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而且这个人以前是先帝的从属,如果当今的天子愿意把禁军委任给他,那么就代表裴进已经彻底对当今的太康天子臣服。
这其中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那就是如果是羽林卫里的将官提拔起来,接替李信的位置,那么这个新升上来的右营将军未必有足够的威信统领右营,而裴进这个从前的大将军,则是可以毫无疑问的死死掌握住禁军,让李信和叶家在禁军的影响力,在最短的时间里消弥于无形。
这些想法,只在李信的脑海里转了一圈,脚步停了停,对着裴进微笑道:“见过大都督。”
裴进是个相貌普通的汉子,比李信还要矮一些,他也停下脚步,有些诧异的看了李信一眼,随即还礼道:“李侯爷客气,裴某已经不在大都督府做事了。”
两个人平日里没有交集,从前李信还算计过他,因此两个人只简单打了个招呼,便错肩而过。
萧正跟在李信身后,深深的低着头,低声问道:“侯爷,陈公公他……”
李信皱眉问道:“大公公还在宫里”
萧正咬了咬牙,低声问道:“是,大公公昨晚上在宫里住下的,今天还没有走,奴婢想问一问李侯爷,大公公他……”
陈矩现在还是内侍监的太监,更可怕的是,先帝入葬已经接近三年,如果陈矩以后要住在宫里,萧正这个位置就要拱手相让。
李信脚步不停,淡然道:“宫里的意思,我这个外臣不方便过问。”
萧正低着头,没有再多说什么了。
说话间,两个人已经到了书房里,萧正过去通报,随后领着李信,进了书房的里间,李信整理了一下朝服,迈步走了进去,对着天子低头行礼。
“臣李信,见过陛下。”
天子抬起头,笑着说道:“用不着多礼,朕等你一早上了,萧正给长安搬个椅子,坐下来说话。”
萧正乖乖的搬了一把太师椅过来,李信也没有太客气,就这么大大方方坐了下来。
想来是因为废太子已经嗝屁的原因,太康天子的心情很是不错,他对着李信微笑道:“秦王府那边,没有出什么岔子罢”
李信摇了摇头,开口道:“没有出什么问题,不过听羽林卫的人上报,昨天宗府的人要进秦王府,被羽林卫的人拦了下来,陛下的意思是”
宗府就是皇室族老组成的衙门,负责姬家内部的所有事务,一般宗室的人只要不是谋反,其他的衙门包括三法司在内,都无权过问,全部都由宗府负责赏罚奖惩。
天子皱眉想了想,随即摇头道:“给羽林卫的人打招呼,不要让宗府的人插手秦王府的事情,宗府那边朕会给他们去信解释秦王兄的事情,秦王府还是由长安你负责。”
李信点头道:“如此,臣明白了。”
天子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李慎他……”
李信沉声道:“李慎既然已经死了,那他的事情已经与臣无关了。”
天子点了点头。
“那这件事便到此为止。”
天子脸上露出笑容,开口道:“长安你向来不愿意到皇城里来,今天怎么一大早就进宫瞧朕来了”
李信微微低头,然后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天子面前的红毯上,恭恭敬敬的跪了下来。
“陛下,臣今天进宫,有两件事情相求。”
天子眉头大皱,也从主位上起身,上前搀扶住李信,开口道:“长安你这是做什么你我兄弟,有什么事情说出来商量就是了,不管何事,你说,朕能做到的,一定答应你。”
李信没有起身,仍旧低着头,开口道:“第一件事,臣请在家赋闲几年,兵部的差事,托付给两位侍郎。”
太康天子苦笑道:“这是何故”
“臣这两年风头太盛,太容易招惹外人红眼,臣这几天仔细想过了,臣岁齿尚浅,底蕴积累都不够,想要请在家歇息几年,一来避一避风头,二来在家里读读书,也好积累一些底蕴。”
说到这里,李信苦笑道:“不怕陛下笑话,臣农户出身,至今蒙学的书都没有读全,如果在兵部主事,恐被那些文官笑话。”
兵部,也是文官衙门。
天子哑然失笑。
“朕的靖安侯便是不读书,也屡立大功,罢了,这件事情暂且不说,长安你说第二件事,朕一并考量。”
李信深呼吸了一口气,跪伏下来。
“陛下,臣昨天去刑部大牢看忘了京兆尹李邺一家。”
天子没有开口,静静的看着李信。
李信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陛下,平南军谋反,与李邺一家无关。”
“朕知道。”
天子淡然道:“只是总要有人给这件事情负责,不然天下人没了一个警醒,将来人人都可以是平南军,朕的江山如何安稳”
李信再次叩头,沉声道:“陛下,即便李邺一家作乱造反,活该身死,但是李邺的几个孙儿孙女,最大的也才**岁,他们总不能参与谋反罢”
“恳请陛下,看在李邺两朝为官,兢兢业业的份上,放过这几个小娃娃性命。”
第637章 超先帝赶武帝!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从前李信与天子相处,两个人大多数时间都是有商有量,基本上李信与天子说什么事情,天子都会应准下来,这一次,是李信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去求天子办事。
天子站在原地,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伸手把李信扶了起来。
“你我兄弟,用不着这样,无论你说什么,朕都准了你就是。”
李信深呼吸了一口气,顺势站了起来。
天子把他拉到一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让萧正又搬了一把椅子,两个人面对面而坐,天子看着李信,开口问道:“长安你要救李邺的家人,是因为…李家”
从血统上来说,李邺是李信的堂伯父,李邺的那些孙儿,都是李信的堂侄,现在李信这么执着要救人,天子自然会想到这个方面。
李信沉默了一会儿,最终微微低头。
“陛下,这个世上不止是有血缘关系,利益关系纠扯,更有是非对错,也有纯净的交情,我早年流落京城的时候,有幸遇见了许多贵人,陛下您是一个,叶师是一个,这位曾经的京兆尹也勉强算是一个,当初京城人人对平南侯府敬而远之,如避瘟神,只有这位李府君主动迎了上去,帮着李慎处理后事,臣敬李邺,非是因为血亲,而是敬这一份耿直。”
“京城里,耿直的人少,能在朝堂做官的更不多,臣知道李邺一家恐怕无法脱罪,唯有祈求陛下开天恩,给他们一家人留下一点血脉。”
说到这里,李信站了起来,对着天子深深作揖:“臣代李邺,谢陛下仁德。”
天子坐在椅子上,皱眉思索了很久,随即叹了口气:“长安你这个人,朕一点也看不透,你有时明明如老狐一般老练世故,偏偏又有时候还像一个少年人一般,去执着于是非对错。”
李信笑了笑。
“陛下,臣以为老练世故是好事,但是未必全是好事,如果时时刻刻做人做事都世故,以利害看人看事,那么就会平添许多暮气。”
“臣没有那么深不可测,臣这几年所作所为,所求不过是夜半梦回的时候,扪心自问,能够无愧于心。”
天子挥了挥手,示意李信坐下来。
他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长安你能做到问心无愧,朕是做不到的。”
“这几年时间,朕经常做梦梦到父皇……”
说到这里,天子便没有说下去了。
他们两个人彼此都心知肚明,不管当初承德天子留下了什么遗诏,他们带兵闯宫兵变,就是实实在在的谋逆,这一点在太康朝本朝自然可以抹消掉,也不会有人敢提,但是当太康天子入土,将来在史书上,无论如何也是逃不过那一杆杆如刀锋一样的笔杆子的。
李信低声道:“陛下,许多事情已经无可改变,但是却可以尽力挽回一些,假使陛下以后声名千古,远胜先帝乃至于比肩武皇帝,那么不止是本朝,就是千秋万代之后,陛下光芒之盛,也足以遮掩掉一些瑕疵。”
李信这番话,倒是真心实意的,毕竟另一个世界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朱四瓜蔓抄杀了太多人,且放下不说,只说李二,后世的人,人人皆知李二陛下是光耀千秋的千古一帝,是天可汗,却很少有人再拿玄武门之变的事情去诟病他。
这是一个很好的路子,只要太康天子做得足够好,后人哪怕知道了壬辰宫变,也不会说他是什么反贼,而是说他做得好。
天子苦笑道:“你说的容易。”
“武皇帝神文圣武,以偏安之国一统天下,是何等的雄才伟略,朕如何与之比拟”
“不说武皇帝,单说先帝,也是百年难见的圣君,朕能够守承德朝之成便已经不易,何谈远胜”
李信低着头,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陛下妄自菲薄的,承德朝之时西南割据,只遥尊朝廷并不归附,这是先帝朝近二十年都没有解决的弊病,如今陛下只登基两三年时间,就将西南弊病一扫而空,只这一点,后世史书上,陛下之功便不逊色于先帝了。”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低声道:“况且,北边还有一个宿敌在等待着陛下。”
天子微微动容。
李信所说的北边,是指北边的残周,也就是当年被叶晟打散的北周。
三十多年前,北边的鲜卑政权北周,幅员辽阔,占地足足是南晋的两倍有余,但是偏偏大晋出了叶晟这么个猛人,一鼓作气把上层有些腐烂的北周打的稀烂,终于导致了天下一统,大晋把边境推到了幽云一带,叶家带兵守蓟门关,种家带兵守云州城,看住了北边的两大门户,彻底守住了叶晟打下来的国土。
但是百足之虫,尚且死而不僵,更何况是当年几度觊觎中原的庞大北周
北周政权瓦解之后,并没有烟消云散,几个北周的宇文氏王族,又在北边聚拢起了部落,虽然暂时进不来蓟门关,也破不了云州城,没有成什么大气候,但是经过三十多年休养生息,这些北周残余势力,大多也都缓过气来了。
当初李信奉承德天子的命令,去北边送东西的时候,曾经在蓟门关附近的小陈集,遭遇过残周部族在边境打秋风,那是叶鸣有意让给了李信一份大功,也是李信平步青云的开始。
那一战,虽然尽在叶鸣掌握之中,但是这些残周部族既然敢进大晋国境,肯定是有了一定的底气,甚至是有了威胁边境的力量。
天子皱眉道:“长安你的意思是,要朕去……清理残周”
三十多年前那一战之后,北周与南蜀两国自然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但是大晋也是“身受重伤”,以至于此后的三十年,都在尽力休养生息,承德朝十九年时间,几乎都是死守边境,没有再对北边的残周用兵。
李信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如今禁军元气大伤,朝廷当下要对北边用兵是不太现实的,即便可以,天下人难免会诟病陛下穷兵黩武,但是臣以为,陛下想要比肩武皇帝,这件事就必须要提上以后的规划,最起码现在就要开始着手准备。”
“如今西南安定,陛下有禁军,有叶家又有种家,再加上先帝朝几十年来的积累,如此底蕴,若陛下不能开疆拓土,只做一个守成之君,那就太过可惜了。”
开疆拓土,几乎是每一个皇帝的毕生梦想,也是他们最大的荣耀!
听到李信这么说,太康天子表面上虽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皱眉思考,但是李信可以清楚的听见。
他的呼吸急促了。
第638章 大事件的推手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老实说,在李信说出这些话之前,这位刚刚坐稳帝位,“迫不得已”平定了西南的太康天子,从来没想过去超越先帝,更没有想过去跟那个姬家历史上最为耀眼的武皇帝比肩。
他就只想老老实实的当好自己这个皇帝。
但是李信这段话,反倒是提醒了他。
是啊,先帝没有解决的西南问题,朕解决了,这件事未来记在史书上,朕比先帝也就不差多少了。
如果朕再能把北边的残周给彻底解决了,就能把国土往北边最少再开拓一千里,到时候朕虽然未必比得上武皇帝,但是还真的就可以远超先帝了!
问题是,这个计划如何才能行得通。
天子皱着眉头认真想了想,随即下定了决心。
没有什么好犹豫了,如李信所说,如今大晋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只要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自然就可以横推北边的残周。
现在的残周一盘散沙,固然不会成什么大患,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几十年后如果宇文诸部被统一到一起,倒真有可能威胁到大晋的北部边境。
没有道理把隐患,留给后世子孙。
太康天子心里这样想。
想到这里,他深深地看了李信一眼,沉声道:“长安你说的不对,先帝是我大晋的圣天子,武皇帝更是我大晋几百年一出的雄主,无论如何,朕也是及不上他们半分的。”
说道这里,他顿了顿之后,缓缓的说道:“但是北边的宇文诸部,也已经休养生息了三十多年,再这么放任下去,恐会遗祸子孙。”
李信深深低头,脸上露出一抹微笑。
“陛下圣明。”
他跟天子提出这个事情,有一部分的确是为了给大晋扫除隐患,但是他也有一份私心。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如今西南这只飞鸟在太康天子心里已经落袋,平南侯府这只肥兔子也已经入腹,李信这一把良弓,很有可能成为天子的敌人,所以为了缓和矛盾,给自己制造一些斡旋的空间,李信就要人为的给他再制造一些飞鸟,一些狡兔。
而北边残余的宇文诸部,就是最好的飞鸟。
这些鲜卑族人,以游牧为生,常年与弓马为伴,几乎是天生的精锐骑兵,很难真正消灭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