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赤血萌萌

    刘备:“济南太守刘琬又是什么情况”

    邴原:“刘琬是东海王刘强之后、现任东海王刘祗之子,幽州牧刘虞亦东海王之后。

    如今,袁绍多次表态将推刘虞为皇帝,刘虞派出骑兵南下资助袁绍、袁术、刘岱,袁绍与刘虞近似于结盟!”

    刘备:“号称忠诚的刘虞也禁不起大位的诱惑,权力使人昏头,可惜!可叹!”

    孙邵安慰道:“幸亏有辽南之麦为补充,要不然就亏大了!”

    击败公孙度后,即使有公孙瓒调和,青州军也不可能不索取补偿,相比于公孙度慢腾腾地还债,青州将士更喜欢直接的方式:大批军队还部属在辽东南部的平郭、汶县一线,在这青黄交替,麦穗渐渐熟之时,等着收辽东之麦!

    美其名曰: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

    任旐提出了新问题:“刘琬、蔡伯起、刘虞,皆叛我归袁,北海相孔融会不会也”

    好几个幕僚脸色都变了变,不敢想象恶果。要是北海再倒戈,青州刺史就真退化成东莱太守,暂时接替关羽屯兵剧县附近的昌霸部数千也将陷入四面受敌!

    刘备:“不会,孔北海尊崇皇室,守信重义,必不背我!”

    话音未落,门亭长柳青道:“北海相孔融求见。”

    众人都长吁一口。

    孔融指着一个被绑得死死的文士:“这刘义逊,亏他还是汉室子孙,竟然劝我投靠托庇于‘大国’”

    郗虑:“刘义逊,如何是大国”

    刘义逊:“车骑将军袁绍、后将军袁术、兖州刺史刘岱,皆海内俊杰,结盟讨贼,得众州郡之助,党人是大国!”

    郗虑:“我呸!卖主求荣的家伙,身为青州人,竟然勾结外人图谋孔北海、刘青州。”

    刘义逊:“良臣择明主而侍,袁车骑宽宏有度。。。”

    孔融:“来人,把他拉下去砍了。”

    周边虎贲见刘备点头,将之拖下去,刘义逊吓得尿湿了裤子:“你不能




第514章 齐鲁多方士
    ;

    焦和、鲍信、颜良、文丑、鲍忠给乐安太守陈纪极大的压力,战略上从西面的济南国、南面齐国,北面平原三个方向对乐安郡形成了包围,陈纪的求救信一封接着一封。同时,鲍信等人又与泰山太守应劭一起,将黄巾推向了北海郡西部。

    刘备:“乐安郡北海郡哪一个是敌军主攻方向”

    这不仅关系援军的派遣,也关系到战争的成败。

    邴原:“如果不能控制泰山北段山岭、历城、黄河等天险,青州中部、西部就沦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菜市场,谁都能够分一杯羹。”

    荀攸:“昔日划分州郡之人,绝对是高人中的高人。青州没有泰山、琅琊二郡国,就如同益州失去汉中和三峡之险,荆州失去南阳和三江汇合的夏口一样。”

    既然能够体会到这个的关键,后续的策略就容易得多。

    遣孙嵩、刘朗等帅数千人,打着刘备旗号前往乐安郡助守。

    刘备自帅万人,向北海国西部剧县靠拢,与昌霸、孔融一起,将青州黄巾赶回齐国、济南国,进驻剧县!

    鲍信、颜良、鲍忠都是泰山人,很快察觉到刘备的意图,双方在临淄与剧县(昌乐)之间斗智斗勇,战争不断,像两只斗狠的公鸡,如争夺配偶的雄性,谁也不肯让步。

    焦和、鲍信、应劭有兖州兵、尤其是勇猛的泰山兵不断加入,刘备军有敖仓迁移过来的壮丁做补充,双方不断投入,淄河、弥河成了谁都没法越过的天险,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超过任意一方的估计。

    。。。

    金黄的麦穗,将大地化为金色的海洋,夏日烈日下,百姓、军队几乎全员出动割麦。

    麦子从南面先黄起,刘备能够把修建胶莱河的徐岳部全部拉过来突击收麦。鲍信则出动大批士卒抢麦,刘备这边官吏、百姓如临大敌。几天后,情况倒转,轮到鲍信护犊子,刘备遣人抢麦。

    战争间隙,刘备大规模整顿军队,

    护东夷将军幕府设随军长史,由荀攸担任,负责情报、邮驿等,随军作战;相对的留府长史,在刘备外出期间留守东莱,负责各郡县军机,以邴原担任。

    将各郡刑名诉讼事宜交给郡丞负责,和都尉一起削弱“一把手”太守国相之权力。将耽罗、带方南部、日本、夷洲之事和各郡军、丁、粮食全部归口直属于青州刺史、东夷将军幕府的各长史联系、监察、督促。刺史府和将军幕府的权力因此膨胀。

    州刺史、将军幕府四位长史就有孙邵、邴原两位北海东莱人,徐岳、国渊皆都尉、太史慈假都尉,孙嵩、管宁皆郡丞。。。北海东莱之士大获重用,无不弹冠相庆,精神振奋。

    邴原同时兼任东莱郡治黄县令,黄县目前也是青州刺史、护东夷将军驻地。颇有内为谋主、外统都畿、监视官将之姿,权势大盛,毫无疑问是东莱北海人的龙头。

    拜访巴结、送礼套近的人多如牛毛。

    邴原宁静淡然、清静自守,书对联一副贴大门两侧:“室陋家贫且谢客,耳聋目浑羞见人”,一刀切不在家中接待拜访之士。

    很多人批评他故作姿态,不近人情,拿架子,假清高。欲走门路的任更怨声载道,批评他不讲乡谊。

    邴原坚持不改本色,面对偶尔返回的刘备,也只说:“原之初心,最初不过颜回之志,居陋巷,缺衣少食亦甘之如饴。

    后获君侯提拔,每日思考的是如何做好工作不负君侯之恩。

    及董卓执政、关东乱起,汉室倾覆,原只希望能助君侯安定百姓,清扫叛乱。”

    刘备大喜,对邴原更加信重:“希望卿不忘对本候、对百姓、对学问之初心,牢记为国为民之使命,再接再厉更立新功。”

    特赐邴原地五百小亩以养廉,其余诸官将也各有赏赐,以聚人心。

    。。。

    区别于各地太守、都尉之地方兵,在护东夷将军府下设常备‘中军’



第514章 齐鲁多方士
    ;

    焦和、鲍信、颜良、文丑、鲍忠给乐安太守陈纪极大的压力,战略上从西面的济南国、南面齐国,北面平原三个方向对乐安郡形成了包围,陈纪的求救信一封接着一封。同时,鲍信等人又与泰山太守应劭一起,将黄巾推向了北海郡西部。

    刘备:“乐安郡北海郡哪一个是敌军主攻方向”

    这不仅关系援军的派遣,也关系到战争的成败。

    邴原:“如果不能控制泰山北段山岭、历城、黄河等天险,青州中部、西部就沦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菜市场,谁都能够分一杯羹。”

    荀攸:“昔日划分州郡之人,绝对是高人中的高人。青州没有泰山、琅琊二郡国,就如同益州失去汉中和三峡之险,荆州失去南阳和三江汇合的夏口一样。”

    既然能够体会到这个的关键,后续的策略就容易得多。

    遣孙嵩、刘朗等帅数千人,打着刘备旗号前往乐安郡助守。

    刘备自帅万人,向北海国西部剧县靠拢,与昌霸、孔融一起,将青州黄巾赶回齐国、济南国,进驻剧县!

    鲍信、颜良、鲍忠都是泰山人,很快察觉到刘备的意图,双方在临淄与剧县(昌乐)之间斗智斗勇,战争不断,像两只斗狠的公鸡,如争夺配偶的雄性,谁也不肯让步。

    焦和、鲍信、应劭有兖州兵、尤其是勇猛的泰山兵不断加入,刘备军有敖仓迁移过来的壮丁做补充,双方不断投入,淄河、弥河成了谁都没法越过的天险,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超过任意一方的估计。

    。。。

    金黄的麦穗,将大地化为金色的海洋,夏日烈日下,百姓、军队几乎全员出动割麦。

    麦子从南面先黄起,刘备能够把修建胶莱河的徐岳部全部拉过来突击收麦。鲍信则出动大批士卒抢麦,刘备这边官吏、百姓如临大敌。几天后,情况倒转,轮到鲍信护犊子,刘备遣人抢麦。

    战争间隙,刘备大规模整顿军队,

    护东夷将军幕府设随军长史,由荀攸担任,负责情报、邮驿等,随军作战;相对的留府长史,在刘备外出期间留守东莱,负责各郡县军机,以邴原担任。

    将各郡刑名诉讼事宜交给郡丞负责,和都尉一起削弱“一把手”太守国相之权力。将耽罗、带方南部、日本、夷洲之事和各郡军、丁、粮食全部归口直属于青州刺史、东夷将军幕府的各长史联系、监察、督促。刺史府和将军幕府的权力因此膨胀。

    州刺史、将军幕府四位长史就有孙邵、邴原两位北海东莱人,徐岳、国渊皆都尉、太史慈假都尉,孙嵩、管宁皆郡丞。。。北海东莱之士大获重用,无不弹冠相庆,精神振奋。

    邴原同时兼任东莱郡治黄县令,黄县目前也是青州刺史、护东夷将军驻地。颇有内为谋主、外统都畿、监视官将之姿,权势大盛,毫无疑问是东莱北海人的龙头。

    拜访巴结、送礼套近的人多如牛毛。

    邴原宁静淡然、清静自守,书对联一副贴大门两侧:“室陋家贫且谢客,耳聋目浑羞见人”,一刀切不在家中接待拜访之士。

    很多人批评他故作姿态,不近人情,拿架子,假清高。欲走门路的任更怨声载道,批评他不讲乡谊。

    邴原坚持不改本色,面对偶尔返回的刘备,也只说:“原之初心,最初不过颜回之志,居陋巷,缺衣少食亦甘之如饴。

    后获君侯提拔,每日思考的是如何做好工作不负君侯之恩。

    及董卓执政、关东乱起,汉室倾覆,原只希望能助君侯安定百姓,清扫叛乱。”

    刘备大喜,对邴原更加信重:“希望卿不忘对本候、对百姓、对学问之初心,牢记为国为民之使命,再接再厉更立新功。”

    特赐邴原地五百小亩以养廉,其余诸官将也各有赏赐,以聚人心。

    。。。

    区别于各地太守、都尉之地方兵,在护东夷将军府下设常备‘中军’



第515章 泰山掏空二乔流离
    “正如你所说,刘备不敢全军来攻!”鲍信兴奋地拍了拍身旁一人后背。



    “他一向自诩思虑周详,用兵虽常好出奇谋,实际极少干没把握的事。你还是想想如何解决现有的困难,别被识破虚实。”



    这人却殊无欢喜之色,脸上神色复杂,正是臧洪。



    鲍信脸上抽了抽,颜色颇不好看:“本将军自有妙计!”



    臧洪知道,焦和、鲍信等人屯兵齐国、济南看起来兵多将广,实际上是虚胖,不是真强壮。最精锐的泰山兵已不剩什么了。



    。。。



    泰山郡



    功曹道:“府君,河内太守王匡和鲍信三弟鲍忠又来募兵。”



    应劭:“这俩人还有脸来!不见,让他们在前面等着。”



    王匡等了二日,好不容易见到应劭:“好个应府君,对老朋友也摔脸子,给吃闭门羹。”



    应劭:“你们的来意本府已知,回去吧,到别郡想想办法。”



    王匡:“我本泰山人,当然优先选本地人。”



    应劭:“那你自个儿去招啊!看看他们愿意跟你走不”



    王匡泄了气:“盟主之托,你可不能甩手不管。”



    应劭:“盟主和你在河内河阳津、孟津被董卓击败,酸枣盟军两次汴水之败,泰山兵总共损失超过万人。你不知道一万人意味着什么



    每十户就有一两户发丧,泰山郡百姓往往分户不分家,分家不分宗,几户十几户才是一大家子,家家皆缟素,恨不得戳脊你我梁骨,恨不得你我早点去死。”



    王匡辩解道:“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盟主。”



    应劭的话:“泰山郡户不过十万,口不过四十万,还要阻挡黄巾与青州军,先

    先前出兵2万已经是极限,哪里还能再征兵”



    王匡惭愧之极,掩面而退。



    。。。



    王匡虽退,却不死心。



    鲍忠与刘备、董卓、徐荣不肯干休:“如今仇恨已立,已是死不死不休之局面,不是董卓死,就是我等亡,且牵连家人,宗族不能翻身!”



    王匡:“小民百姓只看到眼前利益,谁管国家大义我等可自行出资厚赏募兵,实在不行。。。”



    鲍忠:“就抓壮丁!”



    无数妻离子散,父母别子,翻墙逃窜在泰山上演。



    一位老妪抱着年仅13岁的幼子不松手,走了五里路:“两位大人,老婆子大郎在河内战死,二郎不知所踪,求求两位大人留下小三,老婆子和两个寡妇活不下去啊!”



    鲍忠心肠冷硬:“老婆子在老家住不下,就跟我们到军中做饭去,来人,绑起来带走!”



    征兵十天,百姓逃亡,只征兵到二千多人,不少是十几岁的少年,五十岁以上的老头。好几位老妇人上吊自杀,欲以死留下儿子、老伴。



    王匡不时对族人裨将军王朗念叨:“我怕是死后要下地狱吧。”



    鲍忠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不征兵,打不过董卓我都都得死!百姓如韭菜,割之复生,泰山兵征不到,就往别处征!”



    。。。



    曹操在汴水失了大半部曲,留下夏侯渊带领余部,协助张邈、刘岱守酸枣,自与亲信夏侯惇、曹洪等人,前往扬州募兵。



    扬州刺史陈温是汝南郡人,与丹阳太守周昕都是袁门故吏,与袁绍相熟,代替边让担任九江太守的周昂也与曹操颇为亲热,听说曹操来的目的是招募军队,都帮忙想办法。


1...124125126127128...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