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杀死世族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武皇帝时期的神功七年,一个书铺的匠人,弄出了弄出了成熟的雕版印刷。
这就导致了世家不再垄断知识,从武皇帝再到承德朝,两代皇帝都大力推动科举,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世家的影响力正在一步一步削弱。
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件事情。
如今尚书台的五个宰辅,只有中书令公羊舒一个人是出身世族,而且还不是什么大世族,其他四个人,都是出身普通地主阶层,从科考入仕。
而那些旧世族,只能控制一些地方,无法主导朝政了。
就拿面前的这个李邺来说,他父亲李知礼,是在武皇帝垂拱年间,也就是大晋还没有一统天下的时候,就在金陵为官,到了李邺这一代,已经是根正苗红的晋人,即便如此,这位府君大人在尚书台门口徘徊了近十年,仍旧不得其门而入,被按死在了京兆尹的位置上。
大晋的几代天子,都在给世族挖坑填土。
正因为这样,这些世族才肯赌上性命,要跟李慎铤而走险,因为只有换一个新天,这些渐渐式微的世族,才有机会重新掌握话语权。
如李信所说,世族门阀的时代,已经进入了尾声,甚至墓坑都已经挖好了,太康天子和李信这一代人,就是最后的填土人。
当然了,世族这个脖子以下全部入土的老人,并不甘心就这么消亡,它还想再蹦哒一下,于是他们跟平南军,跟废太子一拍即合。
李信面带微笑的看向面前这个老者。
“府君大人在这里忙活完之后,回家就闭门谢客,低调一些,如府君所说,李慎已经死了,就算真有大变,也不太可能牵连到府君头上。”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
“如果真有祸事降到府君头上,李信能帮则帮。”
说着,李信负手离开这个平南侯府唯一幸存的小院子。
李邺看着这个少年人离去的背影,怔怔出神。
这个两年前狼狈不堪的少年人,如今说的话,他居然已经有些不太听得懂了。
…………
李信并没有离开平南侯府,而是转身去了另外一个院子。
这个院子,已经被烧成了一片焦土,那些烧焦的木头都已经不在了,被千牛卫搬了出去,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平地,还有残破的院墙。
但是这个院子里,有一个地窖。
这个地窖是一早就发现的,当初荥阳郑氏一家二十七个人,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然后被千牛卫抓了上去,李信还曾经来这里看过。
他循着记忆,找到了这个地道的入口。
李信拿着一个火把,在地窖的入口左右照了照,然后他回头对着身后的亲卫说道:“你们在这里守着,我下去看一看。”
“是。”
就这样,李信举着火把,跳了下去,走了大概十几步之后,终于走到了这个地窖的内部。
只有一个石桌子,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在地窖里左右看了看,又敲了敲四周之后,李信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然后他就在那张石桌子旁边坐了下来。
这位年轻的靖安侯爷,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这一个多月,我一直在想你会藏在哪里,但是思来想去,你应该是藏在这里才对。”
灯下黑。
李慎想在三禁卫的眼皮子底下躲好,藏在京城里的哪一个地方都不安全,最安全的地方,就是这个已经被搜查过,并且抓到人的地窖。
这里不太会有人来第二遍,所以最适合藏人了。
所以李信怀疑,这个地窖不止一层,还有另一层,而李慎这一个多月,一直就躲在这里。
不过他刚才四处敲了敲,没有发现有什么暗门。
他坐了下来,声音平静。
“不知道你听不听得到,全当你听得到。”
李信闭上了眼睛,声音清朗:“今天,上面在给你办丧礼,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你,还有你的夫人两个人,就已经死了。”
“你放心,不管你在不在这里,我都不会找人过来挖这个地窖。”
李信嘴角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如果你真的在这里,那今天就是我饶了你一条命,把你给我的这条命还了,以后你我两个人,有怨抱怨,有仇报仇。”
“能不能逃出京城,就看你的本事,我不拦着你。”
说完这些话,李信心里舒服了不少,他站了起来,左右看了一眼空荡荡的地窖,呵呵一笑:“李慎,你这个人啊…”
“活得真没劲。”
说完这句话,李信顺着原路爬了上去。
等他离开这个地窖有一柱香时间之后,地窖的某个地方,突然传来了一声不太和谐的声响。
仿佛是一块玉佩被砸碎了。
第433章 小公爷心里苦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天子三禁卫当中,跟天子最亲近的,永远都是卫戍在宫城的内卫,尽管太康天子得位的时候,是带着羽林卫打的内卫,但是坐上了龙椅,重新组建内卫之后,这位新的天子还是选择相信内卫多一些。
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因此这一次太康天子派去北边抓人的,仍旧是内卫。
荥阳郑氏,博陵崔氏,弘农杨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等等,都在这一次抓捕之列,三千个内卫足足被派出去三分之一的人,赶赴各个世家抓人。
不过李信并不对这次行动有什么好的期许,因为他很清楚,这些人是打定了心思要推翻太康天子,既然这样,他们就不会在意朝廷,更不会束手就擒。
每一个世家,在地方上都是土皇帝,一洲乃至于一郡,都是他们说了算,这些人聚居在一起,以乡勇为名义,光明正大的豢养私兵。
一千个人要去抓他们,显然是不够用的。
不过这并不关李信的事,内卫到北边来回最少要一两个月甚至更久,他现在要做的一是静观其变,二是尽量多的掌握禁军。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是假的,只有拳头和刀剑不假,你拳头上有力气,别人才能够服你。
在接下来的十来天时间里,李信就经常往返于京城和禁军之间,这段时间他又调换了两个折冲都尉,不过换上去的人并没有用叶家的人,而是用禁军右营的人。
毕竟李信要带领他们,就要考虑他们自己的想法。
转眼间,时间到了太康元年的十一月份。
天气更加寒冷了。
在这小半个月里,南疆陆续发来消息,称李慎一直在南疆活动,弄得太康天子颇为恼火,而派去那些世家抓人的内卫,却还没有回来。
此时的李信,从禁军大营回京城“休假”,正在靖安侯府也书房里看书喝茶,狗头军师赵嘉也跟着他回到了京城,只不过这货一进靖安侯府,就钻进书房里不肯出来了。
李信的这座侯府,原先是齐王府,那位齐王殿下书读的很好,也爱收集书,因此书房里的藏书非常之多,让赵嘉几乎废寝忘食。
黑脸的沐英,敲响了房门。
李信回头看了一眼毫无反应的赵嘉,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自己站了起来,过去开门。
沐英走了进来,嘴里吐出一口白雾。
这会儿已经是冬天了,呼吸之间都会吐出白色的水汽。
李信把他带到书房里的暖炉旁边,随手往里面丢了一块兽炭,开口笑道:“沐兄什么事”
沐英坐在火炉旁边暖了暖手,然后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书信,低头道:“我家老头子给侯爷的信。”
上一次南疆有李慎消息的时候,李信就让沐英向家里人问讯,算起来才是半个月前的事情,短短半个月,那边就给了回信,让李信颇为惊讶。
要知道,从京城到蜀郡,人赶路都要接近一个月时间,更何况一个来回
见到李信这个眼神,沐英嘿嘿一笑:“三匹马换着跑的,怕误了侯爷的事。”
李信微微摇头。
他已经猜到了李慎多半还在平南侯府,那么沐家的回信其实无关紧要,不过这件事不能说出来,因此他低头拆信,没有说话。
简单看完了这封信之后,李信点了点头。
“我没有猜错,李慎果然没在南疆。”
南疆的平南将军府跟那些南蜀遗民是合作关系,如果李慎真的回了南疆,那么沐家不可能不知道。
看完了之后,李信随手把写封信丢进了火炉里,随着一道橘红色的火光,这封花了大代价送进京城的信,就这样化作了飞灰。
“我给沐叔写封信,你想法子送到沐家去。”
沐英拍了拍胸脯。
“没问题。”
他现在也算是大晋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了,无论是说话做事,都比以前硬气了很多。
李信回到自己的书桌上,磨墨写了一封信之后,吹干墨迹,递在沐英手里之后,回头看了一眼仍旧看的入神的赵嘉,无奈的叹了口气:“我要出门一趟,你自己注意一些,不要给外人把这封信截了。”
沐英低头道:“放心,谁敢截羽林卫的信差”
李信看了沐英一眼,低声问道:“你带沐家人进羽林卫了”
沐英嘿嘿一笑:“这件事,侯爷不是允准了么”
当初,李信与沐青长谈的时候,就提过这件事,那就是慢慢转移南疆的沐家,给沐家的子弟在羽林卫里谋个事做,如今沐英本人就可以说是羽林卫的最高话事人,他当然可以带人进羽林卫。
太康天子不许羽林卫守门,估计也有这个原因在。
李信摇了摇头,低声道:“你自己小心一些,不要太过张扬,”
“放心,我晓得。”
沐英低头道:“卑职懂得分寸,只带了三个族弟进羽林卫,而且都是普通的羽林军,目的也是通信方便,不然用外人,始终信不过。”
李信拍了拍沐英的肩膀。
“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让你注意一些。”
说着,李信披上一件厚袍子,准备出门,房门一打开,一股寒意就扑面而来。
沐英笑着问道:“侯爷去哪里”
“去接个人。”
李信关门之前,瞥了钻在书堆里的赵嘉一眼,无奈的说道:“你记得提醒他吃饭,不要饿死在我这里了。”
说完这句话,李大侯爷负手走了出去,上了自己的那辆马车。
马车一路向东,懂东城门出城,期间他不得不任由东门守城的兵丁,搜了一遍他的马车,甚至还有人低下头,看李信的车底下有没有藏人。
这并不是针对李信,事实上从城门开启以来,所有人出城都是这个流程。
出了东城门之后,李信一句朝着东北方向走去,终于在小半日之后,到了位于京城东北方向的十里亭。
这里是京城往北迎来送往的地方。
此时,这里已经站满了人,粗略一看,最少有一两百个人。
小公爷叶茂,就站在人群的最前面。
这些人都是在这里迎接一个人。
大将军叶鸣叶少保,小公爷叶茂的亲爹。
李信下了马车之后,笑呵呵的走了上去,拍了拍叶茂的肩膀。
“小公爷,来的好早啊。”
叶茂深呼吸了一口气,回头对着李信弯身作揖。
“见过李师叔。”
他行礼之后,飞快的转过头去,不看李信。
靖安侯有些无语。
“小公爷你这是怎么了”
“师叔,请你不要跟再跟师侄说话了。”
这个平日里很是开朗的小公爷挤着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我一看到你,就觉得浑身难受!”
第434章 师兄弟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边军大将回京的事,李信一早就让赵嘉帮忙注意,大概十天前,叶鸣回京的消息最得到确认,李信先前与叶老头说的话,也都一一成真。
叶鸣回京,就代表这场仗肯定会打起来了。
就算南疆不想打,朝廷也会打。
至于小公爷的小情绪,也很好理解。
当初整个叶家里面,是他跟李信最早认识,那时候李信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人,叶茂一直把李信当成小兄弟,后来李信认识了叶璘,叶晟,他这个“大哥哥”角色就渐渐当不成了。
更可恨的是,后来自己这个“小兄弟”,居然直接拜了祖父当老师,这样一来两个人就直接差了辈分,这样小公爷十分难受。
于是这一段时间,他就一直躲着李信,每次避无可避的时候,他只能硬着头皮叫一声师叔,然后远远跑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