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

    百官们心中疑惑,殊不知此时在朝会上的那些都察院御史们也在心里郁闷呢。

    以马晋的性子,显然不可能白白浪费手下这群“口才了得”的御史们,自己去单打独斗,所以,在马晋来上朝之前的头天晚上,马晋就派人给这些御史们送过信了,让他们在关键时候出来帮忙,打胜这场论战。

    而且除却这些手下御史,马晋还通知了和他亲近的一些官员,交代他们伺机而动。

    只是,马晋事先安排的很好,自己出来引蛇出洞,舌战群臣,将火力都吸引到自己这方,而后趁其不备,众御史和他交好的官员一同参战,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合围歼之,一一举在朝会上,将对修撰《乾坤大典》持反对意见的声音压制消灭。

    结果让马晋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太高估了这些官员对自己的忌惮程度,他才站出来说了几句话,这些人就似乎有了偃旗息鼓的意思。

    他站出来快盏茶功夫了,愣是没有一个人出来搭句话,而他又不好主动开口说话,否则一个不好,刚刚好不容易聚起的震慑群臣的逼人气势直接就得泄了。

    所以,马晋只能等人开口搭言,他才好就坡下驴,再图后话………

    …………

    乾坤殿

    “………”

    马晋扶着笏板的手都开始微微颤抖,眼神闪烁,喉咙时不时一耸,继续面无表情的凝视着群臣百官,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只是和刚才马晋刚刚怒驳完金用的严肃气氛不同的是,随着马晋在前面干站着的时间越长,整个大殿中渐渐多了一丝尴尬气息………

    百官队列,都察院处

    已经升任为从四品京畿道御史大夫的邓宝,微微侧首瞄了瞄前方正面无表情的马晋,眼神微闪,而后又看向了旁边的成天乐,使了个眼色。

    “眼下怎么办”

    和邓宝一样,作为马晋心腹的成天乐,这几年自然也跟着马晋水涨船高,一路升官发财,如今的他,已然是接了马晋当初的职位,现任京畿道副巡按御史,品级正四品,并有望在三年之内,正式坐上京畿道巡按御史的位置。

    这边成副巡按接到邓宝的眼色,心下想了想,也回了邓宝一个眼色。

    “来时大人吩咐过,他引蛇出洞,咱们合围,既然眼下对方没动作,咱们也按兵不动,静待时机,然后再看大人眼色行事………”

    邓宝脸色凝重的点点头,而后悄悄冲一侧南台上监察朝仪的现任殿中侍御史努了努嘴,事先通过气的殿中侍御史当即识相的把视线转往他处,而后邓宝才往成天乐跟前凑了凑,小声问道。

    “你刚才给我使的那些眼神是什么意思”

    “………”

    “你没看明白吗”成天乐有点懵逼,你没看懂你点什么头的。

    “废话,简单的眼色我当然能看明白,但你刚才那么眨巴了一大通眼,我特么又不会读心术,哪里能弄懂你说的都是什么意思。”

    “………”

    邓宝此番理直气壮的话,让成天乐无言以对,只得又把自己的意思同邓宝说了,而后二人又将这个想法,一一传给了周围的众御史。

    于是,一群御史们紧紧盯着马晋的眼神,摩拳擦掌,准备时刻站出来开喷。

    …………

    无独有偶,众御史和那些马晋安排的亲近官员见势头不定,准备按兵不动,而坐在龙椅上的颜易,也被面前的情景弄的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难不成这就是子升之前说的计划”

    颜易在心里不住琢磨揣测:“嗯,不愧是子升,没有辜负朕对他的期望,布局高深莫测,朕都看不透其中的深浅。

    算了,既然他心有谋划,朕还是不给添乱了,按事先商量好的,在上面静观风云,只等其的暗示,朕再最后出来收拾大局。”

    颜易思念于此,也不再心里胡乱纠结了,坐在龙椅上静静看着殿下风云,等着马晋给他发信号。

    而颜易不知道的是,殿中的群臣百官可有不少人一直在盯着他呢,见其对马晋的举动不理不睬,一副听之任之的模样,俱都是心下一凉。

    看来皇上和马晋是有备而来啊………

    …………

    百官都不傻,《乾坤大典》是颜易当着文武百官提出来的,而马晋又在其中帮着摇旗呐喊,要说二人没有事先通过气,打死他们都不信。

    再结合马晋是颜易的绝对亲信心腹的身份,以及之前他们忽略的马晋亲自主持修撰的《地理志》,搞不好,这《乾坤大典》很有可能就是两人一起弄出来的。

    哦。




第六百零九章 是蛋疼呢?是蛋疼呢?还是蛋疼呢………
    大势已定!

    满朝上下七成的官员支持修撰《乾坤大典》,再加上有颜易这个皇上做后盾,马晋这个当朝红人在旁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剩下有异议的官员,此时就是想提出反对意见也为时已晚,此时这些官员的窘促境地,用一句民间老百姓的俗话形容最恰当不过,那就是尿坑里的泥鳅——掀不起多大浪头了………

    乾坤殿

    趁着局势正旺,颜易直接拍板定案,当即命内阁拟旨,勒令工部自即日起,立刻在宫门外朝阳巷一带施土动工,立府建衙《乾坤大典》编撰馆。

    同时,颜易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旨与了编撰馆内部加职授官之权。

    ………

    其设衙门主官总撰修官一名,属文职,品级正二品,同时另设二个副总撰修官,品级为从二品,为副主堂官。

    三位正副总撰修官之下,再设三品理事官六名,职责是协助三位总撰修官,多处理公事杂务,主管后勤方面,理事官之下,再设一些属官书吏,品级不等。

    除却专门负责后勤杂务的理事官,《乾坤大典》再设专门的修书官员制度,颜易的意思是,按照修书时甄别分类各自设司,每司负责编撰大典的一种类别,一司之主官为司长,品级按该司重要程度分三四品不等。

    理事官和各司司长,按照级别是同级,分工不同,互不统属。

    不过因为编撰馆各司担任修书大任,原则上,这六位理事官是要给各司司长提供后勤保障,全力配合的,但各司司长又没有权力命令理事官,甚至一定程度上,六位理事官比大多数的司长职位品级要高。

    也正因如此,虽然颜易大致将编撰馆官制及各自职责整理出来,但此中具体的各种细节,还得进一步细细研究之后,才能完全落实清楚。

    这项重任,颜易交给了吏部,他们是管人事官职的行家,最适合鼓捣这个………

    …………

    不过,此时群臣的注意力可都没在吏部的身上,他们全被颜易要给编撰馆建府立衙的话给震住了。

    除了马晋,颜易为了修这个《乾坤大典》竟然下了这么大本。

    开府建衙,并与官职授职,这哪是什么编撰馆呢,简直就是正儿八经的朝廷衙门,而且还是重要部门。

    好家伙,一个正二品,两个从二品,六个三品还是暂定,估计日后还会更多,这豪华的官员配置,简直堪比六部之一了,五寺里除了大理寺,其他四寺随便挑出一个,都得被甩出两条街。

    当然了,从颜易的旨意来看,编撰馆这边的官职大多都是文职,属于品级高却并没有多大的实权的那种,听着唬人。

    明面上,编撰馆随便一个司长都是三四品的朝廷要员不等,看似很威风,实际上其还未必有六部一个五品主事在外面吃得香………

    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实权的三品也是三品,你一介五品主事再混的开,见了人家也得老老实实的自称下官………

    …………

    虽是如此,相比于当初《地理志》编撰馆那个草台班子,如今的《乾坤大典》编撰馆,和其两者之间的差距,就相当于后世的半民营企业和央企亲儿子。

    无论是名气地位,还是朝廷给予的资源供给和重视程度,都可谓是呈冲天火箭之势上升。

    “嘶……”

    不过百官群臣普及却没有心思琢磨这个了,包括之前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官员,所有人在此时都打上了编撰馆中官职的主意。

    五品和以下的官职暂且不论,这新立的编撰馆内有三个二品,起码六个以上的三品,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四品。

    &n



说点事
    嗯,开个单章说点事。

    因为工作和个人一点情况,最近几天新章节更新一直不太尽如人意,在这里我要向大家道个歉,顺便再解释一下原因。

    一直跟读的朋友都知道,上个月20号左右,我正式开始出校实习,也正是因为如此,我码字的时间大大缩短,状态也很差,虽然现在安顿下来,码字状态已经慢慢恢复,但时间上还不是充裕,甚至可以说很紧凑。

    因为工作的原因,白天我几乎没有码字的机会,所以只能在晚上下班之后回家干活。

    我们公司6点半下班,因为和我住的地方不算近,一个单趟起码要30到40分钟,路上堵点时间会更长,也就是如果我准时下班,回到家也得7点到7点半之间。

    但要是再赶上单位加班活着路上耽搁,能8点到家就算是抄着了。

    很多书友都知道我码字不算快,有灵感的情况下,四千字至少需要3个小时,如果需要构思情节,还得加上1到2个小时甚至更多。

    所以,每天留给我码字的时间,根本不够我用的,而且一旦稍微有点变故,需要我暂时离开,就会耽误码字时间。

     



第六百一十一章 惨绝人寰、鬼斧神工和祸水东引(二合一)
    乾坤殿

    群臣们骚动颜易并没有在乎,当他宣布完柳莫天的任命后,又自顾自的,在龙椅上一一念出《乾坤大典》编撰馆六位理事官中的四位。

    冯南、陈北、楚西、魏东。

    四人中除魏东外,其余三人全部出自六部衙门,俱是该衙门数得着的能吏干将,而唯一不是六部中人的魏东,也是五寺之首大理寺里难得的人才。

    如此四位精兵强将,被颜易从各衙门抽调出来,编入《乾坤大典》编撰馆,可见颜易对编撰馆的看重和期望。

    此外,六位理事官如今颜易只定下四个,剩下的两个空缺,是专门留给马晋安排自己人的,毕竟处理这么大摊子,没有几个心腹帮忙可不行,所以颜易特批给马晋留了两个理事官的位置。

    也就是编撰馆新立,马晋手里实在没有的得力的手下,短时间内确实打不开局面,所以,心急修书的颜易这才给马晋开了个后门。

    不然的话,涉及两个三品官员的任职,马晋说话也够呛能让颜易心神动摇。,

    眼下这两个理事官人选,马晋也只是只举荐之权,举荐之后得到颜易同意,其才能正式任职。

    官员任免之事涉及皇权,实在太过敏感,就是以马晋和颜易现在的关系,他也不敢轻易触碰这个底线………

    ………

    宣布完理事官之后,颜易又说了几个司长的任命,这个职位就有点虚了。

    毕竟《乾坤大典》编撰馆各司是根据别类来分的,所以虽然大家名义上同为司长,但里面的水分很大。

    就比如负责经、史、子、集这几类的司长,必然得是大乾数得着的大儒名家,不然也压不住场子,外界也得对《乾坤大典》这些类别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所以别的类别且不说,负责这些经史类的司长,肯定得请士林顶尖大拿过来坐镇。

    而这等人物一旦出现在编撰馆,其地位排名必定会靠前排,超过几个理事官不必多说,甚至还可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和两位副总撰修官掰掰腕子。

    冷青书还好说,人家也是士林大拿之一,等闲人不敢招惹,但柳莫天就不一定了,蓦然高升,德不配位,可是有许多人看不惯的。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名士都是大度的,逮着机会落人面子看笑话的损人多的是………

    ………

    书回正题,还是那句话,虽同为司长,但彼此之间的差距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负责经史子集这类重要类别的,可以和副总撰修掰腕子,但若是负责戏曲、民俗等冷门小众类别,那就等着挨冷遇吧。

    别说那些手握实权的官员们,就是一个有头脸的小属官书吏都看不上你,当面给脸色是不敢,但私下背地里同人念叨你两句,你也拿他没办法。

    所以,虽然前面按照颜易的意思,司长和理事官平级,但估计除了有限的几个强类司长,其余普通司长未必有能力和底气,同理事官唱对台戏。

    这其中的来去因由,殿中的这些官场老油子,心里自然一清二楚,所以在颜易任命一众司长时,大家的重视度寥寥,远不如刚才宣布理事官的时候。

    事情上也是如此,因为编撰馆新立,够份量的大儒还没出山,所以马晋宣布的十数位司长,除马晋之前四位老下属,《地理志》的蒋沈韩杨四位副总撰修,各自负责了比较重要的一司外,其余颜易宣布任命的司长负责的种类,全部都是那种冷门小众,一听就知道是添头的那种。

    ………

    百官的脸色神情,颜易自然看在心里,不过他却没有怎么在意。

    颜易在宣布完这十几个司长后,剩下的官员就没资格让他亲自过问了,自有吏部和马晋商讨后,拟定好章程,再递于他审批。

    将手里的名单折子放下,颜易看着台下蠢蠢欲动的大臣们,知道这些人准得就柳莫天之事纠缠,索性直接冲一旁的大内总管戴权使了个眼色。

    戴权从小跟在颜易身边,对颜易的一举一动都了解非常,当即会意,一摆拂尘,尖声念道。

    “皇上乏了,今日的朝会就到这吧,退朝”

    戴全一声退朝,坐在龙椅上的颜易立刻起身,脚步飞快的转身朝殿后走去,几乎是片刻工夫就不见了人影,待其完全消失后,殿中甚至还有不少大臣,还没从颜易突然散朝的举动中反应过来。

1...298299300301302...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