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如果一个丫鬟,能够找到一个羽林郎做夫婿,那真是找到好归宿了。

    李信笑着点头:“这个容易,沐英手底下还有不少光棍,哪天我给他打个招呼,让他给牵个线。”

    “麻烦侯爷了。”

    李信叹了口气:“若是萍儿也嫁人了,姐姐在这里就更没人照顾了。”

    “妾身又不是七老八十了。”

    崔九娘微笑道:“妾身自己可以照顾自己,实在不行了,就再去买一两个年轻的丫鬟来,等过几年,再找侯爷把她们嫁出去。”

    李信苦笑道:“那小弟倒成了媒人了。”

    九娘掩嘴轻笑。

    两个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李信看了看天色,就要起身告辞。

    “崔姐姐,小弟身上还有点事,就先去处理了,至于小小,她喜欢这里,就在姐姐这里住几天,姐姐要是嫌烦了就让萍儿把她送回靖安侯府去。”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

    “为了安全,我会派几个人保护这里的。”

    如今的李信,不是从前那个卖炭的穷小子了,他不仅有势力,还有敌人,钟小小是他的软肋之一,他必须保证这个丫头的安全。

    九娘起身相送,一边走一边谈话。

    “京城里处处凶险,侯爷千万多加小心。”

    李信笑道:“姐姐放心,小弟这艘船现在很大了,只要注意那些大风大浪就行,小风小浪,已经吹不翻了。”

    崔九娘有些感慨的叹了口气。

    “当初的那个小郎君,现在成了大人物啦。”

    李信哑然一笑。

    “也是一样吃饭睡觉,不比别人厉害到哪里去。”

    “得意楼现在怎么样了”

    得意楼是这个女子好几年的心血,如今虽然不在得意楼里做事了,但是多少还有些挂念。

    “小弟也没怎么去过,丢给旁人打理了。”

    李信笑着说道:“不过每个月能挣不少钱,应该还不错。”

    “那就好。”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李信已经走到了院子门口,站在门口的靖安侯,回头看了崔九娘一眼,犹豫了一会儿,开口道:“崔姐姐的事,我想想办法。”

    “千万别……”

    九娘连忙摇头。

    “不值当的,这就是妾身的命。”

    说着,她展颜一笑。

    “现在这样也很好,清清静静的,京城里的人渐渐把我忘了,可又有小郎君跟小小还记得我。”

    “挺好的。”




第431章 正直又狡猾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李信自己也清楚,这种事他是不太好插手的,但是为了这点情分,如果崔九娘有心要进宫,他还是愿意尽力去促成这件事,但是崔九娘不愿意,他也只能算了。

    李信微微点头:“那好,小弟就先走了。”

    九娘款款行礼。

    李信负手走出这个巷子,外面有几个靖安侯府的亲卫在等着他。

    “小姐要在这里住几天,你们带点人,在这里保护小姐。”

    几个亲卫恭敬点头。

    “是。”

    靖安侯府的这些亲卫,很多是李信从退役的羽林卫老卒里找来的,素质都很是不错,而且用起来很顺手。

    靖安侯府的马车缓缓开动,离开了秦淮坊。

    马车在平南侯府门口停了下来。

    这会儿,平南侯府上下挂满了白幡,站在府门口还可以隐约听见里面的哭声,当然了,平南侯府在明面上已经没了直系后人,现在在里面哭的人,都是花钱请来的。

    所以哭的格外卖力气。

    李信走到府门口,只见一个穿着孝服的年轻人,站在门口,对过往行人毕恭毕敬的弯身行礼。

    李信走了上去,问道:“这位兄台是”

    “在下李圳。”

    李信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你也姓李”

    他本来以为,平南侯府的丧事是太康天子在主持的,没想到还真是姓李的在弄。

    这个李圳微微低头,恭声道:“家父李邺,来处理平南侯府的后事。”

    李信心里暗暗吐槽。

    李邺这个人是李慎的堂兄,李慎家里没人了,这个丧事的确应该他来主持,但是现在平南侯府在朝堂上这么敏感,这个老头无论如何也是不应该插手进来的。

    这个李老头,前段时间才被罢了官,这会儿又不安分,再这样下去,他说不定真的会被太康天子给弄死!

    想到这里,李信微微低头:“府君大人在里面么。”

    李圳恭敬还礼。

    “家父已经是一介白身,不是什么府君了,此刻正在里面处理事情。”

    李信迈步走了进去。

    说实话,平南侯府的这场丧礼虽然办的很隆重,但是并没有多少人来,而且现在的平南侯府已经被烧成了一片废墟,只剩下角落里还有一两间院子幸存,看起来很是凄凉。

    丧礼,就在这幸存的小院子里举行。

    靖安侯直接走到这个院子里,见到了正在指挥下人挂灯笼了李邺,李老头这会儿头上的白发又多了几根,但是做起事情来还是一丝不苟,很是认真。

    李信双手拢在袖子里,静静的站在这个老人家身后。

    老实说,他对李邺这个人,并没有什么恶感,唯一不好的印象是他曾经很古板的劝自己去认祖归宗。

    当初,这个老头是位高权重的京兆尹,想要弄死或者强迫李信,只是一个眼神的事情,但是他选择坐下来跟李信讲道理,这就很不容易。

    “府君大人,你不该插手进来的。”

    李邺身子顿了顿,然后转身回头看了李信一眼,长长的叹了口气。

    “你以为老夫想插手进来”

    他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低头道:“就算分了家,老夫毕竟是李慎的堂兄,他家里遭了难,不能连个打理丧事的人都没有,老夫要是不来,全天下姓李的,都要在背后戳老夫的脊梁骨。”

    李信也坐了下来,低头道:“旁人说就让旁人说去,旁人再怎么说,要不了府君大人的性命,但是你非要插手进来,将来天子一句话,你就可能因此丢了性命。”

    李邺微微一笑。

    “你放心,老夫也做了几十年官了,这种事情还是看得明白的,老夫是听说陛下要给李慎办丧事,上书陛下,得到了陛下同意之后,才敢过来给平南侯府处理后事。”

    李信抚掌道:“老大人高义。”

    “同出一门,总不能为了苟全性命,就置之不理吧”

    李邺昂着头,开口道:“老夫读了几十年的书,不能辜负了圣人教诲。”

    老实说,在如今京城里所有人都对平南侯府避之不及的情况下,老李邺还能主动上门揽事,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最起码李信是办不到的。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死问题,而是有可能连累整个家族的大事。

    李邺回头看了李信一眼,闷声闷气的说道:“靖安侯爷跑到这里来做什么,看笑话么”

    这个老头是个很传统的人,在他心里,一直对李信不肯认祖归宗耿耿于怀。

    李信微笑道:“路过,就进来看一看。”

    “府君大人意思意思就行了,早点回家歇着,让朝廷去大操大办,不要把祸事牵连到自己头上。”

    他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老大人本就是平南侯的堂兄,关系很近,如果南疆生了乱子,老大人也在三族之内,这个时候尽量低调一些,不要再露面了。”

    李邺闷哼一声,转头看向李信。

    “昨天老夫去见陛下,陛下说就是你小子进言,拿掉了老夫的京兆尹!”

    “我那是为了保你。”

    李信白了这老头一眼。

    “如果你继续在京兆尹的位置上,一旦李慎逃出京城,第一个死的就是你,现在不管李慎出城不出城,都跟府君大人关系不大,你应该摆酒谢我才是。”

    “李慎已经死了。”

    李邺指了指院子里的灵牌,面无表情。

    李信呵呵一笑:“如果他诈尸了呢”

    这位前任的京兆尹面色严肃。

    “人死不能复生,他诈尸不了,等会老夫把他们夫妻俩埋下去,李慎这个人就没了,平南侯府一脉就此绝断香火,南疆再怎么闹,也跟李慎这个人没有关系了。”

    “总不能污蔑一个死人造反,靖安侯爷你说是不是”

    李信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如果李慎出现在南疆了呢”

    “李慎已死,南疆如果再有一个李慎,那么肯定就是假的。”

    李邺语气肯定。

    “有歹人冒充李慎,意图不轨。”

    李信再一次拍了拍手掌。

    上一次他是为了李邺的情义鼓掌,而这一次他是为了这老头的机智。

    他本来以为这老头这样舍己为人,不惜担着天大的干系,也要给平南侯府办丧事,现在看来,他是想把自己那一脉给再出去。

    老头子说的很对,一旦李慎的丧事办完,南疆以后再出现李慎,那么也注定了是假的李慎,假李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牵扯到李邺头上来。

    “不愧是府君大人,厉害。”

    李信拍手笑道:“只是过几天之后,府君大人恐怕会再一次听到噩耗。”

    这会儿,整整一千人的内卫已经出京了,他们的目标是北周世族。

    这些北周世族里,包括了赵郡李氏……



第432章 饶你一命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听了李信的话之后,府君大人脸色微变。

    如今的李信,已经不再是那个两年前任他拿捏的穷小子的,现在的靖安侯爷,可以说是太康朝第一红人,见天子的次数甚至比尚书台的宰辅们见天子的次数都多,他说出来的话很有可信度。

    李邺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压低了声音。

    “靖安侯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信淡然一笑:“府君大人与赵郡李氏可还有联系”

    “还有。”

    李邺面色微沉,低头道:“先父就是出身赵郡李氏,后来虽然自立门户,但是老夫这些年还是时常会回家祭祖。”

    “世族门阀的时代要过去了。”

    李信声音平静。

    武皇帝之前,天下五国并立,那个时候天底下最尊贵的未必就是五国的皇族,而是这些出身世家的世家子。

    这些世家的寿命可以达到千年以上,国亡而家不亡,每一个世家都掌握了大量的人才储备,他们垄断知识,掌握学术话语权,这种情况在北周独大的时期,一度达到鼎盛。

    当时夸张到什么地步呢

    荥阳郑氏的家主郑规说过,他父亲当初到京城来,那时候的大晋还是偏安江南的南晋,姬家的皇帝是要亲自去迎接这些世家家主,并且奉为座上宾的。

    这种情况,在武皇帝那里被打破了。

    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国家是北周,因此世族多半是在北周做官,只有很少一部分家族,派了一点分支到其他四个国家为官,目的也是不把鸡蛋摆在一个篮子里。

    当时赵郡李氏的兄弟二人,李知节,李知礼两个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赵郡李氏分了出来,到了金陵定居。

    后来大战将起,武皇帝甚至没有敢用李知节这个世家出身的人去攻打北周,而是力排众议,用了叶晟这个“泥腿子。”

    然后,叶老头就用一杆大枪,打碎了看似庞大威武的北周。

    这是世族衰落的序幕。

    在那之后,这些世族的力量虽然大为削弱,但是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毕竟大晋一统天下之后,还是对这些世族采取了怀柔政策的。

    真正致命的是,科考。

    科考这个东西,其实是一个新生事物,本来只有南晋这个文风盛行的地方才会用科考,北周南蜀之类的,多半都从世族里选官,基本不用考试。

    但是大晋一统天下之后,科考就被推行到天下,强制执行了。

    当然,在科考上面,知识垄断的世家子弟还是占了很大便宜的,以至于如今大晋的很多科考出身的地方官,都是有世族背景的。
1...142143144145146...3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