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赤血萌萌




第一百一十三章 造阳战鲜卑
    “你们这些笨蛋,一个时辰打个营寨打不下来,还死了几十个人!”

    乌桓贵族们对这座去年夏天并不存在,突然冒出来的营寨十分惊讶,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漠南草原上会有一座城,更没有准备足够的工程器械。

    营寨建在一个小山坡上,经过半年的修建,虽主体是木质的,却比想象中的坚固——外有鹿角阻敌,城墙上有敌台交叉射出弓箭,内有望楼指挥。

    明显有着汉地的痕迹,多半是逃入或被掳掠到草原的汉人帮忙设计。

    “大王,继续攻打难免会损兵折将,要不我们留下二百骑,其他人继续劫掠”

    难楼王指着刘备:“你部留下。”

    刘备:“我这二百骑没经过战斗磨炼,还不够营寨里的敌人多,再留三百骑最好。”

    难楼王又对祖茂说:“祖大人可愿意留下”

    祖茂看刘备给他连使眼色,急忙说:“我不熟悉草原,就留下吧。”前些日子,在寇兰儿说服下,刘备从利润中多给了祖茂2万钱,同时祖茂也还了一小批兵器,两人关系再次缓和如初。

    难楼王指着一将:“祁济,带着你的百人队,听从刘备五百户指挥。”

    祁济属于祁胭脂娘家人,约莫二十岁不到,武艺不错。第一次代替年迈的父亲指挥部队,为此留着胡须让自己看起来更老成。

    。。。

    祖茂:“难道你想攻打营寨就凭我们这点人,能行么”

    刘备:“不试试看怎么知道行不行。

    刚才从山坡上远远眺望发现,敌营外面像模像样,却无瓮城,内里几乎都是一层的木房、帐篷、牲畜围栏,所以敌营面积比较大,防守时兵力就会很薄。”

    祖茂的骑兵,并不完全是乌桓那样的弓骑兵,没有,马蹬马鞍的时代,培养一个弓骑兵实在太难。实际是弓骑兵、刀矛骑兵和车兵的混合。车上可以装载粮食、帐篷、工具、铠甲,甚至还可以装伤员和遗体。

    几个武刚车并排在一起,能够部分遮挡对方的箭矢,从左中右三路分别推上去,乌桓弓手和汉人弓弩兵躲在在后面,形成交叉火力,射杀了十数鲜卑人,把剩下的压得不敢抬头。

    祖茂亲自指挥二十几个手持盾,腰挎刀剑的刀盾兵,排成整齐的阵列,快速向前,越过鹿角。身后紧紧跟着十几个乌桓弓手提供火力支援。还跟着十几个身材矮小、灵巧的汉人和乌桓人,在刀盾兵、弓手支援下,迅速把鹿角扯开或者拉倒,之后迅速撤退。

    大木捆牢在轻车上,就成了简易的冲车,车上在放些树枝和土用布包住,可做遮挡。三台冲车,在刀盾兵和弓手掩护下,快速向对方的寨门、寨墙推过去。

    营寨里的鲜卑人看见冲车起了一阵骚动,数十个鲜卑人在几名重甲勇士的带领下,冒着箭雨登上城墙,竭尽全力拉弓射击。给攻城的人造成了不小的损伤。

    刘备哈哈一笑,下令等得心焦的100多个乌桓弓箭手靠近自由射击,这是第二波弓箭手。

    城墙上十分狭窄,其上的鲜卑人,每人都要面对3、4支箭矢,就像被割的韭菜,一一片一片的倒下城墙。城内的鲜卑人不清楚城墙上的情况,前仆后继的冲上城墙,接着很快被射倒。鲜卑头领急得大声吼叫,连拉带拽把他们赶下来。

    冲车不断的撞击着寨门、寨墙,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混合着喊杀声,惨叫声,使得双方的士兵在同时激发出恐惧和热血澎湃,为了生存而奋勇搏斗。

    趁正前方斗得如火如荼,祁济带着骑兵,从侧后冲向营寨,扔出套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胜
    半日之内,难楼王三千骑兵奔袭百里。靠近漠南造阳草原之前,人马花了半个时辰进食喝水、稍作休息。之后借着落日的余晖,牵马而行,直到造阳数里外,尽数换马。

    难楼王以猛将薄盛率领一千嫡系为前锋,自领一千嫡系为中军,以一千部落贵族军为两翼,如同利剑,直插造阳城。

    薄盛带领乌桓前锋沿途经过鲜卑牧民营地,便从南方直杀进去,从北方杀出来,剩下的鲜卑人或聚集抵抗或四散而逃,薄盛根本不管,留给后面的二千骑处置。

    乌桓前锋杀到造阳城外,昂山才仓促聚集了一千余骑,仓促接战。

    鲜卑骑兵多着皮甲,他们是大草原的主人,骑射如飞,能射中天上分飞鹰,地上的走兽。在几平方里的草原上,他们排成三排松散队形,手持长矛或马刀,以保卫家乡的决心,高吼着“必胜”“杀”向南方而来的敌人冲去!

    乌桓一千前锋骑兵,在薄盛带领下,组成一个锥形阵,前几排身着铁甲或铜甲,或双层皮甲。不少人有着稚嫩的面孔,他们是选拔出来的敢死队,他们是曾经是漠南草原的主人,对面的鲜卑人多次对他烧杀抢掠,他们高吼“复仇”向北冲去。

    双方的骑兵,如雨对射,鲜卑人有意放慢马速,增加射击时间。乌桓人如同离弦之箭,面对箭雨只是稍微躲闪。

    一百步。。。五十步、四十步。

    乌桓骑兵突然投射一轮标枪,接着端平长枪,横举马刀。

    鲜卑骑兵被标枪打乱了阵脚,四处躲闪,反而被紧接着冲过来的乌桓骑兵刺、砍落马下。

    只一次冲击,乌桓人就刺穿对方阵型,接着在数十步之外掉过头来,准备下次冲锋。

    鲜卑人对此早有准备,他们很自然向两边撤去,面对骑兵他们更喜欢用弓箭游斗而不是近距离格斗。然而昂山发现这次错了,对方一千前锋后面,有更多的骑兵,散开着,如同一张大网,快速缠绕过来。而穿透的乌桓前锋,同时从背后杀过来!

    两只弓骑兵,用不擅长的近战方式对决!

    这就是难楼王的打算,他认为百里奔袭之后,让人困马乏的骑兵弯弓追逐敌人,就如同找死,不如面对面搏杀,依靠铠甲坚固、兵器锐利取胜。

    造阳城外,失去了游骑兵的速度优势和射击精度的鲜卑骑兵,被来回冲杀的乌桓骑兵穿插、分割、侧翼包抄、背击,死伤惨重,四处逃逸。

    昂山好不容易带着数百骑,冲了出来,逃入造阳古城中,追逐而来的乌桓骑兵,只来得及留下鲜卑人断后的十几骑,就被城上的密集的箭矢射得不敢靠近。

    造阳古城原本长宽皆不到一里,在汉地是小城,对草原民族却不小。鲜卑人接手后,将帅帐设在城中央的都尉府,并改造得更坚固,外城专门划成几块,嫡系部下和奴仆们居住。

    昂上手下的许多百户部,居住在方圆百里内的各自营地中,相当分散。聚集兵力需要时间,短时间内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昂山也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只知道比想象中的多得多,被有心算无心之下,退回造阳城坚守算是相当好的结果。

    鲜卑人不相信乌桓人舍得损失大量嫡系,来攻击这座城。当城下的乌桓人把附近能够砍伐的树木都砍下时,昂山总算知道对方要下大本钱攻城,造阳城不小,没上千兵力根本无从防守,急急忙忙发兵器给千余奴仆,许诺释放他们为自由人,并拿出财宝,宰杀牛羊,要奴仆们卖命,为他守住造阳古城。。。

    乌桓人的决心超过鲜卑人想象。

    难楼王身先士卒,直抵城下半箭之地,持着大盾,四下走动吼叫、鼓舞士气。勇士们见大王不避箭雨,都奋勇争先,数点齐上,蚁附攻城,气势如虹。。。



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辖分封朝贡和分庭抗礼
    檀石槐是鲜卑历史上第一位大汗,在幽州并州的汉人眼中臭名昭著、能阻小儿夜哭,在草原人眼中就是长生天代言人,相当于中原的天子、皇帝,是匈奴分裂之后,又一位能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草原皇者,按照原本历史,日后有更伟大的鲜卑王者,没有人能抹去檀石槐的开拓之绩!

    以后世观点看,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历史是双中心:中原王朝+北方汗国。不是南风压倒北风,就是北风压倒南风。

    多数以中原王朝为主,北方汗国为次,例如西汉与匈奴,卫青霍去病打得漠南无王庭,东汉打得匈奴分裂为南北,南匈奴归顺、北匈奴西逃。还有周与商,东汉与鲜卑,隋唐与突厥,明朝与蒙古。

    不少时候也以北方汗国为主,例如北周对陈,蒙古元朝对宋,清朝压倒明朝,二十四史的周书、元史就是以草原民族为主的历史。

    偶尔出现双雄并立情况,例如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对北朝五胡,宋对辽、金,有也有魏书、北齐、辽史、金史、宋史等记录。

    包括刘备在内,大部分人习惯中原王朝为本位思考,中原天子国内、国外的关系简单概括为:直辖、分封、朝贡、对等(分庭抗礼)。国内直辖、分封,边缘地区朝贡,与北方草原民族分庭抗礼。大航海之前东土世界就这么大,国与国之间关系很简单,除非草原、中原自己分裂,否则几乎不存在第三个对等的国家。

    从周代开始,中原采用的统治形式就是直辖+分封+朝贡,三种形势分别代表统治能力从强到弱,位置从近到远。西周朝王畿关中、洛阳周边、以及汉中一部分,直辖面积不过数十平方公里。周边是大量的姬姓和他姓封国,春秋时他们与周天子是分封关系,战国时逐渐演变为朝贡,甚至最后变成楚王问鼎轻重的不朝贡、分庭抗礼。

    这也是北方汗国采用的方案,中部自己管理,左右部分封兄弟、儿子管理,更远处主要是服从和纳贡。由于草原地域宽广,气候恶劣人的寿命短,进一步发展为幼子继承制度。

    分封和朝贡的主要差别是天子(大汗)是否能干预下属诸侯的王位继承和部分内政,或者说是诸侯自治权大小不同。例如根据《穆天子传》,羌族的领袖“西王母”,与大旅行家周穆王是朝贡关系,既名义上承认周穆王为天子,但周天子不能干涉西王母的传承。

    秦代废除分封,但依然有巴人板楯蛮等少数民族君长,居住在边远地区,难以直辖,其头领享受部分封君的待遇,内部有自治权,一户免其一顷田之租税,虽有十妻,不输口算之钱。板楯蛮实际上是分封、朝贡的诸侯、土司。秦朝正因为过快废除六国分封,直辖的法律又太苛刻,从与六国故老贵族为敌,发展为与天下为敌,统一十几年时间就分崩离析而亡。

    西汉高祖刘邦出于平民,为了巩固统治,大量分封刘氏子弟是在异姓诸侯国势力强大、中央力量不足,交通、生产力落后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初期起到了稳定政权的作用。之后汉景帝时中央力量进一步增强,推行削藩政策,引起并平定了吴楚之乱,为汉武帝推行大一统(大直辖)奠定了坚实基础。

    削平异姓诸侯王——分封刘氏诸侯王——削平刘姓吴楚之乱——大一统。

    整个过程实际上是直辖面积扩大、分封面积减小的过程,代表着汉朝中央力量的步步增强,分封诸侯自治权力步步减弱。

    汉武帝初期,与周边的南越、闽越、朝鲜等小国起初是朝贡关系,他们承认汉皇为天子,接受册封为某地国王。之后武帝通过武力和政治手段,将南越、闽越、朝鲜一一纳入直辖,成为直辖的交州、会稽、汉四郡。

    从三国的历史看,吴国的丹阳兵说明南越、闽越的少数民族从暴动到融入中原民族有一个过程。从隋唐历史上的高句丽看,对朝鲜半岛的直辖经营是失败的,最终退回朝贡阶段。明朝时交州南部地区,最后分离出去,日后发育为越南,也说明对交州南部的直辖是鞭长莫及。

    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诚不欺余。换个方式考虑,对朝鲜半岛、日南地区等边缘地带,如果改为分封皇室子弟,或许结果好得多!

    这是后世子孙和后来者的见识不足,西晋得国不正,为了强化基础,分封的王候力量过于强大,导致八王之乱,明朱棣之后弱化分封,导致南明对满清基本



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鲜卑太子的脸
    几日来,运输着战利品、俘虏的乌桓马队,经独石口南下,络绎不绝。

    眼红于别人的战利品,对撤回独石口内的决策,祖茂还可以忍耐,乌桓人越来越不满。

    百户长祁济带着属下几名军官气呼呼冲进帅帐:“大人,士兵中都传遍了,说你是只没胆量的绵羊!”

    看到刘备正头也不抬与任旐研究石头,祁济等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一旁的田楷颇愤怒:“大人有大人的决断,tmd你们这群乌桓人不懂兵法,胡说什么!”

    祁济涨红了脖子:“难道不是么,畏惧檀石槐如虎,敌人还在数百里远,就夹着尾巴缩回独石口。”

    刘备慢悠悠地抬起头,轻蔑的一笑,草原用绵羊做比,如果是汉人的话怕会骂他是缩头乌龟吧,还是小乌龟:“是士卒这样看,还是你这样看”

    祁济面对冷峻的眼神,想起刘备平日积威就有着犹豫:“是。。。是十夫长、勇士们这样看。”

    刘备:“那你过来做什么我看你也认为我是夹着尾巴逃走的羊。”

    被说中了心思,祁济一张白脸涨得通红,作为颇有勇力、年少得志指挥百人勇士,面对比自己年龄小的上司,要完全敬畏,确实不容易:“大人,属下不敢,但勇士们立功心切!”

    刘备:“都坐下,来人,上茶。”

    祁济:“大人,勇士们天天吵着出去杀敌,再闹下去怕是要兵变了,你还有心思喝茶!”

    刘备:“为什么大汉的人比草原上的长寿喝惯了羊奶,吃惯了羊肉,若不喝茶,就感觉浑身不自在。年轻时还好,到了四五十岁,特别容易发胖生病,你觉得呢”

    祁济略一思索,语气就软了下来:“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刘备:“你我同属于阏氏属下,就是同僚。一起战斗就是上下级和朋友。你与阏氏(祁胭脂)同族,我的侧室祁黄芩与你同族,我们就更近一层,是亲戚,是王后祁族,就比别人亲近。

    所以我给你说说心里话。”

    听到祁黄芩的名字,祁济和几个乌桓人的脸不由抽动,面前刘备还夺走了上谷乌桓最美丽的两颗待嫁明珠,嫉妒心更加剧了乌桓勇士们的不满。

    刘备仿佛没有看见祁济脸色变化,自顾自说:“十名勇士,面对十只狼,你会选择战斗。可面对一百只呢就会逃走,等待狼落单时再杀狼。檀石槐是草原大汗,一个月内,最多时可以召集上二十万骑射之士,从难楼王出独石口算起,已经三天了。你认为三天之内能召集多少人”

    祁济脸色变了变:“近万骑肯定行。”

    刘备:“那就对了,整个上谷乌桓才出兵五千不到,这仗怎么打双方兵力差不多而不敢打,是缺乏勇气,差距太大,就是送死!”

    其实就算兵力差不多,刘备也不会以乌桓为主力与鲜卑大战,乌桓、鲜卑、匈奴的语言接近,风俗习惯接近,与汉人大不相同,乌桓、南匈奴现在向大汉称臣,谁知道会不会临阵反水!

    卫青有次出塞击匈奴,苏建与赵信三千余骑为侧翼,哪想遇到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赵信原本就是匈奴人,带所部八百人迅速反水,苏建大败,所部损失殆尽,只身逃回。刘备可不想做苏建第二。

    祁济:“草原人骑马弯弓,要战便战,要退就走,干什么在独石口挖石头、挖坑”草原人并不喜欢修工事,甚至王庭都是木质。

    独石口内,有西汉时期修建的堡垒、围墙,早已经丢弃,城墙已只有一米、半米高。边墙已倒,石头犹在,乌桓人和汉人都被组织起来,取石在谷道狭窄处中修了三条简易矮墙。

    刘备:“上天设立山河,区别塞内塞外。你等既入塞为大汉属下,既要学习大汉的战法,也要学习大汉文字风俗。大汉昔日能击败匈奴,日后也定能击败鲜卑,如果这点信心都没有,你们还不如出塞做鲜卑人!”
1...2829303132...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