和《西游记中,描写了孙悟空的来历和大闹天宫的杂剧演出。

    也正是这些戏曲话本的存在,为吴承恩创作《西游提供了基础,才诞生了《西游记这部华夏的神魔巨著。

    不过,那是在另一个时空,在大乾,因为平行效应,根本没有吴承恩这个人。

    但是,虽然没有吴承恩,但从唐时就开始流传的关于西游的话本故事还有不少的,甚至连戏曲都有好几部,只不过可能因为质量问题,影响甚小。

    马晋在这个基础上,编撰《西游,其实是需要承受一定的非议的。

    当然,写过《三国演义的马晋对这种非议早就习惯了,想当初《三国刊载,不是没有人喷他篡改历史,不敬先贤巴拉巴拉的,马晋一概不理。

    因为随着《三国不断刊载,影响逐渐发酵,其忠实书迷越来越多,根本不用他开口,这些人就被书迷们打倒了。

    马晋尤还记得两年前,就有一个老儒生,也不知犯了什么病,可能是想哗众取宠,借骂马晋之举扬名。

    突然逮着当时已经完结近一年的《三国,登报著文狠批,文章写的极其难听,惹怒了大批《三国忠实书迷。

    这些书迷联合起来,先找了十几位京城知名笔杆子,重金请他们写文回骂那老儒生,而后又花钱包了京城销量前二十的报纸,将骂老儒生的文章刊登上去。

    一连七天,京城有名气的报纸头版全都骂那老儒生的文章,甚至连《杂志都跟着凑热闹,跟着都刊登了两篇,其势之大,轰动了整个京城。

    起初那老儒生还不服软,登报回斥,结果他这一来劲,书迷们更生气了,不但登报骂他,还自发纠集了一批人找到了老儒生的住处,想要教训教训这厮。

    还是马晋怕闹出岔子,派人将局面控制住,否则这老儒生够呛能整胳膊整腿,不过,这老儒生逃过一劫,也在京城待不下去,收拾东西回了老家,再也没在京城出现过。

    经此一役,大家也看出来了,骂马晋一般没多大事,晋马老贼,丧尽天良八个字,可是京城书迷的口头禅,这其中真真假假,是爱是恨,到底包含着何样感情,外人一时半会还分不清楚。

    但千万不能涉及到诋毁其写的,尤其是《三国《封神这些人气高的,死忠书迷一个顶一个疯狂,惹急真敢拿家伙蹲门口埋伏你。

    有了《三国这个例子珠玉在前,马晋其实是不担心这个问题的。

    除非真有脑子有病的,跑他面前来个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马晋也会让他明白,这《西游姓吴姓马就是不姓六

    九月二十五日

    《西游第一二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完稿。

    马晋叫来如今就任京城《杂志总编的柴月过来取稿。

    公主府。

    与六年前马晋见到那个青涩小姑娘相比,执掌《杂志总部两年的柴月,如今浑身上下,除了微微的一点作为女作者的知性,其余全是女强人的凌厉和冷清。

    今年已经快二十二岁,在大乾已经成为高龄剩女的柴月,至今没有丝毫嫁人的意思,每日沉浸在《杂志的工作或者写书当中。

    颜妍柴家,甚至是马晋都给她介绍了一些青年才俊,柴月连见都不见,马晋本来以为其是不是心有所属,或者性取向异常,但经过向柴月进行询问试探,得到的结果却是其痴迷工作,无心嫁人。

    这不是闹着玩的吗!

    大乾这个社会风气在这呢,二十二岁的女子还不嫁人,人家背后不得往死了议论你,要不说你身体有病,要不就说你不干净,反正不是什么评价。

    马晋如今每次看着自己这位唯一的女弟子,都忍不住后悔当初把她弄到《杂志,这不是把人家毁了吗。

    弄的现在此事已经成了马晋一个心病,有时间就琢磨柴月的婚事,此时看到面前的柴月正认真翻阅稿子,他心中一动。

    小七

    话没说完,柴月直接站起来:师父我还有事,先走了。

    说罢,冲马晋施了一礼,两三步就出了房间。

    马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第五百六十二章 蜜汁火方和大吃货天朝
    ?泰光元年,九月二十八日

    杭州

    七梁坊附近,在一片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闹景象之下,孙友福满脸笑容用挑杆的挑下蒙在店门招牌之上的红布,旁边围着的一众宾客百姓,纷纷鼓掌祝贺。

    鼎香楼第十七家分店——杭州分店,正式开业了!

    鼎香楼自景康十七年,在京城东城开了第一家分店之后,就一直在马晋的授意下,在大乾迅速扩张。

    景康十九年九月,京城第五第六两家分店顺利开业,总掌柜孙友福请示了马晋后,进而把下一步的目标放在了津门府上,准备让鼎香楼走出京城。

    景康二十年初,孙友福携鼎香楼一众精干,奔赴天津,然后和新华合作伙伴云家取得联系,在云家的帮助下,很快在天津开了第一家鼎香楼分店。

    并且,在马晋的授意之下,鼎香楼天津分店推出了一系列津门美食,什么狗不理天津大麻花罾蹦鲤鱼等等,广受津门百姓欢迎。

    鼎香楼天津分店生意极为火爆,孙友福见势头不错,取得了马晋的同意后,在景康二十年下半年,又在天津开了一家分店,巩固天津市场。

    同时,因为天津分店的大获成功,马晋和孙友福开始准备继续扩张鼎香楼。

    从景康帝二十一年初,到泰光元年六月,这五年多的时间,鼎香楼在河北山东山西关外河南安徽等地,开了十家分店。

    再加上京城的六家分店,天津的两家,鼎香楼几乎遍布半个北方,马晋当初的那个在大乾经营一个餐饮帝国的设想,在他重生十年时,已然完成了一小半。

    一家总店,十五家分店,单以规模来论,鼎香楼在大乾确实可以自称一声天下第一酒楼。

    不过马晋的目标是成就餐饮帝国,而不是天下第一,所以鼎香楼的扩张计划,在马晋同孙友福及其他鼎香楼高层商议之后,决定继续实施。

    因为北方诸省,大部分地方鼎香楼都已经开了分店,当然,这么大的地盘上的餐饮市场,十六家鼎香楼分店只是占据了其中的冰山一角。

    不过,因为有前期的基础在,剩下的分店扩张相对容易一些,所以孙友福他们决定兵分两路,留下一部分骨干,继续维持北方各处分店,并择机再开几家分店。

    而孙友福带着剩下的一批鼎香楼精英骨干,南下开拓南方市场,第一站,就是五年前刘勉开《杂志分社的杭州。

    鼎香楼可不是盲目扩张,横冲直撞,孙友福是个谨慎性子,在他的带领下,鼎香楼走的每一步都力求稳妥。

    旁的不说,每开一家分店,孙友福都要亲自到新店地址,实地勘察,并让人研究当地口味,制定菜谱,而且,直到确保新的分店能够正常运转盈利,他才会把重心转移到下一家分店去。

    可以说,这几年时间,鼎香楼连开十几家分店,个个生意红火,没出任何岔子,孙友福占了头功。

    此次也是如此,托杭州作为南方《杂志分社总部的福,鼎香楼在杭州这里不算生疏,甚至许多食客,因为美食杂谈上的文章,对鼎香楼向往以久,有一定的潜在客人基础。

    而且,《杂志南方分社在杭州立足五年,地面官面上都熟,鼎香楼和《杂志都是马晋的产业,彼此之间份属同门,一衣带水,正好用得上这些助力。

    如此之好的环境,实属难得,孙友福在北方都没碰上过几次,所以还在没南下时,孙友福就把鼎香楼南方扩张的第一家分店定在了杭州。

    果不其然,不出孙友福所料,他这边刚到了杭州,就立刻有刘勉带人前来积极配合。

    选址买店招人宣传官府打点等一系列的麻烦事,刘勉及《杂志分社这边都出了不小的力。
1...275276277278279...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