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春闺密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秦兮

    三年,就算是到时候不废太子,太子也总共还不到七岁,这个年纪,面对虎狼一样的藩王临江王,哪里守得住

    隆庆帝不会不考虑这个问题的。

    他吃那么多的金丹无非就是为了长寿,也是为了让他的儿子能继续把他的这个位子坐稳,可是彭德妃却那么蠢,现在自毁长城。

    他最多就是三年的寿命了,除非他能在这三年里头铲除临江王和郑王,把嫡系的兄弟家族都杀光,否则的话,是无法完全避免意外的。

    这样的情形之下,像极了前朝时肃宗兄弟易位的情景。

    肃宗当时也是只有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怕儿子抵挡不住群狼环伺,因此主动把弟弟立为储君,跟弟弟约定好,等弟弟仁宗登基之后,便将他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

    以这样的方式跟他的弟弟仁宗做了个交易,并且告知太后,请太后作证。

    后来仁宗生了几个儿子都夭折了,最后果然还是立了哥哥肃宗的儿子为皇太子,就是后来的先帝。

    隆庆帝既然半点犹豫都没有的救了沈琛,会不




第九章·前瞻
    京城的天又变了,几个在隆庆帝昏迷之时叫嚷的最欢快的几个要立太子的官员一个个的都下场凄惨,要么是贪贿被抓,要么是家人惹事,一个一个的往诏狱里蹦。

    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的人在大街上时时都能看得到。

    在这气氛之下,京城众人又好似回了前年皇陵地动的时候,一个两个的都缩起了尾巴做人。

    几个没受影响的阁老家里天天都宾客盈门,有门路的能进去问消息的都迫不及待的进去了,不能进去的,也都恨不得能黏在人家门房里头,好歹磨着人家把礼物给收了。

    平安侯府来拜访的人倒是较之从前少了一半,平安侯夫人既比从前闲了不少,干脆便决定整治席面,请定北侯府和几家通家之好来用饭。

    跟几个儿媳妇商量好了菜式,平安侯也差不多回来了,她才让儿媳妇们都退下,自己拉了平安侯,蹙着眉头发问:“侯爷,您可真的想好了咱们之前那样都不曾投奔临江王这一请,可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这不是一顿普通的饭,其实他们心里都清楚,这就是两方结盟的一条红线罢了。 一流小站首发

    平安侯下了大衣裳,凑在熏笼跟前搓了搓手,等到寒气散去些了,才看着面前的平安侯夫人淡淡的点了点头:“昨儿刚跟你说过的,沈琛这回是眼见着要飞黄腾达了----他可是实实在在的替圣上拼命了一回啊,圣上从前便觉得他可靠,经过这回事,更是觉得沈琛忠诚这些都不要紧”他咳嗽了一声压低了声音:“可是最要紧的,是六皇子实在是太小了。”

    平安侯夫人当然知道,她面露不忍,叹了口气才道:“大人做下的恶,小孩子也跟着遭殃。太子到底才这么小呢,他懂什么”

    太子从前在有四皇子在前的时候,也是很受隆庆帝喜爱的。

    而且这么久下来,师傅们除了说他有些贪玩,并不曾说过他有别的不是,可见是个好孩子。只可惜,彭德妃自己自毁长城,还牵连了孩子。

    彭德妃毕竟是要隆庆帝的性命,太子又毕竟是彭德妃所出,隆庆帝哪怕是看在父子情分上,不对太子做什么,可是要说一心一意的扶持太子,显然是不大可能了。

    更大的可能,隆庆帝是要把希望寄托在六皇子身上。

    可偏偏六皇子实在是太小了,而且这回还更要命-----他身体不好。

    太医都说了,他日后甚至可能不良于行。

    不良于行啊!

    虽然只是可能,可是太医难道不要命了,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吗如果不是实在避免不了这个可能性,他们是绝不会这么多嘴的。

    既然说了,朝臣们就不得不思索六皇子的身体到底能不能担的住大任。

    隆庆帝自己肯定也会想到的。

    平安侯想到这里,面色便更加凝重,对平安侯夫人叮嘱:“好了,这些事情不是我们可以谈论的这些事哪里说的准呢。”

    平安侯夫人拿了自己的暖炉塞在他手里,应了一声就道:“我也知道,只是心里难免发慌。”

    毕竟局势不稳,大家都要跟着提心吊胆的。

    从前平安侯秉持的原则



第十章·媒人
    平安侯府请的人少,卫家在宾客里头就格外打眼,若是不去,是结结实实的不给平安侯府脸面。

    因此卫老太太思忖下来,便仍旧冒着倒春寒出了门,带着二夫人三夫人跟卫安几个一道去了平安侯府赴宴,连卫玠他们也一道带去了。 一流小站首发

    平安侯夫人带着媳妇儿们亲自在垂花门处接了,恭敬又和气的跟卫老太太和二夫人三夫人互相见了礼,才把目光落在卫安身上,和煦的笑了笑:“郡主越见出挑了,怪道老太太看您看的跟眼珠子似地,这样水灵可爱,连我们看了也是喜欢的紧。”

    众人都笑起来,卫安含笑跟她见了礼,卫老太太便道:“小孩子家家的,你夸她就飘起来了,快别夸她。”

    “郡主这样稳重,便是我说破了天也没用。”平安侯夫人亲自搀扶了卫老太太:“您老还不准旁人夸了不成今天侯爷将地窖里埋了许多年的梨花酿挖出来了,想着公子们年纪虽然不算大,可是喝这些不那么上头的,总是好些。”

    毕竟是自小就跟着卫老太太的,平安侯夫人好好说话的时候,是很能讨卫老太太的喜欢的。

    卫老太太果然笑了:“你们想的倒周到。”

    说话间已经进了正厅,平安侯夫人让卫老太太在上首一同坐了,又让家里的女孩子们陪着卫安说话,让她们去卷棚看平安侯新得的波斯猫,这才转过头跟卫老太太笑:“说起来,这回请您过来用饭,除了是给您和郡主接风之外,还另外有一件事”

    卫老太太在来之前就已经猜到了平安侯府的用意。

    她跟平安侯夫人是有情分在没错,可是这点情分,不足以她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平安侯夫人面子,之前皇陵的时候,她已经给平安侯夫人指过一次路了。

    在她看来,如果不是平安侯和平安侯夫人有意通过她们投向临江王,她是没有想过来的。

    听说还有一件事,她便想到了这个,看了平安侯夫人一眼,淡淡的点了点头:“你们有心了,其实也不必这样大费周章”

    “哪里就说的上是大费周章呢”平安侯夫人摆了摆手笑起来:“原本咱们两家就是素日便有的情分,二来,我私心里也愿意亲近您的。这回因为闵地那边的庄子送了些海里的东西过来,我们便想着无论如何该替您接风洗尘的。只是前些日子各种各样的事一耽误就耽误到了现在了。您从前喜欢吃腌制了的海鱼,这回我们也特意让狮子楼的大厨来了,他是很擅长这道菜的,您尽管尝一尝,看看跟从前的味道像不像。”

    厅里坐的都是平安侯夫人的儿媳妇们,闻言自然纷纷响应活跃气氛。

    卫老太太便也笑着点头:“既如此,那可真是得好好尝一尝了。”

    平安侯夫人微笑起来,等到席面布置好了,又恭敬的请了卫老太太入席,敬了卫老太太的酒,才道:“方才说了有件事得同您说的”她打了个转儿又道:“您可别嫌我唐突,前些日子,我们家姑奶奶回来了”

    平安侯夫人的娘家徐家,卫老太太自是相熟,她略微想了想,觉得有些印象,便问:“是那个行四的养在佛堂的”

    徐家四小姐因为身体不好,自幼便被认在一个尼姑手底下,认了干娘暂时当了寄名弟子,虽不是真正出家,可是后来徐四小姐的娘死了,徐老爷娶了新填房,她过的便跟



十一章·旨意
    谈妥了卫阳清的婚事,卫老太太便笑容满面的跟平安侯夫人扯了许多闲话。

    平安侯夫人向来能说会道,既然卫老太太有意亲近,她自然更是使尽了浑身解数要让卫老太太满意,因此这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平安侯那里也跟二老爷三老爷甚是融洽,因为特意还请了镇南王作陪,外头男人们整整喝了三坛子酒。

    等到临起身告辞时,二老爷三老爷都已经有些微醉了,消息传到里头,平安侯夫人便道:“该让他们喝了醒酒汤再动身的,外头侯爷也不知,真是......”

    卫老太太笑着任由花嬷嬷披上了披风,闻言便道:“不必理会他们,他们哥儿俩的酒量好着呢,若是不能骑马,便叫他们坐车。横竖还有琨儿和阿玠跟着,他们兄弟俩也是可靠的。”

    平安侯夫人便笑了,搀住卫老太太的手亲自送出来,到了垂花门顿了顿,恭恭敬敬的给卫老太太福了福:“老太太,我总把您当亲姐姐,以后.....”

    该说的都已经差不多了,卫老太太拍了拍她的手背,轻声道:“你放心。”

    有了这三个字,平安侯夫人的眼皮便猛地一跳,她用力点了点头,才把卫老太太送上了马车。

    回房的时候,平安侯已经在里头等着了,她亲自上前替平安侯去了衣裳,才几句话把今天跟卫老太太的交流说清楚了,末了就道:“老太太是个说话算话,顶通透的人。一口吐沫一个钉,她既然答应了,便没有反悔的。”

    言外之意就是,既然临江王府铁定是卫老太太的姻亲了,卫老太太的话是能代表临江王府的意思的。

    平安侯夫人坐在了椅子上,觉得有些没有力气了,好一会儿才又道:“总算是应付过去了,侯爷,您心里可得有数啊。”

    这些劝告她已经跟平安侯提了无数次,可是总想着再多提一次。

    平安侯嗯了一声,喝了一口厨房送来的醒酒汤才缓缓的透过冒着的热气看向平安侯夫人:“这已经是我深思熟虑之下的决定了,你别担心,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恐怕还不知道,陈御史他们心里,恐怕也是跟我一样的想法。”

    陈御史

    平安侯夫人想了一会儿就有些不可置信的小小的惊呼了一声:“这怎么会......”

    陈御史可是阁老啊!德高望重,且能凭借着能力让隆庆帝忘记他是方皇后的妹夫的身份,一直屹立不倒到现在......

    这么一号了不得的人物,竟然也已经投靠了临江王,或者说,一直是临江王的人-毕竟他们可是真正跟卫家结了亲的,他们家的女儿即将嫁给卫阳清的儿子卫玠。

    想通了这一点,平安侯夫人便忍不住垂头感叹:“帝京的人真是个顶个的精明,陈御史原来早就已经跟临江王府搭上线了,您说的是,也幸好咱们发现的还不算晚......”

    毕竟皇帝轮流做,可是当官的却不止是想当一朝的官的,总得为自己想想后路,要是真的把将来的皇帝得罪过分了,谁也不知道到时候新帝会不会秋后算账。

    平安侯很少见平安侯夫人这样子,便忍不住笑了笑:“你也不必太过紧张,我说了,照原来那样相处就是了。现在圣上也没有防备卫家的道理......”

    平安侯夫人点了点头:“这些我都知道,您放心,我已经跟老太太提了阿四,她也很满意,等过些日子,阿四上京来了,我便带着她去给老太太请安。”

    说是请安,其实是相看



十二章·赐婚
    迟疑过后,她就立即反应了过来,急忙问:“三老爷二老爷他们在家没有阿玠和琨儿呢”

    外头总得有男人先迎一迎才是。

    旁边的孔嬷嬷就急忙点头:“三老爷已经回来了,大开了中门已经将人迎进来了,他正陪着他们吃酒,让人进来告诉您一声,去跟老太太和郡主说一声,准备接旨。”

    专门给卫老太太和卫安的旨意

    三夫人紧皱的眉头霎时便松开了,立即就想起了前天林三少带出来的消息,说是过几天就应该会有赐婚的旨意下来。

    现在既然明着都说是让卫安去接旨了,那估计十有就是婚旨了。

    她忍不住面上堆满了笑,一面急忙吩咐底下的媳妇儿们去外头摆香案准备,一面去了卫老太太的院子。

    卫老太太正跟卫安商量今年庄子上买地的事,听说来了太监,头一个反应也是宫里大概是来了赐婚的旨意了,再听说是要卫安去接旨,心里就更加确定了,连忙让卫安去换衣裳。

    卫安回去换了衣裳,跟卫老太太急忙去了前面的院子,一眼便看见了一个面生的太监。

    以前这些事向来是让安公公来的-安公公极会做人,得脸些的勋贵家的喜事,都是他去宣旨。

    出了彭德妃勾结安公公的事,想必隆庆帝是彻底把身边的人都给换了一遍。

    卫安正这么想着,那个太监便笑着提醒卫老太太和她接旨,等她们跪下,便宣读了赐婚她跟沈琛的旨意。

    卫安双手举在头顶接过圣旨,那个太监将圣旨交给了卫安,一连又说了好几句恭喜。

    三老爷他们早已经递上了厚厚的荷包,太监接在手里,也不掂量,仍旧笑容满面:“恭喜郡主了,侯爷少年英才,跟郡主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这个太监倒是很知道说好听话,卫老太太也笑起来:“借公公吉言了,多谢公公走这一趟。”

    太监笑着摆摆手:“咱家姓黄,老太太称呼我一声黄公公便是了,平西侯再三叮嘱咱家,出来了得跟您和郡主好好的说话,别惊扰了您。”

    卫老太太便看了卫安一眼。

    这个黄公公的态度的确是太过热切了些,可是要说是沈琛的人,或者说是跟沈琛有关系,就又显得很是合理了。

    她微笑起来,从善如流的道:“黄公公辛苦了,不如就在舍下赏脸喝口茶润润喉”

    黄公公并没拒绝,三老爷便朝边上使了个眼色。

    借着这个机会,黄公公走在卫安前头几步,低声跟卫安说:“郡主,我受侯爷托付,叮嘱您几句话。”

    见卫安微微颔首,他便又继续道:“还有,侯爷让我告诉您一声,宫里的事已经了结了......安公公他们都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接下来该有一段风平浪静的时候了。还有.....过不多久,临江王应当要回京了。”

    前面的事卫安早已经料想到,因此并不觉得什么,可是后面那句话,黄公公虽然说的声音极轻,可是还是让卫安惊得忍不住瞬间停了步子。

    她之前就已经想过,隆庆帝现在身体越发的不好了,他自己肯定是心里有数的,一个皇帝,他绝不会容忍皇位换人来做。

    那么,他到底是准备怎么做,怎么选

    她隔了一会儿,见黄公公回了头来看,才轻声回了一声:“我知道了。”

    黄公公知道她必定是震惊的,理解的笑了一




十三章·请客
    正说着,三夫人就敲门进来了,笑着看着卫老太太:“老太太,下了这样的旨意,于我们家可是大喜事,您看是不是要庆贺庆贺”
1...241242243244245...3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