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弄雪天子

    “您老腿脚又不好,还非要登山,登的哪门子山”房玉山终究气不平,哼哼了两句。

    房老扭头不搭理他,笑眯眯地哼唱小调,怪里怪气地唱:“我家娘子貌美如花,昨日二十,今日十八……”

    房玉山嗤了声,到底没多说什么。

    祖母三十年前生下父亲之后就去世,从那日起,祖父没再娶妻,一个人养育父亲长大,后面还带三个孙女,两个孙子,即便孩子大了,想给他送个知冷知热的人,他也不肯要,一辈子竟连一个使唤丫头都没用过。

    房玉山想,怎么自家亲爹就没学了祖父一星半点,哪怕只学一点,他母亲也不会早早抑郁而终,小妹也不至于被养得刁钻跋扈,成个草包!

    祖孙两个正说话,就听见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二人抬头看去,便见一满头乌发,只在头顶上别了个毛茸茸银白色绢花,模样俏丽的少女踏雨而来,身上略有些湿意,但分毫不显狼狈,半张脸被一条长长的纱巾裹着,纱巾垂在胸前,只露出一双含笑温润的眼。

    房玉山一时间竟也看得呆了呆,耳根发红,目光闪了闪,不大敢看。

    “老先生,小郎君,奴可否借个座儿避一避雨。”

    房老目光悠远,到像是想到了什么,片刻才回神笑道:“请,玉山,给这小姑娘沏一杯茶暖暖手。”

    房玉山讷讷应了声,顺手递过去一杯茶,那小女子含笑看他一眼,就把他看得脖子也红了大片,只觉得眼前的女子浑身都透出一股香味,味道醉人,一闻,他脑子里就变得迷迷糊糊,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第二百三十四章 狐仙
    应该说,那就是只狐狸……通体发红,头顶上却又一撮银白的毛,嘴巴细长,眼睛黑亮,此时眯着眼睛,好像沉醉在什么美梦中不能回神,被方若华一声唤,登时清醒过来,左右四顾,一脸惊骇,缩了缩身体,用力摇了摇头,变回妙龄女子模样。

    喘了口气,不禁眉心微蹙,狐女抬头偷看了眼方若华,耳朵抖动了下,似乎有些害怕,神情惶恐,可就这般走开,又有不甘,细声细气地道:“上仙容禀,小狐并不曾存了害人之心,只是想请这位老先生和小公子回家坐坐……聊聊他们家小姐的事。”

    方若华挑眉:“他们家小姐”

    房玉山紧紧抓着自家祖父的胳膊,本来不动声色地躲到亭子外面,想趁机偷溜下山,荒山野岭,他甚至不知道那叫方若华的少年是人还是妖,身边还带着个老人,哪里敢停留,一听这话,到是怔了一怔。

    房家小姐有很多,但是带来碧水的只有一个五小姐,本能的,房老脱口而出:“小五哪里得罪了你们不成”

    房玉山也这般想,主要是他那个妹子被继母养得不知天高地厚,惹下祸事让他收拾头尾已然不是一次。

    那狐狸脸上隐约露出一丝不悦,犹豫了下,看了看那让她忌惮的人,咬着嘴唇,声音到还算平静:“我家妹子与林公子两情相悦,已然谈婚论嫁,偏偏房小姐每每缠着公子,房老先生来自京城,又是贵人,林公子为此时常烦恼,想要拒绝,又怕因此惹来祸事,可我家小妹情根深种,再这般下去,只怕她要做出错事,毁了修行,小女这才想引二位回家,商讨一二。”

    方若华登时沉下脸:“常人如何能去你们狐狸洞且还用上了迷幻术,老爷子一大把年纪,万一有个好歹,你拿什么赔”

    那狐女鼓了鼓脸,欲言又止,可抬头看一眼,缩了缩头,不敢吭声。

    方若华摇了摇头:“行了,你是涂山胡家二房的女儿先跟我回去,我与你伯父有点交情,回头让他来领你,省得再惹是生非。”

    狐女整个人顿时萎靡,委委屈屈地看了方若华一眼,终究不敢闹事,半晌才咕哝:“我没有破戒,我们涂山之狐不随意招惹凡人,沾染因果,可他们一个半狐,一个妖气缠绕的,哪里是普通人来着”

    房玉山:“……哈”

    狐女说着说着,想到要是跟方若华回去,还不知会被姥姥怎么惩治,越发难受,哭道:“这老头身上的狐气经久不散,说不准就是哪个姐妹的情郎,大家都是狐女,哪能没脸没皮地跟同胞争男人!”

    房玉山:!!

    方若华:“……”

    屏幕对面,一众吃瓜群众本来只是调侃,说三妹挑的演员演技好,特效化妆师也一流,真不愧是正经的大土豪,舍得下本钱。

    此时纷纷正襟危坐——“这剧情不同俗流,三妹,给你点个赞。”

    “不如找那些电视剧的编剧们过来看看,说不定能汲取营养,拍出点新鲜东西。”

    一众水友嘻嘻哈哈。

    方若华差点忍不住嘴角抽动,仔细看了房家人几眼,叹口气站起身,左手携姐姐,右手拉妹妹:“走吧。”

    大姐和细妹乖乖跟着起身,拉着方若华的袖



第二百三十五章 比较
    转眼就要过年,过了年便是二月,县试要举行了。

    方若华在高家的家学里读书也有几个月,进度不错,这几日学生们的气氛到比往日要紧绷些,便是最不上进的,也难免多翻几页书,到没指望能过县试,可到底不好成绩太糟糕,省得回家还得挨一顿揍!

    这时候道体现出……方若华到来对一帮学生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也不知道这位方小郎从哪里翻出一大堆题目,除了历年县试的考题,还有很多陌生的题目,整日就是不停地做题,讲题,然后再做题,再接着讲。

    他们先生看了,竟觉得此法子还行。

    “笨法子一个,用在笨人身上再好不过。”

    家学里的学生们顿时倒了血霉,一个个灰头土脸,闷头做试卷,从太阳初升,到日落三竿,片刻不停,先生讲题便是休闲。

    所有人欲哭无泪,呜呼哀哉!

    方若华到分毫不以为苦,这算什么,不过是刷题刷几个月而已,当年高考题海战术,能一口气做题满三年。

    别说,这法子确实有些用处,家学的学生们有的都学了七八年,以往想起县试就头疼,觉得好难,如此这般,折腾了十几天,家里再提起县试,脑子一转,想到自己去年县试的题目做了二十遍……竟然不怎么怕,还觉得也许,没准,大概,可能自己也能过

    家学的几个先生都笑,捋着胡须,偶尔还要调侃这帮小子几句:“你们这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傻帽,好好学,机会难得,真以为你们做题很简单不说别的,光是这些丰富的题目资料,就不是寻常人家能拿到手。”

    这些资料,题目,还有方若华平日里指点这些人的东西落到书香门第之家,全是传家宝,而且只传给嫡子嫡孙,外人根本窥视不到。

    “方小郎为人大方,竟愿意跟你们分享,不抓住这个机会的都是棒槌!”

    学生们表面上怨声载道的,心里却也领情,以前他们和方小郎关系就不坏,都是同窗好友,如今更为亲近。

    方若华的读书生涯过得还算不错,要是换成小说里,说不定这时候会遇见几次刁难,欺负一类,或者家学里冒出几个孤僻高傲的学子来找茬,但现实中,整个家学上下,虽说不是人人和气,也免不了有些小矛盾,可大体上气氛良好。

    即便有些学生不喜欢读书,爱私底下看看闲书,做点小动作,说个小话,唠个八卦,或是相约出去喝喝花酒,那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反正龙傲天之类的真没见过……呃,唯一有点画风不对的,大约便是原文男主林远南。

    “你们说咱们方小郎和那个林远南比,谁的天分更高些”

    高家家学的一帮学生到是更相信方若华。

    “虽说林远南早早中了秀才,可他爹本来就是秀才,林家也算大户,他启蒙早,方小郎早年家贫,进学晚罢了,真要是比,自是方小郎资质更出众,咱们亲眼所见,小郎君过目不忘!”

    不只是高家家学的学生们好攀比,碧水县读书圈子里的人,都喜欢八卦。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方若华就跟男主被扯在一起比较各不停。

    方若华不是秀才,这一点输林远南一筹,不过几位见过他的先生都说,此子不俗,过目不忘,过耳成诵,秀才是囊中物,逢考必中,似乎也差不太远。

    方若华有神仙点化,但林远



第二百三十六章 乐子
    “不行,林远南这个讨厌鬼给我惹了那么多麻烦,不能让他太舒服了。”

    一行人围坐山头,房玉山气哼哼地捂着肚子叫嚣。

    方若华失笑。

    其实林远南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为人处世都还算聪明,在现代时,应该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当然,应该也不是太了不起的大人物,毕竟在女色上有些拎不清,尚存有天真幻想。

    就说他吟诗作词,也只是推脱不过,随意吟诵一两句,完全能用妙手偶得忽悠过去,平时从来只说不擅长诗词,也从不在文会之类的正式场合出风头,为人显得谦逊低调,不怎么张扬,自然也就减少了被拆穿的风险。

    到底是现代人,即便记得经典诗词,也不会记太多,除非像方若华这样外挂比较大的,经典诗词就那么几首,要是头上戴个名诗人的帽子,回头作的诗却只是平平无奇,岂不是丢人现眼

    再说,时空不同,诗词里的典故或许会有微妙的不一样,他就是继承了原身的记忆,滥用诗词也一样可能在某个地方阴沟里翻船,闹出笑话,林远南大概也提前想到了这一点,目前来说,他应付得很不错。

    方若华觉得,他有可能是理科生,毕竟他弄出来个什么烧酒方子。

    如果是文科生,多看些,知道烧酒方子到不稀奇,可若是家里不是制酒的,即便有方子,能顺顺利利,自己成功酿造酒水的可能也很小。

    当然只是臆测罢了,琢磨人家林远南没什么价值,对方又没有招惹自己,离他远些为好。

    身为男主,集大气运于一身,也是一身的麻烦,靠近风险太大,敬而远之最妥当。

    房玉山琢磨什么,打算怎么和林远南林公子斗一斗法,方若华可不打算理会。

    他的日子就在纷纷杂杂的混乱里悠然而过,转眼便是县试。

    一大早,天还没亮,方若华就听见外面压低声音的窃窃私语,等他伸了伸懒腰起身,穿上衣服准备吃了饭赴考,开门就见家中老少齐齐坐在厅堂。

    方若华:“……”

    他那便宜爹正拿着一杆大烟枪吹云吐雾,一见他忙收了烟,咳嗽起来。

    便宜娘一向不大说话,这会儿一次又一次地整理考篮,里面的笔墨纸砚翻来覆去地检查许多遍。

    便宜爷爷和便宜奶奶两个一起闭着眼,念念有词:“祖宗保佑,保佑我二宝考中秀才,若能得中秀才,必定重修祖坟,多上香火……”

    大姐和细妹两个到是还算镇定,就是一个端着碗,一个拿着筷子,看样子很想喂方若华吃饭,好让他得空再多看两眼书!

    话说,多看两眼就有用

    而且考个县试就紧张,那要紧张到什么时候

    又多听了两句,方若华才隐隐约约反应过来,明明原主考县试都考过两次,可这一家子和他这个外来者比,居然完全不知道科举是怎么回事,在他们心中,秀才就相当了不得,根本不觉得自家二宝能考什么举人,进士。

    至于县试、府试、院试的区别也不大清楚,估计还以为县试是顶顶重要的考试。

    方若华解释了两句,见家里人紧张不改,干脆也就不多说,反正多考个几回,这一连串的科举考试考完



第二百三十七章 试
    方若华还是头一次进古代的考场,确实挺新鲜,可惜和现代考场比未免太简陋了些。

    就在衙门后院,桌子斑驳,椅子冰凉,天寒露重的,风一吹冷气嗖嗖往脖子里面灌。

    这只是县试而已,等到省试、会试,一准比这恐怖一百倍。

    方若华自己到无妨,身上穿的衣服里贴了一块暖玉牌,保持恒定体温,外界风雨不侵,但看左右其他考生面色青白的可怜模样……啧!

    要不说古代的进士们个顶个都是人才。

    还有很多人才考试前一个个的文采斐然,考试的时候个个掉链子,不光是心理素质和运气的问题,身体素质差,撑不下来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上面考官唱名,拿完了卷子,方若华也不急着看,先喝一口热茶,搓搓脸,今日早晨起得过早,又累了,眼睛还有一点睁不开。

    县试而已,他也不担心,更不着急,而且从县试到院试都不糊名,笔迹字体就显得相当重要,左边有两个考生哆哆嗦嗦,一拿到试卷就执笔开始写。

    这一看就是个没什么考试经验的。

    方若华别的能力没有,考试的能力绝对比眼下的人高得多,想想现代社会一年到头考多少回试

    左前方不远处,还有个高家家学的学生在,他到是镇定自若,铺开卷子从头到尾先细细审题,不急着落笔,看来考前几日方若华和先生们提点的注意事项,这位都记在心里,没有扔脑后。

    休息片刻,方若华调好墨,先大体打了下草稿,就认认真真地一道一道把答案写在卷子上面,字字清晰,工工整整,就是正经的馆阁体,但每一个字都架子端正,如锥画沙,漂亮得很。

    他这几个小时空,一辈子又一辈子地呆下来,别的不说,书法和绘画技能不至于刷满级,也至少有九十多级了,应付小小县试,和周围这些童生都不是小子比,那绝对如鹤立鸡群。

    这也是他县试很有信心的缘故,光看他赏心悦目的试卷,成绩就不会差,何况县试考的大部分是考生的记忆力,他这个开外挂作弊的要是还考不好,真该找块豆腐撞死,一了百了。

    也确实如方若华所言,考官本来只是例行公事,随便下来溜达一圈,结果一眼瞥见他的试卷,就不免挂了心,再来回走动时免不了老过来瞧一眼。

    和周围冻得直打哆嗦,手脚发抖,字体发虚的考生比,看方若华答题,着实有洗眼睛的功效。

    考完试,交了卷子,方若华就溜达出来,一出门还没反应过来,就见高家和房家两个公子一脸无奈,似乎受了很大的折磨,方家老少却是满脸激动,一拥而上,簇拥着他上了车,棉被捂上,火盆也点起来。

    “……”

    “哎哟,我的乖孙受苦了,快,吃碗面,大早晨都没吃多少东西。”

    奶奶慈爱地给他端面碗,好大一碗,上面还有两个煎蛋,两大块牛肉。
1...6162636465...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