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血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久华

    听了她的讲述,文菁笑道:“看来李姐姐和我们去的目的一样!”李师师奇道:“哦,文妹妹此去也是为了查找卷宗”徐晟道:“我小时候娘亲被官府害死,现在想回来报仇,却不知道当年是谁害死了我娘,故也去府尹那里碰碰运气。”文菁疑惑道:“那里别说是绍圣年间,就算是政和年间的也不见踪影,真是奇怪!”李师师道:“只怕是有见不得人的东西才毁掉的!”文菁轻叹道:“若是线索多一点,倒可以叫皇上帮你;徐大哥这边也是的,单凭‘捣衣巷’和‘王小三’这两个名字,确实很难找到什么端倪。”徐晟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我倒不心急了。”

    忽听得一阵杂乱的脚步声走近,只听得茶香的声音道:“妈妈,小姐已经睡下了!”一个中年老鸨已然推门而进,上气不接下气,高叫道:“小姐,赶紧准备一下,赵大官人来了!”茶香亦是跟着一惊,老鸨看到徐晟,忙拉着他要往外拽,口中喘气道:“你




第十六回 盛日中州 醉梦芳楼(8)
    一阵慢慢悠悠的脚步从门外靠近,听声音似乎有不少人。而到门前时,好多人却似都停了下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道:“我叫你们进来时,你们再进!”

    只听得几声敲门柱的声音后,那男子继续说道:“师师姑娘,在下可以进来么”李师师整了整身上的衣袖,高声道:“赵大官人,请进!”

    门“吱呀”一声被打开,文菁此时低下头去,双手却不知往哪里放。一个高个子富商装扮的中年男子缓缓走进,手持着一把象牙白扇,在身前可有可无地扇着风,此人正是册封他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的赵佶。李师师纤步过去迎接,吩咐茶香道:“且把龙凤团茶拿过来,沏给赵大官人品赏。”茶香应了一声,急忙碎步跑了出去准备。

    赵佶望了一下四周,见低下头去的文菁,疑问道:“这位是新来的丫鬟”李师师这边丫鬟的衣着都与一般人无异,故他作此发问。李师师忙扶着他坐下,带着文菁来到跟前。

    赵佶见她缓缓抬起头,怔了好一会儿,心下暗道:“这可不是一般的丫鬟,难道是明妃见朕国事辛劳,从民间找到的女子”李师师道:“大官人,这位是妾身的远房侄女,多年没有走动了,奉了父母之命来京师和妾身一聚!”拉着文菁要跪拜。

    赵佶忙示意免礼的动作,道:“不是说过了么,在你这边不必行君臣之礼,是以我当面称你都是师师姑娘,而不是册封给你的明妃!”未等李师师介绍,就拍了拍手中的折扇,大笑道:“妙哉妙哉!师师姑娘,你们李家真是美女频出,倒让我想起白乐天的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于我大宋一朝,应当把此‘杨’字改为‘李’字!”

    李师师却道:“大官人所言甚是,我们这些做长辈的谁不希望她们生得漂亮呢”她说话时,又特意把“长辈”二字说得重了些,就是为了防止眼前的风流天子进一步说出暧昧的话来。

    赵佶心下一愣,又去瞧了瞧文菁,和李师师是完全不同类型的美:如果说李师师是洛阳城中的富贵牡丹,让公子王孙拜倒裙下;那这位姑娘就是江南水乡的一朵海棠,在那里静静地待着,当你仔细看时,会发现美可以是如此纯净,更绝的是在百花开放之时,她却不与世俗争斗,花不语而自生香,真教人产生了“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心。这位赏美无数的风流天子色而不淫,总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赢得后宫佳丽的内心,从不仗着自己是一国之君而仅仅占有她们的身体。当下笑道:“师师姑娘说得对!还没问你这位侄女的芳名”

    文菁这才面对着天子说了第一句话:“小女姓李名菲,一睹龙颜,实是三生有幸!”她随口取的名字用意也很明显,就是暗示自己实质上不姓李。茶香这时也端了上好的龙凤团茶上来。赵佶端着茶杯,闻着茶的幽香,笑道:“这江南的好茶如美女一样,教人经久不忘,要不是在下被国事繁忙,真想亲自去那边看一看。”

    其实这龙凤团茶产于福建,虽从广义上来说亦是属于江南,但一般不被认为是江南。

    一般来说,此时李师师都会为他奏上一曲。李师师心下暗道:“



第十六回 盛日中州 醉梦芳楼(9)
    李师师将赵佶题的字放在桌上,拿过文菁手上的竹笛,察看了好一会儿,还与她,说道:“你若是来时便拿出这支笛子,我便早与你合奏了!”文菁问道:“姑姑何出此言”李师师道:“敢将一支传世名笛‘清辉竹畔’带在身边的,让我看见了,肯定会按捺不住!”文菁笑道:“那也不见得,这世间也不乏有暴殄天物之人。”

    “这么说在下便是‘暴殄天物’之人。”赵佶展开折扇,在身前又挥了几下,带些随意笑道,“看来今晚东西没有白带过来!”

    本来李师师都已经示意文菁开始提起李纲之事了,听他如此一说,只好先把这事搁到一边。

    赵佶对外面喊道:“把东西都带上来!”

    二人向外面望去,只见一排侍卫每二人抬着一个琴盒小心翼翼地搬了进来。赵佶又道:“把刚刚上贡的五十年陈的汾酒呈上来!”又有一名侍卫捧着一个梅瓶,低着头呈了上来。

    在隔壁屋中的徐晟听到这声音,心下暗道:“这风流皇帝真会享受,竟然拿出五十年陈上好的汾酒过来。不过菁儿喝不得酒,该如何拒绝”

    文菁因为自身不喝酒,是以对酒不甚了解,但也从喝酒的徐晟、父亲和外公那边知道一些,五十年陈的是好酒无疑。

    赵佶唤丫鬟拿来三个小杯,早倒了三杯出来。文菁刚想拒绝,却听得他说道:“我们来玩个游戏如何”

    未等二人应答,赵佶继续说道:“接下来会陆续呈上九张世间名琴,我们三人轮流识琴,若是谁认不出,便得罚酒,如何”

    早有两个丫鬟过来揭开第一个琴盒的盖子,文菁看里面那张琴时,见通体绿色,琴弦下刻着铭文“桐锌合精”,心下暗道:“这是汉司马相如弹奏《凤求凰》之琴,名为‘绿绮’。”刚要说出时,却听赵佶道:“为了公平起见,就由在下先来,此琴名为‘绿绮’。”

    丫鬟将琴捧出,翻过来一看,琴的腹部果然贴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绿绮”二字。

    赵佶大笑道:“一时蒙中,让两位姑娘见笑,看来这杯酒在下不用再喝了!”右手一挥,两名侍卫轻轻将琴放在桌上,躬身退了出去。后面的两位侍卫跟着进来,赵佶对文菁道:“接下来该李姑娘你了!”

    掀开琴盒,文菁见此琴为伏羲式,全身朱红色,但其中夹杂着一些墨黑,想必是经过一些磕碰之后后人修补上去的。白玉制成的琴轸、雁足,刻工非常精美。她看到这里,不假思索道:“此为‘九霄环佩’之琴。”丫鬟将琴捧起翻过来一看,果然后面刻着篆书“九霄环佩”。赵佶笑道:“李姑娘想必也是其中的行家!”

    “九霄环佩”琴放下后,又呈上一张琴来,文菁见此琴其貌不扬,但琴尾一处烧焦的痕迹甚是显眼,心下暗道:“东汉时,文学家蔡邕曾于烈火之中冒死救出一段尚未烧完的梧桐木,后将这段梧桐木制成琴,因琴尾留下烧焦的痕迹,故名‘焦尾’。”李师师也是一眼认出,自信说道:“东汉名琴‘焦尾’。”

    三人按照顺序,很快将九张名琴一一识完,却是无人出现认不



第十六回 盛日中州 醉梦芳楼(10)
    李师师摘下手帕,赵佶摇头道:“早知你们姑侄二人这般能耐,便只给你们一人两次机会了。不过——君无戏言,在下既然给了三次机会,若是统统输掉,便也无怨!”拿了酒杯又是一饮而尽。

    听了这话,徐晟略微放心,他虽然不知道文菁的难关已经过去,但料想凭她的聪明才智,必定能够全部猜出。

    不多久,八张琴猜完,除了李师师将“春雷”猜错成“绿绮”之外,其余皆是毫无差错。赵佶又是摇头笑道:“第九张琴就是剩下的‘独幽’,也没有再猜的必要了。算起来有七杯酒都是在下喝的,师师姑娘喝了一杯,而这位李姑娘却是滴酒未沾!也好也好,太平盛世,不醉不休!”他右手的食指在桌上叩了三下,对文菁道:“既然你是这琴中的状元,便需有一张绝世名琴给你这位才貌双全的姑娘!”对屋外道:“且把最后一张琴呈上来,送给这位琴状元!”他为了淡化君臣之等级,故说“送”而不说“赐”。

    最后两名等候了许久的侍卫这才将琴盒小心地搬了进来。翻开时,文菁见此琴通体黑色,上面有好几道断纹,龙鳞、龟坼、流水、蛇蚹错杂其中,在古色古香中静静地沉淀着,心下暗暗称奇:“原来民间失传的‘太古遗音’藏于皇室。这张琴素有‘天下第一琴’的美称,自太古时代,传说中是伏羲留下的一段原木,一直躲在深山无人认识。直至贞观年间,有人偶然发现,便取出制琴,一连问过好几个制琴师都是不敢制作,最后有能工巧匠开始锯木,历经好多代人的辛勤努力,至晚唐时才将此琴制好。时逢天下大乱,在书中最后一次出现是李煜叫小周后弹奏,之后再也不见踪影,民间以为此琴已经失传。错不了,必是太祖灭南唐得此琴,从此收藏于皇室……”她表面看似不动声色,内心早已泛出了喜悦之情。她对于那些金银珠宝都一概看不上眼,但这世间珍藏的琴棋书画,多少有些爱不释手,虽然不会特意想法设法去获得,但有这样的机会也会做些尝试,如今有人要将这张绝世名琴送与她,焉有不高兴之理

    两名丫鬟将“太古遗音”呈到文菁的面前。她正要称谢时,赵佶道:“李姑娘不必言谢,这张琴应当遇得明主。师师姑娘,你尚且猜错一次,把这张琴送给她,你是否心服”李师师道:“侄女的琴艺在妾身之上,妾身自然是高兴还来不及!”文菁接过,将其放到一旁,想借他的话从“明主”二字引出李纲之事。

    此时,赵佶喝下的七杯汾酒有些后劲涌了上来,已呈现出两三分微醉的神态。未等文菁发话,他大手再次一挥,朗声道:“呈笔墨来!”

    丫鬟不敢怠慢,将笔墨恭敬地托在手上站在一旁,而一张宣纸也被展平,夹在竖着的木板上。赵佶拿起粗毫,开始在宣纸上一笔一划地工整书写:

    花语花开花下醉,百花谁在飞扬。牡丹富丽海棠芳。竹篱间一笑,粗俗李桃伤。

    他一边写时,一边又加上了很多肢体动作。在写“牡丹富丽海棠芳”时,特地先后指了指李师师和文菁,其目的也是很明显,就是用这两种花来比喻眼前的两位女子。写完后,他摇头晃脑地说道:“那苏学士对于做官是完全不懂的,不过他的诗文却叫朕也十分佩服!”带着半醉的神情,他说话又不由自主地自称为“朕”。

    其时蔡京为了把持自己的朝政,把反对他的司马光、苏轼等三百零九人都扣上了“元祐奸党”的帽子,并在德殿门外树立“党人碑”。苏轼的文集也遭到一定的禁毁,但民间以及朝堂对他的文字都是发自内心地欣赏,包括这位当今的皇上。

    文菁见他最后一句“竹篱间一笑,粗俗李桃伤”分明是化用苏东坡的“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这句咏海棠的词。

    赵佶的《临江仙》只写到一半,却把笔交给文菁,道:“剩下的半首,让姑娘来填,如何”李师师心下暗惊:“这上阕词中虽然不曾直接提示,但爱慕之情已经呼之欲出,若是文妹妹稍微顺从他的意思往下写,就不好办了!”

    文菁接过笔,微微弯腰,接着写道:

    草色青青青几处,漫山遍野青妆。凡心有属夜微凉。荣华无所羡,只愿做鸳鸯。

    她首先就从写的字体上做了明显的区分:赵佶用的是瘦劲挺拔的字体,笔法飘忽,处处藏锋;而文菁所用的却是行云流水,至柔之极的草书,虽然比较潦草,但与一般力透纸背的狂草也是完全相反,随意地落笔轻轻挥过宣纸,仿佛一阵轻风拂过水面,只带起了阵阵涟漪。

    随着她的一边写,赵佶一边说道:“纵览欧阳修全词,也只得那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甚得人意;看姑娘的字,亦为天下一绝,想必因为是女儿身,才不被世人所知吧。”他却不知道不被别人所知一是因为年纪小,“文菁”这个名字只是初出茅庐;二是因为她很少会主动炫耀,只把自己的才华展现给亲近之人来看,在外人面前能推辞就推辞,写完之后也很少留名,别人只看到字却不知书写者,倒是与她熟悉的人都知道有一手好字。赵佶继续说道:“姑娘真是太谦虚了,若仅仅是以青草自喻,那这世间的花都应当羞愧了。就算比作青草,那也不可能漫山遍野都能寻,毫无疑问是世间独一无二的那一株,让人一眼便能够发现。唔,这‘凡心’——”他忽然不说话了。

    文菁这下片词中的含义亦是很明显,先是不把自己视作他比喻的花儿,从而以退为进,将自己的心意毫不避讳地展露在纸上。

    李师师见赵佶脸色已经阴沉了一半,深知“伴君如伴虎”之道理,忙道:“皇上,侄女不懂事理,还望恕罪!”拉了文菁要下跪。

    &nb



第十七回 梦回乍醒指江山(1)
    在醉杏楼,赵佶总有良宵苦短之感。刚搂得李师师温存了片刻,听得内侍太监张迪在外面叫道:“臣等恭请陛下回宫!”赵佶有些发怒,喝问道:“这才几更天,就急着叫朕回去!”外面的太监吓得噤若寒蝉,不敢说话。赵佶问道:“你耳朵聋了没朕问你这是几更天!”

    许久,听得张迪带着颤颤巍巍的声音道:“回陛下,已是五更天了。”赵佶听此,对李师师笑道:“师师姑娘,在下得回去了。”

    李师师起身,将龙袍拿了过来,替他更衣。赵佶每次来醉杏楼时,总将龙袍带到这里,就是为了省却时间。而他将李师师封为“明妃”也是有将她带入宫中之意,但一来太后不许,二来她自己也不愿,故虽封了名号,但还是在宫外。虽然赵佶每次过来都小心翼翼,但次数多了之后,从宫闱慢慢传至民间,当今圣上与“状元花魁”李师师打得火热已是全天下皆知。

    在给赵佶批龙袍时,他方才发现李师师右臂包裹着手帕,忙问道:“师师姑娘受伤了么,要不要一会儿将太医宣来”李师师摆了摆手,微笑道:“大官人昨晚的心思都在妾身的那个侄女身上了吧,哪会看到妾身手上的伤势,这点小伤不碍事,不必大官人兴师动众!”赵佶道:“那在下先回宫——”李师师一把拉住他,提醒道:“大官人不要忘了李大人之事!”赵佶点点头,又用了点丫鬟送进来的点心,独自一人走了出去。

    张迪长喊了一声“起驾”,一张八抬大轿,将皇上抬起,稳步朝宫中走去。

    恍惚之间,赵佶已经坐到金銮殿上,心下暗道:“昨晚汾酒的后劲这才堪堪退去,办好李纲一事后便速速退朝!”主意打定,朝殿下望去,见朝臣分列两侧,一边以蔡京为首,另一边以李邦彦为首。

    赵佶趁着众大臣不注意,打了个哈欠。不提防被右边的李邦彦看到,这位戏子出身的宰相见皇上刚刚睡醒的样子,很会揣摩心意的他急忙上前一步,哈腰阿谀道:“陛下的意思是——退”

    旁边的太师蔡京“哼”了一声,心下忿忿,暗道:“马屁精!”蔡京虽然在朝中也是连成朋党,但他多少有些真才实学,一手好书法更是人尽皆知,如今一个戏子光靠着拍马屁居然做到了右丞相之位,官职直逼自己。并且蔡京渐渐发现,这李邦彦虽然表面上还是非常恭敬,但也只剩下表面了:在陛下面前就多有发难之时,似乎有要取代自己的意思;更是好几次听耳目说背地里在皇上面前数落自己的不是。不光是李邦彦,那一帮过去视为心腹的童贯、高俅等人也觉得开始管不住了,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权臣愈发觉得自己正在渐渐老去,有岁月不饶人之感慨。

    李邦彦的“朝”字尚没有说出口,只听得赵佶的声音道:“谁说朕要退朝”

    蔡京心下暗笑:“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转过身去,朝后面的童贯使了个眼色,童贯见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师暗示自己,急忙走上前来。

    殿上的赵佶正要提出李纲之事,却听童贯扯着一副公鸭嗓子启奏道:“陛下,臣从前线带来了好消息!”

    赵佶一听有好



第十七回 梦回乍醒指江山(2)
    殿下的众臣听了皇上的问话,忙寻思了起来,议论纷纷。普天之下,李、王、张三姓的人尤其多,在朝中李姓的大臣就不下二三十位,立时有几个曾被贬的李姓臣子的名字被报了出来,赵佶却连连摇头。

    “陛下说的可是太常少卿李纲”李邦彦谨慎询问道。一提到这个名字,赵佶完全想起来了,一拍龙椅,大声道:“知我者李爱卿也,正是此人!”

    李邦彦朝蔡京示意了一个得意的神色,继续说道:“陛下为何突然提起他”赵佶道:“朕想把他官复原职,列位爱卿可有异议”

    蔡京听后,心下一凛,暗道:“不知是哪个多嘴,向皇上提起了李纲,此人软硬不吃,当时就是因为无法收为心腹,才将他连贬两次,逐至最南端的琼州。”朝身后两排扫了一眼,见一个个都低头不语,忙前进两步,启奏道:“陛下,李纲多有不合时宜之见,故老臣以为——”

    “太师莫要多言,此人虽然迂腐了些,但不失为一个忠臣!”赵佶止住他的话道。

1...2930313233...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