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赤血萌萌
&n
第二百零一章 不得不为国惜此诗才
在暗淡的光线下,一个衣衫单薄的文士,扯下衣衫,拿着一块木炭正奋笔疾书。
第一封写给亡父:儿犯了弥天大罪,以致于死,名殁身亡。父若泉下有知,儿子归来,在旦夕之间。若泉下无知,我又有何面目见父之灵。。。我将离开这世界,永远灭亡。
接着又给母亲写了一封:请母亲不要忧虑,不要悲伤,他死后选择贫瘠之地薄葬,布巾覆头,布衣蔽体,木棺容身,凿地容棺,不封不树,与亡妻葬在一起。
这文士正是郦炎,灵帝年间大汉第一诗人,如今衣衫褴褛,眼睛深深地凹了下去,身体异常消瘦,写完第二封,已经冷的发抖。看了看旁边一个破烂陶琬,从中取出一个硬的像铁的馒头,用力咀嚼着,时不时舔舔另一个陶碗中冻成冰块的水。好一会总算缓了过来,给兄长和儿子写第三封信,大意为:
小弟这就要去了,还望兄长和嫂子照顾好母亲,不要让母亲饿着、冷着。
我儿名叫止戈,出生不过20天,以后就托付给兄长了。
止戈,为父看到你时,你还闭着眼睛看不到我,也听不懂、看不懂为父的绝笔。。。做人要有志向,虽你是孤儿,要相信自己能繁荣家族昌盛自身。。。
为父并非普通人,17作《郦篇》,24而《州书》,27而作《七平》,你以后一定要思虑为父的遗训,务必博学以着书,续受父母之业。。。
陈留蔡伯喈(蔡邕),我敬仰他如同父亲,他却爱护我如同弟弟。庐江卢府君(卢植),我对他像对父亲一样尊重。。。这些人都是为父给你留下的良师益友,你寻机拜见,好好从之学习。
维熹平五年冬十二月绝笔。
写完之后,郦炎躺在坚硬的榻上,缩成一团,不时咳嗽着,等待着自己的末路。
。。。
为了营救郦炎,刘备准备了厚礼拜访刘太守。
刘太守见刘备做了官,而且恭恭敬敬的来送礼,很是高兴,还说留下一起用餐。
刘备趁机提起郦炎的事情,哪知道刘太守大发雷霆,把刘备赶了出去。
刘备又去找郦兴让,可他只是摇头叹息。
如果说刘太守将刘备轰出来是处于对郦家的愤怒,郦兴让奇诡的态度,就让人疑惑。好在刘备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买通守卫,进入监狱中找郦炎。
郦炎:“玄德咳,咳,你不是去雒阳了么”
刘备见他形容枯槁、嘴唇冻得发青,吓了一大跳,很难把气质高洁的大诗人与现在的惨状重合成一个人,连忙把吃食递给他,又解下衣袍给他系上:“恰好我改任边军官职,走到常山国听说你入狱,这就赶来营救。到底是怎么回事”
郦炎自从入狱以来,有过许多人探望,但面对刘太守的权威,没有人可以把他救出去。渐渐的他也不相信能够出的去。急急忙忙吃了些,体力恢复一点才说:“说来话长,我挑重要的说说。。。”
。。。
“医生,他没事吧”
“病人感染风寒很数日,幸好身体底子好,若再晚几天,怕是不测,我开一个药方,若能按时服用,加以调养,则恢复不难。但监狱这环境,怕是难说。”
刘备转头对典狱、狱卒骂道:“混蛋,你们就给我师兄吃这些,连个御寒的被子都没有,想冻死他吗”
“大人这是刘府君的吩咐,我们不得不从。”
“你们怕刘府君,就以为我和卢尚书是好惹的吗赶紧把被子、衣服拿来。”
“大人,恕难从命,府君说谁要袒护郦君就让谁卷铺盖回家。”
刘备给他们一人塞了一小块金子:“叫你们拿着就拿着。刘府君是流官,几年时间总要走的,我等则一直居住在涿郡。上面是刘府君说了算,下面的事情,是你我说了算。
第二百零二章 幽州刺史刘虞
“府君的意思是郦文胜在包庇某人”
刘太守:“你不应该问我,该问他们郦家!你也姓刘,胳膊肘怎能往外拐女儿在家时懂事、孝顺,结婚时郦文胜满口答应一定照顾好她,可如今永远见不到了,去世时还不满二十岁啊!我虽是一郡之父母官,更是她的父亲,怎能不查明真相!”
刘备:“是非曲折,自有公断。但如今文胜兄在牢狱中已患重病,垂垂将死,府君难道希望失去女儿之后又失去女婿么或者让外孙不满一月就连失双亲。”
刘太守:“一个年轻人,牢房住几天,不至于吧。”
两人下狱一看,果然郦炎垂垂将死。
看到自己欣赏的女婿,北方最有名的大诗人,如今这般模样,刘太守心里也极不好受,吩咐给郦炎换个房间,延请医药,加些供养,好生照顾。汉以孝治国,同时也强调父慈子孝,作为岳父的刘太守若是逼死闻名于世的大诗人女婿,绝对是一起很严重的政治事件,御史、州刺史知道后一定会弹劾和介入调查,很可能因此丢官去职。
刘太守终于开出条件:“我可以放他一条生路。但止戈必须由我刘家抚养,跟我姓刘。宝贝女儿不在了,看着外孙总算留点念想。”
。。。
刘备又去给郦炎的母亲做工作。
郦母:“不行,不行。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我郦家的孙子自然应该姓郦。”
刘备:“若不答应,刘府君恐怕会把文胜兄弄死在监狱里。”
郦母:“草菅人命的事,他敢!她要敢作死,老师就到洛阳公车属向皇帝告状。”
刘备这下是看出来了,郦炎的母亲是个懂诗文的女人,否则也交不出郦炎兄弟。
同时也是很强势的母亲和婆婆,而刘府君的女儿是大家族的贵女,怕是婆媳关系难以处好,她的死或许跟郦炎母亲有脱不了的干系:“退一步海阔天空,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这几年经常大赦,只要把文胜兄的命保住,凭他的才气,在州郡为官一点不难。文胜兄还年轻,之后另娶妻生子就是。”
好说歹说,郦母始终不肯同意。
刘备怒了,拿出郦炎的绝命书,往桌子上一拍:“你一个老人家怎么这么倔强,非要跟儿媳妇、儿子过不去,儿媳妇死了还不够,还要把儿子弄死才好吗”
他愤怒之下出手,竟然把桌子拍裂、拍塌了。
郦母指着刘备又怒又怕:“谁家的野小子父母怎么教养的!”
若不是郦兴让拉住,刘备真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
刘备:“你这个人怎么把好心肝当驴肺行了,今天只是来通知你一声。别以为文胜兄扛了牢狱,就没你责任,贵儿媳怎么死的,你比我清楚!”
郦母大惊失色:“你怎么知道的”说了才发现,等于不打自招,急忙改口,“你说什么,你胡说八道什么啊”
见郦母继续撒泼,刘备长长的叹了口气。
原来真是郦母导致儿媳死掉,作为孝子的郦炎背了锅。怪不得他那样有名气,得刺史和多个郡守赏识也救不出来。怪不得郦炎要写绝命书!一口咬定是自己的责任,一心求死,原因多半是在对母亲的尊敬和对妻子的愧疚之间挣扎吧,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死生相许。没想到一个清高的大诗人,家中也会上演如此绝命闹剧。
郦兴让拉着怒气冲冲刘备出来,一下就给跪下了:“阿父去世的早,多亏阿母含辛茹苦、严厉督导,我和文胜才能读书有成。或许是因为我们平时都不敢忤逆,养成了她的脾气。愚兄求你不要揭发阿母的责任,郦家一定念着你的恩情。”
郦兴让迅速写了封信,按上手印:“作为伯父我就是止戈的抚养人,写的书状算数,止戈可以带走,还请务必救文胜活着出来。”
。。。
刘太守和郦炎家的这出家庭血案,已经超出刘备的想象,同时也不适合涿郡
第二百零三章 妻妾
接到臧旻的信,催促刘备尽快带人到并州汇合。
刘备前几天忙着拯救大诗人郦炎,都没时间好好跟母亲和女儿团聚,于是每天晚上抓紧时间抱着乌敏英、祁黄芩胡天胡地,大被同眠,肆意放纵。
祁黄芩见乌敏英有了女儿,姑姑祁胭脂有了儿子,相当羡慕,对情爱之事变得异乎寻常的痴心,天天纠缠着,面对男人在床榻间的要求和花样,无不一一照做。
乌敏英则想生个儿子,两年时间,刘备家现在已是田土数千亩,牛羊成群,马匹成队,部曲佃户数百。她已经生下长女,如果能生下长子,就算不是嫡出,相信一定能够分到数十万家产。
王荣却远远躲着,每次见到刘备,仿佛见到鬼一样,恨不得转身就跑。刘备只能叹息与熊掌不可得兼。
后来遣乌敏英问了才知道,王荣是听见两女此起彼伏的叫声,以为刘备有晚上打女人的爱好,联想起郦炎那可怜亡妻,担心身板小承受不了,所以跑得比兔子还快。
知道误解两女的叫声后,王荣更不敢见人,晚上每当听到压抑的呻吟声就无比羞涩。同时也充满幽怨,“臭流氓,才十几岁就两个侧室,还有个暧昧的夏侯蓉,以后不知会怎么样呢!我当时的选择是不是错了”
白天,王荣完全没闲着,天天跟在刘母耿氏后面,乖巧的不得了。耿氏对这个善歌舞、通音律、明诗书的、能算账的小姑娘非常喜欢,常说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王荣祖父王苞为中郎将的家族背景,也给她加了很多分。
许多年前,刘备父、祖做主楼桑里时,耿氏还年轻,协助婆婆管了几年家。那时候直辖的田土不过数百大亩,算上族人的也不过一两千大亩,管理起来也不算费力。如今两年时间,家业从数十大亩,扩展成数千亩,而且分在涿郡、渔阳郡两处,刘备又不在家,乌敏英、祁黄芩对耕作不算在行,每到农忙时节,耿氏忙的昏天黑地,觉得特别吃力。
耿氏越发得想给刘备找个懂得管家的女人,恨不得过了年就把王荣娶进家门:“玄德,你倒是给个阿母个痛快话,多久迎娶王姑娘进门”
刘备:“王姑娘的父亲早已疏通了关系,准备明年春天送她入宫。她来幽州真实原因是避避风头,免得冀州刺史公孙度抢她去做侧室。
这是她父亲的来信,她兄长王斌就在张虎家住着,说若劝不了王姑娘回家,就一直住着不走!”
耿氏皱着眉头看了信:“措辞傲慢的很,看来他父亲看不上你这个新贵。既然要入宫,为何当时要嫁给公孙度为侧室难道真相信上说的那样被逼的”
刘备:“我猜王章以为荣妹在贼窝里失了贞洁,所以急急匆匆的胡乱做了决定。后来弄清楚了,就改了决定呗。”
耿氏摸了摸孙女的脸蛋说:“胡说八道,当父母的怎么可能连这事都弄不清楚!王姑娘容貌顶尖、知书达礼。尤其是性格温顺,比那三个骑马弯弓的乌桓女人脾气好太多,不论你今后做官还是做生意,都是贤内助。”
刘备接过萌哒哒的女儿:“母亲知道了你看雪梅多可爱,她母亲也不容易。来阿给阿父亲一个,叫阿父。”
“阿。。。父,父。”
刘备:“你看她多乖,总是温暖的笑着,长大后肯定是个绝色美人。”
耿氏扭住刘备耳朵:“祁胭脂一年过来多少次,我能看不出来她是万里挑一的美人,可你们干的什么事啊!还把我孙子弄到草原上去。
三个乌桓女人,没一个是省油的灯。你就不能口味正常一点,讨个汉女反正我不管,一定要把王姑娘娶进门!”
。。。
一家庄园墙根外,一只黑狗喜滋滋的啃着骨头。
不远处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岁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看着。
&nb
第二百零四章 李日天从军记
李浩原本有个很霸气的名字――李昊,家丁和乡邻们都叫他‘李日天’。父亲李定在县里虽然不是县令、县丞、县尉三巨头,实际上是很有地位地方实权派,相当于几个局的局长。简单的说令丞尉都是几年就走的流官,李定在涿县则为吏十多年不倒,辅佐数任县令,熟悉各项工作,谁来都要依靠他。
李日天无论在城里还是乡下,逢人就说“我爸是李定”。除了郡守、郡丞、县令的家人,无人不对他礼敬有加。
平时纠结一帮酒肉朋友,横行乡里,走马、牵狗、斗鸡、赌博,吃吃霸王餐,调调大姑娘,戏戏小媳妇,放放高利贷,日子过得嚣张加逍遥。
没想到好日子结束的这么快,从来不打自己的老好人父亲,竟然摸出剑鞘追打,母亲劝轻点。父亲竟然罕有地说出:“玉不琢不成器。若打死了,再生一个就是!”
李日天这一天的心理阴影面积比过去十多年都大。
更让李日天受不了的是,平时尊称叔叔伯伯的人物,对刘备一口一个“大人”,席间所有人都刘备理敬有加,重来都很严肃的县令竟然叫刘备“老弟”。
更大的打击来自于师父刘子玉:“昊这个名,有人说分开是日天,太过招摇。为师联系改成‘浩’。”
“日天只是轻侠届朋友胡乱赠送的名号,当不得真,还是不要换了吧。”李日天最满意‘昊’就是可以拆卸成日天,天都敢日,那得多牛逼!自从张虎、夏侯博、邓茂退出涿县轻侠界后,日天哥就是最响亮的名字。
刘备悠悠地说了句:“人死鸟朝天,你不改,我也不拦你。”
李定一听,人又不能飞,日天的姿势不就是人死鸟朝天嘛:“兆头不好。过了年跟你师兄去边疆打仗,昊字兆头不好。听你师傅师兄的的,改了!”
李浩哭着被迫接受了,暗骂刘备明明是嫌自己名字太牛逼,嫉妒了。
哭了半响,忽然发现好像漏了什么重要的信息,咦,去边疆去边疆干什么,旅游么
刘备:“匈奴中郎将臧君命令我招募200人,也给了官职任命权,都是乡里乡亲的,我怎么忍心招募各位的子弟呢所以这两天下乡送温暖,也是为了寻找兵源啊。”这两年,楼桑里刘家一直不停的送温暖,在服役士卒和家属中,平民中有很高的威望,到也不是临时抱佛脚。
李定等人:“谁不知道你百战百胜,战场取首级如同吃饭喝水一样容易,升官和跑马一样快。”
说真话你们怎么都不信呢,刘备再次强调:“刀剑无眼,富贵虽易求,战死亦容易。诸位不再想想”
。。。
匈奴
。。。
“李小胖,你记住,权力和财富能决定一个人的荣辱与命运,但改变不了历史的真实与家乡公论,改变不了人心向背。惟贤惟德能服人心。”
在西进的路上,刘备不忘教导李定的儿子:“既然入了我门下,就把在家的少爷一套给收起来,首先一条服从命令。在涿郡你是我师弟,行军路上只是一个伍长,军法严峻,若违反是要杀头的!你归刘朗指挥,刘朗归典韦指挥,记住服从我的命令,他们的命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