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剑诀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曾灵
“正是。”朱棣正色道。
“我现在便可答复你。”朱瑛道。
“妹子,快讲。俺听着。”朱棣正色道。
“如果你这次出去,要展示‘天朝上国’之威,如以往‘厚往薄来’的话,那便不必去了。那更不涉及派谁去的问题。”朱瑛郑重地道。
朱棣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嘿嘿”地笑了几声道:“妹子,这次你可是说到点子上了。这次我却是要那帮腐儒们彻底闭嘴!你可知道,这次你皇兄跟那帮腐儒可是杠上啦……”话未说完,他便很无形象地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弄得朱瑛、花大家的一头雾水……
待到朱棣解释了一通,朱瑛与花大家的方且明了。
应该说,进入明启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受教育人口的数量增多,人们更为注重自身人本身的需求,儒家等级秩序和纲常名教摇摇欲坠,人们发现真理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人人皆可为圣贤,大一统的君权受到冲击!然而这并非偶然。明启王朝,农耕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当整个王朝完成文官化、商业化、城市化、私有化之时,启蒙思想破土而出是为必然。
波澜壮阔的时代开始到来!
福会开始舆论民间化,参政、议政群体扩大化,士人结社普遍化,男女追求平等化,人人开始积极追求自己的权利,一切都在酝酿之中……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朱棣打算开放海禁,整合造船,欲下西洋!支持的人有,反对的更多!
因为砸下去的都是真金白银!
朱棣生气了,一脸苦状,但其内凡暗自窃喜:就知道你们这帮家伙,我欲做的,你们一定反对;而我反对的,你们一定会要去做。他直接言道,他自己投资!
如此,那帮大臣们方且松口。如今,朱棣因为整合此造船厂,已自掏腰包砸进去近十余万两真金白银了……但他直觉,砸进去的,肯定会翻番地回报;同时相信自家妹子不会骗他。如今他的银子不够了,正想问自家妹子或借,或入股。
私下里,已几名官员通过家眷找来徐皇后,欲求投资,但朱棣暂未理会。
“不知皇兄尚欠多少”朱瑛轻启红唇道。
“嘿嘿,多多益善,”朱棣笑道,“我也没个准数,不若你来帮我”
“这样,我先了解了解情况,再向皇兄禀报。钱的问题不必担心,”朱瑛道,“皇兄占大头,六成,如何其余的,我垫付。”
朱棣有些不好意思道:“妹子,我占五成即可。”他只出了十来万两银子,在他看来,这银子还会如流水般撒出去,没有上百万两银子,不足支撑远洋之举!
“皇兄,不必操心,您家大业大,占六成。虽然我的钱亦不多,”朱瑛笑道,“但‘明月楼’的花大家的,却是位财神爷。”
花大家的见朱瑛提到她,一直未吭声的她又向朱棣款款行了个万福。
朱棣大手一挥,示意不必多礼道:“早闻知明月楼。如可能,却帮我算算,下西洋的前景或者到底谁适合。”
花大家的点了点头,道:“好。”
朱瑛掩嘴笑道:“怎么皇兄也信这个了”
朱棣又挠了挠头,又叹了口气,自嘲道:“有时不由得不信啊!当初的你,可曾想到俺会有天登上这九五至尊之位吗每天忙得跟狗一般……”朱棣在自家妹子面前方且如此放得开。
某种程度上,即便朱棣亦不清楚为何自己在此刻方可骂娘,如在朝堂上如此,必然会有胡须及地、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遗老,口水如同雨点般前来说教,一开口便是“子曰……”,不把你绕晕,誓不罢休!
“这样,皇兄,您应到了有一会儿了不若你先去忙,找个人陪我们即可。您可将那名单送至栖霞山的桃花涧即可,这边花大家的会为您推演一番。如若可以,您亦可亲至,花大家的会为您亲自泡茶……”卫国公主朱瑛很是善解人意。
朱棣手一招,那身材魁伟、仪表堂堂的内侍郑和随即上前拱手道:“参见陛下。”
朱棣冲着朱瑛、花大家的道:“这两位可认识”
郑和侧眼扫了一眼道:“卫国公主当然认识。但另一位请恕在下眼拙。”
朱棣“哈哈”大笑道:“你可有听过‘明月楼’”
郑和恍然道:“名闻天下的‘明月楼’自然听过。妙真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花大家的,也是听过。但未曾一见。今日一见,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
花大家的微微一笑,侧身向郑和行了个万福,道:“郑公公,过誉了。”
朱棣冲着郑和道:“联要回宫了。你且带这两位这此处逛逛,一定要招呼周全。她们可是大财主!”朱棣最后一句却是特地加重了语气,郑和心领神会。
郑和未带卫国公主朱瑛、花大家的在船厂走了一遭,他只是带着两位女子爬上龙江造船厂东南侧的紫金山坡,在那处,正好可遥望龙江船厂。
虽说这两位是女子,但两人均是身姿轻盈,这却让郑和有些诧异。
郑和遥指不远处规模宏大的龙江船厂,如数家珍。看得出来,这郑和对航海一事极为喜爱!
一件事情唯有热爱,方且为你从事此业的原动力!
“……此龙江船厂,以中保村天妃宫为中轴,以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作塘’(即船坞)共计一十八条。每个作墉长三百至五百米不等,宽三十至六十米不等,塘与塘之间间隔三十至五十米……另分四厢(即车间),一厢制造船木梭橹,二厢制造铁索缆,三厢修补旧船,四厢制造宗篷等物。……”
“……每厢分十甲,每甲十户。船厂还设有各类手工作坊,如细木作坊;艌作坊、铁作坊、篷作坊、油漆作坊、索作坊等。每个作坊规模均相当可观,仅制造船篷的作坊便有厂房六十间。在龙江船厂的工匠,外加劳役、临时雇佣的工、定期的军夫,达数千人之多……”
郑和款款而谈,不时遥指远处的船坞,神色庄重且将兴奋掩藏于其话语内,充满了对海洋的向往……
第62章 郑和的身世
郑和很有修养,谦谦君子一枚。他本不姓“郑”,而姓“马”。
洪武四年,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会的一户马姓人家,随着一声清脆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健康男婴隆临这个世代信奉教的家庭。
新生男婴给全家带来了很大的幸福与欢乐,更有希望!年轻的父母给他们的这个儿子取名“和”,乳名“三保”,祈求真主保佑他们的儿子马和能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长大成人。
这也是每一对父母对自家孩子的希冀!
马和的祖、父辈都曾是元顺王朝的封疆大吏,祖父被元廷封为“滇阳侯”,父亲马哈曾担任云南行省参知政事,并袭封滇阳候。
马和兄妹共五人,他排行第三。母亲温氏是一个贤惠女子,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文化教育,专门请人辅导他们的学习。所以马和自幼与兄弟姐妹们学诸子百家、诵读诗词……
有话曾如此说道,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你所读书的厚度,是吗而幼时的烙印,无论好坏,都会影响人的一生,是吗
童年的马和特别喜爱听长辈们讲故事,尤其是听他们讲述“朝天方”的故事。祖父和父亲作为虔诚的教信徒,都曾不畏艰险赴圣城。平日里,父亲马哈向孩子们介绍教义,讲述他们“朝天方”途中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经历、沿途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这如一颗种子,种入年幼的马和心里……
马和家乡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邻近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马和便是在这湖边长大。向往大海的马和常与伙伴们一起至滇池中游泳、驾船游玩。
风景秀美的滇池湖边,平静安逸的家庭环境中,马和逐渐长大,转瞬间成长为一个翩翩英俊少年……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个人而停下自己的脚步。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在政治招降、和平统一云南失败后,经过数年准备,决定武力平定云南。
洪武十四年,颖川候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候蓝玉、西平候沐英分任左、右副将军,统领三十万大军分路出征云南。
大军出师之日,长江之上,旌旗蔽日,鼓乐喧天……偏居一隅残存的元顺王朝势力----云南,岂是大明王朝铁骑的对手!
明军平定云南的战争中,马和的家庭遭到战争的沉重打击。
马和的父亲马哈作为元梁王辖下的滇阳候,战争中只能站在梁王一边,支持梁王与明军一决死战,最后马哈血洒疆场,时年三十九岁。十余岁的马和,被明军当成战利品抓入军营。
洪武十七年,傅友德、蓝玉率征南大军班师回朝。马和随明军来到都城南,并被明军当作征服云南的胜利品送予明太祖朱元璋,入皇宫当了一名侍童。入宫前,十余岁的马和接受了残酷的“净身”……
明启王朝宦官分四等:一等为太监,官阶正四品;二等少监,官阶从四品;三等左右监丞,官阶正五品;四等侍童,官阶不一。
洪武十八年,明将傅友德、蓝玉率部调防北平府,协助燕王朱棣加强北方军事防御,作为宦官侍童的马和随军至北平。此后数年,马和随傅友德转战漠北、辽东等地。
洪武二十三年,傅友德部划归燕王辖制。一十九岁的马和因少年老成、长相英俊、聪明能干被燕王朱棣先中,进入划王府中,伺候燕王朱棣起居。
侍俸燕王朱棣是个辛苦活。一早到晚,随叫随到。燕王朱棣逐渐喜欢上这聪明勤快的侍童,特别是在随侍燕王北征之时,马和的谦虚好学得到朱棣的欣赏,被选为贴身侍卫。
元灭南宋时,南宋朝廷的大量图书由海路运至元大都(即北平),加上元朝宫廷藏书,朱棣入主元朝旧宫后,这些藏书都成为燕王府藏书。
丰富的藏书,为马和等王府内侍们博览群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加之马和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凭借其学识与才干,很快自众侍童中脱颖而出。
燕王府中,马和结识了朱棣麾下第一谋士道衍法师。
道衍法师,俗名姚广孝,苏州长洲的一个中医世家,自好学,十四岁落发为僧,法号“道衍”。他擅诗书画,通兵法,精儒、佛、道诸家之学,是元末明初江南知名高僧。洪武十五年,他经友人推荐入京,明太祖朱元璋派他前往北平住持庆寿寺,并辅佐燕王朱棣镇守北方。由此,他成为朱棣麾下第一计谋士。
马和与道衍交往密切,并将马和收为佛门弟子。除佛家知识外,道衍还传授马和许多人生道理:不管世俗如何褒贬和蔑视,一个宦官要懂自尊自爱,忍辱负重,定能成大器。在道衍法师指导下,马和饱览群书,逐渐成长。年方二十的马和随侍朱棣左右,征战北方各地。马和与燕王朱棣情谊日深,马和经常被委以重任。
燕王府内,唯一未将马和当成宦官之人,便是燕王的幼女朱菁。朱菁性情细腻如发,年纪尤为善解人意,知书达礼。朱菁最,前面三个哥哥,三个姐姐,燕王朱棣尤为喜爱此女。
因为燕王,朱菁经常见到马和,却也奇怪,这朱菁非常喜欢这位俊郎的大哥哥,与马和交情莫逆。
“马和哥哥,你经常跟我讲大海的故事,那你见过大海吗”年幼的朱菁问道。
“没有,但我很是向往。”马和答道。马和予年幼朱菁所讲的故事,却是他幼时父亲马哈讲予他的“朝天方”途中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经历、沿途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
“这故事你自哪听来的”年幼的朱菁问道。
“这是我的父亲讲给我听的。”马和道。
“你的父亲呢”朱菁眨着大眼睛问道。
“他早已故去了。”马和沉吟一会儿答道。
“为何”
“为人所拖累……”
在马和心内,他何尝不怨。但他不怨大明王朝。
他饱读诗书,如今的他,认为大一统的明启王朝是大势;螳臂挡车、不自量力、不识大局的时任元顺王朝的梁王,拒绝了明太祖政治招降,却为罪魁祸首。虽然当时的梁王见大势已去,绝望地驱赶妻儿投滇池而死,自己与部下自杀而亡,但战争所遗留的伤痕始终存于马和内心深处。
当马和道出“为人所拖累……”之言后,刚欲踏入厅堂的燕王朱棣退了出去。作为燕王朱棣岂会不知马和的背景,防备之心一直都存,而今烟消云散。
马和对父亲之死渐渐释然,随着对父亲之死的释然,他对大明王朝的认同感逐日提升。
而燕王朱棣对马和亦同样释然……“靖难之役”后,马和被永乐帝朱棣赐姓为“郑”,名为郑和。
第63章 “潜龙在渊”,利东南
卫国公主朱瑛与花大家的在郑和的陪同下,听着郑和款款而谈。卫国公主朱瑛忽然问道:“郑公公,不知如今这造船厂还需要多少银两您可有核算过”
郑和笑道:“钱多有钱多的用法,钱少有钱少的用处,具体要看如何配置。如船有宝船、马船即战船、粮船、水船、座船及一些普通战船。任何船只均可分为大、中、号。很多船只可根据需求进行改装,那便可省下不少费用。但如新建一艘宝船,那费用数万两银子还是要的。但如改造一艘宝船,那费用便可省下许多,如今日下海试航的这艘宝船,仅需不到万两银子便可。”
朱瑛点了点头道:“那木材自哪来我看这身后这南坡上,这木材便是极好的木材。”
“公主好眼力,”郑和赞道,“我们现在这朝阳门紫金山坡上,身后便是早在洪武年间太祖皇帝便建立的树木苗圃,有棕、桐、漆树等,达数千万株。实在要感谢太祖皇帝!现已经数十年生长,如今永乐元年,这些树木刚好皆已成材,正好可制造船只所用……”
说话间,郑和又遥指东南方向的南京上新河,那处正是隔夹江与江心洲相望之地,继续道:“在上新河处,也有洪武年间的‘皇木场’,大量来自长江中上游的木材源源不断囤积于此。龙江造船厂有大量木材取自那处的皇木场……”
公主朱瑛未再问下去了,那花大家的用洞悉世事的眼眸时不时地打量着郑和……
她们差不多便离开了。郑和安排人员送二人回栖霞山的桃花涧。
开海禁,整合造船,并非永乐帝朱棣拍拍脑门便想出来的,而是有其深远的目的。
即如他在建文四年,即他登其那年,即将犯罪人员至北京垦田,迁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较富裕民众至北京,建立大北京农业,稳固基础……这些组合牌打出来,均是为他意图为迁都至北京做准备!
永乐帝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帝之位,但他以臣子身份篡夺侄儿朱允坟的皇位,这种行为无疑违背了儒家传统的纲常伦理,此乃大逆不道之举。在国内,他遭到“作乱”、“谋逆”、“篡位”舆论谴责,尽管这些谴责之声受到朝廷竭力压制,但抗议之声仍不绝于耳。
同时,朱棣残酷震压忠于建文帝的民众,激起许多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一些不满明朝统治的民众逃亡海外,以东南沿海岛屿为基地,与倭寇、海盗相呼应,抢劫商船,阻挠中外贸易和各国使节的来华。
周边的不利的政治局势严重地影响了明王朝宗主国地位和国际威望,一些国家和地区认为永乐帝不“循理安分”夺得帝位,有的国家甚至出现杀害明朝使节的恶劣事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