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1984之狂潮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很显然,格林先生是个暴躁脾气,他立刻大喊大叫:你这是讹诈讹诈!当年

    一旁的布洛克连忙打断,这样的争吵根本就于事无补:布兰布尔先生,我认为,我们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妥协,我们也愿意提高一部分的赔偿金,100万美元?

    然而荆建根本就不在乎这里的几万美元。还是老问题——珍妮弗就是个陪绑的。如果在这里松口,万一露米娜又面临挖角,难道也同样降价吗?当然,珍妮弗真愿意出200万美元以上的赔偿金,荆建倒是会考虑考虑。

    300万,一分都不能少。抱歉,这不是讨价还价。荆建就准备结束今天的谈话。

    没想到一直安静的珍妮弗却突然爆发,她大哭道:先生,你这是欺负人,邀请我的可是华纳。可他们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我家也没有钱。就求您了,求您,呜——!

    如同所有的追梦少男少女一样,那些大唱片公司的吸引力绝对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听珍妮弗话里的意思,甚至他们家还愿意自己补贴一部分的赔偿金。可是生意就是生意。

    我觉得,继续下去已经是在浪费时间。

    反正在前世,荆建也没听说过珍妮弗的名字,就算她在欧美乐坛小有名气,但其成就也不过如此,而更大的可能只会是默默无名。甚至都有可能,没有荆建的收购,种子娱乐早就倒闭,精灵鸟也早就解散,而珍妮弗已经是梦断歌星路了。因此,荆建根本就没什么内疚感。如果珍妮弗服软,那种子音乐依然如故,会给她出张个人专辑。如果闹什么情绪,那就冷藏呗,也没什么可惜。

    然而万万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荆建已经不关心这事,让比利去收拾珍妮弗的尾脚,却突然另外有人寻找到荆建。那一天,刚从白莲花出来,荆建就被等候在车旁的露米娜给拦住了。

    咦?你怎么会来找我?你也想跳槽?一边笑着询问,荆建一边邀请着露米娜上车。

    不是,先生。稍稍一犹豫,露米娜说道,先生,就几句话,能否谈谈吗?

    没问题。对这位未来的300万,荆建就多了不少耐心。

    先生,您知道吗?那天回去后,珍妮弗哭了一整夜?毕竟年轻,露米娜的话里就流露出责怪的情绪。

    想了想,荆建笑问:你们关系挺好吗?

    是挺好,好朋友。露米娜也不否认,我们原先就很感谢先生您,可您为什么

    很过分,是吧?

    对,就是很过分。没想到,此时的露米娜虽然并不出众,但她胆子倒不小,居然敢当面对老板说这样的话,您应该当一个好老板,要么同意珍妮弗,要么给她改合同。要不然,我们都会生气的。

    呵呵。与如此幼稚的少女也没兴趣辩论,荆建索性敞开天窗说亮话,其实我是为你们好。我把我的要求说清楚,而你们自己选择该如何去做。生气?你认为我会怕吗?上法院,你认为谁会赢?如果你们的工作态度不合格,那也没问题,就冷板凳上坐上15年,拿着每周几百美元的底薪。如果真变成那样,对你们对我,都是一种伤害吧?当然,我不希望变成那样,但我也不在乎那样。

    您不能那样!少女果然被激怒了,先生,您这是在毁一个人的前途。如果真那样,我们会很恨很恨您的。

    嗯。荆建笑着点点头,你们确实该冷静一下。我会通知比利,从今天开始,你和珍妮弗回家放长假!祝你们长假愉快!




第237章香田先生
    倒是没看出,少女时期的露米娜会是古道热肠讲义气,缺点就是文化水平低了一些,肯定没学过《资本论,不明白根本别去招惹老板,而且老板的好与坏全都是假象吗?

    封杀令一出,效果立竿见影,听说这次是俩位少女大哭几场了。而剩下的五位成员全都战战栗栗,都像小猫那样乖。就是程青伦仗着老乡的身份,过来求了一次请。

    荆建多少有点啼笑皆非。其实以荆建个人看法,这位程老师,他最好的个人前途反而是在国内。在种子娱乐混几年,全家混个绿卡或者移民,反正出过唱片上过榜,也有了欧美乐坛的资历,那就应该墙外开花墙内香,到国内做个客座教授或者音乐总监什么的。只要做人不差,保证能混的风生水起。哪里像在美国,饱一顿饥一顿的呢?所以程青伦应该很珍惜呀?他是肯定学过《资本论的呀?

    幸好,荆建也就是假生气,并且对程青伦还是挺尊重。既然求情,那就勉强松口吧。而珍妮弗也很知趣的立刻低头,第二天就登门哭着道歉。于是荆建就高抬贵手,吩咐比利,重开珍妮弗的谈判,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100万美元和首张个人专辑第一年总发行量抽成1美元每张的赔偿金,达成了解约协议。

    随后露米娜居然死不低头!

    真是一个悲伤的结局,荆建的脸上都忍不住浮现几条黑线。陪绑的相当知趣,并且顺利解决,这正主居然就闹出了幺蛾子?

    一怒之下,荆建索性对露米娜开始了长期封杀。不过想想就要吐血:重生搞娱乐,挖掘出未来天后的可以说数不胜数,毁掉未来天后的,小爷我就当头一个吧!靠!

    遇上这样不如意的事,荆建多少有点不愉快。但他很快就调节过来,前一段时期过于顺利,总是需要一些小麻烦来平衡。

    而就在此时,荆建就接待了一位有点出乎意料的客人

    布兰布尔先生,这位是我们坂藤商社的总经理香田贵生。一位来自坂藤商社的职员为荆建翻译并介绍。

    幸会,香田先生。

    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

    这位名字很美丽,但相貌却是干瘪小老头的东瀛人已经来洛杉矶两天,并且还是冒然拜访?虽然大致能猜测到他的来意,但荆建多少就有些奇怪。就算坂藤商社想收购白莲花,那起码也要拿出让自己心动的价格,这不是靠死缠烂打就能解决的。

    初来洛杉矶,美景如画,令我想到爱知老家如同许多东方做生意的习惯一样,这位香田贵生的开场,就是一大段废话闲聊。而这样的场合,荆建当然应付自如,既能气氛融洽,但又丝毫不透露自己的底细。

    也许感觉暖场差不多,更可能是荆建应付的滴水不漏,半个多小时后,香田贵生终于进入到正题:上次提出对贵公司的收购,给您添麻烦了。不知布兰布尔先生您,现在还有出售公司的兴趣吗?

    对这样的问题,有时候绝不能有含糊而令人误会的回答:感谢坂藤商社和香田先生对白莲花的器重,我个人也感觉到你们的诚意。但在你们的估价上,似乎对白莲花有了个极大的低估。

    哦?能否请教。

    香田先生可能有所不知,在我收购白莲花之前,白莲花每月的营业额不超过十万,而净利润每月亏损。而我买下后,在去年12月,营业额就已经飞跃600万,净利润也超过240万,今天一月的前十天,营业额是360万,净利润达到110万。本人也久闻坂藤商社的大名,香田先生也同样是行家,所以您应该能算出,扣除节日销售旺季,再去除未来广告效应过去后,销售额的下滑,今年全年的净利润预计应该超过2000万,这还是相当保守的。因此,加上目前公司所拥有的商标公司的品牌,还有成熟的团队和商业模式,再加上即将拥有的专利,这些无形资产都计算在内,现在,仅仅是现在,白莲花的总市值就应该在3亿至3亿5000万美元之间。

    而在这里,还没计算公司的迅猛发展,如果把未来发展都预估在内,甚至5亿美元都不是很夸张。在这里,我丝毫没有夸张的成分,因为到目前为止,白莲花已经因为商品供应不足,发放出去超过百万张的九折券。并且我们还即将推出——满百美元折扣大礼包会员积分折扣制度等,我相信,白莲花即将达到的高度,可能是目前的你我都难以想象的。当然,目前这还是我个人的美好愿望。

    详细的介绍了一番后,荆建继续道:在这里,我想再次提醒香田先生,我们白莲花不缺资金发展健康,甚至暂时没有上市融资的打算。但是,请注意,我们白莲花的全名是白莲花网络国际,并不是白莲花贸易或者白莲花商社。而其中的北美贸易,仅仅就是我们公司未来业务的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是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甚至能接受控股以及收购。但一来,需要一段时间,需要销售额基本稳定,容易评估出未来白莲花贸易的市值;二来,我们更需要一个能给我们帮助的合作者。也就是说,想要收购,有钱还不行,还要对我们白莲花网络国际未来发展有用!

    抱歉,能具体谈谈吧?香田贵生的表情明显认真起来。在来之前,他以为仅仅就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创业者,或者就是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可能合作未必成功,但谈判上绝不可能很成熟。

    可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位年轻的华人,居然是一位很冷静的商业老手。既不夸夸其谈,并且只用数据说话,又在不知不觉之中,引导住了谈话的主动。而且自己确实也相当好奇,想要听听这位年轻华人的想法。



第238章受害者
    其实白莲花的爆红,在某种意义上,给荆建带来的是种幸福的烦恼。

    回归到建立白莲花的初衷——血洗苏东,或者说倾销苏东!可为什么一定需要北美白莲花做平台做桥梁呢?这并不是因为加州阳光风水好,荆建是有着自己的用意,这会在以后详细叙述。反正按照当时的目的,白莲花是否赚钱并不重要!

    荆建完全没想到,或者说,他原先的估计太过保守,微软事件的炒作会如此成功,所以到现在,荆建就惊讶的发现,原先根本就不抱赚钱希望的白莲花,居然变成了一头现金奶牛?

    然而,荆建心里又相当明白,邮寄销售模式注定就不会成功。那等到苏东事件过去后,白莲花又有什么用呢?原先当然没任何烦恼,反正不赚钱,倒闭了之。可是现在?太可惜了吧?那就有了另两种出路——卖掉;索性转换模式搞大!

    然而,无论是卖掉,还是搞大,都需要接盘侠,卖掉先不说,搞大也需要不断融资,最终目标当然是公开上市。而在这里,坂藤商社既然送上门,荆建就顺便忽悠一下,谁让现在的东瀛人傻钱多呢?万一忽悠成功,眼前这位香田先生真的答应下来,那也无所谓,就在白莲花国际网络下设立一家专做贸易的子公司,然后再卖给坂藤商社一部分股份呗。

    随后的几回合谈判很精彩,但也很枯燥,结果当然不出意料——没忽悠成功。而香田贵生千里迢迢来到洛杉矶,也不可能没有几手准备,他就退而求其次:布兰布尔先生,投资的事需要通盘考虑,但鄙人认为,坂藤商社与贵公司的业务有许多互补,完全可以先加强合作,而商社已经代理了多家东瀛产品,都有着北美的经销权,如果贵公司愿意的话,能否代销?

    哦?荆建一下子有了兴趣,开始了详细询问。

    众所周知,东瀛的国内市场是比较封闭的,这并不是什么国家政策性的贸易保护,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销售流通市场。简单点形容,就类似刚改革开放的中国,烟酒市场的那种地域保护,外地的烟酒很难进入到本地市场。

    这里不讨论这种流通市场的利弊。但就出现一个问题——东瀛的中小企业的销售,相当依赖那些商社,而商社也依靠自己的强势,获得了那些中小企业的总经销权和很丰厚的销售折扣。

    而在这890年代,东瀛产品的质量已经迎头赶上,价格上又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因此开始大举进入国际市场。然而,那些超大型的企业当然没问题,可以建立自己独立的国际销售网络,但那些中小企业就完全抓瞎了,他们需要商社呀?

    而像坂藤商社这样的东瀛商社也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本来这些中小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在国内销售,这些商社都有着完整的国内销售网络。但现在突然开拓海外?该怎么办?难道就一直被欧美经销商剥一层皮吗?

    于是这一次,坂藤商社就索性主动出击,反正都已经富得流油,连摩天大楼和油画都能团购,那还不如去买家欧美经销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白莲花就进入了坂藤商社的视线。

    对于这样的合作,荆建当然是一口答应。本来就因为缺货,搞的肯特每天都是焦头烂额,现在有了这批东瀛货的补充,起码缓解了目前的难题。而且良心话,现在国内产品的档次实在太低,也确实需要一批中档的物廉价美商品。

    另外,虽然东瀛商品的利润薄了许多,仅有10到15,去除经营成本,甚至低到78,但坂藤商社答应的是代销,货款还能优惠到隔月结账,并不占用白莲花的资金,还能带来大量的流动资金,借鸡生蛋,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的来说,这次在微软上的一系列操作,完全就是大获成功。甚至其影响力,在与荣格船务和坂藤商社的合作上,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内心里,荆建对自己的手段多少有些得意,然而就在此时,一朵乌云却悄然而至

    一月的纽约街头,依然是寒意萧萧,而上班的人群路过书报亭,纷纷购买着《纽约时报。而在今天,财经版的头版头条,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吸引眼球的标题《受害者!

    文章一开始,就点明在前段时间被炒的火热的受害者——白莲花国际网络。并且还简单的介绍了事件过程。反正到了现在,事件依然余波未消,白莲花依然没获得微软5的股票,比尔盖茨依然对白莲花视而不见,并且还时常被乔布斯等计算机界大拿们围殴,而白莲花的总经理肯特先生也时常的叫着委屈。并且还获得不少人的同情。

    可紧接着,文中就点出了其中的蹊跷。首先,就是在微软股票的操作上,所有人都笑话50美元要约收购的失败,170多美元要约收购的愚蠢,但几乎没人注意到,白莲花在这之前,已经悄悄的买入不少低价流通股,并且在这之后,高价的卖出。因为显而易见,如果不是这样,白莲花早就应该超过5的股权了。

    因此,记者就得出了以下结论,在这次的微软操作上,白莲花非但获得了不少微软的限售股,而且现金上的套利,绝不会少于1000万美元。无非是低于5的股权,根本不需要公告,也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获利数据。

    其次,现在的白莲花突然变成全美皆知,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邮购公司,一跃成为了全美最著名的邮购公司。其销售业务的增长,可谓是惊人。而如此有效的广告,世人居然都视而不见?

    最后,就是白莲花突然在计算机it界的影响力,俨然就成为网络派的先锋旗手。

    因此,在文章的最后,记者就有了个很大的疑问:一家股市赚了大钱,变相做了一次成功的广告,并且还成功炒作进入了计算机it界,这样的一家公司,又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变成受害者了呢?



第239章报道、报道
    作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其实这篇报道还是很严肃的,数据内容都很详尽,虽然对白莲花有些玩笑的口吻,但那些玩笑基本是善意的。崇拜成功者崇拜英雄尤其是崇拜高智商的成功案例,这本身就是人类的一大习性。

    紧接着,就是《洛杉矶时报的追踪报道。美国的报界很有特色,具有全美影响力的报纸不少,但全国性的报纸却绝无仅有。一直到1982年,后来达到全美发行量第一的《今日美国才出现,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纽约时报和与其媲美的《洛杉矶时报,他们全都是地方性报纸。

    既然是地方性报纸,那么《纽约时报竟然抢先报道了我们洛杉矶本地的公司,而我们《洛杉矶时报又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因此,《洛杉矶时报报道的角度就有些不同。

    在那篇报道中,除了介绍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更主要介绍了白莲花的基本资料。什么40几年的悠久历史啦,美国邮寄协会的最早成员啦,文章最后,突然点出,毫无疑问,白莲花脱胎换骨般的改变,就是在公司换手之后,而这一系列的动作,也肯定是白莲花的新老板所为。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个叫jing jian或者布兰布尔的华人老板究竟是谁?而且很明确,这位华人绝对是中国人,并不是香港或者宝岛,而是货真价实的中国人。另外,这位布兰布尔先生真的是ucla的注册学生吗?

    在正式合同和公司注册文件中,荆建当然只能用自己护照上的真名。顺便说一句,这一次,也是他真实姓名在媒体上的首次曝光。

    这样一篇报道,同样引起了相当多的注意。一位来自红色中国**国家的私人老板?并且还在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灯塔国搞得风生水起?这绝对就是一件趣闻。甚至连那位脱口秀节目的柯林先生,也为此调侃了几句。

    随后,一些洛杉矶的地方报纸就采访了ucla的校方,得到的回答是无可奉告。美国还是挺注重个人**,校方也不会随便透露学生信息。但这样的回答,其实已经等同于公开承认,要不然,校方只要简单的说一句没有,还有什么不可以奉告的呢?
1...8687888990...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