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密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秦兮
她从前把镇南王妃的和善和忍让当成理所应当,镇南王妃每每在她给了李胜蓝难堪的时候也总是半点脾气都没有,她就傻气的以为镇南王妃是碍于老镇南王妃的威势。
其实她也没有看错,这些人对她好,的确是因为老镇南王妃对她的偏爱。
&nbs
三十八章·绸缪
老镇南王妃见她笑了,也就放心,跟着笑起来,伸手摸摸她的头,把她搂在怀里,掰开了揉碎了跟她说道理:“我晓得你心里很多委屈,可是安安,再委屈,你也不能因为这些委屈就想歪了走偏了......”
很多事她无能为力,只好加倍的对卫安好,想叫卫安知道这世上不止是有冷面相对的亲人,同样还有爱她如命的外祖母,她见卫安仰起头来,如同小鹿一样的眼睛湿漉漉的好像要哭,叹了口气道:“你祖母不喜欢你,不是你的缘故,你别为了这事儿觉得自己就不好了.....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旁人才会看得起你。”
自己心智坚定了,外头的风言风语就伤害不了人,老镇南王妃希望卫安懂的这个道理。
卫安点头,眼睛很清澈干净,看着老镇南王妃,抿了抿唇问她:“外祖母......祖母为什么不喜欢母亲”
这些旧事其实卫安都知道,早年间没人告诉她,她一直以为是她自己蠢自己坏,才让是人无数的老太太对她厌恶至极,可是等到去了豫章,耳朵里听的话多了,等到嫁给了彭采臣,宫廷秘史听的也多了,她才知道不是那样。
她的母亲,向来光风霁月高高在上的母亲,原来当年也曾经不择手段的抢过别人的东西。
卫安想过很多遍,若是换做她是卫老太太,平心而论,说什么原谅儿媳说什么善待儿媳的孩子,能忍着不亲手掐死她们就已经是仁慈了。
可是她从前知道的并不算太多,她还想知道的更多一些。
朦胧中她其实有种不怎么好却很强烈的预感-----卫老太太虽然厌恶却总是宽容她的原因,长宁郡主会怀疑她身世的原因,都在这张脸上。
老镇南王妃搂着她的动作顿了顿,缓缓把她推开一些,点头沉吟了一瞬才摇头:“你母亲犯了个错......”到底是什么样的过错她却不肯说了:“你只需知道,不是你的错,你原本半点错处都没有。”
她想到这里,心里沉沉的愧疚怒意还有许多情绪一齐涌上来,有些支撑不住,叫陈嬷嬷领卫安去休息,自己靠在大引枕上,目光有些凝滞。
她没有生个好女儿,长宁从小就被老王爷娇惯坏了,天底下就没什么东西是她得不到的,隆庆帝也乐意纵着她,当年连长安长公主也在她手底下吃过亏。
所以养的无法无天,不知廉耻。
不知廉耻四个字从脑海里蹦出来的时候叫老王妃有些愣,有一天她竟然也会拿这样不堪的词来形容自己女儿,可是她并没觉得这词有什么错处。
犯了错不要紧,犯了错又不肯认,并且还一直耿耿于怀,这才是最要命的。
随着卫安长大,她越来越明白长宁郡主冷待卫安的原因。
正因为知道,所以更失望。
还不就是因为卫安是跟明鱼幼的女儿同时出生,明鱼幼的女儿又死了的缘故
她自己心里过不去,就拿卫安来撒气。
好像卫安不出生,明鱼幼和明鱼幼的女儿就不会死一样。
长宁的心结是不要想着解了,这么多年下来,她的心魔越中越深,自己骂也骂了打也打了,甚至还曾经亲自去往豫章,也没有什么见效,换来的只是长宁日复一日的冷淡。
这回更过分,进京送节礼,人人的都有人人的都好,只有卫安的,衣服都不合身。长宁当的什么母亲!她怎么配当一个母亲!
她抬了抬眼皮,见陈
三十九章·要人
雨后太阳又冒了头,傍晚的夕阳叫人看的心头发慌,连在光线里的浮尘也透着腐朽陈旧的味道,卫安坐在廊庑底下,看着郁郁葱葱的栀子花,在雨水滴答里披散着头发同陈嬷嬷闲聊。
陈嬷嬷是被老镇南王妃遣来给她送衣裳的,之前镇南王妃送的竟不过是小头,她去衍圣公家的衣裳,老王妃是另外准备了的。
陈嬷嬷想着要哄这个小姑娘开心,话说的极为好听。
卫安也就应景的笑一笑。
她早已经学会了迎面见人三分笑的本事,心里不想笑,面上也随时随地笑的出来的,习惯了也就不费什么事。
笑完了睁着两只眼睛看着陈嬷嬷,似乎犹豫了一瞬才问她:“嬷嬷,您还记得清荷吗”
卫安想知道从前的事,太想知道,自从知道长宁郡主怀疑起她的身世,甚至荒唐的想要用滴血验亲这样的法子来验证她究竟是不是自己女儿的时候,她就无时无刻的不被自己的身世之谜缠绕。
人活着总是需要念想的。
上一世维系着她的生命的一点念头就是替卫家复仇,替父母雪恨,这一世......她想她总需要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活着。
如果母亲真不是她的母亲,如果她的人生不是她的人生,那她总有知道真相的资格。
陈嬷嬷脸上笑容有片刻停顿,仔细思索了一下才记起清荷其人,然后就皱了眉头:“姑娘怎么想起问她......”
陈嬷嬷是跟着老镇南王妃的老人儿了,从小也算是看着长宁郡主长大,长宁郡主生头一个孩子卫玠的时候,还是她给断的脐带。
可是等到生卫安的时候却没来得及-----长宁郡主生在了寺里,实在让人措手不及,老王妃赶到建州的时候,长宁郡主都已经带着卫安从万安寺回城了,那时候的卫安就如同一只幼猫,小小的红红的,连哭声都是弱弱的,又天寒地冻的,大家都说恐怕养不活......
她叹了口气收回目光,看着卫安的眼神带了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怜悯:“姑娘小时候,她是姑娘身边的大丫头,那时候她都已经十四岁啦......”
十四岁的清荷一直伺候着卫安,直到卫安回了京城的定北侯府,长宁郡主跟卫阳清回京述职,犯了过失被赶出去了。
想一想现如今也已经过了差不多六年,清荷大约也有二十岁了吧应当已经嫁人了......陈嬷嬷有些恍惚,郡主也真是太狠心,毕竟是一等大丫头呢,好容易熬资历熬上去,原本是伺候长宁郡主自己的,而后被郡主给了卫安也就罢了,好歹仍旧是大丫头,可没想到又从云端跌到了泥地里......
卫安一双眼睛亮的出奇,笑一笑露出颊边两只酒窝:“上回听秋韵提过一回,秋韵说......清荷姐姐过的似乎不是很好,我想着总归是伺候过我一场,我身边也没有得用的人,若是知道她的去处,可以把她要回来当个管事的......您知道,我不能去求母亲,也不能去求祖母......”
卫安不遮着藏着,大大方方的把自己的难处摊在你面前让你瞧,这一副信任的模样叫人心里格外熨帖,陈嬷嬷有些惊异于这个女孩子的成长,又
第四十章·出事
离衍圣公家的堂会的日子越来越近,卫安不好一直住在镇南王府,老王妃让庄奉送卫安回定北侯府。
庄奉满肚子的不情愿,他委屈的像是一只小豹子,站在父母亲身边红了眼圈:“我不去,谁爱去谁去!”
是人都有脾气,老镇南王妃却从不把他当成人,一点儿不关注他到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一门心思的要把他跟那个惹人厌烦的卫安撮合到一起。
半大的少年早已经通晓人事了,只要想到以后要同卫安这样的丫头过一辈子,他就满心都是不平和愤怒:“凭什么!谁要娶那个刁钻蛮横的丫头!母亲,您没听说吗,在普慈庵......”
镇南王妃林氏面上始终噙着温和的微笑,看一眼沉默不作声的丈夫,招手把儿子唤至跟前来,轻轻摇头:“她做了什么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她是你祖母的心肝儿肉......”她摸了摸庄奉的头,语气不急不缓:“你们是指腹为婚的......”
庄奉的脸一瞬间变得紫涨,心中的屈辱几乎要破体而出。
从小就是这样,明明他们是名正言顺从族中过继过来给镇南王府这一支继承香火的,可是被老王妃弄的好像是来他们家讨食的似地,凡事总要伏低做小,好像庄家拿的不是圣上赐下来的爵位荣光,好像他父亲拿的不是叔父打下来的祖业一样......
镇南王妃还要再说什么,镇南王却已经不耐烦的咳嗽了两声瞪着他:“啰嗦什么!叫你送就送,哪里来那么多废话你学的规矩礼仪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遵你祖母的命是孝道,爱护你表妹是你当兄长的情义,你连这个都不懂!”
庄奉向来怕父亲,铁青着一张脸,到底去老王妃的院子请卫安。
卫安自己却没出来,遣出来一个婆子告诉他:“我大哥哥会来接,不必劳动表兄,兴师动众的反倒不好,要是耽误了表兄读书,反倒是我的不是了,多谢表兄盛情。”
他盛怒之下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站在原地惊疑不定。
这不是卫安的作风。
卫安这个人,哪里是会替别人着想的人
他鬼使神差的又想起那只风筝,卫安好像知道那只风筝的来历,甚至知道那只风筝原本是他要送给胜蓝的......
老王妃隔着帘子有些审视的盯着卫安瞧了一眼:“安安,他是你的表兄......”
卫安知道外祖母从来就想把她跟庄奉撮合成一对,这是老王妃为她铺好的路,她如今拒绝,既让老王妃伤心,又叫老王妃起疑,就笑着倚在她肩头上:“外祖母,大哥哥已经不吓我了,他还亲自来接我......”
她对人的要求竟就这样简单,只要别再吓她,只要稍稍对她露个笑脸儿,就能这样知足,老王妃替她委屈吗,心里怀着心酸,面上却不愿意扫她的兴,顺着她的话点头:“是,不喜欢我们安安的,那都是眼睛长坏了。”
这才让陈嬷嬷等人替卫安收拾了东西套了马车装箱。
镇南王亲自见了卫琨这个姻亲家的小辈,给了见面礼,又问他可想好了在哪里当差等等,见卫琨进退有度很是满意,笑着让庄奉送到门口。
庄奉还没从卫安的转变中回过神来,卫安好像真的转了性子了,从头到尾真的连瞧也没瞧他一眼,好像他就是个再陌生不过的陌生人。
&nb
四十一章·疯了
隆庆帝是疯了吗!
卫老太太吃惊的张大了嘴看着眼前神情掩不住惊惶的卫琨,片刻后沉声又问了一遍:“你刚才说,锦衣卫在冯家抄家!”
这怎么可能!
当年隆庆帝能接到先帝的死讯,率先从封地赶回来,都是冯家人的功劳,当时冯家和明家两家,真是为了隆庆帝倾尽全力......
可是明家早在被人告密之前就同隆庆帝关系疏远,被隆庆帝忌讳了,这才有了之后的事,冯家这些年却一直很得隆庆帝的欢心,何况如今隆庆帝膝下唯一还活着的一根独苗,就是冯贵妃所出......为什么冯家也会倒霉
卫老太太心绪翻涌,如同大热天被架在了火上烤,满身都是汗,只觉得这些汗腻的人心慌。
卫琨茫然点头,眼里带着惊慌和不解:“抄的就是冯家,我看见荣昌侯世子了,还有冯子腾......都被锦衣卫押在朱雀大街上拘着,人越聚越多.......我就换了条路走,紧赶慢赶回来了。”
卫老太太面上惊愕之情渐渐收起,唇角挂着一抹讥诮的冷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历来如此。”
明家当年是这样,现在盛家冯家也是这样。
卫老太太不为冯家的遭遇觉得可惜,明家出的力并不比冯家的小,明家都会有被清算的一天,冯家又算什么
只是可怜了冯贵妃,卫老太太想起那个在明皇后去后就深居简出常年礼佛的冯贵妃,无声的叹一口气。
卫琨是在替老太太担心,也是在替卫家担心------卫老太太是明家如今唯一还在世的人了,最近朝堂之上关于明家的风波再起,而冯家在这个时候倒霉,他总觉得事情并没那样简单。
冯家出事之前,隆庆帝就曾在朝廷上斥责荣昌侯世子行事荒唐......
所有事情的发生,从来都会是有迹可循的。
卫安立在抄手游廊里看上窜下跳闹的欢快的鸟儿,心思却放在刚刚三夫人惊疑不定的神情上------想必三夫人也听见了外头发生的事了,所以才会急忙打发了她,派人去前头问三老爷回来没有。
难怪三夫人会惊吓成这样,冯家出了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育有如今隆庆帝唯一的独苗的三皇子的冯贵妃,荣昌侯又是隆庆帝少年挚友.......
怎么算,冯家也不该倒霉的。
卫安垂下头有些不明白,她当然知道冯家会倒霉,可是在她记忆里,冯家倒霉要远在衍圣公家的堂会之后,是为着荣昌侯世子办事不力被人参奏,他不上奏折申辩,反倒是仗着自己父亲同隆庆帝的情分,说隆庆帝下的谕令是多此一举,这才激怒了隆庆帝.....
而那道让冯家倒霉的谕令,是隆庆帝下令叫荣昌侯世子当个主审,查一查云南叛贼的事。
上一世荣昌侯世子酒后同友人说,隆庆帝这心肠太狠了,明家到如今也就只剩下一个卫老太太,都年过半百眼看着要进棺材的人了,哪里还有什么造反的本事
这些埋怨倒还都不要紧,要紧的最后一句。
荣昌侯世子说,就算是当年明家造反没造反,都还不一定呢......
这些酒后的胡言乱语被人报上去,隆庆帝脸上的遮羞布被扯得一干二净,恼羞成怒,当堂让人把荣昌侯世子下了刑部大牢。
可是隆庆帝是不想杀荣昌侯世子的,他跟荣昌侯的情分实
四十二章·牡丹
只有心里有鬼的人,才会想着补偿。
大夫人仰着脸看着卫老太太,万念成灰:“娘,那这堂会,咱们是不是,就不去了”
衍圣公家的帖子还摆在显眼的地方,可是大夫人却一眼也不敢去看,她自己是万不能去的,她就是个未亡人,说的难听点是个寡妇,不适合参加这样热闹的宴会。
可卫老太太不同,她是积年的老诰命了,身份非同寻常,原本她要是去了,不管怎么说,朱家总不敢太放肆。
可是现在这风声鹤唳的局势,卫老太太去了,恐怕也没什么不同。
卫老太太摇摇头,已经吩咐人去给三夫人传话,自己转头来看着大夫人:“朱家好打算,早就已经听说了那些嚼舌根的御史们的勾当了,却还是一力撺掇我去看堂会。我若是不去,只怕堂会上他们就敢当场给阿敏难堪。”
可是去了又能怎么样大夫人垂着头半响不语,觉得累的厉害。
老太太是超品诰命,这身份也注定了她不适合去往平阳侯府-----平阳侯府没有同她身份对等的老太太来招待她,过去是不合适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