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包黄果树
第十八章 河东消息
次日一早,杨复生醒来,屋子里就有了两名侍女。
一人捧着木盆,里面装着温水,锦帕搭在一旁,另一名侍女拿着杨柳枝,半碗盐水,准备伺候着杨复生洗漱。杨复生本想拒绝,突然想到了一点,这或许是桑显和的试探,便在侍女的伺候下洗漱了。
杨复生刚洗漱好,桑惊鸿进来,笑道:“贵客,我已经准备好了早餐,还请移步。”
杨复生答应着,与桑惊鸿走了出去,两人在将军府走着,桑惊鸿不时询问,大体是问昨夜的休息情况,杨复生与他闲聊着,到了院子里,桑显和已经在等待着,几名侍女正在上着米粥、胡饼等物。
桑显和看见杨复生来了,哈哈一笑,道:“杨先生,本将备了早餐,望不要嫌弃。”这年代能吃早餐已经非常奢侈,正常家庭只能两餐,不过桑显和身为潼关守将,自然不是一般人。
杨复生打了个哈哈,笑着谢过,两人便坐了下来。早餐还算丰富,胡饼里夹杂着肉丝,还有鸡蛋的香味,主宾客套之后,杨复生开始吃着东西。桑显和没有急着动手,余光不经意地看了杨复生一眼,心中涌起一个念头,但很快,他就强行把这个念头压下,告诉自己不可能。
杨复生早就腹中饥饿,昨日多半是喝酒了,饭菜反而没有吃多少,经过一夜,腹中已经空空,吃着胡饼、米粥,一副毫无芥蒂的模样,这让桑显和放下了心中最后一丝警惕,他,应该的确是个商人。
至于杨复生出身于弘农杨氏的身份,他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弘农杨氏的身份,岂是那么容易冒充的
杨复生吃了两个胡饼,腹中饥饿大减,便停了下来。
桑显和看着他,忽然开口了,道:“杨先生可会奇门遁甲”
杨复生十分不解,道:“桑将军为何这么说”
桑显和压低了声音,道:“实不相瞒,今早得到消息,太原李渊似乎有造反的迹象。”
杨复生对此并不怀疑,他知道李渊大约是在五月正式打出大旗造反,只就具体时间而言,他不太确定究竟是那一天,不过,有了大致的时间,这就已经足够了。如今刚刚进入五月,就接到李渊疑似造反的消息,杨复生并不怀疑,只是心中吃惊李渊这只老狐狸终于动手了。
杨复生脸上不由露出吃惊的表情,桑显和看着,心中稍安,这证明杨复生与李渊没有关系。
杨复生很是吃惊询问,这才明白,李渊并没有正式打出大旗,不过,他暗中派人潜入河中,让长子李建成、四子李智云以及三女李秀宁、女婿柴绍等人返回太原,共举大事。只是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不知为何泄露,引起大兴朝廷的追捕,如今具体追捕情况还不太清楚。
杨复生听着消息,沉吟着,桑显和有内部渠道,消息自然比旁人要多一些,只是,他告诉这些,有什么目的
“唉,李渊若是真的在太原造反,这天下又将动荡不安,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杨复生叹息一声,原本他打算在潼关多住几日,现在看来,他必须要尽快进入关中,与李仲文联系上。
河中李氏被抓捕,杨复生记得李建成、柴绍顺利逃到太原,李智云被抓后来被杀,李秀宁却是带着家僮马三宝去司竹园招兵买马,一度拥兵十几万,成为李渊能够攻克大兴的一大功臣,在杨复生的心中,就攻克大兴,占据关中一事来说,李秀宁的功劳,比起李建成、李世民还要高,没有李秀宁牵制大兴守军,守卫永丰仓的李孝常就不会选择投降,献出了数以万计的粮食:李渊没有粮食,就不敢轻易在冬季渡过黄河,攻打大兴。
&
第十九章 试探
桑显和人老成精,见杨复生反问,一拱手,道:“杨先生有何见解,愿闻其详!”
杨复生忙拱手,道:“不敢,杨某只是一个商人,如今天下大乱,经商不易,心中感慨罢了。”杨复生解释,不管桑显和信不信,在他身份没有彻底被揭穿之前,他都要以弘农杨氏的商人自居,而且他相信,桑显和不会翻脸。
若潼关守将换成屈突通,又或者曾经是当今圣上的藩邸旧臣尧君素以及其部下王行本,尤其后两人,是最后一刻都还为大隋捐躯的隋将,以他们的固执和精明,杨复生根本不敢去冒险认识潼关守将。
但现在是桑显和,在李建成突入潼关之后,就悄声无息选择了投靠李渊的桑显和,在这个时候,这样的人,有利用价值。
“霍邑固然险要,但镇守此地,需要的不是主将多么勇猛,也不是主将多有智慧,其实只需要一点,那就是能忍!”杨复生说道。
桑显和立刻反应过来:霍邑四周全是山,只有小道通往南方,这样地势位置优越的地方,必定会囤积大量的粮食,多的不说,一年半载肯定没有问题。而李渊南下,志在夺取大兴,如果被区区一座霍邑困住一年半载,何谈夺取大兴,占据关中而且,一年半载之后,天下情况就会大为不同,那时再争霸天下,对于李渊来说,恐怕已经落了下风。
“杨先生以为,一旦李渊南下,朝廷会派谁去阻击李渊”桑显和眯起眼睛问道。
杨复生故作沉吟,好半响,道:“阴将军掌控大兴朝廷兵马,自然不可能去守霍邑。屈突将军南征北战,经验丰富,本来是守卫霍邑的最佳人选,但关中群盗蜂起,恐怕不能分身,朝廷很有可能会派宋老生去守卫霍邑!”
桑显和抿着嘴不吱声,这个可能他没有想过,他认为大兴朝廷派出去的人,肯定是屈突通,不过杨先生如此肯定,桑显和也不便与他争辩,再等一些时日,自然会有分晓。
桑显和之所以拉拢杨复生,也是有他的目的。永丰仓虽然有数以万计的粮食,但他毕竟是朝廷的将军,所获得的粮食有限。如今天下大乱,各地良田多有荒芜,购买粮食不易,所以他把目光放在了弘农杨氏的身上。弘农杨氏在弘农郡历经数百年,良田万顷,家族中自然囤积了很多粮食。
桑显和表示愿意用金钱购买粮食以满足军需,只要自己实力不损,将来就是一大依仗,损失一点钱又算什么更何况潼关作为东西往来的要地,征收的赋税可是不少,光凭过路费用,就足以养活他这支部队。只是粮食难买罢了。
杨复生略作犹豫,倒是答应了,心中却暗暗想着,要暗中通知杨焕,请他周旋了,能够与桑显和搞好关系,进入潼关必然会十分方便,利于以后做事。
桑显和见杨复生满口答应,自然是十分开心,心中的升起的疑惑又消失了部分,看来他的确是弘农杨氏的人,以后去弘农购买粮食,还可以顺便打听这人的消息。
两人怀着各自的心思又聊了片刻,桑显和有军务要去处理,便起身告辞。杨复生也想在潼关转转,便说了想法,桑显和应着,离去之后,桑惊鸿便赶来了,要带杨复生在城中转一转。
杨复生明白桑显和对他并不放心,因此没有拒绝,两人出了府邸,沿着潼关大道缓缓而行。一路上,潼关百姓十分稀少,大多面有菜色。潼关本来是军事性质的城池,多半是士兵及其家属,此外还有一些便是在这里经
第二十章 可怕的猜想
桑显和口中的卫尚书指的是卫玄,如今已经是古稀之年。早些年,天下已经有乱象之际,他就向当今圣上提出告老还乡,却被圣上驳回,并派封德彝赶赴大兴,传述圣上的话,令他辅佐代王杨侑,总理关中事务。
卫玄已经年迈,精力不足,兵权给了阴世师,政务主要给了骨仪等人,说是辅佐,其实大部分的时间在养老,毕竟他快要八十岁了,能活这么大的年纪,已经是奇迹。
虽然事务交给了阴世师、骨议等人,但毕竟是圣上指定的大臣,地位不低,恰好桑显和曾经跟随卫玄打过仗,有些交情,想来这种小事,卫玄应该会帮忙,而且,在关中赈灾这种事情,对大兴朝廷是有好处的。
杨复生自然是大喜,连连向桑显和敬酒,这一顿饭宾主尽欢,吃饱喝足,众人都有了醉意,桑显和早就安排好了几名侍女,送杨复生去休息。杨复生烂醉如泥,美美地睡了一觉,次日起来,头还有些疼。
又休息了一日,桑显和写了书信,让杨复生带着,杨复生千恩万谢,这才带着人离开。临行前,桑显和送了两匹上好的战马,马鞍、马镫等物都装备齐全,战马雄骏,杨复生看了大为欢喜,又是谢了一番。
桑显和亲自送杨复生、柴孝和等人出了潼关,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桑显和若有所思。
“叔父,为何对此人如此上心说到底,他不过一个乱世中的商人而已!”桑惊鸿很是不解:叔父一开始对他热心,知道他是弘农杨氏之后,态度不冷不热,以军务繁忙为理由,让自己陪客,之后确定了这人身份之后,又突然变得热情起来。桑惊鸿毕竟年轻了一些,有的东西猜不透。
“这个人,不简单。”桑显和缓缓开口,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人的身份可以确认了,的确是弘农杨氏,而且,他非常有可能是杨玄感那一支的,所以才会寻求自己的帮助。不然,以弘农杨氏的身份,谁都不敢去惹,只有离杨玄感那一支比较近,与他们关系比较好的弘农杨家支系,才会受到如此猜忌!
这么想来,杨焕的请求就合情合理。可是,乱世里,一个商人有这样的想法,仅仅是为了博取民心吗桑显和觉得不可能,他判定杨焕还有其他目的,只是一时想不透罢了。不过,杨焕去了关中,以后要回弘农,必然还会经过潼关,那时候再弄清楚也不迟。
骑在战马上,杨复生显得略微有一些笨拙,不过他学习速度很快,本身这具身体的人也会骑马,小半个时辰后,杨复生就比较熟稔了。柴孝和同样骑着马,脸上带着一丝兴奋。
进入潼关,化名为杨焕与桑显和交好,是两人商议的结果,潼关地理位置重要,此行虽说危险了一些,但一旦有收获,那就很大。幸亏两人提前做出部署,甚至在进入潼关之前,再度拜访了杨焕,提出了一些要求,不然,杨复生根本弄不到如此多的粮食,并借着杨焕的名义做事。
至于杨焕为何答应得如此爽快,柴孝和不解,杨复生隐隐猜到一些,只是这事情,不能说破,说破了,就没有了意思。
如今,取得了桑显和的书信,就能顺利进入大兴,去寻卫玄,对于卫玄这个人,杨复生略有了解,他对
第二十一章 关中援军
离开潼关之后,一路西进,倒也没有障碍。不过沿途流民甚多,拖家带口,衣衫褴褛,看起来非常凄凉。作为大隋京畿所在,关中的情况居然也这么惨,令杨复生有些诧异。
大隋民变从征伐高句丽之后逐渐增多,事发地点多在征发民夫比较多的河北、中原一带,相比较而言,江南、巴蜀、关中造反的民变军要少一些。尤其关中是大隋京畿,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是要特别注意。
流民虽多,但看见杨复生等人孔武有力,身上似乎也没有多少吃的,也不来打搅,彼此都相安无事。走了两日,抵达华阴,百姓多了起来,流民也少了许多。这里靠近永丰仓,永丰仓又靠近渭水,交通便利,百姓相对富裕许多。
众人不过走了十几里,前方出现连绵的营寨,一眼看不到头。
柴孝和稍微有些紧张,尽管众人都是商人、脚夫打扮,但毕竟有重任在身,心中难免紧张,几名士兵更是停驻不前,不敢再走了。
“诸位不要紧张,这支部队驻扎在此,十之**是关中驰援东都的隋军,平常心,不要紧张,我等就能过去。”杨复生安慰着众人,他远远地看见了几杆旗帜,上面写着“霍”、“庞”等字,心中不免猜测。
“关中援军”柴孝和皱眉,如果关中驰援东都洛阳,那魏公的压力岂不是更大了
“如果我没有猜错,隋军主将是庞玉、霍世举等人。”杨复生仔细回忆了一下,似乎关中驰援洛阳的援军是在五月底抵达的,现在是五月初,他们出发也就在情理之中,时间点上非常吻合。
柴孝和道:“隋军驰援东西,洛阳那边,情况就越加复杂了。”
“不错,这等消息必须要让魏公知道。”杨复生说着,叫过了一名士兵,叮嘱了一番。士兵听罢,微微皱眉,还是选择了离开,匆匆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这个消息无需亲自送到瓦岗,实际上瓦岗在中原经营多年,早有自己的体系,在重要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情报点。这士兵只需把消息传递过去即可。
几人缓缓走着,不停打量着这支军队,从军营的规模来看,人数应该在两到三万人之间,这等于削弱了关中隋军的势力,对于杨复生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
几人一边走一边看着,并不敢靠近,远远地看着隋军营寨四周,居然有着一些流民,似乎在讨要着粮食,这支隋军的素质还算不错,居然扔出来一些胡饼,流民们也不顾地上的食物有多脏,捡起来就往嘴里塞,显然一个个都是饿极了。
“这支隋军主将看起来还不错!”铁柱在一旁发言。他本来就是流民,自然最有发言权。天下大乱之际,各地流民蜂起,如果好心招募,至少会有相当一部分选择被招安,可是,有的朝廷剿匪大军如同蝗虫一般,所过之处,烧杀抢劫,甚至比土匪还要厉害,更加激起了百姓的怨恨,剿匪剿匪,反而越剿越多,最终不可收拾,各地的“反王”动不动就拥兵十几万。
杨复生点点头,庞玉、霍世举毕竟是隋军主将,关中目前来说,毕竟是帝国京畿,相对而言,盗匪较少,所以这些关中士兵面对百姓,还有怜悯之心。
不过,随着李渊的造反消息传来,又有李秀宁这个才能不亚于长子李建成以及次子李世民的巾帼英雄存在,使得关中还未等到李渊杀来,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李秀宁以极强的能力纠合了关中各地的反贼,打的大兴朝廷溃不成军,以至于李渊还没正式进入关中,李阀的势力就几乎对大兴进行了包夹。
这样的一个人物,不仅是合作的伙伴,更是一个对手,瓦岗与李渊之间,必有一战,尤其是这一次入关成功之后,更加坚定了杨复生的
第二十二章 大兴城
关中离洛阳看起来不远,实际上三军行走,由于有军资要运送,速度就不快,怎么也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当然如果是急行军,那就另当别论。别的都好说,粮食却是必不可少,没有粮食,三军如何去洛阳总不能饿着肚子去吧
庞玉原本只是接到奏报,说附近出现几人,形迹可疑,便赶来查看,想不到这人居然是弘农杨氏,手中还拿着桑显和写给卫玄卫尚书的书信,这让他有些意外。
但很快,他就想起让眼前这个人帮忙的想法,尽管他觉得有些荒谬但还是提出来了。
杨复生先是一愣,一方面,他不希望庞玉能尽快赶到洛阳,尽管他知道魏公李密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面对洛阳朝廷总体是占据上风的,就算最终败给王世充,那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呢;此外,另一方面,庞玉等人离开关中,意味着大兴守军势力削弱,他也更容易夺取大兴,建立自己的势力。当然,此消彼长,李渊那边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就目前而言,庞玉离开大兴是有好处的,杨复生等庞玉说完了要求,略作思考,先是摇头,道:“杨某不过一介草民,能去见卫尚书也是靠着桑将军的脸面,提出这个要求,也不知成与不成杨某实在是不敢承诺。”
庞玉心中焦急,这时他还是十分爱国,道:“杨先生尽力即可,庞某感激不尽!”
“如此,杨某愿意试一试!”杨复生应诺。
庞玉大喜,本想留杨复生在军中,又想起军粮问题,只得道:“如此多谢杨先生,日后但有差遣,庞某定当尽力!”
杨复生哈哈一笑,施礼之后离开。
庞玉看着众人离去,直到背影消失,这才带人回营,他实在是想不明白,天下大乱到了这个地步,他与霍世举等人带兵驰援东都,是大隋朝廷驰援东都的第一批援军。东都地位特殊,一旦有失,天下震动,难道大兴朝廷的各位重臣们,看不透这其中的关系吗先是让众人匆匆出兵,只说经过永丰仓之时向李孝常要粮食,却没有任何证明。那李孝常也是一个倔骨头,压根不给粮食。这军国大事,搞得跟儿戏一样,庞玉觉得,这天下,真的是不乱都对不起这些人了。
“当真是可笑至极!”柴孝和骑在战马上,嘴角微微翘起,刚才所见到的一幕,他觉得十分荒谬。三军出征,自然是粮草先行,即使是去洛阳驰援,所需时间不多,至少也要给够行军的口粮,可偏偏庞玉等人没有粮食,只得就食在永丰仓附近,也不知是谁搞出的闹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