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全知全能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李仲道

    综上所述

    养生是一种需要条件的人生讲究,要有闲,要有钱,要有心。思索了一会儿之后,许广陵这般说道。

    他这话一说完,两位老先生就都笑了。

    章老先生没有对许广陵的这回答作出评价,而是先这么问道:拙言,你认为写出《道德经的老子是什么样的人?

    老子是图书管理员?许广陵摸不着章老这一问的重心在哪里,于是略带着点少年人玩笑性质地这般说道。

    老子据说是当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当然图书管理员这一说在网络上另有一层特殊的意义,因为很多人都知道的,近代还有一个人,也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图书管理员。

    于是牵强附会之下,这个职业就被赋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当然了,所谓神秘色彩,也仅止于网上打趣。

    不想章老先生居然知道这个打趣,听了许广陵的这话之后,很是瞪了他一下,接着却又忍不住笑骂道:我知道你这小家伙说的是什么!可不要以为我老人家不会上网的。

    不待许广陵告饶,他便又接着道:那么写出《南华经的庄子呢?

    南华经其实就是《庄子,继《老子被称为《道德经之后,由于老庄并称的缘故,《老子既然有了那么一个听起来似乎很高大上的别名,庄子的粉丝自然不能容忍自家这一位的著作还是只有一个干巴巴的本名,所以也追随其后,弄出了一个《南华经的名头。

    后来到了唐代,唐玄宗顺应民意,直接把庄子封为南华真君,而《庄子这本书,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南华(真)经。

    庄子是漆园吏,类似于现在的园林局局长?许广陵道。

    吏,在庄子那时代其实并不是小吏,而就是一种官,并且职位不会太小,能被称为漆园吏,基本就是主事一级,最次也是副主事,简单来说,权可能不大,位却着实未必低。至少,从名份上来说,是个有身份的人。

    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地位低下的小吏。

    但具体怎么样,许广陵也并不是十分了解,类比现在的园林局局长,许广陵也只是凭本能地随意划等号,两者可能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不过章老先生并没计较。

    他点了点头,这点头多半并不是认可,而是表示继续:范蠡是什么样的人?

    因为曾经辅佐勾践兴越灭吴,又因为和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扯上关系,事实上范蠡这个人的名气还是挺大的,不过事实上这名气只有一小半是来自于谋士,倒有一多半是因为和美人有关,尽管这位美人可能仅仅只是出于民间传说,而实无其人,就如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一样。退一步讲,就算有其人,也多半和范谋士并无关联。

    但范谋士的另一件事却是真的,而并非传说,陶朱公商业巨子财神。

    这是一位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出则为相,辅国定邦,退则为商,财通三江,隐可为学,追源溯远,逸则游冶,泛舟沧浪。可进可退,可用可藏,身健终老,一生昂扬。

    有治世之心,有全身之意,不因匡世而损身,也不因惜身而游世。思索了一会,许广陵这般总结道。

    章老继续点头,又道:张良是什么样的人?

    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刘邦身边的重要谋士,曾被刘邦评价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后来据说是和范蠡一样,功成,身退。

    当然这位阁下年轻时据说还做过一件很出名的猛事,那就是策划刺杀秦始皇。

    这一位和陶朱公有同有异。

    许广陵思索了一下,继续作答,以他那其实并称不上博闻的见识,至于思考什么的,以前基本没有过。所以答案不可能很精彩,甚至都可以说,这一系列的回答,都仅仅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但没办法,他能听说过这些人,并对其有基本了解,其实已经算不错了。

    ==

    感谢云云子的推荐票支持。




第76章 非养即道,古来贤者多如此
    继老子庄子范蠡张良之后,章老继续列举一个一个的人名,大抵是依照朝代的顺序从前往后,直到最后,列举到了近代的那一位图书管理员。

    这也是章老列举的最后一个人名。

    从图书管理员开始,到图书管理员结束。

    这中间,每次提出一个名字之后,章老基本都是那一句:对这个人,你怎么看?

    许广陵能怎么看?

    臧否圣贤?其实真要说的话有很多可说的,对这些人,许广陵基本上还都了解一些,其生平事迹其身后评价之类的,但这种点评非凡人物的行为他一般不做,原因就一个。——以什么立场来点评?

    所以此时,他大概都是简单说上那么一两句。

    但并不敷衍,说之前,许广陵都有认真思索,也确实是认真地总结了那么一两句,虽然不涉及褒或贬,但从总结的角度来说,应该还算是合格的。

    而章老的反应是一律点头,然后继续问下去。

    一个接一个。

    直到最后,将所有要列举的人名都列举完了,也听完许广陵的回答了,他才又道:拙言,对联这个东西,你听说过吧?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许广陵道。

    章老便笑,陈老先生也是微笑,盖因这正是传说中历史上的第一幅对联,算是对联的开山怪。

    当然严格来讲这只是对联里的一种,春联,后蜀孟昶题了这一副对联之后,在历史上,这种格式的文字,被玩出了很多花样,诗词曲联,诗诗余(词)曲对联,算是古代韵律文字里的四大花旦了。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与对穿肠玩的,就是这个东西。

    听说过就好。章老笑道,那我今天也出一个对联,拙言你有兴趣的话不妨试着对一下,当然不必在今天对,以后什么时候都可以。

    顿了顿,章老缓缓念诵道:非养即道,古来贤者多如此。

    养,养生家,道,道家,听到章老所出的这一个上联,之前一个一个列名时,许广陵隐隐感受到的东西这时便陡然地被这句话所贯穿起来,一时间,竟让他有一种震惊又或者醍醐灌顶的感觉,总之,一个抖擞,或者说一个激灵。

    这个对联,从格式上来讲的话,很简单。

    真要对的话,许广陵随随便便就能对出十条八条来,而且就是这个时候,不超过五分钟!但既然明白了章老的用意,他自然不可能随意瞎对,可以说,章老先生之前的那些询问,就是那些个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并非真的询问,并非考试。

    真正的询问和试卷,在这儿呢!

    这个若是答不好,他如果还是和之前那样随意泛答的话,那可就真是降低印象分了!

    好在,章老给他留下了时间。

    这基本上算是开卷考试了,而且是不限时的。作为曾经的好学生,许广陵还是有信心能够把它给答好的。

    许广陵并不打算逞能,在稍后又或者临走之前什么的,把这个对联给对出来,那样的话,章老估计不是欣慰,而是失望了。——有时候,答案并不重要。

    又或者说,关键并不在答案。

    而是追寻答案的那个一个过程,以及过程中的收获。

    这一份试卷,在许广陵看来,大体就是如此。当然,这也只是许广陵自己的认为,究竟章老本人是否这个意思,就不知道了。

    这时许广陵只是点了点头,道:非养即道,古来贤者多如此。章老,我记下了,回去后我先查找一下资料,再想该怎么对这个对联,请您给我一点时间。

    不急,十天不算早,十月不算晚,哪怕是十年也不算迟。章老笑呵呵,把开卷时间直接给近乎无限延长了,好了,这算是开胃菜,休闲话题,我们来说点正式的。

    开胃菜?

    休闲话题?

    许广陵只想说,就只是这个开胃菜,便已经让他有一种刚刚饕餮了一番的感觉。

    章老的提问或者说思路,直接给了他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他从这个方向,去观察历史,观察古往今来那些名贤人物。还是那句话,答案不重要,甚至章老的这个总结正确与否,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条线索。

    提起来,抖一抖,应该是能抖出一些隐没在历史长河之下的东西的,而那些东西,在文字里,在历史记载中,是看不到的。

    一个个人物,如同一根根线条,这些线条如果有交汇,那个交点,是能够找出来的。分处于不同的时间不全面以至于真假难分的文字记载,都是阻隔,但章老提供的思路,是一条辅助线。

    一条辅助线可能不够,但辅助线本身,也同样是一种思路。——有一条,就可以有第二条第三条

    许广陵不知该如何向章老表示感谢,而此时他能做的,也只是恭敬而听。

    如果之前的这个,真的只是开胃菜,那章老的正菜,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拙言,听说过‘内经’这本书么?章老先生此时这般问道。

    黄帝内经?许广陵道。

    章老点头。

    听说过,也看过一些关于黄帝内经的综述性介绍,但这本书,我没看过。许广陵略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以前,在好几个图书馆里,他都是有看到这本书的,但因为早早就知道它是一本医学典籍,所以从没有生出翻它的意思。

    章老笑了笑,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然后走了回来,递给许广陵,拙言,喏,你看下第一节,重点是我标出的那一小段。

    许广陵起身,伸两手接过,低头看去,却发现正是《黄帝内经,而待翻开章老所说的第一节,就看到了用铅笔在底下划线的那一段——

    岐伯曰: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

    感谢小小中医的推荐票支持。

    话说,看这本书的书友们,有能替许广陵把那个对联对出来的吗?



第77章 第一堂课
    女子七岁,肾气盛丈夫八岁,肾气实

    许广陵看了这一段之后的感觉,怎么说呢,震惊谈不上,但确实还蛮受到了一点冲击的。

    这一段,直接解决了他以前的一些小小疑问或者说不明白的地方。

    比如说,古代女子十四及笄,男子十六加冠,都表示从此成年了。为什么女子只有十四而男子必须等到十六?许广陵现在明白了,也明白了女子为什么普遍比男子早熟的原因,敢情还不是普遍,而是完全。

    比如说,更年期。

    更年期这个名词出现于何时?许广陵不太清楚,但应该不会太早。但是章老给他看的这一段,直接告诉他,早在几千年前,华夏就在文字中,而且是医学典籍里,明确记载了男女更年期的大致年限以及源由了。

    西方的圣经里说,上帝用亚当身上的一根骨头,造了夏娃出来。看到许广陵看完,章老缓缓说道,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男女身上的骨头是一样的,并不存在男多女少或者女多男少的问题,但是有一个事实却仿佛告诉我们,男女,简直不是同一个物种。

    那就是男性的生物时钟,要比女性的生物时钟长,不是长一点,而是长了足足八分之一!假如从基因层面来说,人类存在寿命极限的话,男性如果有八百岁,那女性只有七百岁,男性如果有四百岁,女性则只有三百五十岁。

    说到这里,章老对许广陵微微一笑,然后道:拙言,前几天我们说过心跳的问题,现在你来猜猜看,男性和女性,哪个的心跳更快?大概要快多少?

    女性,快八分之一?许广陵道。

    章老颔首:差不多,但数据上因为还有其它一些影响因素,所以不是八分之一,而是因个体条件不同,呈现较大的差异,很难取一个平均值。

    许广陵也点头,表示明白。

    简单来说,女性总体心跳比男性快,是确定的,但快多少,不太好说。

    还是那句话,开先者,谢独早。女性的代谢,比男性的代谢要快,这意味着,其成熟得,要比男性早,与此同时,其衰老得,也比男性快。章老淡淡说道,这是不需要任何数据任何理论,单靠观察,就可以知道的一个现象。

    许广陵点头。

    然而,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发生了。章老微微笑着,拙言,你再猜猜,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哪一个更长?

    不用猜,单靠章老此时说话的内容及语气,许广陵就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

    但他这时也确实被章老引起了好奇,按理来说,应该是男性的平均寿命比女性要长,而且是大概长八分之一左右。但看章老您的意思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

    这里就涉及到关乎人类身体代谢的一个极重要的指标,血压。章老说着,拙言,知道血压吧?

    许广陵知道,但又不知道。

    知道是听说过,也似乎大概明白血压是什么,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中具体,所以此时他是先点点头又摇摇头。

    见着他的这反应,章老便笑,然后道: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思是黄河的河道不固定,经常改道。改道的结果就是,比如说某个村庄之类的,三十年前,还在黄河的东边,三十年后,却变成在黄河的西边了。不是村庄的位置变了,而是黄河河道的位置改变了。

    许广陵继续点头,表示明白。

    事实上这句话他是听说过的,不需要章老解释。

    但是章老又问:黄河为什么会改道?
1...3334353637...6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