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全知全能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李仲道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多人指指点点的地方,实在是距离他们往常晨练的地方太近,也就是几十步而已,属于卧榻之旁啊,稍微关注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两位老人散步着走近。

    而当来到近前的时候,不论是章老先生,还是陈老先生,不论他们是怎么样的处变不惊,这一刻,也都呆住了。

    映入眼中的,是什么?

    是一棵鲜嫩鲜嫩的小树,大半人高,嫩绿新生的枝叶,招招摇摇,煞是可爱。

    小树苗绝不稀奇。

    哪怕是一点点的稀奇都没有。

    但是!

    但是今天之前,这里,这个地方,绝对没有什么小树苗!这棵大半人高的小树苗完全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重点是,这小树苗也根本不是从别的地方被人移过来的。

    关于这一点,一眼可见!

    因为就在这棵小树苗的根部,丝丝缕缕的新生垂丝,紧抱着地面以及地面上的许多小草,而且是横七竖八,纵横交错。

    所以,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棵小树苗,就是一夜之间,从这里突然长出来的!

    而且,这还是深秋时节!放眼看看周围吧,这个大公园里,所有的其它草木,其枝叶,要么黄,要么枯,要么凋,要么落,就是那些一年四季常青的树种,不黄不枯不凋不落,但在这个季节里,其叶片的颜色也绝没有这般鲜活!

    总之,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棵小树苗出现得都实在是太奇怪了。

    这玩意儿哪来的,昨天这里没有吧?有人这么说道,是并不肯定的疑问的语气,其实这也很正常,许多时候人们一般对周边的环境并不会太过在意。

    如果不是这棵小树苗有大半人高,太突兀太显眼,比如说只有十来二十来厘米高这样的,就算其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多半也没几人会在意,而就算在意,估计也会自我否定,认为是自己以前没注意到。

    现场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之前估计是长在草里的吧,夜里不是下雨了么,大概是被雨催的。

    有人这么解释道,然后现场不少人点头表示附议,也有人疑惑着问道:一夜之间能长这么高?

    会吧?

    其实这也是场中不少人的疑问。

    不过立马又有人解释,表示自己的见多识广:小树苗么,都长得挺快的,这种情况农村多了,一场雨后田野树头遍地都是这样的东西,也就是城市里都是水泥地,不多见罢了。

    这个解释很权威,至少,对于现场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

    而且,确实,昨夜到今早,下了一场大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雨水滋润能让草木长得快,这是很多人的共有印象,于是,事情就这么被定性了。

    这确实就是一棵很寻常的长在草坪里的小树苗,而且估计很快就会被公园的相关工作人员清理掉。

    见没有什么稀奇,围聚的人群很快也就三三两两地散了。平常在这周边活动的人本就不多,而待围聚散去,其他来公园的人更是不会现什么异常,几分钟时间内,有好几拨人从两边的小道走过。

    然后就是寻常地走过。

    他们几乎全都有看到这棵小树苗,但也几乎没有一个人脸上露出诧异什么的。这个表现,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又过了一会儿后,章老和陈老两位老先生也和其他人一般离开,只是行走时,两位老人脸色相当慎重且怪异地低声交谈着。

    老章,这事不太对劲。陈老先生当先开口说道。

    我知道。章老凝重点头道。

    先说明一点,两人都是宗师,或者说,两人都是开了顶窍的人。而开了顶窍后,人的感觉是很敏锐的,对周边的环境更是极其敏感。往常,说实在的,两位老先生确实是没怎么仔细地打量过身侧的草坪地,但是基本的概括性印象肯定是有的。

    而那概括性印象里,绝对不包括那么大一棵的小树苗!

    别说是一米多高,哪怕是冒出草丛一个指头高,只要变化是在一天之间生的,两位老先生中不论哪一个,都绝没有现不了的情况!换言之,也可以说,此刻草坪中出现的这棵小树苗,确实就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

    一夜之间,完完全全地从无到有!而不是从小到大!

    这是第一点,一句话间两位老人已经取得了共识。

    第二点,章老先生不但是宗师,更是一位医师,而且是自封的千年第一神医,神不神医的这里且不说,但是老先生对草药认识很深却是毫无疑问的。

    不止是那种处理好的药材,更是无数种活生生的处于生长中的药草。

    而且老人童年还是放羊的。

    这种情况农村多了,这是刚才某个人的解释,对这所谓的解释,老先生就两个字,扯蛋!

    以他对草药及草木的认识,没有一种草木可以长得这么快。

    更何况,那又哪是什么奇怪的树种,就是一棵极为普通的龙爪槐。

    再则,也不看看,这什么季节!

    然而,再怎么肯定地认为那棵小树苗的出现很不对劲,两位老人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这让两人接下来的象棋对弈,也多了几分心不在焉。

    直到晚上,客厅里,三人如往常一般闲谈的时候,章老把这件事当成一件新闻逸事,说给自己的弟子听。

    而许广陵一听,直接就傻掉了。

    其实以他的涵养或者说淡定,绝对可以不表现出任何异常。

    但许广陵并无意在两位老人面前隐藏,这两位老人,一位是自己的老师,一位是自己的半师,而不论老师还是半师,都可谓待他极其亲厚。

    感情是培养下来的。

    这一个多月来,天天晚上的教导,岂是寻常?

    所以许广陵直接目瞪口呆的样子,问章老道:老师,那棵小树苗长在什么地方,具体位置?

    看着弟子此时的神态,章老和陈老两位老先生对望了一样,一种极其荒谬的猜测同时在两位老人心中升起,难以置信,却又心脏怦怦怦地跳动着,下一刻,章老先生几乎是屏着气般地说道:就是老松树西边,十点钟方向,大概四十五米。

    ==

    感谢忘却沉沦1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无心剑道的月票捧场。8




第220章 天眼
    接下来,许广陵老实交待,这事,是他做的。

    而后,又把这几天的经过和经历,详细地说给两位老人听了。

    关于半夜去公园这件事本身,没能让两位老人惊诧那么一点点,事实上,对于两位老人来说,这种事太小儿科了。

    章老先生曾经有从八达岭沿长城废长城徒步一千八百里的经历,陈老先生曾经有全身埋于雪中睡卧几天几夜的经历,而这也只是他们诸多类似事件中的一例而已。

    至于半夜去公园?

    两位老人都表示很淡定。

    但是对于许广陵在公园中的发现,两位老人是绝对无法淡定的。纵然已经被许广陵的神奇震惊好多回了,渐渐地接受了这是一位妖孽般天才的事实,但这一刻,两位老人还是再一次忍不住地震惊了。

    无法不震惊!

    事实太过骇人!

    但许广陵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时,自然是把疑问抛给了二老。

    在许广陵讲述之后,客厅里沉寂了好一会儿,章老先生才开口说话,语气很缓慢也很凝重:拙言,听说过秦淮河的故事没有?

    好像是和秦始皇有关?许广陵大概了解一点,但并不是很清楚。

    总体地说,是和两位帝王有关。陈老先生接话,李白有一首叫做《长干行的诗,‘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这个‘长干里’,就是淮河畔的一个地带,起初属于吴国,后‘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越国占领此地后,筑城于此,城称‘石头城’,而附近的山则被称为‘石头山’。

    后来,越国又被楚国灭掉,楚威王见石头山有‘王气’,便令人破山寻脉,埋金镇之,此地从此便称为‘金陵’,陵是山,金就是黄金。

    再后来,秦取六国,秦始皇再次发现石头山有‘王气’,这一次,干脆是开山破脉,引淮河水从此冲过,以泄其气,不但如此,更是改‘金陵’为‘秣陵’,秣就是喂马的草,从称呼上彻底将这个地方镇压下去。

    而这一段人工引流和开凿的淮河,便称为‘秦淮河’。

    秦淮河的由来不是重点,重点是楚威王和秦始皇都认为这个地方有王气。

    听着陈老先生的讲述,许广陵又想起了之前查找老子的资料时,关于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望气的故事。

    之前,他只以为这是个故事,属于民间附会居多,但这时,他就沉默着。

    陈老先生讲过,又是章老先生接手,老先生沉吟着,缓缓开口:最初,人们认为天地间是空的,一片空白,但现在我们知道,它并不空,而是广泛存在着一种叫做‘空气’的东西。

    这虽然已经是常识,而且我们也能够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但直接地,眼睛是看不到它的。

    说到这里,老先生伸出手来,竖着手掌在身前上下移动了几下。

    我们还知道,我们身边的这空间中,不但有空气,还有磁场。

    磁场是什么东西?是一种力,但根本来说,还是一种物质,没有任何力,可以‘凭空’地发生作用,只是目前来说,我们尚无法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看到这种东西。

    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月亮围绕着地球旋转,经典物理学上把这归因于万有引力的作用。辛弃疾有一首《木兰花慢的词中有一句叫做‘飞镜无根谁系?’事实上,确实有东西系着这个飞镜,也就是月亮。

    只是这个东西,我们看不到而已。

    如果有一把刀,很大很大的刀,能切断或者说隔断这种东西,那么拿起这把刀来,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砍一下,再在地球和月亮之间砍一下,地球就会脱离太阳的束缚,掉下去,月亮也会脱离地球的束缚,掉下去。

    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过程中,科学家们通过一些异常,猜测宇宙中存在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他们把这种东西称为是‘暗物质’,但这只是一个统称,暗物质,可能是很多种很多样的物质。

    暗物质,不止是远处的事,不止是天体间的事。

    我们不知道身边的空间中,是否存在着暗物质,甚至是否广泛分布着大量的暗物质,就如空气一样,我们甚至不知道阳光中月光中,漫天星光中,是否也存在着暗特质,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暗物质光雨,从我们的身体中穿透而过。

    许广陵静静听着。

    章老先生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端起茶杯啜着茶水,而陈老先生又再次上阵:《西游记中有一个人叫二郎神,二郎神的特征是有三只眼,即在正常的两只眼睛之外,还有中间的一只眼。

    三只眼的传说并不是中国才有。

    在更久远以前,在许多文明的传说中,都有过关于三只眼的故事。

    小许,你思考的时候,最常做的动作是什么?说到这里,陈老先生问许广陵道。

    思考的时候。

    最常做的动作?

    思考的时候,没有什么动作吧?许广陵现在就在思考。但就在下一刻,他明白了。

    因为他在不自觉地微微皱眉。

    皱眉!

    具体地说,是上额周边,以两眼中间的上方为中心而汇聚。

    而看到他这个细微的表现,此刻,不论是章老先生还是陈老先生,都微微笑了笑,然后章老先生说道:拙言,那就是第三只眼的位置。

    佛教有‘天眼’的说法,‘於眼,得色界四大造清浄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麁,若细,诸色无不能照。’

    这天眼,也就是那第三只眼。

    有趣的,不仅仅是传说。在那第三只眼的位置,向里,在解剖学上,有一个切实存在的东西,现代医学把它称为‘松果体’。松果体有感光功能,有人认为松果体是退化的眼睛,但这个认识太过浅薄,因为它绝不仅仅是眼睛那么简单,它对整个生命体,都有一种复杂而又系统的调摄作用,更像是人体的一个综合控制台。

    拙言,你仔细回想一下,你看到的那个‘气’,到底是用外面的两只眼睛看到的,还是用里面的那第三只眼睛看到的?

    章老先生这般问着。

    ==

    感谢焰红雪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倾国倾城之舞袖的月票捧场。



第221章 所谓神通
    到底是用外面的眼睛看到的,还是用里面的眼睛看到的?

    这真是许广陵之前绝没想过的问题!

    他更不知道,人在正常的两只眼睛之外,还有内部的一个第三只眼睛。

    之前,不论是提高很多的记忆,在脑海里能够清晰地成像,还是神农诀的分析在脑海里的呈现,都被他归因于现在身心的感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真实的拟像系统。

    就如绝大多数人,闭上眼,在脑海里想像着一又或者十等数字或者说图像,是并不困难的。也因此,在脑海里能够形成整个的一本书或者说一个清晰的图表,许广陵只以为那是人体正常功能的放大。

    从效果上来说很稀奇,但从原因或者说性质上来讲很正常,没什么好奇怪的。

    嗯,之前他是这么认为的。

    但现在经过章老一说,他才知道,那多半不是拟像,或者说想象,而是真实的成像。

    然后,回到章老的问题。
1...104105106107108...6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