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剑诀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曾灵
“请!”花大家的盘坐于桌子一边的软塌上。王九盘坐于另一边。
“饮茶之道,先求正身、正心、正念,看来你已得个中三味了!”花大家的看着坐得笔直却又感觉无比自然的王九道。
“花大宾的谬赞,王九受教!”
这时,云儿手捧一个玉罐走了进来,放至桌上退至门口。
花大家的揭开玉罐的封条,里面是一个草纸包的三寸大小的褐黑色茶饼,草纸已斑驳发黄,上书“大红袍”三个小篆。
“这个玉盒中装的便是号称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的大红袍。此茶存于现今已十数年,此乃当年的贡茶。如今闽北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上仅存数株。如用其他罐子装此茶,时间久了此茶会吸湿,或与罐味相混相冲。故用玉盒最好,阴凉干爽无味无虫!今天奴家没有什么好招待的,便一同与奴家饮一杯清茶吧!”
王九听过武夷大红袍的名堂,此茶母树仅存数株,这还叫没什么好招待的
王九虽然不太懂茶,但也明白此茶绝对有市无价。况且单看那玉盒,已是价值不菲!
随王九怎想,他还是低估了这一块茶的价值。一直到二十年之后,当王九在一个茶叶拍卖会上再见到这种茶,并以一个夸张的价格拍到同样的一块后,王九才真正明白今天自己有多么的奢侈,跟这几杯茶比起来,那些山珍野味,满汉全席,实不足提!
茶之三味者,滋味、趣味与信仰之味。
茶之为饮,自口而入,为滋味。
古时陆羽著世上第一部《茶经》,人们在品评滋味之余,念经读书,领略茶之第二味则为趣味。
茶之信仰之味则在道、儒、佛于一身,即儒冠、佛袈与道履。
道家萌芽初期,道士崇尚神仙,向往天人合一,茶为重要的祭品,是人道通向天道的桥梁。茶便有了浓郁的道味。
汉唐盛世,佛教入中华大地。信者云集,念佛打座无不以茶解困、净心。久而久之,茶佛一家,禅茶一味。茶便成了呵护众生,达至“般若”彼岸的工具。
儒家要求人们志高清廉,“君子之交淡如水”。贤士相聚,茶临其境,宁静而致远!
“柴米油盐酱醋茶”,为生存第一物质所需,此“一昧”;“琴棋书画诗酒茶”为修身养性、怡情悦志不可或缺的“二昧”;茶道、茶礼与禅茶,则为信仰所需的“三昧”。
茶之承载的三味与三昧,世上无物可及!
第34章 茶道与剑道
茶拿来了。
茶炉七事,茶炉、灰承、炭斗、烧水壶、水缶、茶扇、拭巾一一登场。
茶道六用,茶则、茶拨、茶漏、茶针、茶夹、茶筒一一呈现。
花大家的庄重优雅,俯身抬手之间,也自有气度。
“茶器讲究质、朴、雅、素,四字,凡此一勺一缶,都需要认真呵护,保养,需以平常心,恭敬心待之。茶道中人称为‘备器’,‘备器’之本,实乃在乎一个‘仁’字,茶道亦是仁道。杯亦分三才,杯盖在上,为天,杯托在下,为地,杯子居中,为人,‘尊人’之意,实为茶道之本。”
燃起了茶炉中的槐薪,花大家的就身舀了两瓢泉水淋入壶中接着道:“这茶之一道,水最关键,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活火还需活水,上善若水,水火相济,才能煮出一壶色泽、香气、滋味、气韵四相具备的好茶啊!”
花大家的话语重心长,虽然是在说茶,但王九总觉得花大家的话中有言外之意,还是专门说给自己听的,自己脑中灵光闪了几下,竟是模模糊糊,似近实远,一时无法把握。
王九沉默了,花大家的也闭上了眼睛,那恬静淡雅的神情,似在享受某种无声的音乐一般。
茶炉上,槐薪上窜起的火苗轻轻舔着水壶的座底,这一套用来煮茶的东西造型古拙,似乎有些时日了……
但对茶道完全谈不上什么了解的王九无从分辨它们的价值。
窗外微风袭来,王九闻到果树特有的清香。
远处天边的晚霞依旧夺目,但此刻已经变成暗紫色,那太阳落山前的最后一道余晖将最远处的那一片彩霞嵌上了一道金边……
两人静坐。
品茶有“三乐”与“四妙”。
一是“独品得神”。一人置身于自然的青山绿水间,心驰环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
二是“对品得趣”。两人把茶言欢,无须多言便有灵犀之乐。
三是“众品得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众人相聚品茗,互相沟通,同样为一大乐事。
如今,王九与花大家的便是“对品得趣”而得“湛、幽、灵、远”的四妙。“湛”,精湛,深湛;“幽”,幽静、幽深;“灵”,灵妙、灵性;“远”,高远、旷远。
此四妙与物质无关,属美之意境。
看着面前的花大家的,王九突然多出一点感悟,茶道与剑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是相同的,两者都在追求一种在动与静之间最符合“道”之存在。
前者,正如面前的花大家的,虽然“动中取静”的境界没有多少人能达到,但花大家的显然是已经超过了这样的境界,或者说,花大家的此时已能达到“静中取动”的境界。
而剑道,即如武道,“不动如山”已是大多数人终生难及的境界,可到了这层境界之时,你才会发现,原来,前面的路还更长更远----“动也如山”。
这又是怎样一个让人如星辰般只能仰望的境界呢
一动不如一静,一静不如一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动不静,不静不动,动亦是静,静亦是动。
在王九父亲王泊所遗留“唐诗剑诀”剑道之中的最高境界,曾有这样的话,“剑道的最高境界,于我亦遥不可及----无动,亦无静,此即为剑道的最高境界!”
几乎在瞬间,王九脑中某处似乎豁然开朗……心中一轻,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好像都在呼吸一般,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王九闭上了眼睛。
品茗阁中立时一片寂静。
守在门口的云儿,只感觉那一瞬间,屋子里盘坐的,似乎是两个石人。
良久,屋中水壶中的水开始“噗噗……”的沸腾了起来,两人同时睁开了眼睛,微微一笑。
“此一沸!”花的家的表情永远是那么的淡雅,声音自从进了这品茗阁后也似乎从来没急过,“《茶说》有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所以啊……”花大家的眨了眨眼睛,竟有点天真的感觉道,“要到了二沸的时候才能喝到好茶啊!”
不多时,水壶中的水已经二沸了。
俗语有云:“水是茶之母,器乃茶之父”。用来泡茶的是一套紫砂壶,紫黑色,呈瓜楞形,圆口、圆腹、圈足,瓜楞形的盖面及圆形钮,腹两侧有弯形流与曲形柄。
在壶中放入大红袍,花大家的将水贴着壶边冲了下去道:“这冲茶,讲究‘高冲低洒’,高冲可以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但切忌直冲壶心!”水一冲下去,那些极品大红袍,立刻在水中翻滚了起来……
这冲好茶,花大家的将壶盖盖了上去。
“这喝茶之前,还先要淋罐,”花大家的一边说着,一边用烧好的热水淋在了壶上道,“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淋罐、烫杯……
王九一言不发,只在旁边认真地看。
鲜红如血的茶倒入杯中,白色的烟雾在杯子上方若隐若现,竟然无一丝味道。
待那如血的茶水入口,王九方才知道为什么此茶可以称之为极品。
初入口中的茶水让你感觉无一丝味道,但当你让它在口中轻轻滑荡两圈之后,那徐徐的茶香方才散发出来,那是一种极度内敛的感觉,或不如说是意境----大巧若拙而返璞归真。
待它从滑入喉中,那氤氲的茶息慢慢的,慢慢的,竟能从体内里散发至全身……
王九来之前甚为疑惑,这花大家的为何会邀请自己至府上品茗。而时已至此,王九觉得已无问的必要了。
王九很承花大家的之情。这也正是花大家所求。
花大家的通过茶道,为王九打开了通往剑道的另一扇大门!
第35章 秘辛
妙真门,以《妙真经》为本,“道曰:自然者,道之真也。无为者,道之极也。”
茶道以和、静、怡、真为“四谛”。
“和”为茶道之魂。
“静”为茶道修行的不二法门。
“怡”为茶道修习中的所感。
“真”为茶道的终极追求!
妙真所求,与茶道的终极所求契合;而花大家的,欲通过明月楼与王九结段善缘,也仅此而已!
妙真门内无男子。但千万别小瞧这些女子。妙真门传承上千年,从未中断,虽有波折,但香火一直延续。
“夫水之为物,柔弱通也。平静清和,心无所操,德同天地,泽及万物,大无不包,小无不入,金石不能障,敝山陵不能壅塞。其避实归虚,背高趣下,浩浩荡荡,流而不尽,折冲漂石,疾于风矣。充大无疆,修远大道,始于无形,终于江海,升而为云,降而为雨,上下周流,无不施与,消而复息,生而复死。”
“是故圣人去耳去目,归志于水,体柔守雌,去高就下,去好就丑,受辱如地,含垢如海,恬澹无心,荡若无己,变动无常,故能与天地终始。”
妙真门认为,若想永存于世,必须如“水”一般,“平静清和,心无所操,德同天地,泽及万物”,要“归志于水,体柔守雌,去高就下,去好就丑,受辱如地,含垢如海,恬澹无心”,所以才能“与天地终始”。
此便为妙真门的真义。
此真义,是否与茶道有相似之处
所以妙真门崇茶、喜茶。如论茶道一途,首推妙真!
妙真门,还有另一项绝技驰名江湖,即她们的堪舆、占卜问卦之术。
否则一派女子,如何可长存千载
花大家的与王九谈到一桩门派秘辛。
元末之时,民不聊生,江湖纷争不断。她门派内一位女子与一位江湖剑侠结缘,双宿双栖,行走江湖。
但那女子家人受人胁迫,逼那女子设伏欲取那江湖剑侠的剑谱。十数人围困那江湖剑侠。
那剑侠也是了得,身受重伤而杀出重围,却恰为当时的朱元璋,而成为后来的明太祖所救。随后那剑侠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数次救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当朱元璋打下江下后,自宫,而成为皇宫内权势滔天的太监之一!
王九一直默默地听着。
花大家的说至此,笑笑问道:“如果你是那位剑侠,你会如何对那女子”
王九有些感叹地道:“我实在不知,‘情’之一字,恕我暂未经历。”但他心头忽然想那杭州府时,为他包扎伤口、温柔而可亲的圆脸女子任罄,心中不由一阵温暖……
花大家的又道:“当年,我派那女子设伏伤那剑侠之后,接回家人,回于门派,郁郁寡欢,不过数年便离世。离世之前,她留有一封信予那名剑侠。但此信却从未交过予他。”
花大家的说至此,眼眶却有些红润。
王九道:“她对那剑侠仍是念念不忘。确实是因为当年她受人胁迫。”
“女人命苦。江湖女子更是难!”花大家的泪水滴了下来,道,“那女子离开剑侠当年回至门派,大半年后便产下一女。我们妙真门,以堪舆、占卜响誉江湖。当年她离开那名剑侠前,曾算一卦。那卦却是《庄子》内的一句话,而因为这句话,她便以这种方式离开了他,但某种程度上却是成全了他,成全了他的剑道!”
“是哪句卦词”王九问道。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花大家的泪水终于掉了下来,道,“正是分开方可化茧成蝶而涅槃重生。”
“你是他/她的女儿。”王九终于明白了。
“正是。我母亲姓花,我跟母姓。”花大家的擦了擦眼泪,回道。
“为何找我”
“因为缘法。你秉‘义’而生,此一缘;明月楼,‘今月曾经照古人’,与你亦有缘法,此二缘;三缘未至,等到了之后,还望公子能相助即可……”
当一轮弯月斜上半空之时,王九懵懵懂懂地离开了。但他清楚地知晓,这花大家的对他没有恶意。而他的“道家三诀”与花大家的身负的“妙真经”却是有丝丝入扣、莫名的牵引……
王九回至家中。
王九拿出黑匣子,他的一大一小的仿唐横刀已缠好柄,装上鞘。
军械司的大老爷们的审美情趣糟糕至极,首要自然是实用、耐用。王九深以为然。所以这一大一小的仿唐横刀外看均是黑黢黢牛皮刀柄、剑鞘。
虽不难看,但绝不好看。
但那一大一小的横刀拔出来,整间屋子却好似温度骤降,阴森之气弥漫……
王九右手长刀,左手短刃,感觉甚是合手!
王九放下双刃,两指夹起第二层匣子内青幽幽的指刃,那指刃更是如同精灵般缠绕在王九修长的手指之上……借助指刃修炼剑意,用那两柄短刃体会剑诀……王九持续自己的修炼。
王九自然从其父王泊的武当派剑法开始参悟。王九特喜欢武当派祖师爷张三丰的太极剑,尤其当“唐诗剑诀”与太极剑融合时,那种生生不息的诗意,足让王九沉浸……
此刻的王九已明白,他的剑诀又精进了一层!王九的“唐诗剑诀”原本可发出一寸的剑气,如今可至三寸。
普通练剑之人,欲有剑意都不能,更甭提剑气,更何况剑气三寸!
这足以踏入江湖一流高手之列。
剑诀精进,内力自然会有所突破。
“道家三诀”的内力,让王九的感应范围又扩大了数倍,达到了近三十米之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