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闲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笑笑生1314
#12288;#12288;“京察的确是个方法,我也想过,但两京官员通常六年一察,前年刚察过;况且,我这上任还不到一个月便大动干戈,是否引起朝廷上下官员的不满和恐慌。”张居正担忧。
#12288;#12288;“要改革,不得痛刷新吏治,就得从两京官员开刀。京察虽六年一次,但非常时期非常对待,不采取雷霆手段怎么行成化四年(1468年)也并非京察之年,却因天象异动而施行。京察其实并无定制。”
#12288;#12288;张居正听完水墨恒的话,颇有感触,思绪一下子回到隆庆二年。
#12288;#12288;那时,他刚入阁不到半年,位居末辅,便雄心万丈地向隆庆皇帝上了一道《陈六事疏》,不过与高拱的《陈五事疏》目的大为不同。
#12288;#1228
第一百七十二章、这个天大的笑话
#12288;#12288;京察的消息一传开,皇上还没下诏,朝廷上下都已经炸开了锅。
#12288;#12288;有诉苦的。
#12288;#12288;有担惊受怕的。
#12288;#12288;有削尖脑袋儿暗中找关系的……
#12288;#12288;总之,人人自危。
#12288;#12288;待小皇上朱翊钧例朝当庭宣布即刻实行京察,这项决定得到他的确认和支持时,应天、顺天两京的官员没有一个不慌乱。
#12288;#12288;尤其是高拱曾经的幕僚和门生故吏。
#12288;#12288;在他们眼中,这不明摆着要赶尽杀绝吗
#12288;#12288;先将座主高拱逼走,然后再剪其党羽,最后大权独揽。张居正啊张居正,你这招儿也太阴狠了吧上任还不到一个月呢!
#12288;#12288;真尿性!
#12288;#12288;试问:哪一任首辅上台,首先不是笼络人心呀
#12288;#12288;严嵩,都知道他是个大奸臣,可他一上任就向嘉靖帝请示,提高两京官员的俸禄,不是他仁慈啊;
#12288;#12288;徐阶,一上来就大平冤狱,大凡因进言得罪嘉靖皇帝而蹲监的官员,死者为其昭雪,生者加官晋爵;那啥,海瑞坐牢两年,就是徐阶放出来的,不但为他平了反,而且还从一个六品户部主事晋升为四品苏州知府;
#12288;#12288;再说高拱,脾气是臭到了极点,不招人喜欢,可他一上任,也只惩戒了徐阶的几个亲信,对大部分官员还是忧恤有加,尤其对朝廷的重臣,极为尊重,并极力讨好……
#12288;#12288;你张居正倒好,甫一上来,甭说给两京官员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搞得人心惶惶!
#12288;#12288;议论的声音自然漫天飞……
#12288;#12288;对张居正不利。
#12288;#12288;可是,这些京官也不敢明着说,只在心里头抱怨。
#12288;#12288;抱怨的原因,主要是心里没底。都知道十岁的皇上当不了家,真正决定众官命运的是张居正。
#12288;#12288;以前五府六院官员们上班,经常三五扎堆地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吹牛皮。从哪个大臣纳了几门小妾,到哪位亲王逛妓院,到哪位太监出宫赌博,到哪座寺庙哪位尼姑偷了汉子……
#12288;#12288;逮着什么说什么,从不感觉累。一说就是大半天,正事都丢在一边儿。
#12288;#12288;现在可不一样了。
#12288;#12288;京察圣旨既出,官员们个个变得老实。
#12288;#12288;无论有事没事,乖乖地坐在自己的值房里看资料、读文件,反正心思在不在那上面不管,表面的工作一定做到位,既不串门,也不交头接耳,更不会临散班时急盼回家。
#12288;#12288;平日那些肥缺上的官员,或紧要衙门里头的堂官,或能说得上话的显官,一个个神气得不得了,见了人像只大肥鹅,头昂到半天,如今也泄了气,逢人打招呼,都成了弥勒佛。
#12288;#12288;两京四品及以上官员自陈,五品及以下官员堂审,决定升降去留。前途命运就这样被人扼住,谁不着急
#12288;#12288;谁还有闲心找人吹牛逼插科打诨
#12288;#12288;……
#12288;#12288;这阵子,水墨恒过得倒很悠闲自在。
#12288;#12288;他虽晋升少保,可只是个虚衔,平常朝中若无大事,也不用坐班当值,更不用担心升降去留的问题。京察,本就是他和张居正商议出来的。
#12288;#12288;隔三差五,孙飞便带着一帮蟋蟀爱好者,来水莫居捧场,不仅按价买单,而且还经常多给。
#12288;#12288;他们都不差钱,只求一个高兴。
#12288;#12288;京城的痴心少女们,也时不时地三五成群光顾水莫居,吃饭当然不是她们的目的,问出的问题也一个个令人脸红耳热——
#12288;#12288;“水大人,水莫居要不要增添女服务员”
#12288;#12288;“水大人,听说你那府上还没有侍女吧”
#12288;#12288;“水大人,你什么时候成亲呀”
#12288;#12288;“水大人,那啥,你那书童长得也很俊哈!”
#12288;#12288;“……”
#12288;#12288;若不是老板,要顾及名声,水墨恒真想上前一顿调侃:“姑娘,你思春了吧明说嘛,我是春的使者呀……”
#12288;#12288;但水莫居有一类客人明显少了,那就是京城的官员。
#12288;#12288;因为京察的缘故。
#12288;#12288;当官的无疑代表着最有消费能力的一帮人。如今都窝在家里吃饭,不敢出来会客,也不敢无故请客。
#12288;#12288;“妈的,这是自断财路啊!”
#12288;#12288;没几天,水墨恒便发现这个问题,正为此事上愁,思索解决的办法时,张居正突然驾到。
#12288;#12288;“找你借十万两银子。”一上来,就是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而且还很认真的样子。
&
第一百七十三章、闹闹更健康
#12288;#12288;王国光,字汝观,号疏庵,六十出头,比高拱还要大一岁。
#12288;#12288;身材魁梧,大腹便便,两颐丰满,鼻梁高挺,双目炯炯有神,乃嘉靖二十三年的进士,比张居正金榜题名要早三年。
#12288;#12288;王国光先前的职务是总督天下仓场(仓场:官方收纳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场所),并挂任南京户部尚书。
#12288;#12288;这次,张居正调整六部长官人选时,将王国光调了回来,同时还从南京调回谭伦和王之诰两员大将。
#12288;#12288;王国光回到北京接任户部尚书,第一件事便是盘账。
#12288;#12288;各司职部门将该清的账一清,所有账目一查证核实完,结果发现太仓库的银子只剩二十万两。
#12288;#12288;而高拱被逐之前许诺出去、却没来得及支付的就有七十万两:后宫三十万,加上工部的工程款四十万。
#12288;#12288;单这两项,中间就空了五十万。
#12288;#12288;张居正从水墨恒那儿挪三十万,解了燃眉之急;另外二十万,王国光死皮赖脸地恳求工部尚书朱衡缓一缓,先将太仓库仅剩的二十万拿去救急,剩下的二十万再想办法。
#12288;#12288;朱衡也是一位老臣。
#12288;#12288;心里清楚得很,自嘉靖七年开始,太仓库岁入少于岁出的情况占据了有确切记载年份的绝大多数,只好答应下来,但提醒工程款不能拖太久,否则就得停工。
#12288;#12288;王国光说知道知道,就这样,算是将两件紧急的事解决。
#12288;#12288;接着。
#12288;#12288;发俸银的日子到了。
#12288;#12288;初步一算,最少需要十二万两。
#12288;#12288;为什么说最少呢因为这十二万不包括所有衙门的堂官。王国光想着,欠这些大官儿一个月的俸银应该没关系。
#12288;#12288;但底下那帮人的俸银绝不能拖欠,毕竟还有大把的官员指着俸银度日。而且,首辅才刚刚上任。
#12288;#12288;王国光绞尽脑计,最后想到“实物折俸”这个办法,跑去跟张居正商量。
#12288;#12288;张居正尝了一次甜头,再次想到水墨恒。
#12288;#12288;水墨恒摊手,表示无奈。
#12288;#12288;……
#12288;#12288;折俸,顾名思义折支俸禄。
#12288;#12288;就是将一些外国进贡的贡物折算成俸禄,发给官吏。
#12288;#12288;这一做法,主要盛行于明代,特别是永乐至成化年间。因为明朝朝贡活动空前频繁,来自外国进贡的胡椒、苏木等堆积如山。
#12288;#12288;胡椒和苏木主要来自暹罗、爪哇、苏门答腊等东南亚国家。胡椒多用作香料和调味料,而苏木则用来制作中材药。
#12288;#12288;在宣德九年,朝廷还规定了胡椒、苏木折俸的具体比例:胡椒每斤折钞100贯,苏木每斤折俸50贯。
#12288;#12288;一贯即1000文钱,大致等于一两白银。
#12288;#12288;按折俸的比例上看,胡椒和苏木当时还是蛮贵的。
#12288;#12288;可是,实用价值如何呢
#12288;#12288;毕竟这两种外国进贡的方物(本地土特产)不能当饭吃,只能拿去卖给商人换钱。
#12288;#12288;既然是卖,那为什么国家不直接出面卖给商人,然后给两京官员发俸禄,而要一斤一两地称给官员,再让官员们一斤一两地卖给商人呢
#12288;#12288;并且,胡椒、苏木因为是外国进贡的方物,历来不允许民间私自散卖,只能去固定的榷场(政府在接界地点设立的互利市场)交易。
#12288;#12288;国家找商人统一收,岂不更方便快捷
#12288;#12288;对这个问题,水墨恒没琢磨透。
#12288;#12288;只是转念一想,实物折俸也好,无异于向两京的官员大吼:大家注意了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2288;#12288;太仓库没钱了!
#12288;#12288;太仓库没钱了!
#12288;#12288;太仓库没钱了!
#12288;#12288;穷则思变,这是其一;
#12288;#12288;其二,也是重点:谁敢跳出来闹事(包括京察)就办谁,枪打出头鸟,借此清巨室,拔硬头钉,为改革扫清障碍。
#12288;#12288;闹闹更健康。
#12288;#12288;所以,对实物折俸,水墨恒觉得可以试试水。
#12288;#12288;但不可大意。
#12288;#12288;白花花的银子变成胡椒、苏木,还得自己去变卖换现,任谁碰着这事儿,也会骂娘。
#12288;#12288;果然。
#12288;#12288;就在实物折俸的第一天,便有人出来闹事。
#12288;#12288;……
#12288;#12288;位于北京东城区的丁字库,属于户部管辖,通常用于储藏胡椒、苏木、铜铁、兽皮等物事。
#12288;#12288;户部咨文下达北京各衙门,由于太仓银告缺,本月在京官员的俸银,一律改用实物支付,届时按部门、分批到丁字库支取。
#12288;#12288;哇!
#12288;#12288;平日冷冷清清的丁字库一下子火爆了。
#12288;#12288;仓前广场人山人海,有穿着戎装的军士,有穿号衣的差人,有穿褴衫的吏目……混杂一起,远看像一锅沸腾的五色粥。
&
第一百七十四章、挑事儿
#12288;#12288;丁字库广场上黑压压的一片,全都是人。
#12288;#12288;赵怀在一帮不安分的赳赳武夫的撺掇下,顶着毒辣的日头往前面蹿。排在前头的武官有些认识他,也有些不认识。
#12288;#12288;认识的,都知道他有一个牛逼的叔叔,见他插队,也就客客气气地退避一旁,主动给他让道儿。
#12288;#12288;不认识的,看他那架势就是要去挑事儿的,正愁没这种主儿,巴不得闹一闹,实物折俸着实让人窝火。
#12288;#12288;平常强五做六的军爷们,这会儿全都不分高低贵贱,一条心地让着赵怀,殷切希望他捅这个马蜂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