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李仲道
这让他们在一起讨论这事的时候,又是惊奇又是佩服。
许先生真的是太厉害了!
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医学并没有什么比较深的了解,要不然,这时的感觉就不会是惊奇又或者佩服什么的,而会是怀疑人生了。
和杨明海他们同样从外地过来的还有好几批,他们并不参加大营的日常训练,早上的时候也只在练武场自己演练着。
演练之余,所有人话里说着的,都是许先生。
然而这一天的上午,他们却并没有等到那位许先生的到来。下午的时候,杨明海一行十二人被带队的长官宣布,休假结束,全体返回!
许广陵在哪里?
他在图书馆中。
昨晚,得出答案之后,今天,他就在图书馆中查找一些相关的东西。
哪些相关的?
辟谷。
禁食断食疗法。
过午不食。
从中国古代,到西方现代,许广陵翻阅着很多的古籍图书杂志,但翻了很久之后他才又发现,这番查找翻阅虽说不上是全然无用,但也基本没什么大用。
其实就一个说法,那就是以他现在的层次,所面对的很多问题,基本上已经不可能在世俗的文字记载中,找到答案了。
别说答案。
就连关于问题的记载,都没有。
高处不胜寒啊。又放下一本书,许广陵微微喟叹着。
其实不是胜不胜寒,而是某种孤单。
老子庄子他们,当年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才留下自己著作的呢?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他们是想立功(学说为帝王所用),还是想立德立言(学说为后世垂范)?又或者这些都不是,而仅仅只是为了抒发某种孤单?
这一刻,许广陵心里忽然升起了这样一种奇妙的想法。
但当然,关于这个问题,是不可能有答案的。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啊。下一刻,许广陵心里念叨着这么一句话,然后手持着一本书,心神却开始沉浸于自我之中。
==
感谢最后的仙人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魔君湿身的月票捧场。
第378章 辟谷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使人这个泉水变浊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饮食睡眠,二是奔波操劳,三是思虑情感。
这是许广陵昨晚的分析。
而他这时想着的,便是其中最关键的一项,饮食。
许广陵首先想着的,是他的饮食变化过程。
少年的时候且不提。
在那几年灰暗的日子里,许广陵是有一天没一天,有一顿没一顿的,什么科学饮食合理饮食,那是半点也不沾边的。
他连吃过一个月的方便面。
他因为感冒在床上躺了两天,然后连续三天的时间里,没吃过一顿饭。
他在很长的时间里一天只吃一顿饭,而就这一顿饭,也完全没有规律可言,有时是大清早,有时是上午中午下午,有时是晚上,也有时是夜里!
他不挑食,但经常吃的东西就那么几样,因为不用费心。
林林总总,简直都可谓是罄竹难书。
真要总结的话,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来形容,论人是怎么作死的。
事实上那个时候,许广陵可不就是在作死么?
这是第一阶段,无序混乱。
接下来,是特殊际遇,以及遇上老师,然后通过太极拳而一步一步走进一个特别的世界,直到在梦中接触了神农诀。
许广陵对神农诀的第一次大规模应用,不是药草,而是饮食。
通过神农诀,他遍析着身边日常或不那么日常的所有食材。而在这种行为之后,许广陵的饮食,可谓完全地大变样。
绝大多数他以前常吃的东西,都不吃了。
反之,绝大多数他以前向来不沾的东西,都被列入了食单。就连基本上从来不吃水果的习惯,也都得到了改变,火龙果和猕猴桃,都被他列入了日常食单,而其它的好多水果,他也都三不五时地吃上那么一些。
这是第二阶段,有序,有择。
而选择的核心依据,就是神农诀。
所有的食材,都先从神农诀那里走一遭。
被神农诀判断为好的,哪怕许广陵以前从没吃过,或嫌麻烦不想买来吃的,依然全都进入了食单,而被神农诀判断为不好的,不管以前吃不吃,反正以后是不吃了。
就算以前天天吃的,也一样。
但神农诀是有缺限的,或者说,是有层次限制的。
当初,被许广陵灌注了草木之气的小树枝,在神农诀下所得到的结果,就和寻常的小树枝毫无区别。
是两者真的没有区别吗?
不是!
只是神农诀辨析不出这种区别而已。
不过一直以来,关于这一点,许广陵并未在意。因为好像,这完全不影响神农诀的使用。
而这么长的时间以来,他的饮食结构,基本上就是通过神农诀而建立。甚至,五花尽绽之后,他在饮食上反而放开了不少,都没有之前的那种严格讲究了。
身体的超强代谢能力,给了他相当的自信,让他不那么斤斤计较食物方面的一点点无所谓的沾染。
反正有五花来处理这事,不是吗?
这就是许广陵的想法和行为。
所以两次长途散步,许广陵一路吃着大小饭馆,吃着羊肉泡馍酸辣粉小笼包豆浆油条小肉串茶叶蛋米粉云吞盐焗鸡炒河粉甜白酒八宝粥
一路的行程,如果不是在饮食上实在只是顺带着,这都可以说是一次美食之旅了。
那真叫一个百无禁忌。
直到今天。
今天,此时此刻,在图书馆里,许广陵仔细思虑着关于饮食的问题。
给身体带来最大污染的,就是饮食。
所以说欲要长生,腹内常清,所以后来许广陵和两位老人也探讨过这个问题,而经过那次讨论,许广陵也对辟谷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辟谷,可取?不可取?
两位老人的回答是不置可否,没有答案。
章老的话里话外,是略倾向于不可取,而许广陵基本上也持着此见。他始终认为,任何违背生命本能的行为,都不怎么可取。
辟谷显然就是在违背本能。
辟谷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吃东西。
那么,辟谷之后你不饿吗?饿了之后你不馋吗?馋了之后你不心生幻想吗?心生幻想而又继续让自己不吃,那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这是不舒服。
还有不合理。身体毕竟是时刻处在代谢中的,需要能量,需要各种营养物质。你不吃东西,身体需要很多物质支撑却得不到,其代谢和功能会不受损吗?
所以综合这两者言之,辟谷,不管它有没有好处,坏处却是一箩筐地摆在这儿。
而这时,许广陵又一次地在想着这个问题。
之前,他有过一段变身饭桶的时间,那是五脏处于剧烈的代谢之中。
而今,五色花已然全绽,许广陵先是发现饭量降下来了,然后就是一天只吃两顿饭,而且都吃得不多,却也不会再感到饿。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如果,他尝试辟谷,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身体会受损么?
如果辟谷只是短期的话,多半不会。
因为最关键的脏腑方面的代谢,已经变得微乎其微。它们只需要能量,而基本不需要或者说只需要极少的物质提供。
再然后,不吃饭,能量从哪来?
从两种雾气来!
许广陵不知道汲取多少大地山川之气才够他一天的消耗,但因为这种新的雾气,他不再经常地感觉到饿,这个体验却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不管怎么样,于他而言,辟谷似乎都可以一试。
这是可行性。
然后是必要性,其实必要性才应该排在首位。他为什么要辟谷呢?
就因为昨晚的思索和领悟。
大窍打通后,中窍为什么迟迟没有动静?
是身体内气血的充沛程度还不够吗?
显然不是如此。
所以,应该是另外的情况。
打通大窍的时候,气血充沛可能是唯一的条件。
但到了打通中窍的时候,只气血充沛,多半已经变成了必要却不充分条件了。气血除充沛之外,或者还应该满足另外的一个条件。
而这个条件就是纯净,如婴儿一般的纯净。
==
感谢兔子壹壹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流浪的槐的月票捧场。
第379章 有点难
一个亟待发展而又什么都没有的地区,基本上对什么企业都会是欢迎的。
造纸厂也好,皮革厂也好,化工厂也好,炼钢厂也好,总之,只要是厂,能在这里落户,那就什么都好,千好万好,所有优惠全堆上,一路绿灯,大开方便之门。
青山绿水,变成污染和雾霾。
这是作死么?
是。
也不是。
许多时候,人都要面对选择。
青山绿水的小茅屋,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你选择哪个?
有人可能会觉得前者还蛮有诗意,又是青山啊又是绿水啊,可以登山也可以垂钓,就连小茅屋也似乎都天然自带一些诗意的光环,什么种几畦韭养几只鸡,不要太美。
苏东坡当年就是这么认为的。
在《夜泊牛口中,大概是在一个叫牛口的渡头,他是这么写的: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儿女自咿呀,亦足乐且久。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其欣赏以及认同之意,溢于言表。
但是他的弟弟苏辙根据同样的场景也写了一首诗,嗯,他们是父子三人同行,苏辙的诗题也叫《夜泊牛口,和哥哥一样,不知道是不是老苏的命题作文。
但是和哥哥不一样,苏辙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野老三四家,寒灯照疏树。
见我各无言,倚石但箕踞。
水寒双胫长,坏裤不蔽股。
日莫江上归,潜鱼远难捕。
稻饭不满盂,饥卧冷彻曙。
晚上,破旧的小草屋里,一盏小油灯昏昏黄黄,映照出一种寒冷寂寞。
宾主相对,无话可谈,也不知道该谈什么。
这其中,宾客未必高傲,但主人家破败萧疏,备受生活之苦,那种局促和卑下不用任何描写也能让人想见,至于什么谈诗论文之类的更不用说,主人一家可能都大字不识两个。
穿的衣服破破烂烂,遍是补丁,或者连补丁都不全。
靠水吃水,可是近处的很多人捕捞,每天根本没有多少收获,远处吗,小舟又有哪资本远捞?
饭不满碗,床无厚褥。
夏受蚊虫侵扰,冬被寒冷侵袭,遇到风霜雨雪之类的,对一家人来说就更是灾难
诗意在哪里?
在另一位不在这里生活的客人的诗文中。
而对于这里的主人来说,有的只是困苦,只是磨难,只是被生活压弯的脊梁。没有风雅,没有超脱。
所以,青山绿水重要,还是生存和发展重要?
两个都重要,但是看哪个最需要。
在正常的都市背景中,一瓶水和一块金砖,让你选你会选哪个?只要脑子不抽的人都知道选哪个,而背景置换,换到一个茫茫无边的大沙漠中,甚至你都快要渴死了。
再让你选这两个,你会选哪个?还是那话,只要脑子不抽的人都知道选哪个。
选择需要而不选择重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