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如意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花虎
“武兄,你觉得此人是否有野心……”李渊压低了声音道。
武士彟一听心中一凛,李渊竟然问他李德有没有立国的野心,这种这事情可不好回答,但是身为唐国公这边的人又不得不说。
“国公,我以为不是没有可能,如今幽州势大,更有幽蓟十六州为依托,组主要的是好目前幽蓟十六州的人口增长数目巨大,听说储备了足够三十万兵马用几年的粮食,天时地利都占进了,一旦有机会想必必然会走到这一步。”
武士彟谨慎的回答,对于这种要紧的事儿他可不会乱说,根据他跟李德的了解,看不出有霸者的气场,手下却是各个人才辈出,他的推测就是就算李德不去做,他的手下们也会帮着他去做。
李渊陷入思考之中,谁人没点野心,包括唐国公他自己,每个人的前提都是出自自保,有了自保实力之后,就会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想要低调的发展都不行,因为实力已经不允许他低调下去。
武士彟说的没错,有很多人一旦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高度,他们的事情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武士彟才敢如此肯定。
:
(iishu)是,,,,!
第五百三十三章 春耕继续
【】(iishu),
他们谈论的可都是要掉脑袋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武士彟肯跟着糖唐国公做事的原因,就是这份信任。
如此了不得的事情都能够当着面说,可能换成别人是根本不行的,这就是两人的交情。
武士彟知道唐国公心里想什么,从长安到太原府,从隋文帝到隋炀帝,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之前的隋文帝疑心重重,现在的隋炀帝虎视眈眈,不得不有更万的应对之策。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都是很客观的,现在关陇贵族对隋炀帝的不满,导致很多人都在观望。
隋炀帝登基前后的所作所为所有人都是看着的,皇室多年积累的底蕴在隋炀帝上位后爆发,独揽大权,这无可厚非。
只怪隋炀帝的性格让他无法隐忍,做事情高调,很多时候对后果的衡量欠缺面的考虑,导致很多矛盾在臣子之间激化。
又因为两战高丽失败,让隋国伤了元气,更让关陇贵族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多少子弟葬送了他们的前程。
就像隋炀帝对待他李家的态度和手段一样,现在来看是无法被修复的,既然无法修复那么能做的就是忍受或者反抗。
皇室对李家一直都不算友好,历朝历代哪个皇帝对掌兵的将领放心过,只是一种需要谈不上多深厚的交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话是这么说,但还有一句是最是无情帝王家,不但对外人狠对皇室自己人更很。
李渊不是个逆来顺受的人,李家氏族绝对不能败在他的手上,既然无法逆来顺受那么只能早做打算,有了实力自保才是解决之法。
如今太原府增兵五万,精挑细选出来的兵马战斗力都是个顶个的,有如此实力已经让李渊不得不考虑下一步计划。
在之前幽州城的做法就比他快一步,早就开始储存钱粮,兵马物资的开支可不是单单国公家底能够负担的起的。
李渊让武士彟过来辅助他也是看中他的经商能力,既然李德都能够搞的风生水起太原府一样可以。
武士彟的商人这天赋是足够的,什么士农工商,在兵马粮饷面前都可以变得无关紧要,即便面对当地的王氏的口诛笔伐又能怎么样。
“管理太原府,希望武兄能够大力发展商业之道,太原府兵马粮饷是当前最主要的。”李渊道。
武士彟心中多少有些数,可发展商业这个话题让他没有准备,毕竟大家的观念都已经根深蒂固,就连普通百姓都看不起商人。
想着如此在意商业知道或许是受到了幽州方面的影响,李德的三十万兵马拉起来后,巨大的开支是怎么做到的可能很多人都想知道。
偏偏武士彟觉得并不是无迹可寻,发展商业就是解决兵饷的办法,只不过天下有几个人有这种魄力和胆量呢。
唐国公却也想到了,既然嘱咐要大力开展那他也就放心。
凭借他倒运木材的经验,只要太原府上下一条心,赚取钱财还是容易的,于是他直接道“想要赚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樵木生意。”
简单说就是让士兵们去砍柴然后拿出去贩卖,虽然兴师动众但是如此多的人行动,赚取的利润是很客观的。
这点武士彟非常的肯定。
李渊对经商之道并不擅长,既然决定将事情交给武士彟去办理那就听之任之,他的驭下之道就是讲感情,也可以说一种人格魅力。
两人聊着聊着就已经到深夜了,李渊直接将武士彟留在李府休息秉烛夜谈又是同榻而眠,未来唐国公真的称帝后也没有忘记这位从一开始就帮助他的老兄弟。
只是世事无常,武家的造化要比他能给予的还要多,可能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几天后,太原府张贴告示推行了很多在对商人便利的条件,有很多是减免税费的,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五万兵马每天的任务就是去砍柴。
武士彟将木材贩卖出去,剩下的适合制作木炭的都另办起一个功放专门用来烧炭,没过多久,生意的收益真的不错,让李渊见到了希望。
可惜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
眼前的利益是见到了,唐国公才不管其他的事情,反正当前阶段就是能赚钱就行,太原府鼓励商人交易的事情,很快就引起了一股反对质疑的声音。
大部分都是针对唐国公的,最后还将他们认为是始作俑者的幽州也给说了进去。
李德是无辜躺枪。
幽州发展商业是形势所需,再说发展商业有什么不好的,对于那些所谓的文化人的质疑根本就没有理会。
现在进入春耕时期幽州都在大搞播种,哪里有时间跟那些读书人计较太多。
今年的春耕幽州方面准备的非常充足,各种农耕工具都落实到幽蓟州府百姓的家中。
耕牛的数量很多,经过一年的训练那些突厥的牛被训练的已经可以在耕具的辅助下走直线。
除了牛,还有马车队,三十万兵马基本都出动,开垦播种。
辽水的兵城都更是对此事早做了准备,加强巡逻罗频率,兵城附近进行种植。
高丽人是真得被贺必达等人带领的先锋兵给干扰的不敢离开边境。
留在这里消耗物资,给他们国家的百姓很大压力。
在此期间新罗和百济的兵马又调走很多,剩下的高丽国兵马处于孤掌难鸣的境地。
防守本身就是一种弱势,因为主动是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对于打仗,掌握主动是一种优势,现在的优势都在先锋兵手中。
贺必达才没有功夫搭理高丽的人,反正他们也不下来,在平原地区就是骑兵的天下,上次对方敢来攻城算是有些胆气的。
可能当时对方的将领会以为所有的城墙都跟他们国家的一样的低矮,见到隋国的高墙,他们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凭借大山的阻隔,算是他们的庆幸。
若是没有天然屏障,贺必达此时估计已经在高丽国的皇宫进行办公了,可能不代表真的能够实现,但是单轮战斗力来讲,这种可能是非常大的。
datangruyg
。
(iishu)是,,,,!
第五百三十四章 主动出击
【】(iishu),
苏盖文这一个冬天心中都憋着火气,隋国的兵马每天都会派遣斥候过来观察,让他们很不安。
上次损失五千兵马,对于苏盖文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损兵折将毕竟不是光彩的事情,原本有新罗百挤的兵马助阵他们能够坚持下来。
冬天一来直接撤走一半,等开春后见先锋兵没有动作,新罗百挤的大部分都离开了,他们这些小国可消耗不起。
春耕对他们来说同样重要。
苏盖文已经接到让他带领的兵马返回的消息,可是这种时候真的让他很难做出决定,因为他知道他们面对的敌人非常的狡诈。
根本就不按常理出牌,上次击杀了五千人后,就再也没有用弩车进行攻击过,他还想将那些箭矢积累起来用来还击,现在也不可能了。
苏盖文派出的探子没隔一段时间就会传回消息,刚刚得知先锋兵正在进行耕种,这个消息忽然给了他一种新的作战思路。
趁着敌人耕种务农的时间发起进攻,或许可以事半功倍,但是有了上次的吃亏,他这次学精明了,几次探子回报确定了敌人真的在务农。
苏盖文为了谨慎选择冒险亲自去查探消息。
到了兵城周围苏盖文都不敢相信,周围竟然没有任何的防备,等了一个时辰在发现有一对巡逻兵慢悠悠的出现。
他都不敢相信竟然是真的,如此松懈的防御,换成是哪个兵马都不可能这样,越是这样他就觉得越不对劲。
就这样苏盖文基本上每天都要过来潜伏,甚至还有潜伏两三年天的时候,十来天的试探才真的确定先锋兵真的是很松懈。
在这段时间不仅仅盯着兵城,还看到了先锋兵更种的土地,大量的土地让他感觉非常的羡慕。
如果他们高丽国有这么富饶的土地国力将大大的提醒,对此他心中的在不断的增加。
亲眼看到的远比听到的真实,现在兵城就展现除了一个真实的状态,农田里都是士兵在耕种。
苏盖文潜伏离开回到山上,彻夜难眠,对于田地的渴望让他羡慕和嫉妒。
“来人。”苏盖文终于这坐不住了。
“将信件快马送与新罗,百挤,突厥。”
“是。”
几名传令兵同时出发,快马加鞭,几天时间新罗百挤的兵马再次集结十万加上高丽的兵马人数突破二十五万。
苏盖文等待的几天非常的焦急,突厥方面至今没有消息。
冬天过去了突厥在这个冬天可是发生了很多的事情。
始毕可汗生了一场怪病,醒来后的斗志又回来了,带着剩下的突厥兵马将逃走的那些这部落都洗劫一空,将所有的战士都编入了他们的麾下。
半年的时间突厥人在始毕可汗的带领下不断的扩张,冬天过后他们的人口已经翻了几倍,集结的士兵达到了二十万人。
苏盖文的人找到突厥可汗后,并没有得到答复。
始毕可汗现在雄心壮志,每天都想着壮大,二十万的精兵强将已经让他们的实力增长,对于先锋兵的在仇恨是一直都没有忘记。
但是身为首领想事情不能光凭仇恨。
他要考虑整个突厥在部落的态度和发展方向,之前就有一次教训,这次苏盖文的信息中就是让他们出兵一起攻打兵城,夺取领土后每年的收成将平均分配。
种田这种事情突厥人不擅长,但不代表他们不羡慕,每年都有稳定的粮食储备换成是谁都会心动。
始毕可汗心动了同时也在等待他们的斥侯带回的消息,光凭借苏盖文一人之言还是不行的。
没用几天的时间突厥人的斥侯长途奔袭而回,将兵成的情况详细的进行了汇报比较而言与苏盖文说的一样。
始毕可汗这才放心,于是直接调动二十万兵马直接向东南方向赶来,二十万兵马的行程速度不快。
需要赶好几天的路程,此次行动始毕可汗给苏盖文稍信,但是苏盖文可等不了了,如此大好机会岂能就这么错过。
正好现在是耕种的最好时间,耽误一刻都不行,所以他料定先锋兵即便有还击之力也不会太强。
于是二十五万兵马对兵城发起了进攻。
兵城方面,贺必达早就知道有人在窥视兵城的消息,也是让人故意将人放走的,其实要是知道来人是苏盖文或许贺必达绝对不会这么做。
要是能直接将苏盖文抓捕,那么高丽国的情况将会在打乱,到时候想要进攻至少能够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可惜他们没有想到来人刺探情况的人会是对方的主要将。
为什么看不见监视的人呢。
其实很简单,忘了先锋兵还有一支相对比较低调的亲卫队,以为司徒恩为首的兵马,他们所使用的睡袋,经过多次改良后将人埋在松土之中是很难被发现的。
苏盖文的一举一动都被埋伏的暗哨看到一清二楚。
没有动手是贺必达早就下过命令,就是让对方看到兵城的松懈,就是一招诱敌深入,现在的效果是有了。
苏盖文上档了一位先锋兵忙着种田根本就没可能反应,实际上并不是那样,十万兵马种地可用不了那么多人。
所以十万人是体劳动了,只不过他们的速度都比较快早就播种完成,而兵城附近的这些田地不过就是个障眼法罢了。
谁能想象在兵城附近种田,打起仗来岂不是会被破坏,傻子才会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呢。
但是对看到的人的想法就不同了,在他们眼中看到的都是粮食。
尤其还是高丽这种小国,对于粮食和土地的渴望是别人无法了解的,所以贺必达这是又用了一招投其所好。
至于苏盖文会不会联合其他小国,贺必达也有考虑,先锋兵十万兵马根本不惧怕,再说为了配合下一步的行动,早就派人回幽州送信。
这会儿增援的兵马应该已经正在赶来。
有兵有粮对进攻的[完本 ]人又有何惧。
最主要的不是守护兵城而是守护耕种好的良田,光靠守那么大的地方就算再来二十万人都未必受得住。
所以贺必达他们研究的下一步计划很简单,就是主动出击。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