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唐诗剑诀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曾灵

    不感谢有恩之人不是他草原巴特尔的性子,感激之余,他的想法是,我要留下来,这个脑子好使的王守仁也得留下来,这也是给狼主领来一个很有用的军师。

    可是,对恩人再搞阴谋,也不是草原骏马的脾性。巴特尔不搞阴谋,就劝王守仁说:“小军师,你要留下来,我们狼主,说不定我们大可汗,会请你当军师呢。”

    “我喝不惯鞑靼人的鲜羊血。”

    “那就是说你不愿意留在这边”

    “这儿没有大米饭。”

    “我如果强留你呢”

    王守仁不知道巴特尔的身份,只听他一路上的口气,就知道他好像要留在草原不回北京了。但现在听到他这多少有些威胁的口气,他心里一惊,马上冷静下来,知道对付莽汉不能莽撞,便装着疑惑地问道:“你想留下来,你家萨日娜怎么办你是不是不要她了”

    这是巴特尔的心病,他只是压在心底,自己劝自己不去想她,稍微一想到萨日娜,就自我劝导:我只是想阿妈了,阿妈离我很近。

    他知道这是自欺欺人。婆娘并不像马匹一样,这匹马可以骑,那匹马也可以骑。王守仁见巴特尔张狂的情绪被萨日娜这个名字浇灭了,干脆火上浇油,继续给他浇凉水。

    王守仁又道:“你可曾听说过三国时的大英雄吕布吗”

    巴特尔自认是个英雄,他马术、摔跤、射箭,样样精通,也正是凭这些能耐才征服了美女萨日娜的心。他问道:“吕布与成吉思汗比,谁厉害”

    王守仁没法回答,只好回避过去,继续道:“关公是三国第一武将,但是在吕布面前,关公兄弟三个打不过一个吕布。”

    好在巴特尔总算听说过关公,知道关公讲义气,但是他死心眼儿,一直问:“吕布与成吉思汗比,哪个厉害”

    “单打独斗,吕布可以打成吉思汗十个。但是成吉思汗狼兵成群,一千个狼兵可以打败吕布。”

    “啊!我知道了,我服气吕布。”

    “但你可知,这个吕布,先投靠干爹丁原,又投靠董卓,再投奔另一个姓王的大官,最后又抱大官曹操的粗腿,结果人们都烦他,嫌他不忠诚,都要杀他,最终被曹操砍了头。你们鞑靼狼主对叛徒一般是砍头,还是挖心”

    巴特尔愣了半晌,回忆起过去打仗冲杀时,逃兵一律战场砍头,自己……于是脖子里冷飕飕像灌进了一股寒风,心里冰凉一阵后,他果断地对王守仁道:“小相公,我知道你想回去,请你回去后对我婆娘说,我会按时回北京,让她别瞎担心。”

    巴特尔与王守仁恢复了纯洁的友谊。

    两人走了一天,来到集海子驿站。

    随之而来的包括之前在马老汉家一同投宿的明月关商队,包括那为首的小六子。

    不知为何,王守仁觉得这小六子看着自己的目光十分友好。

    在驿站附近,巴特尔找了一家鞑靼人家,给了人家一包茶叶,求包食宿三天,好让王守仁感受鞑靼人的生活。

    说来也奇怪,当王守仁停下来之时,那小队明月关的商队亦开始停留在驿站而不前。

    而每当王守仁在草原上四处探查之时,总会见到这小队的首领小六子带着数人在自己四周梭巡,而其余人只是随意地将自己所携货物与过往的鞑靼人交换……小六子这队人马却也是奇怪,一般从不与王守仁搭话,但王守仁却感觉得到,这队人马丝毫不在意自己所携货物的利润,似乎更在意的是自己!

    三天后的驿站,来了一个驮着皮毛去南边互市的商队,巴特尔给了商队几块茶砖,对王守仁千叮咛万嘱咐。将王守仁托付给商队,巴特尔这才向草原深处继续进发,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往南去的商队,巴不得能得到一个免费的向导,也不敢得罪南边的小爷。更何况,那队明月关的商队,似乎也将自己所携的货物销售一空,亦会一同回去……

    在鞑靼草原的最后一个晚上,王守仁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了自己拜谒伏波将军庙,梦中还赋诗一首:“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诗尚不磨。”

    王守仁醒来,心中深以为怪,梦中的一座庙宇清晰如画,在庙里,汉朝马援将军的塑像栩栩如生,庙门牌楼额头的题名“伏波庙”三个字熠熠生辉,庙前一根铜柱子上六个大字“铜柱折,交趾灭”,清晰可见。

    大清早,王守仁就急着问鞑靼商人,附近可有东汉马援将军的庙宇。

    回答自然是没有。

    鞑靼人自然不知,马援生活的那个时代盘踞大草原的是汉邦的宿敌匈奴。

    马援将军在西北剿抚作乱的羌兵,在南越征伐反叛的交趾,以战止战,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用,给西北和南越边民缔造了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最后实现了坚守疆场、马革裹尸的壮志,因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和新息侯。

    伏波将军平定交趾后,竖立铜柱,在铜柱上刻下六个大字:“铜柱折,交趾灭。”

    最后古稀之年奔赴征讨匈奴,壮志未酬身先死,最后羊革裹尸还乡。

    伏波将军胸怀大丈夫之志,花甲之年,还向朝廷请命,要征讨北匈奴,可惜他的这一壮志未能实现。

    如今,鞑靼人屡屡侵袭大明北部边境,他们和过去的匈奴有什么区别过去霍去病立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今日,我王守仁效仿先贤,立下志向:“灭鞑靼,安边民。”

    只是,立志时王守仁心里有些矛盾,鞑靼人却不全是恶人,像巴特尔,像马巴特,像他寄宿三日的鞑靼老太太一家,都不是恶人。这怎么办呢王守仁心里有些矛盾……




第377章 生命的轮回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诗剑诀 ”查找最新章节!

    王守仁心里暗自思虑鞑靼人好坏的的辨别标准。

    要灭的是来犯之敌,在草原上该养羊只管养羊,要喝鲜羊血只管尽着性子喝,不侵犯边境的人,他们就是好人,一旦侵犯边境,那就是我要消灭的敌人。

    打仗是迫不得已,打仗之前,出于睦邻目的,互市贸易,让鞑靼人有茶叶喝,有布衣服穿,有盐巴吃,先之以礼,后之以兵,仁至义尽,再敢肆意犯边骚扰,那就大开杀戒,那就是代天征讨,是定边安民!

    对,大丈夫,为国为民,立功当立万世功,成名当成万世名,如伏波将军马援一般……纵使马革裹尸,亦无所畏惧!

    王守仁终于结束了北边之旅,回到北京,王守仁面对的自然是太祖父王卜鸣的责罚与任罄泪水盈眶的埋怨,私自深入草原冒险,既有遭遇战乱的不测之险,又有路遇吃人豺狼的意外之险……

    王守仁安然承受了责罚,但他却一点都不后悔,他的收获实在太大。他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实现志向,成就伟业!

    翰林院消息灵通,王守仁在饭桌上听到太祖父王卜鸣偶尔谈到,北京附近的大盗石英和王勇,兴兵滋事,让荒废训练的京城部队无计可施;陕西关中的石和尚和刘千斤,正在围打一座县城,要建立汉中土匪根据地……

    战功要从打仗中来,当将军就盼着打仗。王守仁热血沸腾,当不了统兵将帅,先给皇上出出主意也行,他就想托太祖父捎给皇帝他老人家自己的主意。

    王卜鸣为此大为光火:皇帝他老人家日理万机,为其出谋画策之人大有人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立有校规,刻着校规的石头立在各学校大门口:严禁生员谈论国事;皇宫午门前的“信访大鼓”,被武装锦衣卫严密把守,并有便衣拦截上访人员;乳臭未干,不知天高地厚;官员之后,一着不慎,就有坑爹的后果……

    王守仁忙活了一晚上写下的洋洋洒洒一份《剿抚京畿和关中贼乱方略》,王卜鸣看也不看,甩了出去,并告诫道:“人生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使命,你学生阶段的任务,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到时候,你自己就可以到金銮殿上,把意见亲手呈递给皇上。”

    为了梦想,王守仁一边读书,一边艰苦学艺,锤炼自身。

    然而在南靖老家的王卜鸣的夫人蔡氏病危,王卜鸣一大家子连夜赶回……其实自十余年前,当王九失足落海而下落不明之时,蔡氏便已大病一场,那时便落下病根,而今又旧病复发。

    与此同时,正在交阯坐镇的王九亦接到讯息,他亦连夜乘船自海路前往……

    当王九与王守仁一前一后分别赶到福建南靖王家老宅时,蔡氏见到自己的孙子与重孙子后,便咽下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王家老宅瞬时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当办完蔡氏的丧事之后,原本已近古稀之年的王卜鸣也病倒了……

    王九上书向朝廷告假丁忧,与自己儿子王守仁轮流在蔡氏墓侧结芦而居,除守丧之外,还需照料王卜鸣。

    杜雪萌、任罄与王九的姑姑王宁轮流照料日夜照看王卜鸣,而远在武当山上、随同宋远侨学艺、已经长成为亭亭玉立的少女的王七毓也收到消息,下了山,回至王家老宅……

    说来也奇怪,当人聚齐之后,这操劳一辈子的王卜鸣的病情竟然奇迹般地好转了起来,原本气若游丝却突然红光满面,精神较之前好多了,并且坐起来要王九扶他去冲凉,冲完凉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吃了一小碗小米粥,然后要王九带着王守仁至王家祠堂……

    众人欣喜异常。

    但王九却是很清楚,这是回光返照!

    庄重的王家祠堂的祖宗牌位前,王九带着王守仁上香。

    红光满面的王卜鸣坐在堂前,而王九与王守仁跪于祠堂之上,开始诵读王家祖训:

    “……王氏子孙,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在王九与王守仁齐诵王家祖训之时,王卜鸣坐在太师椅上安静地听着。

    而祠堂之外,杜雪萌、任罄、王九的姑姑王宁、王七毓等均在外静候。

    王九与王守仁一直认真地诵读着,祠堂中的声音整齐而且悦耳……

    不知读了多久,当午夜的更声敲了三下之时,王守仁不知为何一边诵读,一边流泪,那泪水不知为何顺着脸颊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当王守仁侧目看向而他的父亲王九时,却发现自己的父亲王九早已停止诵读,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太师椅上安详阖目、似乎已睡着的太祖父而不语,而父亲的目光之中的悲痛、眷恋、缅怀……浓缩于一眸之间!



第377章 生命的轮回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诗剑诀 ”查找最新章节!

    王守仁心里暗自思虑鞑靼人好坏的的辨别标准。

    要灭的是来犯之敌,在草原上该养羊只管养羊,要喝鲜羊血只管尽着性子喝,不侵犯边境的人,他们就是好人,一旦侵犯边境,那就是我要消灭的敌人。

    打仗是迫不得已,打仗之前,出于睦邻目的,互市贸易,让鞑靼人有茶叶喝,有布衣服穿,有盐巴吃,先之以礼,后之以兵,仁至义尽,再敢肆意犯边骚扰,那就大开杀戒,那就是代天征讨,是定边安民!

    对,大丈夫,为国为民,立功当立万世功,成名当成万世名,如伏波将军马援一般……纵使马革裹尸,亦无所畏惧!

    王守仁终于结束了北边之旅,回到北京,王守仁面对的自然是太祖父王卜鸣的责罚与任罄泪水盈眶的埋怨,私自深入草原冒险,既有遭遇战乱的不测之险,又有路遇吃人豺狼的意外之险……

    王守仁安然承受了责罚,但他却一点都不后悔,他的收获实在太大。他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实现志向,成就伟业!

    翰林院消息灵通,王守仁在饭桌上听到太祖父王卜鸣偶尔谈到,北京附近的大盗石英和王勇,兴兵滋事,让荒废训练的京城部队无计可施;陕西关中的石和尚和刘千斤,正在围打一座县城,要建立汉中土匪根据地……

    战功要从打仗中来,当将军就盼着打仗。王守仁热血沸腾,当不了统兵将帅,先给皇上出出主意也行,他就想托太祖父捎给皇帝他老人家自己的主意。

    王卜鸣为此大为光火:皇帝他老人家日理万机,为其出谋画策之人大有人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立有校规,刻着校规的石头立在各学校大门口:严禁生员谈论国事;皇宫午门前的“信访大鼓”,被武装锦衣卫严密把守,并有便衣拦截上访人员;乳臭未干,不知天高地厚;官员之后,一着不慎,就有坑爹的后果……

    王守仁忙活了一晚上写下的洋洋洒洒一份《剿抚京畿和关中贼乱方略》,王卜鸣看也不看,甩了出去,并告诫道:“人生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使命,你学生阶段的任务,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到时候,你自己就可以到金銮殿上,把意见亲手呈递给皇上。”

    为了梦想,王守仁一边读书,一边艰苦学艺,锤炼自身。

    然而在南靖老家的王卜鸣的夫人蔡氏病危,王卜鸣一大家子连夜赶回……其实自十余年前,当王九失足落海而下落不明之时,蔡氏便已大病一场,那时便落下病根,而今又旧病复发。

    与此同时,正在交阯坐镇的王九亦接到讯息,他亦连夜乘船自海路前往……

    当王九与王守仁一前一后分别赶到福建南靖王家老宅时,蔡氏见到自己的孙子与重孙子后,便咽下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王家老宅瞬时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当办完蔡氏的丧事之后,原本已近古稀之年的王卜鸣也病倒了……

    王九上书向朝廷告假丁忧,与自己儿子王守仁轮流在蔡氏墓侧结芦而居,除守丧之外,还需照料王卜鸣。

    杜雪萌、任罄与王九的姑姑王宁轮流照料日夜照看王卜鸣,而远在武当山上、随同宋远侨学艺、已经长成为亭亭玉立的少女的王七毓也收到消息,下了山,回至王家老宅……

    说来也奇怪,当人聚齐之后,这操劳一辈子的王卜鸣的病情竟然奇迹般地好转了起来,原本气若游丝却突然红光满面,精神较之前好多了,并且坐起来要王九扶他去冲凉,冲完凉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吃了一小碗小米粥,然后要王九带着王守仁至王家祠堂……
1...156157158159160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