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唐如意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花虎

    官拜武将一哥,如今执掌三十万兵马,只不过他们没有在什么联系,买粮食大部分都是由使团的卢福林和刘宣礼安排的。

    都无所谓三十万兵马不会影响先锋兵的计划。

    据目前情报得知,来护儿的先头兵马已经登上了岸,三万兵马守住了几波敌人的进攻,但是毕竟是到敌人的土地战斗,地理优势全无。

    在船只往返需要时间,虽然隔一天就带着一批兵马赶到,看似兵强马壮实际上兵力达到十万的时候,粮食就开始吃紧了。

    统领兵马的将领知道粮食的重要,所以在清点物资的时候就意识到如果不优先运输大批粮食过来他们只能支持不到半个月。

    他们身处敌人的腹地,将领们都是胆战心惊,要说不怕是不可能的,对粮草格外重视,又是是身后就是大海就选想退已经无路。

    跟李德想的一样,等于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站住了脚跟还不行,总不能一直的防守下去,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

    先锋兵就很清楚这点,所以所有的事情都是以进为主。

    就在李德等人研究事情的事情,突然探子传回消息,几个人看过之后脸上都是一沉。

    情况很不好,隋国兵马十万人已经抵达在岸边,来护儿集结这么多兵马之后并没有等待物资的运输在做打算,而是直接选择带着十万兵马直接杀向高丽兵马。

    大战一起,进攻的速度非常快,杀的敌人是丢盔弃甲一天时间直接行进三十里,这都赶上马车的一天路程了。

    势如破竹的气势固然很好,可是后勤补给这本身就不多他们携带的就能撑十几天的,结果在前线战斗一直在前进的状态,可能是忘掉了他们的补给。

    等真的缺少粮食的时候才想起后勤补给的事情,于是辎重后勤补给的人沿途押运粮草可是突然遭到高丽兵马的突击,直接烧毁了大量的粮草。

    造成很多人都饿了肚子,接着将领就下令原路返回,他们的营地还有储备的粮食,想着到了地方一定可以得到补给,再继续战斗。

    几天的时间等他们坚持到营地后发现营地的粮食非常的紧缺,虽然没有出现饿死的人但是将领们还是采用了限量分配的方式来减少粮食的消耗,他们都等着后面二十万兵马将粮食运来。

    还好新赶来的三万兵马携带的粮食全都分配下去能够让他们坚持两天,可是两天之后呢,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

    他们自己也不是没有想办法,捕鱼,狩猎,但是十万人的吃喝用度哪里是这样能够满足的,捕鱼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至少主要足够多的渔船。

    他们有渔船但是数量不多根本不能满足他们需求,大部分船只都在用来押运粮食。

    此时兵城门外,使团的卢福林和刘宣礼要见李德。

    “让他们进来吧。”

    李德正在查看最新绘制的地图,他最近的事情很多,听说使团的人来了那就渐渐,看看他们想要说些什么。

    “大都督,我们是来求助的。”卢福林进来后第一时间说道。

    “哦你们可以说说但是未必能够帮上什么忙。”李德道。

    卢福林和刘宣礼相互看了眼那意思不言而喻,肯定是要说点难以启齿的事情,最后两人的眼神“交流”之下,还是由鸿胪寺卿卢福林开口。

    “大都督,前方战事紧张,我们需要粮食,可是朝廷的兵饷并没有及时晕倒,是不是可以帮助我们先赊欠些粮食,我们可以立字据为证。”

    李德看了看两人,一个鸿胪寺卿一个兵部侍郎两人都适举足轻重的人物,官职与话语权都是有的,想要赊欠粮食按理来说可能换成别的商铺都是要卖面子的。

    但是李德却丝毫不为所动。

    “想要粮食就需要进行交易,这样吧现在我们说的还有效,只要陛下接受粮食随时可以带走。”李德道。

    刘宣礼暗暗思索,两样条件要么就是成功后的利益分配,要么就是高丽等地的治理权这两样不论哪一样他们都做不了主。

    可是前锋的战斗真的已经到了紧要关头,缺少粮食足够让十万兵马都埋在异国他乡,刘宣礼不愿意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想要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可是想来想去他真的是没有办法。

    李德见两人为难就是他们是一点办法没有,其实这种事情他们真的解决不了,就算隋炀帝可能都要琢磨很长时间,跟这两人说似乎有点难为他们。

    条件就是条件,既然提出来了除了可以谈没有其它办法。

    “要不这样吧,我在给你们第三个选择,我们可以用粮食换人,你们现在有三十万兵马,我可以做主按照一头一个人换取一个人足够吃一个月的粮食,你们意下如何,当然你们最好跟陛下说明,看他什么意见。”

    李德最终说出了目的,粮食兵城不缺,但是缺人,与其让这些士兵葬送在异国他乡和无法胜利的战斗上,不如先将这些人拉入麾下。

    两名使者知道此时不易久留他们要尽快将消息传回去,一个人换取一个月的粮食,这样的买卖他们没有做过。

    都是一脸懵的样子,头疼的事情他们觉得还是由他们的皇帝做主,至于过了海的战士们只能让他们坚持坚持。




第五百七十章 井然有序
    刘宣礼很清楚士兵们的处境,经过商量之后先将兵营的粮食集中一批直接全力运输,至少能够保证让前方十万兵马坚持几天的。

    “唉!”刘宣礼暗暗叹息,他知道如果在拖下去就连没有过海的二十万兵马都会缺少粮食,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真的不好说。

    事情的严重性已经超出了他们使团的权限范围,现在能做的就是期盼他们的陛下能够立刻带着粮饷粮草过来,或者就是答应李德的要求。

    隋炀帝收到奏折看了很长时间,因为字数太多,一边看一边还要思考,三征高丽有人缺少船只,粮饷。

    最关键的就是粮草供应不足,在坚持下去恐怕不用敌人来打他们就全都要投降了,总不能饿死。

    从使团将李德的条件告诉隋炀帝之后,在兵部等一众大臣的研究下是确认可行的,但是隋炀帝不想花费那么多钱,所以就将部分费用缩减了很大一部分,用来在江陵建设行宫。

    给自己撑场面大兴土木的事情很平常,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大兴土木都是交给工部来完成的,但是其中目的都是在为皇帝选择适合的地方修建皇陵。

    这些都是不被人知道的,当然百密一疏既然有人在那么消息不一定就会泄露出去,所以在修建陵墓之前会有安排。

    修建行宫就是很好的一种说辞,实际上修建的必然是陵墓,这不是说哪个皇帝想要盼着怎么样,都是必须有的。

    每个帝王都想自己过世之后能够永享安宁所以这些事情做的隐秘,而且支出都从来都是优先。

    隋炀帝在江陵逗留这么长时间,目的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这些事情但是很多事情都是有人在做的。

    对于兵饷隋国还是能够拿的出来的,但是隋炀帝此时段时间无法从长安和洛阳运输足够的钱款到江陵,何况是要去辽水。

    路途遥远就算赶到了恐怕十万兵马也会随之葬送比起这样来说不如促成这场交易,反正当兵的又不缺。

    隋炀帝思考再三找来几名心腹的大臣商量了一下便写了手谕让人交给辽水的使团。

    几天的时间快马加急,使团的人见到皇帝手谕之后心里松了口气,他们可都为十万将士捏了一把汗,要是陛下在一意孤行他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将士们去送掉性命。

    卢福林和刘宣礼马上找到李德将事情说了出来。

    “大都督,陛下的意思是同意用人跟你们进行交换,但是粮食的数量要多出五成。”卢福林直接说道。

    李德想想五成不就是每个人换取一个半月的数量,这有什么问题呢。

    “可以。”

    李德答应的干脆,让使团的两人还以为要交涉一番,没想到这么干脆,让两人愣是反应了一会儿。

    “哦,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真的是急需要这些粮草。”刘宣礼着急道。

    “既然有皇帝的手谕那么也不用讲究那么多,你们说要用多少人来换,我们就运多少粮食。”李德很爽快的说道。

    两人商量一下,想要让十万兵马维持下来,只要要舍弃十万人来换取剩下兵马的粮食,一个人就价值一个月的粮食会不会太便宜。

    其实这里面有个很容易让人忽略的问题,一方面三十万兵马都是要吃饭的,如果真的用人来交换,朝廷有没有说什么文书交接,也没有什么证据。

    让十万人到兵城,接下来这些人的去留可就不是他们的事情了,隋炀帝能这么答应就是想到了这些人有家有业的,到时候即便他们不将这些人招募回来,迟早他们要回家的。

    再说十万人不用吃饭的,如果继续留在他们的兵营不但帮不上忙范围还要消耗粮食,在大臣们的脑洞之下最终促成了这场交易。

    使团的人了解情况,知道现在情况紧急粮食是成了他们最终要的事情,所以根本就没有犹豫直接调配了十万兵马到兵城,很多人都觉得莫名其妙的。

    来护儿接到隋炀帝手谕之后就让人挑选出年龄稍微年长的,战斗力不足的,十万人让他们脱下兵甲放下武器,其实这些东西基本都是自家的东西。

    可是命令就是命令,于是这些人来的时候不但没有兵甲武器更是饿着肚子来的,现在他们的兵营粮食有限,所以很多人都是被限制了粮食分配。

    反正他们不用打仗,三顿饭直接变成一顿稀粥,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所以战士们的脸色看上去并不是太好。

    十万人来到兵城之后,就在使团的见证下促成了交易,先锋兵的运量车队就这样当着所有人的面出了城,浩浩荡荡的一车车的粮食让这些人的眼神都无法离开。

    “大都督,人已经带到,接下来的安排我们就不管了。”使团的两名代表交接完就离开了。

    李德带着先锋兵站在这些人面前突然有种气场,十万人除了呼吸的声音没有发出其它声音。

    “来人,过去!”李德直接让准备好的先锋兵们列队分散直接成矩阵型进入到这些人的队伍中。

    每几个人就会有一名先锋兵,接着,李德一挥手早就准备的旗手就举起了大旗子挥舞几下后,这些刚刚形成矩阵型的先锋兵们异口同声的喊话,直接将人头换粮食的事情说了出来。

    十万人这才知道他们是被朝廷给卖了,很多人都想要反对的,就在他们有情绪的时候,李德又挥了一下手。

    旗手再次这打着旗语。

    先锋兵的人立刻说道“在兵城,有粮食吃,能吃饱。”

    重复了几遍,吸引人们注意的可能不是喊话而是远处传来在的阵阵米饭的香味,他们这么长时间吃的都是稀粥要是在坚持几天恐怕都要成有上顿没下顿的乞丐了。

    突然之间所有的情绪不满都被这一股饭香给吸引了,接着先锋兵们有齐声道“排队打饭,准规守矩。”

    接着就是一队队的人被安排去吃饭,粮食兵城有很多,同样是稀饭但是配的都是肉汤,也很长时间没有吃饱过,但是突然也不能吃的太饱。

    十万人的餐饮服务,在先锋兵的带动下到倒是井然有序。

    。



第571章 收编八万
    吃饱了哪里还有人想要说话,吃饱了都不想动,李德让他们怎么舒服怎么来,这些人长时间吃不饱想要恢复正常只要吃几顿饱饭就行了。

    李德还是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的,于是两天的休息这些人的精神头都回来了只不过听说了他们自己被当成了交易,心里总是很不舒服。

    他们都是兵籍,来的大部分多是年长的人,基本都是有家有业的,既然连士兵都不让当了他们现在的愿望就是离开辽北回到他们的老家去。

    可是他们也清楚想要离开真的太难了,他们十万人跟先锋兵的人数差不多可是呢真的要硬来他们没有那可勇气。

    不提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又不甘心,前来战场也是无奈被征召,现在他们要何去何从都是很迷茫的。

    两天的修整时间很快过去,他们都等着别安排什么事情,上战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关注的就是战功能够获得多少奖励。

    有人为了升官,有人为了发财,有的人则是无奈只能加入进来他们没有选择,好反正想着能够活下来就这算好,不打仗才好,宁愿做个普通的百姓。

    就在他们胡思乱想的时候,先锋兵过来直接将他们带走,这两天的时间登记已经完成,上万人的统计队伍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接着他们等来的是一道政令,可以说是兵城发布的一道政令,两个选择愿意当兵的则通过考核可以继续吃兵饷,享受兵城为士兵带来的福利。

    第二个选择是分配开垦土地安心做个农户,享受的的待遇都是有标准的,并且还可以将家人接来,反正政令写的很明白,一家人人越多分配的土地就越多,不用想收成的产量也会随之增加。

    这样的条件怎么可能不心动,就在政令宣布之后就有很多人直接选择分配耕地,第一年在兵城做工赚钱,明年参加土地开垦秋收的时候就可以有收获。

    安逸的生活是他们期待的,而且他们想要家人过来会有先锋兵的人专门负责此事,派出的商队承诺将人接过来。

    就这些话一说,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犹豫。

    还有六七万人的想法很复杂,有的都是在老家有房产有土地,关键是家族亲戚都在附近要是迁徙过来说不过去。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所以不是说这边土地的面积大就真的能够吸引人来安家立业。

    想要继续做士兵出征的大多都是些年轻人,他们想法很简单,先锋兵可是一支强兵,如果能够加入他们将有很大的机会获取战功。

    未来就不是什么难事,可能加官进爵都是有很大可能,年轻人就是有想法,只不过想要加入可不简单,需要通过测试考核。

    不管他们怎么选哪一种留下来的方式,都是要进行户籍补办的,也就是说十万人以后早就直接被落户到了兵城,是兵城的百姓。

    几天的时间事情办的很顺利,但是出于各种原因还是有一部分并不愿意留下来,于是李德并没有强求,便将两万来人遣散了。

    至于为他们付出的粮食,其实李德并不在乎了,因为留下来的八万人,经过筛选淘汰有三人加入到了先锋兵中,剩下的五万人全都成了兵城百姓。

    目前他们没有耕地,直有在兵城的工作岗位上做工赚取生活费,尤其是化肥厂,烧窑工坊,每天的收益都是很可观的。

    有了这么多人的加入,兵城附近的市场,酒楼,摊贩的生意每天都很好,兵城有粮食但是做菜都是需要大量食材的,这部分除了士兵们去狩猎,在再有就是收购野菜果子这类的物资。
1...223224225226227...2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