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全知全能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李仲道

    好吧,这么形容是略嫌夸张了点。

    而且根本窍法的进展也绝没有这么快。

    但那种态势,却确实是给了许广陵这样的一种感觉。

    怎么说呢,就好像是推一个石滚,刚开始时推得很吃力,推得脸红气粗脖子大也不大能推得动,但慢慢地,这石滚它怎么越滚越快呀,似乎不用推它都自己朝前滚了。

    这时,不是人推石滚,是石滚带着人跑了。

    还要加速跑!

    许广陵自然是乐见此事的。

    十二大窍至此已通其六,四外窍俱开,四内窍则通了一半。

    在这个开窍的过程中,许广陵对人体又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和认识,这种收获,毫无疑问会对身心的进益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同时,许广陵不用想也知道,他针灸及用药的水平,必然又大踏步地朝前迈进了。

    这就是大宗师之道对医道这个体系的全面辐射和加持。

    这么说吧,哪怕从今天开始,许广陵再不用针,再不研药,不论是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还是实际操作方面的验证,全都不再涉及半点。

    等他大中小窍全开之后,不论是针还是药,他的整体医道水平,也绝对比现在提升不止一个层次!

    拳法的根本不在拳,而在脚。

    依照此语,许广陵现在也可以断然地说一句,医道的根本不在医,而在道。

    什么道?

    对人体的认识和了解之道。

    而他,现在无疑就走在这样的一条道上。

    所以,什么是正道和大道,什么是旁门左道,什么是根本究竟之道,什么是枝节末叶之道,到了现在,已经是再清楚不过了。而这种认识,让许广陵对伏羲诀的契入越来越深。

    伏羲诀的习练,则加速着根本窍法的进展。

    许多时候,许广陵站在天池底,气血于体内缓缓流动,时间恍若静止,他的整个身心状态也仿佛处于静止。

    但当然不是。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躺在船板上,风平,浪静,云闲,一切都那么暇逸,让人错以为这船是静止的,却不知,轻帆趁风,只用半天的时间就已行过了百里。

    这首诗,用来形容许广陵的现在,是比较恰当的。

    或者李白的那首其实也可以,虽然稍显奔放了些,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就在左肩窝窍打通的第三天晚上,许广陵的左股窍,打通!

    在贯通的那一瞬间,气血的强劲涌动,让许广陵的整个身体,都是麻的。

    其触感和效验,比肩窝窍打通的时候要强烈得多,这也让许广陵明白,腿脚虽然是身体的偏远之郡,但当它与核心真正地融为一体时,整个身体,都在大幅度地升华。

    这让许广陵不自禁地联想起了中国的古代。

    自秦皇定都咸阳起,北方毫无疑问一直就是帝国的核心,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南方一直都是蛮荒之地不毛之地,直到隋炀帝开挖大运河沟通南北起,南方才从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帝国的体系。

    也由此,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整体奠基和腾飞。

    十二大窍,已通其七。四外窍俱通,而四内窍,至此,也只剩下最后的一个右股窍了。

    许广陵开始稍微侧重,对下盘的关注。

    他做什么?

    打拳!

    还是那句话,拳的根本,不在拳,而在脚。

    打拳是要出力的,这力从哪来?

    单纯以许广陵现在的情况来论,一拳打出,最多有百分之十的力道来自于手臂本身,而其它的绝大多数,来自肩窝处,来自脏腑,来自背脊,来自腰腹,来自腿,来自脚。

    一拳或一掌击出,手掌本身只是代表,它是聚集着整个身体的力量。

    自手掌而下,臂胸脊腰腿脚,所有部位的气血都为之而风起云涌,哪怕十个脚趾,于其时,也是处于气血攒簇状态!

    身如弓兮臂如箭,箭指之时,也是弓收弦紧之时。

    所以现在,当只剩下最后的一个右股内窍未开的时候,许广陵开始了打拳。

    他还是在天池中打的。

    不是天池底,而就是在中央的水中。

    只要有过游泳经历的人都知道,人在水中,其实是处于一种半失重状态的,这个时候,身体既可以说是比陆地上更灵活,也可以说身体无所依,似乎没有重心可言,如同飘萍。

    但其实重心当然还是存在的。

    当你的身体能在水中稳下来的时候,重心,就和在陆上没有任何差别了。

    在水中打拳,于许广陵而言,已经成为了习惯,这时打拳,他倒不再是肆意地发挥了,不再是打他的许氏混合王八拳,而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一招一式地打着陈老先生教给他的那些拳法。

    有一个词语叫做反刍。

    某些动物比如说牛,吃草时,它先大口吞食,短时间内就可以吃掉大量的草,正是先不管消不消化,只管吃,吃饱了再说!

    吃饱之后,得暇时,再把吃到胃里,已经经过胃初步消化过一番的草,返回到嘴里,再慢慢咀嚼,吞到胃里。

    这个过程,可以多次地来回。

    直到那些草,在胃里和嘴里,反复来回地运转消化,尽可能地消化后,被身体最大程度地吸收!

    从某种意义来说,许广陵现在就是在反刍。

    当时从陈老先生手里学习这些拳法,那是真的快,一天一套,甚至后来一天好几套的。

    这么快的速度,掌握了没有?

    掌握了!

    但单纯只是掌握而已。

    他的头脑记住了这些拳法,并且完全可以说是相当地深刻地记住了,但他的身体没有记住。

    前段时间,刚下天池的时候,许广陵也打拳,并且把这些拳法肆意地截取,取他所需,然后在陆上和训练基地那些好手对战的时候,发挥出了惊人的战力。

    但现在,他老实地打着拳。

    一招一式。

    每一招,每一式,许广陵都既认真又缓慢地打着,然后细致入微地体验着,这每一招每一式对身体气血的引动和影响。

    ==

    感谢有名烟鬼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staralan的月票捧场。




第368章 武宗之路
    许广陵第一个接触的拳法是太极拳。

    那时,章老先生还不是他的老师,而只是一个寻常的公园老头。那时,许广陵也是第一次从灰暗中抬头,在大早上,神经病般地去公园。

    两人以拳结缘。

    老人演示着,他跟学着。

    先学招,后体会架式,再随后又在老人的引导下,试图去领悟太极拳的宗旨,并由此而逐渐走上了一条当初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道路。

    时间才堪堪半年左右,但只有回忆起来,才会发觉这段路到底有多长!

    那时,许广陵对很多东西都是一无所知,包括拳法。章老先生,及其后的陈老先生,他们的世界,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对他来说完全就是陌生。

    陌生得如同不存在。

    彼时,许广陵打拳,就只是打拳,他对章老所授的太极拳有所变招,但那并不是他有意变的,而是身体自然而然的改变。

    而这时。

    天池底,许广陵一招一式地打着陈老先生所授的拳法。

    形式上,他是在打着拳,当然实际上也是。

    但与此同时,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他是用自己现在的身心,来体验感受以及解析这些拳法。

    一拳打出。

    一脚踢出。

    不同的姿势,不同的力道,不同的速度。

    它们对手足心窍有什么样的影响?它们对臂腿处的内窍有什么样的影响?它们牵动了身体哪些部分的气血并对脏腑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这些,许广陵全都可以清晰地感知着。

    一套拳法打完,许广陵开始为它打分。当然打分只是顺带,或者说是某种不自禁的本能,而在打分之后,在老老实实一招一式地开打了好多遍这套拳法之后,许广陵开始对它斫砍。

    妙招。

    高招。

    正招。

    蹩招。

    邪招。

    在体验和解析之后,许广陵把那些招式划分为这五个档次。

    邪招,是最下等,对脏腑及气血流动有负面影响的招式。某些这个档次的招式本身是有意义的,比如说用来技击,自损一百,杀敌三千。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才是高招和妙招,甚至绝招。

    但对现在的许广陵来说,自然是无需这种需要自损的招式,虽然这种层次的气血运转根本已损不了他分毫。

    但他还是把这类招式给摒弃了。

    它们的价值,只在于参考,可以作为素材(拳法库)而存在。

    但它们本身,不适宜再存在于许广陵的拳术体系中。

    蹩招,对身体无损,但对气血的运转和调动不合理,或多余,或累赘等。

    正招,就是那些比较合理的招式了,放在象棋中,就是跳马守中,炮镇大营,卒开道,车巡河。它们不是妙手,但却堂堂正正地作为一种基石基础而存在。

    这一类招式,也是许广陵最为重视的部分。

    他未来的拳术体系,也将以这些招式为基础而搭建。

    还是拿象棋来说,象棋对弈中,中后期,所有的妙手和杀招,都是在合理布局这个基础上而产生的。

    你合理,而对手不合理,那么走着走着,你的路便会越走越宽,而对手的路却是越走越窄。然后,他莫名其妙地就会撞到你手里,被你轻易地砍杀。

    你杀他毫不费力,甚至有好多种手段。

    而他前后左右,没有一条路可走。

    所以,站在这个高度来看,其实妙手是不存在的,追求妙手,学习妙手,无异于刻舟求剑。

    只要你合理。

    只要你的对手不合理。

    那么,下着下着,随着棋局的进行,你的妙手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出现得云淡风轻,出现得莫名其妙,出现得可以频繁到让你想吐。

    你的对手一样想吐。

    他想吐血!怎么就尼玛这么倒霉呢?这运气也太差了吧?这不科学!

    其实没有那么玄妙。

    就三个字。

    他不合理!

    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当初,给许广陵讲授医学的时候,章老经常旁征博引。

    医学是许广陵陌生的不熟悉的,而老人便会用许广陵不陌生的熟悉的东西来举例,通过这种类比,让他得以深入深刻地明白和了解。

    就如讲感冒。

    老人是以中国古代中原这边和游牧民族那边的双边关系,来诠释感冒的。

    今时今日,许广陵的脑海里,关于感冒的条目下有很多备注,而其中相当的一部分,是他后来在图书馆里读书时添加上去的。

    读的什么书?

    不是医书。

    而是历史!

    现在,许广陵就是以自身的象棋大宗的身份,通过在棋道中所悟得的棋理,来引导他对这些拳法招式的解析和定位,并进一步引导着他对拳法体系的建立。

    这种引导有用么?

    太有用了!

    许广陵发现他对这些拳法和招式,理解得再没有任何一刻,有现在这么清晰和透彻。

    有个成语怎么说的?

    势如破竹!

    找到了关鍵,切中了肯綮,随后,就是大局抵定,就是势如破竹!

    当初,初步地学这些拳法,许广陵也不过就是一天学那么一套或几套,而现在,从一个相当的根本的层次上来解析这些拳法,许广陵的进度却反而快得不可思议。

    他先是老实地打着。

    一遍,两遍,三遍,某些拳法,他还会打到四遍,五遍,六遍。

    嗯,截至当下,还没有需要超出六遍的。

    然后,这些拳法招式,就会在他脑海里,或哗啦一下,或慢慢慢慢地,散架,直至彻底地分解开来。

    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
1...186187188189190...6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