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赤血萌萌
其他诸刺史、郡守、将军皆认可,于是在卞水之旁筑坛高十丈,择吉日,杀白马,登高坛,歃血同盟。然而,起兵讨伐朝堂是十恶不赦、株连九族的大罪,而董卓兵强,没有人愿意牵头领誓。
臧洪见众人推来推去,很不高兴,率先上高坛,涕泪交流领誓:“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沦丧社稷,翦覆四海。
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广陵太守张超、山阳太守袁遗、奋武将军曹操、破虏将军破鲍信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替天行道,诛灭贼臣。
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众人跟着臧洪念了誓,歃血为盟,当场皆说臧洪的誓讲得好。可有好几个人都脸色煞白,心中腹诽臧洪把后果讲的太严重,。
曹操心想:“遵从臣子之节,即使殒首丧元,也必无二志!臧洪说违背盟约不仅要失去自己性命,还要无克遗育,也太狠了。
要袁本初在此,怕是不敢发这个誓吧!”
紧接着,众人又为盟主之位争执,倒没人推荐自己。刘岱、曹操、张邈、张超、袁遗等支持袁绍,乔瑁、孔伷等支持袁术,最后举手表决,定下袁绍为盟主。
乔瑁尤愤愤不平,对孔伷说:“袁公路最早举兵,盟主却要袁本初来坐,天下有这种道理么”
孔伷:“其实我们人并不少,颍川、汝南等郡太守多支持袁公路,荆州也有支持公路,他们居然以到场人数计较,明显是占了兖州距离近的光!”
后来,袁术知道未当上盟主,大为火光,放弃了原本商量好的经南阳入武关战略,改走颍川,此是后话。
袁绍收到颍川荀谌从酸枣送来的盟约,大喜过望,遣南阳许攸、颍川荀谌、魏郡审配组团说服韩馥。
这是一个强大的阵容,许攸在地党人中号称多智、资历颇老,荀谌与韩馥同为颍川人、审配为魏郡本地人,三人的身份也使得韩馥不可能拒为门外。
韩馥拿到盟约后,迟疑难断:“如今酸枣盟军势大,董卓亦拥国家北军、西郡精锐,应该帮袁氏还是帮董氏”
治中从事刘子惠:“董卓擅自废立少帝、杀何太后,新天子亦受到威逼,处境危险,雒阳的官吏百姓踮着脚跟盼望关东义兵来消除国家灾难。起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
韩馥面有愧色。
耿武:“不然,董卓亦当今天子之外戚,张扬跋扈或许有,威逼从何而来况且方伯的冀州刺史,乃是董卓所授,若要兴兵,岂不备德”
刘子惠:“冀州刺史之位,乃是国家所授,岂是董卓私相授受”
韩馥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个冀州刺史,乃是太傅袁隗、太尉黄琼、司徒杨彪、尚书周毖等共同力荐,否则根本没有机会超过众多候选人放在董卓面前。董卓之所以同
第496章 贾诩论五胜五败
初平元年,190年,春
正月关东兵起后,董卓欲集中兵力出击。因为外放的许多刺史、郡守国相的叛变,董卓已经陷入疑神疑鬼的地步,担心离开雒阳后,刘辩为人利用以控制朝政。竟然狠下心来将皇帝刘辩鸩杀。
消息一出,舆论为之哗然,从雒阳到司隶,从司隶到其他州郡,所有人的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不敢相信竟然有人敢弑君。
一时间人心惶惶,人情恐怖,皆不欲与董卓为伍。
荀攸:“董卓鸩杀何太后,何太后确实有逼死董太后之罪行,逆孤妇之伦,坏夫妇之纲,算得上当死。
鸩杀弘农王就全无道理,只能用一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解释!”
刘备也心有余悸:“皇帝可杀,而何人不可杀
听说太傅袁隗系董卓故主,一家数十口人已被拘押,很可能也要上刑场,故主可杀,而何人不可以杀”
于是挟持敖仓麦粟谷米数十万石,收集周边船只数百,按兵不动,即不攻击关东诸侯,也不运粮食回雒阳。
此时,河东有白波军、汉中有米贼,雒阳粮食缺口相当大,又不等得到外地补充,董卓急忙派遣左中郎将蔡邕、平津都尉贾诩奉董卓之命,前往荥阳,名为劳军,实际催促敖仓粮食。
蔡邕:“未得朝廷命令掐断敖仓与雒阳通道,其行径犹如叛逆!你不怕董公攻击你么切不要意气用事。”
“还真不怕!大不了乘船东下就是。”刘备清楚屯兵荥阳的徐荣是幽州玄菟郡人与他有故交,很难下定决心攻击。要是从雒阳派兵前来剿刘备,不仅让天下人看笑话,还会给关东诸侯提供机会。
蔡邕:“你道理想要什么,可以提出来。”
刘备:“如今青州刺史焦和叛变,董公应以我为青州牧、东莱太守、护东夷校尉,第二以卢师为乐浪太守,第三允许我将青州的空缺职务封赏给这段时间有功劳的部下。
只要有这三者,敖仓之粮、敖仓之军,即可全部移交两位和徐荣。”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贾诩知道董卓不可能全部答应,为了显示本事,贾诩当然要压一压价:“董公有五胜,关东叛军有五败,刘校尉切不可看不清形势!”
贾诩分析:一胜在政治上,雒阳是天子之都城,董公奉天子以令不臣。
二胜在军事上,雒阳有南北军,有各地精锐组成的西园军;有武库,存有数十上百万兵器铠甲!
三胜在经济上,雒阳存粮食上百万石,足够军队吃几年,有大量的冶铁、制陶、制衣服等工厂,能够自给自足。
四胜在地理环境上。河南尹东有成皋轩辕之险,西有函谷崤函之固,北有黄河之深,南有嵩山之高。八关都尉,据守八方,防御设施完善。
五胜在人口上,河南尹人口百万,且多为青壮年,很容易组织其起10万以上的讨伐队伍!
贾诩又分析盟军有五败:
一败在政治上,名为叛逆,号令不齐,心思各异。
二败在军事上,关东军士缺乏操练,不是关西士卒对手。
三败在经济上,关东联军的粮食需要向百姓征集,时间长了,就会民怨沸腾,民不聊生,士卒逃亡。
四败在地里上,关东想围住雒阳,需要河内、太原、颍川、南阳一起包围,每一地都要数万人,兵力分散。而董公只需要命令各地固守,而后集中优势、精锐之师,击关东军之防守面,以点击面,相当于以众敌寡,因此每每都能胜。
五败在人口上,关东联军看起来占据了整个关东,实际上并没有。董公只需要派遣得力、忠诚大汉的官员,到包围圈外,对关东联军形成反包围,就能打破现状!
&nb
第497章 蔡琰哪里跑
蔡邕极震惊,从贾诩的表情发现,迁都是真有其事:“如此滔天大事,董公居然没有提前征求我的意见!难道朝廷还敌不过叛逆者”
蔡邕拉着旁边一名身材矮小的亲卫,扭身就走。贾诩、刘备都不知其然。
那小亲卫的清秀面庞一晃而过,过了好一会儿刘备才明白过来:“昭姬怎么来了奇怪,蔡中郎将上前线劳军居然把女儿带上,莫非把女儿当儿子养,花木兰就是学得昭姬”
“刘校尉!”贾诩一把将刘备抓住,他非常惊讶,震惊。不是因为弃守雒阳的结论--经过董卓、董旻、李儒、贾诩等关西将帅谋士多次推演,早已得出了类似结论。
贾诩震惊的原因是刘备在不知全局的情况下得出了类似结论,这一刻他十分怀疑有人泄密,死死拉住刘备讨论这个事。
刘备推不过,眼睁睁的看着蔡邕父女出门。
。。。
“君侯,蔡中郎将出北门往河边去了!”小半个时辰后,赵云带来的消息让刘备、贾诩面面相觑。
张飞嚷嚷道:“蔡中郎将莫非改了主意,要投敌”
赵云也傻眼了:“不会吧,他带了二三十人,投敌不至于这么招摇。可他们载了好几辆大车。”
贾诩:“应该不会,蔡中郎将绝非朝秦暮楚之人。”
“大车难道!难道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刘备当即决定前去追踪。
行了十余里,到达黄河南岸,就见一群穿着鲜艳的人在岸边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赵云:“那乐曲就像是在。。。迎亲,对,迎亲!”
赵云的话,让刘备如被雷劈中,他策马上前,见蔡邕果然在其中,只是不见蔡昭姬:“蔡中郎将欲何往”
“昭姬快走!”蔡邕扭过头,见是刘备,急忙张开双臂拦在码头上,“贤侄留步!”
那船头上,露出一个女子身形来,早脱掉外面的亲卫服,穿回女儿装束,唇红齿白,面容清秀,此时正抱着焦尾琴哭泣,不是蔡昭姬还能是谁。她旁边一个青年,身高近七尺八寸,身形瘦弱,然双目有神,此刻满脸不善地瞪着刘备。
刘备怒道:“好个蔡邕,三番五次求你把女儿嫁给陈群,你不干,如今竟嫁给敌人!”
蔡邕急忙解释,趁此时机,船已经松开缆绳,向江中游去。刘备大呼:“拦住他们!别让昭姬跑了!”
“着!”
赵云弯弓满弦,箭矢如流星坠地,船上风帆应声而掉,原来是缆绳被射断,船横亘河中。
刘备急忙找了一条小船,带着几个人划过去,控制住船上之人,将迎亲船划了回来。
“放开我,你们这些卑鄙小人!我是河东卫家的人,你们别想欺负我!”原来迎亲那个青年,就是传说中的蔡邕弟子卫仲道,其兄名卫凯,他此时被绑住手脚,尤挣扎不已。
刘备拉着蔡昭姬的胳膊下船,只觉得她的身子仿佛羽毛般轻:“你没吃饭怎的如此轻”
蔡琰:“别碰我,放了卫郎!”
刘备:“没拜过天地,就叫起卫郎来了,蔡姑娘何时变得如此爽朗”
蔡琰明显被‘拜天地’刺了一下,脸色羞红,低头不语。。
蔡邕:“老夫的家事贤侄也要管”
刘备指着卫仲道:“蔡师,看卫仲道印堂发黑,一定短命,昭姬嫁过去没多久就得当寡妇。”
“刘校尉如何能污蔑卫郎。”蔡琰气呼呼的,打定主意要跟卫仲道北归。
卫仲道气得一张俊脸发白、发红,扬声大骂:“混蛋,流氓,卑鄙,无耻,下流,坏痞。。。”
丰富的骂人语言,让蔡琰听了都不好意思,庆幸没嫁过去,否则吵架吵不赢。
刘备也气得脸
第498章 致百姓官吏将士书
在加强远方联系的同时,董卓计划开展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击垮面前的盟军。
然而,朝堂上不同意、扯后腿的居多。
尚书郑泰表示,董丞相出自于关西,打了数十年仗,善于军事。而袁绍、袁术是公卿子弟,张邈乃好好先生,孔伷清谈之士,都没有军事经验、军事才干。而且关东诸将仓促聚集,乌合之众,相互距离较远,谁也不服谁,指挥混乱。关东百姓承平日久,民不习战,远不是关西的对手。
董卓又欲迁都长安:“谚语云‘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高祖都关中,十有一世,光武宫雒阳,亦十一世。根据谶纬i,应该迁回长安,以符合天人感应之规律。”
杨彪认为帝国中枢在雒阳时间已经很长了,雒阳百姓安乐,设施齐备,且又诸位皇帝之陵园,如果迁都,百姓必然不愿意跟随。而且迁都容易,安定下来却很难,中枢必将失去威望和对州郡的控制。
太尉黄琼亦带头坚决反对,只有司空荀爽、王允等少数几人赞成。
董卓还欲河南尹朱俊做太仆,以副将身份随同讨伐关东,朱俊不仅推辞不去,反而说不可迁都城。
讨伐、迁都、人事三样皆是董卓集团了不得的大事,尚书台、三公、河南尹等先后反对,不仅让董卓暴怒,也使得李儒、贾诩明显感到雒阳的政治氛围有问题,原本不太集中的反董势力,明显一股股的聚集起来。
或巧言令色、或犯言直谏的三公、九卿、尚书台或地方官员并不清楚,他们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董卓虽然暴虐,政治上能力也不强,军事上却不傻,所谓发大兵击关东盟军,以朱俊为副将,都只不过是李儒、贾诩的建议,让董卓抛出来的幌子!
虽然久经战斗,将士精锐,董卓在河南尹人数并不多,尤其是牛辅部万人被白波军、张杨、西河太守等牵制在河东后,董卓在雒阳麾下总共只有二万余人,却要防守黄河、荥阳虎牢、大谷关轘辕关。可谓捉襟见肘。
加上内部不稳,害怕被釜底抽薪,董卓根本就不敢、不愿在这个时候,以劣势兵力去主动出击!
所谓宣称将发大兵攻袁绍袁术、刘岱、孔伷,只不过是测试雒阳三公九卿等诸人的“考题”!
董卓此时唯一真正的打算,只是迁都!
不久董卓就以灾异罢免了太尉黄琬、司徒杨彪等人,改任光禄大夫。任命河南尹朱俊为太仆,把河南尹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以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这几个人都是支持或者不反对迁都之人。
虚虚实实,虚实虚虚。打草惊蛇,楼草打兔子。有李儒、贾诩的建议,终于控制了雒阳局势。
。。。
要想打败盟军,大规模动员河南尹、弘农之兵当然是必须的,可他们的战斗力不怎么样,如今,又是春季,农活特别多,临时招募起来的士卒们更没有心思。
董卓也考虑调更多的关西兵入关东,可是关西兵并非都都听的,左将军皇甫嵩屯兵三万于扶风,京兆尹盖勋近万于长安。
李儒建议:“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明公只需挟天子以令不臣,征两人到雒阳,两人都是君子,必定会同意。”
盖勋劝皇甫嵩拥立天子,废弃董卓,皇甫嵩的长史亦此想。可是皇甫嵩拒绝了,入雒阳做了城门校尉,盖勋也只能回洛,做了北军校尉。之后又对马腾、韩遂等奖励,减少凉州混乱对关中的影响,以便于从扶风调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