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久华
他们坐的地方是楼下,齐声说话时可能打扰了楼上的一个食客,探出头来,嚷道:“你们几人聒噪什么”张千都没有抬头望一眼,手掌往外一翻,一股排山倒海之势拍向楼上,紧接着皆是“哗啦啦”的碎木声音。上面的阁楼塌掉一角,刚刚叫嚷的那屋中的人尽数跌了下来。
徐、文二人心中暗暗吃惊:“不愧是天下六大高手之一!”淳于雱扔了一锭大银到柜台上,说道:“掌柜的,这种多嘴的就不应让进来!”
那几个跌下来的人爬将起来,不敢做声,匆匆跑了出去。剩下的客人也走掉一大半。见
第十七回 梦回乍醒指江山(14)
叩拜完毕后,未等张迪问事,赵佶却先问道:“太常少卿李纲到京师了没”李纲听皇上叫自己,不敢怠慢,从右侧走到中间,再拜道:“臣李纲多谢陛下挂念!”赵佶喜道:“李爱卿,你来了便好,回去你得好好谢谢你那个表侄女!要不是她提起你,朕都快把你给忘了!”
李纲心中一阵纳闷,其余大臣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事。赵佶手一挥,张迪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李纲此时还没来得及退回队列,又拜道:“臣李纲有一起上奏!”赵佶道:“李爱卿真是煞费苦心,回来第一天就开始为国事操劳!”
一听说他有事,以蔡京和李邦彦为首的前几排大臣心中都一怔,暗想:“这个李纲真不识抬举,难道回来第一天就要参我们一本”
李纲奏道:“有暹罗国使者来此,欲与我大宋交好,并示以臣服之意!”赵佶问道:“暹罗国位于何处”
李纲正要回答,首排的李邦彦抢先走出,说道:“回陛下,暹罗国位于琼岛之南——”“使者千里迢迢赶来,若是朕不见他们,反倒冷了周邦的心!张迪,传朕旨令,宣暹罗国使者进殿!”赵佶道。
张迪传旨后,柴进和花逢春二人快步进殿,跪叩道:“臣等奉暹罗国国主李俊之令前来中原——”“李俊”蔡京身后第三个站着的高俅忽然发问道。
赵佶奇道:“高爱卿,你认识他们的国主”高俅奏道:“陛下,微臣不敢说是认识,但这个名字让我微臣起了一桩陈年旧案!”“哦,说来听听!”赵佶道。
高俅道:“李俊是当年梁山反贼中的一员,臣服于我天威而受招安,征方腊之后班师回朝,他辞官回乡,一直没听事迹。去年,管辖常州的丁廉访却上报微臣,说李俊再次谋反,抓获后又出逃。微臣也不知两人是否同名同姓。”其实班师回朝之时,高俅也曾见过柴进,但事隔甚远,他对柴进已经没有印象了。
柴进暗自心惊:“多是这些祸国殃民的臣子在败坏国事!”便启奏道:“陛下,国主李俊去年是被奸人陷害,拿在常州;今海外刚刚站住脚跟,便不忘中土之根,特来交好,以表臣服之意!”
赵佶像是自语道:“如此说来,这两个李俊还真是同一个人!”高俅道:“陛下,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微臣以为,断不可与那李俊交好,说不准哪一天会重新作乱!”赵佶立即显像出犹豫的神色。
李纲心道:“暹罗国向大宋称臣,纵是怀有贰心于我们也不会有甚么损失,况且这几位使者言辞诚恳,都为中华故地的人物,此时焉有不接受之理”忙道:“陛下,臣以为应当与暹罗国交好,眼下——”刚要分析局势之时,高俅打断他的话道:“李大人,你一直居于琼岛,是不是和那反贼李俊串通好的”
“陛下,依老臣看,那李俊终究是个贼骨头!”是蔡京的声音。花逢春怒从心起,无明业火按捺不住,柴进示意他保持冷静。
蔡京带领着两列大臣叩拜道:“臣等敬请陛下三思!”在这件事上,李邦彦却和蔡京看法完全一致。李纲望了望四周,除了秦桧和李若水,其余人等尽皆弯下腰去。
蔡京用余光看了一眼皇上,见他似乎已被说动,再进言道:“老臣以为,应当立即将这两位使者轰出大殿,不许拿反贼国主的人再踏入中华之地!”赵佶道:“自古就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更何况这两位使者是前来传达交好之意的,如果轰走他们有失我泱泱大国之风!”令道:“来人,将两位使者送下去休息!”
早有几名侍卫过来,带着愤慨的二人下去。
赵佶似乎很在意李纲的感受,补充道:“李爱卿,朕也知道你也是一片赤忱之心,但治理国家须得权衡利弊,不能感情用事!那梁山泊的反贼当年本已招安,四处南征北战后回朝,后来大多又重新作乱。幸得高太尉有先见之明,设计除去了他们的首脑,这才没有酿成大错!”高俅谦恭道:“微臣也是托了陛下的洪福!”
刚要示意退朝时,童贯又侧迈一步,奏道:“
第十八回 再访乾坤 故舍重游(1)
李纲愤愤不已,回到家中。萧桑柔因昨日和蔡娴怄气,再回想时心中实在气不过,就一早和蔡梁离了汴京,而柴进等人望见他后就迎了上来。等他们靠近时,李纲膝盖向下弯曲,要做出一个下跪的姿势,花逢春连忙扶住他。李纲喟然道:“老夫有愧于三位的托付,未能很好地转达国主之意!”柴进叹道:“这满朝文武多是奸邪,李大人不必自责,倒是我们三位很担心佞臣进谗言后反而降罪于大人!”李纲苦笑道:“可能是老夫刚回京师的原因吧,皇上并没有怪罪到我身上来!”
几人心中都有些憋屈。玉芝公主劝慰了一会儿,忽见徐晟、文菁二人朝府中走来,远远地就对文菁道:“文姊姊,你真来带我出去玩”
文菁冲她点点头。徐、文二人见他们几人有些愁眉,问及原因后也是摇摇头,感叹小人当道。不过这暹罗国愿表臣服之意也只是虚名,与大宋交好不成在实质上并没有带来任何坏处,众人只是愤慨朝中的奸臣,对于此事本身倒也释然。玉芝公主道明要与文菁在京师逛逛,其余几人知女孩子的天性使然,便也随着她们。文菁对徐晟小声道:“晟哥哥,你在李大人这边等我们吧,估计傍晚才能回来。”
柴进和李纲嘱咐注意安全后,二女一道出了李府。刚出得大门,道旁等候着的蔡娴早拉着赵嬛嬛跳到二人身前。
文菁牵过玉芝的手拉到赵嬛嬛面前,说道:“这里倒是有两位公主了!”问明姓名后,玉芝这才发现昨日的这位“丫鬟”竟然是大宋的柔福帝姬,心中惊讶不已。
四女很是合得来,特别是赵嬛嬛和玉芝,同样长在深宫的她们很快找到了许多共同语言。二人走在街上对各种各样的小东西的好奇程度要远远高于文菁,而蔡娴似乎对这些兴趣不大,像个大姐姐一样陪着她们闲逛,笑道:“你们仨,却是一个比一个安静,要是没有我带,在这京城里绝对被恶人骗!”
赵嬛嬛和玉芝买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又把一条街可以玩的玩了个遍,午时将过,才在二人的劝说下来到一家酒楼吃饭。
进得楼中,四人选择了一个靠窗的桌子坐下。蔡娴不似其他三女这般矜持,在等待的时候随处张望着四周,见几丈外一个同样靠窗的桌上坐了一个斯文的读书人,在吃饭的同时又不住地看边上一本打开的书,心中哂笑:“真是个书呆子!”
蔡娴指着那名白衣书生对三人道:“三位妹妹,那边有个死读书的呆子,且看我去戏弄一下他!”三女不知她作甚么打算,未来得及劝阻,就见蔡娴径直走到那个书生的桌前坐了下来。
那个书生却像没有看见一般,依旧一边啃着嘴里的一块大饼,一边翻着书页。蔡娴笑道:“好一个迂腐的书呆子!”那个书生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见她穿着富丽,不知是不敢惹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又低头去看书了。
蔡娴摇头换脑地高声道:“昔日有宋玉不为美色所动,今日眼前的这个读书人是真呆还是假呆”那个读书人笑了笑,终于开口道:“小姐莫要说笑,想我一介书生当以考试为重,无暇来顾及那边的佳人!”
&nb
第十八回 再访乾坤 故舍重游(2)
随便点了些菜吃完,玉芝就带着他们朝李纲家中走去。蔡娴虽然有些无奈,但只能借故和赵嬛嬛先行离开,文菁知是怕因为蔡京女儿的身份而引发尴尬,而她自己对梁山好汉本来也无甚好感,只是柴进已经知道明教教主之女的身份,也没有说甚么,燕青更是平易近人,这一点倒和李俊他们有很大的不同。
来到李府,见到柴进等人。宋清迎上去,一眼就认出了他,大喜道:“柴大哥,多年不见,一切安好”柴进也是激动不已,拉住他道:“宋贤弟别来无恙!”
徐、文二人自是不能真切体会到他们当年的结义之情。徐晟却有些伤感,心下暗道:“若是爹爹还在世上,见到这些义兄弟恐怕也会似二位叔伯这般高兴吧”
他们二人分别叙话,当柴进说到李俊在暹罗国建立一番基业时,宋清亦是感叹。而宋清叙述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就简单多了,自大哥宋公明的义子回来后,他就将宋家庄交与了宋启打点,自己却是不再过问,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一心督促着宋安平念书。
柴进听说宋安平已是举人,更加欣喜道:“想我梁山泊也是后继有人,文有宋安平,武有花、徐二位贤侄,他们这一辈逐渐成长起来,必当超越我们!”将花逢春和徐晟二人引来与他相见。说到徐晟的名字时,宋清却是愣在那里,柴进问道:“贤弟,怎么了”宋清听了他的问话,缓过神来,挤出一丝笑容道:“没什么,只是一下子想起了徐宁大哥。”
柴进心下暗奇:“当年在梁山泊,徐、宋二位贤弟不似交情很深,如今见到徐宁后人怎会触动他的心思”也不甚明白,见他眼神含糊,似乎想要说些什么,终究却是没有再发话。
柴进掰着指头算道:“说起来,我们梁山后人,有你大哥的义子,花大哥之子,还有徐、穆、蔡以及你都有子嗣,算上阮、萧二位贤弟的女儿,全部加起来也有八人了!”文菁心道:“他似乎不知道还有个时长玉。”
柴进听他们说起找不到客栈投宿,便对李纲道:“李大人,在下有个不情之请,可否安排三位在贵府住下”李纲笑道:“既是几位的朋友,柴兄即使不提出,我李纲也会留住,只愿他们不要嫌我这里鄙俗!”
他说这话也是有道理的,虽然官职不小,但府中确实比较简陋,仆人也甚少,只和一个六七品官员家中的数量相当。
柴进开玩笑道:“李大人怪柴某没有提醒过,我和我的这位贤弟身上可都背着‘梁山反贼’的名号的!”李纲大笑道:“柴兄如此说就是太看不起我李某了,要不是某当年官小,人微言轻,必定会为你们这些忠良出力的!”做了一个“请”的姿势示意众人吃顿便饭。
柴进见他对待江湖人士完全没有芥蒂,真不愧是朝中难得的好官,也是承让道:“伯纪兄,请——”
柴进与宋清多年重见,互相劝酒。其余人多是吃过后各自忙碌:宋安平早早地去了一处僻静的客房继续看书;李纲和邓肃要去处理一些朝廷的事务;徐晟和文菁也起身告辞。
第十八回 再访乾坤 故舍重游(3)
文菁细细地回味着这一举动,丝丝甜蜜久久萦绕在心田。好一会儿,微微转过头来,望着他道:“晟哥哥,我这把剑虽然舞得快,但多是花架子而已,赢不得真高手!”徐晟道:“那你这招式之快恐怕也很少有人能够赶得上,我更是完全不能及!”文菁摇摇头道:“自我与你认识起,你的武功进步了不少,倒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我必须要勤加练习啊,要不怎么保护你想年初的那个时候,遇上强敌多是你保护我,怎么叫我好意思”徐晟止住她的话道。
他的话确实不假,重遇燕青之前,文菁往往能用以柔化刚的巧妙与敌周旋多个回合,而自己却多是险象环生。在学完迷踪拳之后,徐晟的武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超越了她。
文菁粲然道:“晟哥哥,你以后武艺一定还会有很大的长进,会超越爹爹甚至是外公!”徐晟被这话逗笑,说道:“这个我却不敢想!”文菁道:“怎会这么没有信心便是爹爹他们,不也是练出来的么”“那也不是朝夕之功——”徐晟牵过她的手道:“咱们边走边聊吧!”
天气不似先前那般闷热的这几天,他们都会在夜间练一会武艺,再出去走一圈方回醉杏楼后院的各自屋中洗漱后入睡。
两人在街上刚走得几百丈路,听得前面几位老者正在议论今年科举之事,不禁有意靠近了些。只听得一干涩的声音道:“听说这前两日已经放榜了,今年的状元是谁啊”“状元似乎姓康,名与之。”一带着强烈江南口音的老者回道。
又听得一声音道:“那榜眼和探花呢”“榜眼好像姓宋,名什么却是忘了!”“听村头的先生说,叫什么安的!”一听及此,二人即时带了几分欣喜,虽然听名字是安,但估计着是这些人记错了。
往回走时,正思量着去李纲府上看看是不是宋安平真的高中榜眼,忽从道旁的林中传来了缕缕箫声,如泣如诉,带着阵阵凄婉哀绝。毕了,文菁却高声问道:“燕叔叔,你这一曲又是为谁的呢”
丛林中早跳出一樵夫,徐晟仔细一看,真是燕青。燕青笑道:“小丫头,你怎地知道是我”文菁道:“燕叔叔,你若是换一支箫我很难听出来,但还用原来这支定然逃不过我的耳朵。”燕青奇道:“小丫头你还有这本事”文菁淡然道:“这不同的箫吹出的声音总归不同的吧!”
当日徐晟早就在醉杏楼的隔壁房间听到了文菁和李师师蒙着眼睛听声音猜琴名的全过程,现在对她一下子能够辨认出送给燕青的那支箫反倒不觉得奇怪。刚要问燕青的行程时,却见她对自己轻眨双眼,早从袖中递出一张折着的宣纸,心中明白了是李师师的那首《满江红?断梗飘萍》。
文菁边展开纸边对燕青道:“燕叔叔,我给你看样东西,你不要激动!”“有什么好激动的”燕青反问道。
说话中,文菁已将宣纸摊在手上,徐晟拿了些枯枝败叶用火石点亮。借着火光,燕青看去,纸上写着一首长词。
晟、菁二人以略带忐忑的心情准备看他的反应,谁知燕青并未表现出想象中的惊讶亦或是伤神,甚至可以用无动于衷来形容,只有眼神中略显奇怪。
燕青问道:“这首词谁写的”徐晟惑然道:“燕叔叔你不知道”燕青点点头,若有所思道:“看词中的意思,似乎是一个女子写给她心上人的——这
第十八回 再访乾坤 故舍重游(4)
燕青又讲述道:“当年我也得荣幸一见,承蒙姊姊不弃,言谈甚欢之后便结义为姐弟!”文菁道:“看来当初叫‘李姑姑’却是没错,我和晟哥哥确实小一辈!”李师师问道:“为何说你们小一辈”燕青指着徐晟道:“这位便是当年我梁山泊一位兄弟之子,难不成之前你和他们平辈相称”李师师和文菁对望了一眼,自觉前面的姐妹关系有所尴尬。徐晟却是暗暗称奇:“原本以为李师师的心上人是燕叔叔,谁料阴差阳错之中,他们竟然是结义姐弟!”
李师师随口问道:“义弟,你的这些兄弟现在还好么”这句问话一下子触痛了燕青,他摇摇头,怅然道:“不好,并且大多还很不好!你眼前的这位是梁山泊排行第十八位的金枪手之子,而他的父亲便是阵亡于战场!”
燕青端起手中的茶杯,一饮而尽,恨不得将其中的茶叶也尽数嚼咽下去,继续道:“南征北战之后,我们众兄弟十去其八,只得二十几人回朝。小弟早就看透了‘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故半路辞归,自此四海为家。而主人和宋公明大哥他们为了那所谓的‘一刀一枪,封妻荫子’的功名,去朝中做官,多数也尽被奸臣所害,其余不少人再次被逼上山落草为寇,到头来还是‘反贼’的名号!”“燕叔叔,那你们当年为何不索性与朝廷对抗到底呢”文菁忽然问道。
燕青望着她纯净的眼眸,心中暗道:“这话倒也说得没错。可是这世上哪有后悔药在梁山泊之时,众兄弟对于前途也是各有微辞,只是最终接受了宋公明大哥的安排,走上了招安这样一条路……”便摇摇头,陷入了茫然若失之中。
徐晟见一向乐观的燕青竟然也惆怅了起来,便道:“燕叔叔,我们刚刚却听人说,今年殿试的榜眼似乎是宋伯伯之子!”听到这话,燕青来了兴趣,马上回复了往日豁达的神态,问道:“是哪位之后宋公明大哥可没有子嗣!”“排行第一的宋伯伯却是有个义子!”徐晟道。
“这事我还真不知道!”燕青诧异道。徐晟接着说道:“宋伯伯的义子唤作宋启,如今在郓城县,也不是他考中了,高中榜眼的是宋清伯伯之子,唤作宋安平。并且想来他们应该还在李大人府中,燕叔叔何不过去叙叙旧”
燕青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我应该去见他们一面!”李师师却是问道:“这位李大人可是当日贤侄女费尽周折帮他的李纲”晟、菁二人相视而笑。燕青自是不知道她说的是哪一段故事,但他向来不会去多问。徐晟和文菁自有良驹,李师师也叫丫鬟牵来了一匹马,将缰绳交与燕青。
三人翻身上马朝李纲府中而来,在门前便见到两个大红灯笼高挂在两边。文菁心下暗道:“想必是他了,这李大人家中都开始庆祝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