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浩然正气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石皮破
大量的工程设备、运输工具进入中国,许多耗材都不可能完全依靠后勤补充,这就意味着盟军还得给他们建设无数个耗材工厂,小到螺丝、轮胎,大到车架、动力甚至是整车。
但这些都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数以万吨计的物资流入中国,谁知道最后到苏联的会有多少
“我同意这个方案。”
在一片沉默中,斯大林首先发表了意见,这也是当前他唯一能看到的希望,就算是一根稻草他都会死死地拽在手中,显然蒋浩然的计划远比稻草要强硬许多。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罗斯福无奈地摇摇头道:“好吧,就按蒋将军的计划实施吧。”
虽然尘埃落定,但会议室里并没有太多的喜气,除了蒋浩然,恐怕谁心里都有些不甘,但为了拯救苏联,他们只能选择这条唯一可行的道路。
“非洲呢,我们怎么来解决非洲危机总不能听任纳粹长车直入威逼英伦三岛吧”丘吉尔问道。
蒋浩然起身道:“要解决非洲危机其实也不难,只要你们肯拿出决心和勇气,我倒有一计。”
“快说!”
“说说看!”
这下子会议室里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几个声音几乎都是异口同声追问。
蒋浩然目光一扫全场,朗声道:“主动出击,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只捅德国的大后方。”
丘吉尔蜂蛰般跳起,疾呼道:“你大概不知道德军已经在大西洋防线上修筑了一条‘大西洋壁垒’防线,我们怎么开辟这个第二战场”
罗斯福也奇道:“是呀蒋将军,我们早有过这方面的想法,并且进行多次尝试登陆,但都以失败告终,所以,我们并不以为这是一个好计划。”
“大西洋壁垒”是德军为了防御西线而专门修筑的重要军事设施,该防线自挪威沿海岸北部至法国和西班牙的边界,长达2700公里,主要用来防止盟军登陆欧洲大陆,曾被希特勒称之为不倒防线。
该防线上有无数的碉堡、火炮阵地,甚至还有许多伪装成海边别墅的炮台、数百万枚不同种类的地雷交叉分布配置,二战著名的人员杀伤雷s型地雷与反坦克的t型地雷在这里都快要找到。
各种延缓登陆速度的障碍物、铁丝网、由钢条焊接而成的反坦克拒马、空心三角锥的恶魔方块,以及专对装甲车辆的反坦克壕、龙牙型障碍物等等,多不胜数。
甚至在滩头距离稍远的林地与草地上,都垂直插上密密麻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两得其所
蒋浩然丝毫没有理会众人的惊诧,从参谋手里接过指挥杆就在沙盘上比划起来,嘴里也开始滔滔不绝。
首先是登陆地点的选定,登陆地点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要在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半径内。
第二,航渡距离要尽可能短。
第三,附近要有大港口。
从荷兰符利辛根到法国瑟堡长达480km的海岸线上,以此条件衡量,有三处地区较为合适:康坦丁半岛、加莱和诺曼底。
再进一步比较,康坦丁半岛地形狭窄,不便于展开大部队,最先被否决。加莱和诺曼底各有利弊,加莱的优点是距英国最近,仅33km,而且靠近德国本土,缺点是德军在此防御力量最强,守军是精锐部队,工事完备坚固,并且附近无大港口,也缺乏内陆交通线,不利于登陆后向纵深发展。
诺曼底虽然距离英国较远,但优点一是德军防御较弱,二是地形开阔,可同时展开30个师,三是距法国北部最大港口瑟堡仅80km。几经权衡比较,蒋浩然建议选择诺曼底。
虽然这些蒋浩然心里其实早有定论,但为了说服众人,他不得不抽丝剥茧地说出自己的理由。
结果并不意外,蒋浩然的这个地点选择立即获得了众人的认同,接下来就是兵力配置、战术运用、全方位进攻等等。
在获得众位大佬同意之后,蒋浩然命人将陈少宽、桂勇清、史迪威、亚历山大叫进来,就着沙盘进行了规模不小的兵棋推演。
盟军以两百万大军的庞大阵容,强大的海陆空协同作战,分战场、分阶段向德军大西洋壁垒发起波次进攻。
蒋浩然的头脑十分清晰,从水纹影响到天气变化无不考虑其中,从进攻准备到前期的战术佯动、中期的主攻、助攻、分化、后期的围追堵截逐一演练,将整个登陆战役完整地展露在众人眼前。
整个演练时间持续了近五个小时才结束,但现场没有一个人有一丝倦容,相反一个个都表现得十分亢奋,尤其在蒋浩然放下指挥杆宣布演练结束的时候,全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无疑,演练结果喜人,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七十,这在沙盘演练中已经是十分难得的成绩了,不但完全具备操作性,而且成功率还相当高。
几乎没有悬念,蒋浩然的这套方案立即被盟军首脑认同,并一致认为是当前最好、最完美的解决办法。
甚至就在这个作战室里,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当即叫停了即将开赴非洲战场的米军,也就是说,从此刻起,诺曼底登陆战役已经进入启动阶段。
盟军将经过四个月的前期准备,完成兵力调配、后勤物资准备,预计在明年三月全面实施这一计划,进攻时间暂定四月初一。
至此,这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此刻已经拉开帷幕,时间、地点与历史相差不大,但始作俑者是蒋浩然,居然就是蒋浩然。
这场战役如果胜利,盟军将成功地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德军将陷入三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军的丧钟将由此敲响。
胜利虽然是属于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但最大的获益者是英国和苏联,他们将彻底摆脱亡国的危险,完全从战争中解困出来。
尤其是苏联,眼下敌人兵临城下,城破人亡几乎就在一线之间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
这个问题真的不太好回答,西北运输线和诺曼底登陆分开来说哪一个都是惊天的杰作,涉及的方方面面不知凡几,别说两个事件都集中在这几天时间内,就算是其中任何一件,这么周密完备的计划都远不是十天所能完成的,偏偏蒋浩然不但拿出了完美的方案,还在地图、沙盘上逐一演示出来,这要说就是他蒋浩然在十天里完成的,说出去恐怕没有人会相信,因为这已经超出了人力范围,完全不科学。
但你要说早有计划,那问题就大了,尤其西北运输线的开通,明显给中国人带来了无尽的好处,再加上蒋浩然先前给苏联的“锦囊妙计”和东印度舰队“巧合”地无法在短时间集结,谁都会联想到这其中会不会是你蒋浩然的阴谋,一切都早已在你蒋浩然的计划当中,盟军完全被当枪使了。
“阴谋论”一旦成立,所有的一切恐怕都得重新计算了。
蒋浩然面带微笑沉吟不语,眼睛直勾勾地望着艾森豪威尔,只把他看得心里发毛,还总以为自己的提问是不是有什么不妥,他哪里知道这是蒋浩然惯用的伎俩,哪怕能赢得一点点时间,他就有可能扭转乾坤。
良久,蒋浩然道:“相信史迪威将军应该已经向你通报了艾登大使的情况吧”
艾森豪威尔点点头默认了,蒋浩然继续说道:“我虽然没有跟希特勒有过正面交锋,但我发现他有一个战术特点,专捡软柿子捏,西面不利打南面、南面不利打东面,不知道众位认不认同这个观点”
会场上人顿时交头接耳,很快得出结论,认为蒋浩然说的有道理。
当初因为英国人的殊死抵抗,德军放弃了对英伦三岛的继续进攻,把兵锋转向了非洲战场,非洲战场推进不顺利之后,又转向了苏联,当然,这其中有很大因素是因为苏联先挑起了战火,但德军在尝到了甜头之后,立即就调集兵力全线进攻苏联,非洲战场又由此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蒋浩然继续说道:“正是由于希特勒这个习惯,或者说是他擅长此道,加上东印度舰队在这个时候不合时宜地驶入太平洋,我就担心他们会袭击苏伊士运河,为此我还郑重地提醒过艾登大使,让他转告蒙哥马利将军引起注意,但艾登大使一口回应我,蒙哥马利将军已经有了精密的部署,所以这事我也没有继续深究,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过分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那就是多事,会引起人反感的,我可不愿意做这种小人。但我这人的危机意识十分强,也善于未雨绸缪,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在琢磨,万一出现了这种状况该怎么解决,所以,可以说,这两个方案也是在那个时候萌生的,至于刚刚大家看到的作战沙盘,这是我与史迪威将军、亚历山大将军、陈少宽将军、桂勇清将军等参谋将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赶制出来的,这个答案大家还满意吗”
“呵呵,未雨绸缪好,也得亏蒋将军的未雨绸缪,我们也不至于太窘迫,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就不必将时间浪费在相互猜忌上了,本着精诚团结、守望相助的精神,将万恶的法西斯打个屁滚尿流。”罗斯福朗声道。
诙谐的语气迎来一阵笑声和掌声,这事就算这么结束了,大家未必完全相信了蒋浩然的话,但在这个时候,谁都知道,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带头大哥
白崇喜点点头,十分认同蒋浩然的说法,不说张发奎有没有这个能力,光这次调动的部队都是五花八门,桂军、粤军、川军、远征军、滇军什么都有,张发奎起码面临难以指挥动他们的局面,除了蒋浩然还真不做第二想。
“可是……平津战役嗨,说实话,我真怕我没有这个能力,此次岛军请来了德国的坦克战专家,而我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经验,所以……”白崇喜支支吾吾明显有些信心不足,也许是徐州会战的失利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阴影。
说实话,白崇喜的战术水平在**将领里无疑是拔尖的,但与冈村宁次相比他并没有什么优势,尤其岛军有一个战略、战术都不错的参谋长石原莞尔,现在又多了一个坦克专家克莱斯特,白崇喜有压力其实也可以理解。
谁知蒋浩然笑道:“呵呵,建生兄,你只管重兵围上去,每天朝着敌人的防线倾泻几十吨炮弹,将个进攻搞得轰轰烈烈场面宏大就行了,可以没有实质性的进攻。”
“啊……”白崇喜张口结舌,表情惊悚,一双手在空中比划了半天才说出了下文,惊呼道:“你不会连平津战役也不打算打吧”
蒋浩然嘴角微勾,道:“不然你以为”
“不是……子谦,如果我们不在平津给予岛军绝对的压力,逼迫他们调关东军回援,万一岛军关东军继续挥兵东进,与德意联军夹击苏联,那苏联根本不可能安然渡过这个冬天”
“一个能在战时征集一千万大军的国家,即便他们都是沙子堆成的军队,也能抵挡敌人一阵子了,再加上德军现在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非洲,而且苏联的寒冬也马上就要来临,不论是岛军还是德军,在冰天雪地里的战斗力都不会比长期处于极寒地带的苏联红军更强,所以,我们根本就不用为苏联担心,至少在明年开春之前他们都能安然渡过。反倒是我们,应该有长远的忧患意识,侧卧之榻岂容他人安睡,无数历史证明,苏联从来都是财狼,不将这只财狼拖廋、拖垮,将来我们怎么能成为亚洲的带头大哥”
所有人这才如梦初醒,蒋浩然这是要榨干苏联最后的剩余价值,这情形倒有些像中国就是只吸血蚂蟥,趴在苏联这只巨兽身上尽情地淋漓畅饮,很显然,这场战争拖得越久,盟军的各种援苏物资就得源源不断地运进中国,至于最后会有多少流入苏联,那就看蒋浩然的心情和胃口了。
这个事情对其他人的冲击倒是还只在事件本身,但白崇喜却惊出了一身冷汗,此时才觉得自己当初改弦易辙是一件多么明智的决策,真跟眼前的这个恶魔成为对手,恐怕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不管大家同不同意、理不理解,事情最后还是这么定下来了。
随即,一行人出了指挥部,乘坐汽车前往机场。
陈晨和白崇喜回武汉,还有大量的事情等着他们。蒋浩然则前往英多远征军司令部。
安娜大桥早已经通车,茅工没有食言,果然在半年时间里完成了这个了不起的工程,可惜蒋浩然一直没有时间,这次正好去看看,同时他还得找茅工商量一下西北运输线的问题,这条路的总工程师也非他莫属。
&nb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死亡铁路
良久,寺内寿一打破宁静,沉声道:“山下君,部队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将他们完整地带回之那广西。”
“哈伊!”山下奉文起身哈腰并腿答道:“请寺内将军放心,我一定将他们完整地带回去。”
寺内寿一点点头,似乎对山下奉文的表现很满意,随即又道:“之那军离我们后方还有多远”
“不是太远,他们追得很紧,大约也就五十公里的路程。”
“噢,这么近”寺内寿一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寺内将军,您不用担心,敌人追得再紧都不怕,最多十天,蝗军就能在万象越过湄公河,以湄公河天险构筑一道防线,完全可以将他们挡在身后。”
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七长河流,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在中国叫澜沧江,流经中国云南省、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
湄公河河流不宽,弯道多、河道窄、水流喘急,尤其在雨季河水更是奔腾呼啸,山下奉文说是“天险”丝毫不为过,而且现在是九月份,正好还在雨季里,只要蝗军在被远征军撵上之前渡过湄公河,完全可以以十分少的兵力将他们堵在对岸,顺利完成这次大撤退。
“呦西!”参谋长冢田攻点头道:“有山下君亲自带队,应该出不了问题,寺内君,我看我们也该动身了,飞机已经等候多时了。”
寺内寿一闻言起身,站在原地四处张望了一眼,眼神里流露着对这个已经住了一年多的司令部些许留恋,随即拿起桌子上的指挥刀快步走了出去,直到身影消失在门口也没有再回头看一眼。
“命令,所有部队全速撤退!”山下奉文声嘶力竭地嚎叫起来。
……
从仰光到曼谷有一条铁路,完全由岛军修筑。
岛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占领暹罗和缅甸,在无法安全使用马六甲海峡之后,运往缅甸的军队以及后续补给必须靠陆路维持,在战争逼迫下采取了英国人原来的探勘路线,修筑了这条铁路。
工程在暹罗和缅甸的两边一起开工,岛军将马来半岛、缅甸等地的盟军俘虏和劳工近二十万人运到这里,用刺刀逼迫战俘和劳工日夜施工,原计划六年完工的工程,仅仅耗时一年多就修通了这条全程四百多公路的铁路。
因为粮食和饮水却供应不上,加上盟军在这期间不断地轰炸,使大批战俘和劳工惨死在工地和路旁,整个铁路沿线可以说是白骨皑皑,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二十万俘虏和劳工最后活下来的不到两成,所以,这条铁路又叫做“死亡铁路”。
此刻,这条岛军费尽心机修筑的铁路上,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正在滂沱大雨中急速前进。
他们正是中国远征军远二集团军将士,虽然岛军在撤退之时炸毁了重要的桥梁,火车无法通过,但步兵并不受影响,沿着这条不足五米宽的铁路急速狂奔。
正是由于有了这条铁路的存在,远征军才能顺利通过仰光至曼谷中间荒无人烟的蛮荒之地。
小鬼子恐怕做梦都没有想过,他们曾经费尽心机修筑的这条铁路会成为他们走上断头台的绞索,让这条死亡之路又多了另外一层含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