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李仲道
梦中经历,对于食材方面,也就是区区这几种。
但是不是除了这几种之外,许广陵对其它所有的食材都是一抹瞎呢?
并不是。
随着在菜市场中转悠着,许广陵发现,所有地里长出来的东西,不管地上的还是地下的,他现在对之都具有一种相当的辨识力,尽管似乎还达不到专家的程度,但称为是半专家,却已经是稍嫌谦虚了。
而以这样的一种水平,在菜市场里买菜,够用么?
够。
太够了!
所以最终他是满载而归。
如果有懂行的人,就会发现,这位年轻人所买的,不论哪一种,都是这个菜市场里最好的东西。
但事实上不可能有这样一位懂行的人,他既懂豆腐,又懂土豆,既懂红薯,又懂冬瓜,既懂蘑菇,又懂青菜简单来说就是,基本上,什么都懂,而且不是一般的懂,是真正的行当里手
没有这样的一个人!
除了许广陵。
所以也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发现许广陵的特异又或者说超凡之处,他就如其他所有的寻常的买菜客,来了,又走了,只是一些他光顾过的摊主,可能是记住了他。
不过也只是记住了一位顾客而已,同样地不可能知道他的异常。——哪个摊子,哪一天,没有很多顾客光顾呢?难道那些顾客都是懂行的?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据说这是仙人吕洞宾的一首诗。
而现在许广陵就是逛遍菜市场人不识,然后从何处来,回何处去了。
不过人家是三醉岳阳,而他是逛菜市场,这档次么
有了称心如意的食材,以至于晚上许广陵发挥起来,那也是得心应手,而待饱餐自己亲手所做的晚饭之时,心中的满足也是自不待言的,要说惟一的美中不足,那就是这些食材是他选的,而不是他亲自种植的,真讲究起来,到底不是那么完美。
当然,这就是讲究过度,有待治疗了。
晚上依然是去章老那里听课,然后其它的日程,也基本初步确立下来。每个白天,空下来的下午时间,许广陵有时是选择在省立图书馆中度过。
其实把书借回来读也是可以的。
但许广陵现在是处于泛览阶段,虽然他已经把最近阶段的读书目标定向为了华夏历史,并且第一步是指向华夏历史的先秦阶段,看起来目标是很小,可以专研,但事实上,这仍然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大课题。
因此,经常的情况是,许广陵在中,需要不时地查找参考相关的其它作品或资料。
把那些书籍都借回家?
借不过来!
所以,直接窝在图书馆读是更好的选择。所幸来回时间,并不算虚过。——有太多的东西,可以于赶路的时候,在脑海里思索和进行了。
如此这般,忽忽就是两三日过去。
许广陵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又充实,在章老那里,每一天晚上他都会大开一次眼界,随后对人体的认识便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对于先秦史尤其是诸子百家人物的研读,同样让他收获匪浅。
说实话,哪怕是最为大名鼎鼎的《论语,许广陵以前也没有真正读过,但这时,一点点读来,遇到不懂或不理解的就跳过,遇到懂的,就深挖猛打,横向纵向联系其它。
因为不是真正地做学问,而只是在进行一种自我填充,所以许广陵的研读自由度很大,甚至也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限制,因此,这种研读,让许广陵简直如鱼得水,乐在其中。
如果没有什么其它的事件来扰,说不定这样的日程许广陵能一直持续下去。
但哪怕是孤僻如他,也还是有外界联系的。
不说最近的章老陈老两人,前些天,他还和大傻佳公子两人商定了一件事情呢。所以这一天,许广陵接到了佳公子的短信:老三,准备收货!三样一起的,具体见邮箱。
这就是佳公子的毛病。
都这年头了,谁还写邮件啊。但在此之前,许广陵已经和佳公子通过邮箱联系过好些次了。大抵是佳公子给杂志写稿写惯了,稍微多一点的事情,两三句话说不清楚的,他就会习惯性地拟成信件。
他以信件发来,你回肯定多半也是用信件回。
所以哪怕是以前从来不用邮箱的许广陵,现在邮箱里也堆积了不少的信件。
==
这章因为是给夜梦冰书友的加更,所以就没有例行的章末感谢了。
其实也还是可以有的,比如说感谢夜梦冰的推荐票支持,感谢夜梦冰的月票捧场。然而我在前面分别都已经感谢过了,所以,哈哈
那就感谢所有人吧,感谢大家!
感谢大家的订阅支持,感谢大家的月票捧场!
我哪怕再自信,也还是需要大家的支持和捧场给予我以信心,因为得不到赞同的自信终究不过狂妄而已。
所以,再次地,真诚地,感谢所有订阅支持的书友!
第99章 门道,梦境里的事
私人邮件,不是公函,所以佳公子的信件内容随意得很,但还是很有条理的,也大体说了那么几件事,当然,肯定是关于那三样材料的。
先是红薯。
佳公子为许广陵的事专赴红薯种植区,但作为一个美食专栏作家,所谓摸蛤兼洗裤,来都来了,这一趟跑他也不可能仅仅只是给许广陵买点红薯就算完事了。就如一个商人出差某地,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后不顺便了解一下当地的物产又或者行情什么的,那能叫合格的商人?
所以到了种植区之后,佳公子如别人游览风景名胜一样地参观了红薯种植区,其间甚至还以自己那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身份联系了区政府,结果不知道是不是政府冗余人员太多,居然还真买他的帐!
不但派了一个小伙全程陪同他旅游,参观完了,不需要再怎么瞎跑腿的时候,甚至还把小伙又给换成了漂亮妹子,陪同他在最终选定的小镇对村民进行随意性采访什么的。
说着这事,佳公子不无得意地在信件里炫耀:哥就是这么帅,这么能!老三,如果换成你,能有这待遇么?
那还真没有,不可能有。
许广陵服气。
然后就是转到红薯而且是黄心红薯的事了,佳公子告诉他,据当地的种植户讲,这种黄心红薯是不适合做粉条的,也根本没有人会用这种红薯来做粉条,找遍全国都找不到!
啥子?这种地瓜做粉?要被戳脊子额!
佳公子模仿着当地人的语气,告诉许广陵,用这种红薯做粉条,极不划算,也极不合理,不合理是这种红薯含的粉少,天然地就不适合做粉条,就像用小子或无子西瓜做烤瓜子一样,属于瞎搞,不划算当然也是同样的理由。
然后在采访中还有一位老大爷说了一件也许有用也许没用的事,而且这事的可靠性也根本无法验证:
其它红薯烤了吃会上火,这种红薯不会,吃再多都不会,以前当地有个大户人家,家里堆着很多很多金元宝的那种,什么金贵东西都吃得起,但人家不吃,早晚就吃这种红薯,吃红薯稀饭,吃烤红薯,吃薯叶包子,他们一家都很长寿的。
上不上火什么的好说,但后面的这个事
第一这事不知真假,老大爷也只是听他爷爷说的,而非亲见;第二,那个年代,大户人家,或许天然地就长寿,和红薯什么的可能毫无关系;第三,或许那个大户人家基因优良呢,就算天天吃稻糠都是有可能长寿的,作为见多识广的美食爱好者,佳公子相当地保证这一点。
所以越是见多识广,越是知道这短短的话里水分却多得能淹死人。
但同样也因为见多识广,知道这世上有很多稀奇事,普通人不了解,但它们一直存在着,所以佳公子也不敢轻易地就否定这事。
而且那位老大爷还说了,那个大户人家,他们家里,很多人都活得超过了一百岁,最少都活到九十多岁!这事,他们当地人都知道的。——在随后的采访中,佳公子证实了这一点。
那个大户人家还在吗?这是佳公子当时的问话。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很遗憾,不在了,早在七八十年前,就举家搬迁走了,至于搬迁到哪里,当然是没人知道,甚至还在不在大陆,都不知道。
随后,佳子公说,这里直到现在还流行薯叶包子,每年到了薯叶可食的季节,这个地区的不少人家都会做薯叶包子,就相当于举国性的端午吃粽子一样。这个习俗在全国来说似乎也只有这个地方才有,别处都没的,至少佳公子以前没听说过。
这一点,似乎可以作为一点点的旁证。佳公子下着这样的结论。
然后对于许广陵的奇特的粉条,他是这样看的:老三,你要么就是瞎搞,要么这里面可能还真是有点什么门道。
是瞎搞还是门道?
说实话,许广陵自己也不知道。
这种前所未闻的粉条做法是来自于梦里,梦里的好多东西许广陵已经验证过了,比如说象棋,比如说电脑知识,比如说九品白玉羹,也有好些还没有验证过,比如说十菌清汤,比如说这种粉条。
已经验证的部分,让许广陵感觉梦中经历感受的并不一般,不论是象棋还是九品白玉羹,其水准都超出许广陵预料。
象棋,如果经过一番洗练,许广陵自信能与古今任何一位国手名家棋盘对战,而这事也很容易验证。古代国手就不说了,反正其总体水平不可能超过现代,而现代的那些大师棋手,大多可都还活跃着呢,许广陵已经决定,要想办法,和他们同台较技一下。
不是为了输赢,许广陵是想通过输赢,来衡量一下,梦中那经历带给他的知识技能,到底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层次。——而象棋这个东西,似乎是截止目前为止的梦里,最容易验证的了。
一者高端棋手的圈子很小,就那么一小撮,二者它很客观,纯客观的,毫无主观成分。在棋盘上,赢就是赢,输就是输,绝无任何水分可掺。你说你水平高?赢了就是高。你说你水平高但是不适应某种风格,所以输了?
对不起,请你走远点。
客观带来直接,所以水平很好判断。
至于其它,不管厨艺还是陶艺什么的,都没法做到这般直接,有风格问题,有喜好问题,还有手法流派等一系列问题,反正可以扯淡的地方多了!
也因此,许广陵决定以象棋为切入点,通过它来衡量梦中其它的一系列经历。
当然,其实这也未必有多少用。因为许广陵并不知道,他从梦中获得的象棋经验的水准,和他所获得的其它经验的水准,是不是一致或者大致相当的,或许,它们本身就相差较远呢?
那么这种衡量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但不管怎么说,许广陵还是决定衡量一下。——就当是满足他的一点小小的心愿吧。
回到粉条上,这种粉条是瞎搞还是门道,也很快就可以知道的。
别的不说,好不好吃,总是很容易验证的吧?
==
感谢迎风飘羽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喜欢只是开始的月票捧场,嗯,本书收到的第二张月票。
第100章 亲兄弟
还是佳公子的信。
那边有很多做粉条的,种植区不止种植一种红薯,所以佳公子是直接把红薯给弄成粉了,老三,按你要的量,不弄成粉,我都可以直接给你发火车专列了。
这太夸张了,许广陵要的不过就是几百斤而已,好吧,大几百斤。
信中附了很多照片,在许广陵看来最有意思的一张是佳公子穿着农民伯伯的衣服。——其实现在真正的农民伯伯早都不那么穿了,然后头上还戴着一顶麦杆编织的凉帽。
喂,伙计,这是秋天了好么,不是大暑天啊!
不过应不应季倒也不好说,有些地方初秋甚至秋末到了中午时分也都还是比较热的。
上面那些是佳公子的衣着打扮,而他的动作就更乡土了。——这位大哥微偻着腰,挑着一担沉重重的红薯,一边一个筐子,筐里实实的都是红薯,两筐加起来应该不轻,至少也有个两三百斤的样子,迎着太阳的方向,咧嘴笑着。
一口白牙灿烂。
看不出来,这位仁兄还有那么一把子力气,虽然小腰都被压弯了。
在他身边确实也有一个卖相挺不错的妹子,手搭凉棚,同样笑得灿烂,应该就是他所说的政府工作人员了。
主要是衣着气质看起来比较像。
然后,紧接着这张照片下面的,同样是一张类似的照片,那是大傻脚趿一双黑乎乎的塑料大拖鞋,穿着大短裤,上身则是十块钱五件的那种地摊式短袖衬衫。
嗯,云南那边这个时候确实也挺热的,正常二十来度,运动或者说劳动一会的话,身上出汗是肯定的。
这张照片哪里和佳公子的类似呢?
那就是大傻以两手熊抱的姿势抱了一个大筐,这筐和佳公子那个不一样,前者是阔口扁篮子,这个虽然也是阔口,但却像是竖起来的高高的垃圾筒,以至于大傻抱着这个大筐,而且还是里面看起来同样装满了野山药的大筐,一是很吃力,二是这个大筐把他的整个上半身遮去了大半。
然后此君从大筐边上吃力地偏出头来,对着镜头笑
不,这位没有笑,他是抿着嘴,瞪着大眼,努力作出很有力量的样子,但其实之所以没有笑,估计是不堪重负,实在笑不出来。
接下来是重点。
也是佳公子特意把这两张照片放在一起的原因,老三,你来说句公道话,这两张照片,谁更帅?
啧,这位估计不知道帅的人很容易被不帅的人给掐死。
再接下来就是正题了,就如同之前在qq所说,大傻亲自上山,和他老爹老娘以及找的几个乡亲给挖的野山药,同时,也是亲赴东北,给采购的人参。
亲兄弟明算帐,老三,虽然我们不是亲兄弟,但志趣相投的关系也未见得就比亲兄弟差了,说不定比亲兄弟还要更好,所以帐还是要按照亲兄弟来走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