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赤血萌萌

    蔡璇翻了翻白眼,旋即从床下爬出来,在某臀上轻轻拍了拍,肆无忌惮地笑起来,露出两个甜甜的酒窝“好啦,地震停了,姐慢慢找你的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继续纺纱。”

    蔡琰取出焦尾琴,一个个音符倾泻而出“汉季失权柄,袁绍乱天纲。

    皇宫失阉宦,太后对卫郎。

    董卓挟天子,废立图自强。

    二袁并诸豪,盟誓漳汴旁。

    董卓害贤良,被逼迁旧邦”

    蔡璇知道这一段描述袁绍董卓之争,轻轻打着节拍,渐渐将机杼竟与琴声节奏相合。

    蔡琰声音变得低沉“三甲造雒阳,一旦化残垣。

    百里无人烟,骸骨露野荒。

    万姓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蔡璇知道这是从沿途所观百姓惨烈移植而来,姐姐蔡琰没可能亲见雒阳残毁,心想到底是董卓还是袁绍、袁术造成了雒阳毁灭旋即摇摇头,这个问题对一个不到十五岁的少女还是太过复杂,蔡璇有种直觉这些人都跑不掉历史的批判。

    蔡琰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底层,眼中泛起泪花“齐鲁同中原,厚德重义理。

    处所多咸腥,海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蔡璇亦流涕,口中却笑道“姐姐腻挑剔,有鱼、虾、贝吃就不错了,还嫌鱼腥味!”

    蔡琰偏不爱海腥味“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圆。我们中原人,还是羊肉、猪肉好。”

    蔡璇“人家孔夫子不也是齐鲁人,莫非吃不得海鲜。”

    蔡琰“别抬杠!”

    蔡璇“别矫情!”

    蔡琰的《悲愤诗》很快传遍了胶州城,郦炎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坐在上首,长久不发一语,只盯着诗歌的刘备。这些年来,这个师弟,早已不是昔日那个踏入自己府邸都要小心翼翼、看人眼色的少年。

    “君侯,蔡琰的《悲愤诗》虽然有些地方写的不太,那个准确,总体还算客观。小女孩之作,不用太放在心上。”郦炎是真怜惜蔡琰的才华,同情其遭遇,怕刘备一怒之下整治她。

    放过她刘备却不这样想。

    历史上原本的悲愤诗,他读过,记不清细节,只大概记得被曹操赎回来的蔡琰站在关东盟军一边往死了批评董卓。如今这首同名的传世诗歌能够站在折中立场,已经让人从内心深处松了一口气

    “难道在诸位眼中本侯就那么小气,一个小女孩也容不下




第528章 三名光武第二
    初平二年

    之前,孙坚尚未入雒阳,袁绍派曹操南下协助周昂兄弟争夺豫州。

    临行,曹操问“如今讨董大事不顺,而我方多次失败,袁术孙坚却接近成功,该如何是好呢”

    袁绍“当找地方拒守,强大自身以观天下之衅!”

    曹操“那有什么地方可以据守呢”

    袁绍“我欲效仿光武旧事,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这样就可成功!”

    曹操“据河北以观天下之衅!好计!”

    袁绍“卿就做我的曹参、吴汉吧。成功之日,不吝封侯之赏。”

    曹操喜道“多谢盟主!盟主一言解开我心头疑惑,我便为先锋到黄河南岸率先开拓土地。”

    袁绍见曹操知情识趣,也颇欣喜,却没想到其野心很快就遇到了巨大外部挑战!

    蓟县,幽州牧府衙

    刘虞“长安屡次下诏,先后以我为太尉、太傅、大司马,可见重视,我是不是应该去长安辅政呢”

    长史张逸“长安掌握在董卓手中,其心思叵测。幽州与长安相隔数千里,军队难以到达。

    如果只身前往,失去幽州的部众支持,必定对辅佐君王无能为力,就连自身安全怕都无法保障!”

    刘虞“那应该怎么办呢”

    长史张逸“幽州有燕、代之众,渔阳广有粮铁盐,广阳、涿郡多谷桑枣栗之饶,上谷、代郡、右北平、辽西边军强大、士民熟于弓马,乌丸、鲜卑骑兵众多,当但效仿光武帝旧事,得幽州人之帮助,南下以争冀州,而后天下可定!”

    “光武旧事就不要提了!”刘虞摆摆手,故意一脸严肃地说,“尊崇王室才是我之愿!幽州穷苦,外有边患,该怎么办”

    幽州常有边患,又有乌桓需要安抚,之前国家平均没讲将青州、冀州税赋二亿余转移支付给幽州。自从关东盟军起兵,道路断绝,冀州税负都被韩馥拿来支持盟军,青州黄巾肆虐自顾不暇。

    张逸“明公爱好节约,穿着破旧的衣服,一顿饭最多只一道荤菜,远近原本奢侈的豪族,都被感化而改变风气,努力赈济灾民。

    明公为政宽仁,身体力行亲劝百姓种田纺织,青州、徐州数十万口慕名流亡至此,都能安居乐业,甚至忘记家乡。以上两点至高的德行!

    只是属下窃以为以上只能做到安民,不能做到富民、府库充盈、强军。渔阳鲜于家等世家建议开放上谷、渔阳边市,属下认为很对。这样才能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

    刘虞“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

    鲜于家的议题确实可以充实府库,购买马匹,增强军备。但铁器流入塞外,胡人盾兵得以坚锐,就不怕以后不好收拾”

    张逸“那就只有让世家大族捐献土地财产以实府库”

    “不可!”

    作为光武子孙,刘虞内心深处一直认为认为有重复光武旧事的责任和荣耀,光武依靠官僚大族而成功,刘虞绝不愿意失去他们的支持与光武背道而驰“哎,只要能保护汉家天下,便是受些诽谤、委屈,又有什么大不了。”

    刘虞从此便更坚定了其“据幽州,北抚鲜卑乌桓,南争冀州”之战略。

    右北平

    公孙瓒“什么刘虞接受鲜于等世家建议,大开边市,以官营作坊、世家大族之盐铁、谷栗,向匈奴、鲜卑换取马匹牛羊”

    公孙范“千真万确,我才从渔阳城回来,从塞外到渔阳城经常可见胡人的赶着马匹牛羊来,换了粮食盐铁走!”

    公孙瓒“叛徒,汉奸,他难道不知道中原汉人不如草原人善于骑射难道不知道一汉当三胡更多靠兵甲、器械”

    关靖“刘虞两牧幽州,怎可能不知道,这是为了当前利益不顾长远啊!”

    公孙瓒咬牙切齿“州牧刘大是汉奸!”

    公孙范“



第529章 祸起萧墙
    并州云中张杨本自领上党太守,意图按照袁盟主指示进攻河东。

    董卓之前曾为并州刺史,知道并州有煤铁之强,盐矿之富,河套之马,对并州极为重视,派遣女婿牛辅进入河东,并支持黑山军张燕等攻击上党。

    张杨不是对手,向同为何进故吏的盟主袁绍求助。袁绍令张扬向东退却,与南匈奴于夫罗一起,将主力屯守在魏郡以西的漳河两岸,紧紧守住上党与邺城的交通要道“滏口陉”,以抵挡黑山军、牛辅军。

    时间长了,韩馥心里担心,其一粮食消耗过大,其二豪杰多归心袁绍,为之所用。其三张杨占据着并州、冀州的交通要道,而袁绍或其盟友占据着南下,西进的土地,随时可能反过来欺压韩馥。韩馥于是减少供养,希望能使得张杨、袁绍等军队部众离散返乡,数量减少,以获得更大安全感。

    没过多久,袁绍还没动作,董卓却动了。给予张杨河内太守一职,并对于夫罗也有褒奖,直接导致张杨于夫罗倒戈叛逃。身为凉州人的鞠义,更是董卓拉动的重点,给予了郡守、杂号将军之职。

    鞠义高兴的同时,就想回关西,这个打算像捅了马蜂窝一样,造成韩馥对鞠义的严重对立,给袁绍创造了契机。

    南阳逢纪对袁绍说“将军要举大事,必须据一州而非一郡,兵丁才足够、财政收入才能持平,冀州就是这个地方。”

    袁绍“可冀州兵力强大,我方粮草不济,要是生了龌龊,打不赢怎么办”

    逢纪为袁绍规划逐虎吞狼的策略。

    袁绍于是写信邀请公孙瓒共分冀州。公孙瓒得到书信大喜,声称南下讨伐董卓,实际上占据冀州北部郡县,刘虞也不制止他。

    孙坚攻下雒阳后,董卓西归长安,袁绍则从河内向东到延津。同时派遣了一大批名士千方百计说服韩馥有外甥陈留高干,有韩馥的颍川老乡辛评、荀谌、郭图等,有冀州本地的张导、张歧。这些人劝告韩馥,一个公孙瓒已不可力敌,要是袁绍也派兵来争冀州,韩馥就是有九个脑袋,也不够用。

    韩馥懦弱,认为袁绍是自己的盟友,如果让冀州给袁绍,不仅公孙瓒无法攻击自己,还能得到良好的名声和袁绍的厚待。

    “不可!”韩馥之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高呼“冀州带甲百万,府库中的谷粟足够现有的军队使用十年。袁绍需要我军供给给养,如同股掌上的婴儿,只要不给给养,就如同断绝哺乳一般,立即可以饿死他,怎能将州刺史让给他呢”

    “鞠义反叛于内,而冀州四面受敌西有黑山军、诸山谷贼军,东有黄巾军,北有公孙瓒,南有袁绍。”韩馥善于治理而不擅长战争,“我本袁氏故吏,才德不如袁绍,占据一州实在不应该。”

    韩馥的属下,常山赵浮等人将步弓弩兵万余人屯于洛阳以北的孟津,连夜帅兵赶回来试图说服韩馥“袁绍已无兵粮,所以在延津,是为了就食于兖州。只需要属下等守住清水,十天半个月,袁绍之兵必无粮子溃!”

    韩馥依然死了心让出州刺史,还搬到中常侍赵忠故居居住,遣子送印绶给袁绍。冀州刺史原从事十人皆弃官逃走。

    袁绍进入冀州,领车骑将军、冀州牧,以韩馥为奋威将军。任命冀州名士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以许攸、荀谌等为谋士。冀州人口最多时高达600万,如今也有半数,袁绍从此实力大振,有光武皇帝之势。

    袁术听说袁绍夺得冀州之后,大怒不已,更让他气愤的还在后面。

    袁绍令曹操同豫州刺史周喁南下豫州,合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九江太守周昂等之力,发兵数万偷袭袁术所据汝南、孙坚所据颍川。

    孙坚感慨功业不成,兄弟内斗。袁术更怒“庙算有余,克复雒阳,



第530章 刘表入荆而知天命
    单骑入荆州几乎是后世无法重复的神话。

    此时,孙坚的老部下,吴郡人苏代任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众而称霸。西面的刘焉虎视眈眈,北面的袁术、孙坚在攻克雒阳之后,被曹操、周昂惊醒过来,正在整顿部队随时准备南下。

    要是仅仅以为凭借一封皇帝诏书就能使得荆襄九郡臣服,那刘表前面五十年就白活了!

    军事上,刘表北守襄阳、随县,南据江陵、夏口,几乎整个北荆州的规模气象,都在刘表怀中、脑中、笔下!

    有此基础,既可防备中原来犯,又可徐徐收复苏代等人占据的江南4郡。

    “袁术、孙坚占据南阳、汝南郡超过一年,竟然不知道占据南阳盆地南大门襄阳、随县,不知道占据紧挨着汝南郡的冥厄三塞。我知其勇而无谋耳!”

    在决定全州军事政治的会议上,刘表的自信心很有传染力、影响力,刘表及其谋士极其高超的地缘政治水平,对荆州地理的深刻认识,刘表本人丰富的学识、精准的眼光,在设置襄阳郡、章陵郡、营造襄阳城、迅速控制北荆州局势上展露无遗。

    也被许多人理解为不自量力。毕竟对手是孙坚,击败董卓的孙坚!例如姻亲蔡瑁这个核心人物就很有些犹豫,心中庆幸自己南下担任南郡太守,江陵虽然也要面对领长沙太守苏代、华容章贝羽,总算能够避开孙坚的直接兵锋。

    蒯越打算加一把火“尤其可笑的是,孙坚还亲帅军队走了一遍从江陵到襄阳、到南阳的道路,就如买椟还珠,锦衣夜行。”

    蒯良却再一次泼冷水“我听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方伯乃汉室宗亲,二十年前就有党锢大名,如今更威望素着,又是皇帝亲封荆州刺史,只要宽仁待下,威以对外,能得世家百姓之心,何必愁荆州不附

    孙坚杀一荆州刺史一南阳郡守,杀多名州郡属吏、县官长吏,残暴如此,岂能得荆州人心”

    蒯良的话,在世家大族中有明显的安抚作用,其实本身也代表了荆州世家的心理。

    要是说蒯越行的是实用、阴谋、短期之术。论计谋,蒯良不如弟弟蒯越,可论德行治政,十个弟弟也比不上他。蒯良的仁政之论就是给刘表限定出一条与孙坚相反的政治纲领!实际上是荆州世家与刘表一个长期契约!

    五十而知天命!

    刘表能够理解蒯良反复提及“仁政”的目的,蒯良表明的不仅其本人和蒯家的态度,也是荆州众多世家期待,任何一位新任州牧,只有在政治上的宽仁、军事上降低烈度才能得到荆州世家的支持。改变袁绍之前对外战争,刘表知道这一系列都是“妥协”“之前赞扬子柔的言论是雍季之论,异度的计策有如臼犯的谋略,并不是说说罢了!

    袁术凭借宗贼不法之徒的力量控制长沙等地,以长沙等荆南诸郡之粮远送雒阳。又以严刑峻法治南阳,把一点小问题提高处罚,威胁杀人坐牢以搜刮南阳富豪家财供军资,可谓贪婪暴虐!

    孙坚对上无理,对同僚凶横残暴,穷兵黩武,杀人无算,助长了袁术气焰,使荆州人敢怒不敢言,被迫服从。

    在我看来,今后荆州治政之本就是要与袁术、孙坚过去的错误做了断!就请蒯良就做荆州治中从事!”

    “方伯英明!”众人皆拜服余地。

    蒯良、蔡瑁、黄祖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皆露出满意、兴奋的神色。

    同时,蒯越、黄忠以及跟随刘表南下的司隶、兖州、豫州人则露出明显的失望。

    说出“了断”二字时,刘表心也在滴血,在这个乱世,有光武帝的良好先例,要说刘表没有想法绝对是自欺欺人。要说蒯越、黄忠等人没有从龙之心,也绝对是胡说八道。可刘表当过党人、教过书、赋过闲、投靠过何进、袁绍,用实际行动向董卓表过忠心,有丰富的经历,早就知道如何将内心深处的想法一直压在内心深处,而且他虚岁五十了,五十而知天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知道大多数人的支持才是他获取权力的基石!
1...129130131132133...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