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李仲道
下一刻,这石雕再次散为无数碎片。
这一次,所有的碎片都是圆球,大大小小的圆球。
又一个石雕。
这一次,石雕不是散为无数碎片,而是散为极细极细的一堆粉末。
随后,紧接着这影像,出现了一段文字:
“殊途者曰法,同归者曰道。”
“道唯一,法万千。”
“道法双举,是修行正途。”
◇零零看书网◆
“法不足时,以道演法;道不足时,以法演道。道法皆不足时,但寻机缘。”
“亦山,为师这里,有道,也有法。”
“道未抵天地大道,但引你超凡入圣,绰绰有余;法亦不甚精妙,然让汝初识造化,却也并非难事。”
“前有十小童,彼等天资禀赋,各有不同。”
“设汝为其师,不依成法,但以汝现有之高度,可否为彼十小童研创不同之法门?”
“亦山,以汝之十法,换吾之一法,此等交换,你觉得如何?”
徐亦山从“梦境”中醒来。
感叹了一番,又沉思了一会之后,徐亦山让薛守一去把许同辉叫来。
许同辉正躺在院子里晒太阳呢。
好些天了,他都懒得很,早上,晨练然后又早饭之后,他就躺在躺椅上晒太阳。
这些天几大宗门忙得很,没人有闲工夫理他,许同辉也就暂时能够偷得浮生几日闲了,不再像前阶段那样,今天这家请,明天那家请,偶尔没有请时,却是别人找上门来。
像这样啥事没有的晒太阳,简直太美了!
可惜,天不遂人意!
徐亦山又来请。
薛守一比以前更显恭敬,但许同辉对这位老人,从见到的第一面起到现在,也是一直都保持相当尊敬的,两人前后相偕着来到了郡守府,然后薛守一还是退下,把空间留给了两人。
“同辉,你闯了大祸知道不?”徐亦山一脸郑重。
许同辉:???
我好好地在家晒着太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怎么就闯祸了,还大祸?
“你的那十粒小凝气散!”徐亦山解释。
许同辉:???
看许同辉还是不解,徐亦山痛心疾首,“同辉啊,你的那十粒小凝气散,让十个孩子有了完全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际遇!这对那些孩子来说,是天大的大好事!但是,同辉啊,你想过没有,那十个孩子的以后,怎么办?”
许同辉:???
徐亦山伸手拍拍许同辉的肩膀,然后搂着他一副哥俩好地往后头走,一边走一边说道:
“同辉,你想过没,对那些孩子来说,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
咕咕咕,大家新春快乐!
呃,最近小咕几天,大家应该都理解哈?其实我最近好勤快的说!
第268章 宝剑值千金
【】(iishu),
给十个小孩研创不同的法门。
这对徐亦山来说,其实就相当于收十个小孩为弟子,然后教他们修行。
要求么,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十个小孩要通过十个不一样的法门来修行。
有难度吗?
当然有!
这事如果换一个人来办,比如说许同辉,那就算把他整个身体都熬成渣,也熬不出十种法门来。
而哪怕换成四海门门主等人,也同样办不到。
一二三四五六七**十。
从“一”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十”,似乎不是很多,但当这个数量和后面的“法门”挂勾的时候,似乎不是很多的“十”,就变得相当庞大且恐怖起来。
因为一个法门就足以支撑起一个家族!
哪怕新近被擢升为所谓五品世家的庄家,所拥有的也不过就是一种法门而已。
翻遍祖祠也再翻不出第二种了!
四海门这样的宗门情况应该会好一点,因为毕竟是世家集合,但事实上这种集合的程度也是很有限的,那就是势力集合,但功法不集合。
而其实就算功法集合,多半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一是重合度较高。
二是层次太低。
而对徐亦山来说,这事有很大难度,却并非不可完成。
坐镇安南百年,郡守府零零碎碎是收集了不少法门的,虽然大都是一些零星片断,但片断也有价值,特别是对徐亦山这种层次的人来说。
这是他的资源之一。
资源之二是他的家族以及师承出身,而资源之三么,就是现在距离天阶只差一步的高度了。
把这三者揉合到一起,再拉着许同辉做壮丁,徐亦山就这样地开启了功法“研制”工作。
说难当然难,而且是平生头一遭。
说易,其实也容易,因为这就是身为修者最大的看家本领,行坐住卧,吃喝呼吸,全都围绕着这些。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徐亦山还是磕磕绊绊,但没多久,就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他一身所有的修行资源,都以此为目标聚集,然后分解、然后再重新集合。
才研制到第三种法门,徐亦山感觉自己就明白了,师尊兼圣尊,为什么会对他提出这样的一种“交换条件”。
之前,他自觉对修行的各种领悟已经是很深很深了,不止深刻,而且精细,简直都有点到了一丝一毫都无需更改的地步,但现在一分解聚合,并且才只是涉及低阶的部分,就让他又生出了无限多的领悟出来。
以前简直了!
徐亦山简直都有点为之前的认识羞愧死。
不知道师尊是不是就看到了这一点呢?
而在这个过程中,徐亦山也发现了自家师弟许同辉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见识少,但体会深。
见识少,很多东西都不知道。
但那些知道的东西,往往三两句话一说,就让徐亦山立即刮目相看,甚至时不时地心中有所震动。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徐亦山也明显感觉到,许同辉对他也是越来越有点……
呵呵。
好师弟,好生看着,好生学着吧,师兄比你多过的这一百多年,也不是白吃饭的。
以前是传承比不过你,现在么,咱们师兄弟两人站在一条线上了,我倒要看看你以后拿什么,来追赶我这个师兄。
徐亦山心情愉快地完成了四种功法、五种功法。
到第六套的时候,明显就捉襟见肘起来。
勉勉强强地把这一套完成,不用他人,徐亦山自己就看出这一套和前面五套简直就不似出自一人之手,因为前面的流畅合理,而到了这一套,陡然就磕磕绊绊起来了。
哪个孩子若真用这一套法门来修行,倒不至于说会修行出错什么的,而是在进度的衔接上,极可能会出问题。
比如说有可能在这个地方,一路顺风顺水。
然后到了下一程,立即就陷住了,有可能要陷很久,然后才能再次踏上新的阶段。
而且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于功法中!
意识到这一点,徐亦山就有点愣。
因为这一路上,他自己的修行,好像就是这样的!
而现在,他对这套法门的认识是:有基础,有方向,但是在具体修炼手段上,缺少更好的指导,所以就出现了或者因循守旧或者“顺其自然”的情况。
品。
细品。
品味着这些,徐亦山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师尊当初,其实就是为他研制了这样的一套法门。
现在回首看来,师尊当初有两个选择。
一是让他走己知的老路,在这条路上,师尊明显是得心应手的,但他最后能走多远,不好说。
能不能突破到天阶,不好说。
突破到天阶之后,能不能再有更好的发展,不好说。
其实,特别是突破到天阶之后。
其中情况,或许可以参照安南郡这些宗门世家之人突破到地阶后的情况。
而这些人是什么情况呢?
徐亦山并不心存蔑视,这些年的观察下来,他也发现这些地阶中的绝大多数,都能称得上是“英明果敢”的,还有其它很多的形容,也都可以用在他们身上,关于好的、优秀的、出色的。
但没有用。
再好,再优秀,再出色,也无法抹平功法上的巨大差距。
这就使得他们终生也只能在地阶的“泥潭”里打滚,不要说什么突破到天阶了,就是在地阶的三个层次里,也是寸步难行!
直白点说,突破到地阶,就已经消耗掉他们所有的积累了。
再往前,不论是功法,还是见识,以至于其它资源如灵气环境等,都已经不再匹配,不再能够支撑他们继续往前走。
师尊在天阶,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呢?
以前,徐亦山不会想这些。
首先,他自己还没到天阶,他的所有心思,都放在如何完善自身的修行,以图尽早地突破到天阶。
其次,自小时起,师尊给他的印象就一直是“无所不能”的,这种印象其实一直持续到当下。尽管上次见面,发现师尊其实似乎并没有以前的那般浩瀚广博,但根深蒂固的认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直到这一刻,以另外的一个视点切入。
再想想当初。
师尊给他安排了,一条有别于其自身的路。
一条磕磕绊绊的,一条明显不顺畅的路。
在这条路上,徐亦山走得辛苦,但,也打下了比师尊当年不知道要深厚和完善多少的基础。
其中或许还有不足,甚至是不少缺限。
但。
这应该是师尊能拿出来的最好了!
师尊自身,可能是身陷在天阶的“泥潭”中,难以寸进,但在其安排下,他这个弟子,在人阶磕磕绊绊,在地阶磕磕绊绊,为的,却只是在晋身天阶之后,可以不再弟子如师。
不再陷入同样的泥潭。
或者,就算陷入同样的泥潭,他也可能拥有更大的力量,再继续磕磕绊绊地朝前走。
是这样的。
应该就是这样了。
通过当前的情况,回首自己的一路,再对照安南郡的一众芸芸修者,已经不需要更多的验证,徐亦山就确定了自己的这个发现。
这一刻。
关于师尊的“无所不能”的印象被打破。
也同样在这一刻。
徐亦山心中萌生出了前所未有的冲动。
他想立即再返回南州,跪伏在那个看着和他一般年轻的人面前。
只是跪伏着,什么话都不需要说。
这一刻。
徐亦山心中更升起了一种从来就没有过的紧迫。
修行,修行!
他要尽快地突破到天阶!
他要尽快地走到比师尊更远!
然后……
回过头来,把师尊从“泥潭”中拽出来,使师尊也能够更好地继续朝前走!
徐亦山沉默着。
从刚入师,到现在,近两百年的时间,师尊的容颜以至于气质变化并不大。
如果放在世俗之人或一般修者身上,这应该是值得狂喜的事,两百年的光阴啊,芸芸众生,有几人能安然地面对这么多年的光阴而依然如初?
但对于迈入天阶的师尊来说,这同样也意味着另外的一个情况。
那就是,这两百年的时间,师尊都一直未能有任何大的值得一说的突破!
两百年!
哪怕是天阶,最好的修行的时间,又有多少年?
徐亦山不知道。
他只知道,那时间绝对不会很多。
他的参照对象,是安南郡这些宗门世家的地阶修者,那些很多都已经垂垂老矣的修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