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用了一天时间,李信把李邺家里的这几个遗孤安排妥当,然后第二天开始,他就吩咐下人闭门谢客,准备开始自己的低调生涯。

    但是很快,他只平静的半天的生活,就被无情打扰了。

    下午吃了饭,正当李信在后院陪九公主的时候,陈十六就急冲冲的跑过来,对着他低头道:“侯爷,有人要见您。”

    此时靖安侯爷正跟九公主一起,坐在后院的一处木亭子下面,木亭子里摆了一炉子红彤彤的炭火,夫妻两个人,一人拿了三串肉串,正烤得不亦乐乎。

    钟小小与赵放两个小娃娃,一个往炉子里添炭,一个在旁边往肉串上刷李信自己秘制的酱汁。

    小丫头钟小小拿了个小扇子,不时还扇几下火,一家人其乐融融。

    听到陈十六的话之后,李信微微皱眉:“不是说好闭门谢客了么,就跟来人说,本侯受了伤,需要静养,就不见客了。”

    陈十六低着头,苦笑道:“侯爷,小的这么跟那人说了,那人说自己是宫里来的……”

    “宫里来的”

    李信微微皱眉,放下了手里的肉串,对着九公主笑了笑:“殿下你先在这里带他们玩,我去看一看是什么人来了。”

    九公主用手帕擦了擦手,有些不舍的看了一眼自己刚烤好还没有来得及下口的肉串,开口道:“要我陪你去么”

    李信摇头道:“用不着,你在这里就是。”

    李信起身,跟着陈十六一起,朝着靖安侯府的前院走去,走到迎客的正厅,李信见到了头发花白,穿着宽大衣裳的老人。

    他连忙迎了上去,对着这个老人家拱手道:“大公公怎么到这里来了”

    来人正是承德朝的第一宦官,如今昭陵的守陵人陈矩。

    陈矩低头还礼:“李侯爷客气,如今咱家已经当不起这个称呼了。”

    李信笑着说道:“大公公永远是大公公,不分承德朝还是太康朝。”

    陈矩摇头道:“咱家昨天已经跟陛下辞去了内侍监太监的位置,从今天开始,便不再宫里任事,稍后便要离开京城,去昭陵去了。”

    李信心里微微一惊,笑着问道:“大公公辞去内侍监的位置,那接手这个位置的是……”

    “咱家也不知道。”

    陈矩对着李信微微一笑:“咱家中午与陛下告辞的时候,陛下托付咱家带一个人来靖安侯府,因此特来叨扰。”

    李信讶然道:“大公公还带了人”

    陈矩这才微微侧开身子,李信这才看见他宽大衣裳的后面,站了一个七八岁的小童子,这个小童子站出来之后,笑嘻嘻的对李信鞠躬行礼。

    “见过师父。”

    李信看到这个小娃娃之后,愣了片刻,随即立刻弯身还礼。

    “太子殿下……您怎么到府上来了”

    “臣有失远迎,殿下恕罪。”

    陈矩连忙上前,把李信搀扶了起来,这个老太监深深地看了李信一眼,笑着说道:“陛下来之前吩咐了,让太子殿下先在靖安侯府里住几天,跟李侯爷学点东西,等过几日礼部准备妥当了,再正式向侯爷拜师。”

    “陛下特意嘱咐了,说太子殿下在靖安侯府里,便不再是太子,只是李侯爷的学生,侄儿,在这里没有君臣,只有师徒,姑侄。”

    李信的媳妇九公主,是太康天子的胞妹,眼前的这个小屁孩,的确是李信的侄儿。

    这个太子殿下笑嘻嘻的走到李信面前,开口道:“姑父,我姑姑在哪,我可想她了。”

    从前太康天子在魏王府的时候,九公主常年混迹魏王府,早就跟这个曾经的世子殿下混熟了。

    陈矩笑呵呵的看了李信一眼,弯身告辞,李信送了几步,又让陈十六代替自己,把陈矩送出正门。

    等陈矩走远了,李信看了看自己手边这个小屁孩,心里有些无语。

    那个皇帝,是有多大的心,把一国国本就这么丢给自己了。

    皇宫里任何一个太监送太子过来,李信都可以让他把太子接回去,偏偏陈矩送回来,李信没有办法,毕竟陈矩又不用回宫里去。

    想到这里,李信有些无奈的看了这个小太子一眼。

    “太子殿下,先说好了,住两天就送你回去。”

    “那不行。”

    太子殿下眼珠子转了转,开口道:“姑姑这里,可比宫里自在多了,好容易出宫,我便住在这里了!”

    说着,他兴冲冲的朝靖安侯府的后院跑过去,嘴里还在叫嚷着“姑姑”。

    李信无奈的叹了口气。

    “罢了,先教你烤几天串儿,然后就把你送回去……”




第641章 恭喜侯爷!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靖安侯破南蜀之后,立下大功,但是也身受重伤,不得已只能在家养病。

    自那之后,乌飞兔走,瞬息光阴,暑来寒往,不觉五载。

    五年之后,已经是太康八年的春天。

    此时,天下大安,西南安定,天下各地接连三年粮食大收,再加上边关无战事,皇帝也不是什么奢靡的性子,又有承德朝的积累在,到了太康八年,国库铜钱堆积如山,存粮足够整个大晋所有百姓吃上三年时间。

    如此光景,哪怕称不上盛世,也还是有人会饿死,但是不管怎么样,太康朝到了太康八年,最少也可以称得上治世二字。

    这就是许多古代文人的理想顶端,此时朝野上下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不少人文人对太康天子不住上表,大多是拍马屁的奏书,其中有一大部分已经把太康天子抬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甚至比承德圣天子还要高的高度。

    甚至于,因为这一片大好治世,已经几乎没有人再提起壬辰宫变的事情,大多数人选择性的把这件事抛在脑后。

    不过这番“盛世”景象,也不是没有隐患,其他隐患暂且不提,最大的隐患就是随着这些文人每天溜须拍马,那位高坐帝位,本来只想坐稳皇位的太康天子,日益膨胀了起来。

    当初壬辰宫变之后,他一门心思只想坐稳帝位,安定西南,然后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皇帝,但是好巧不巧,五年前靖安侯李信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本来也只是一颗种子,但是五年以来,那些文臣一天接一天的吹捧,已经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

    甚至已经抽出了枝条。

    其实如今太康朝的盛世景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当年承德朝的积累,毕竟如今太康朝的官员,大半都是当初承德朝的底子,根基是承德朝立下来的,承德天子后续的皇帝只要不乱来,多半都会是如今这个光景。

    但是这个道理,如今在朝堂上说不得,太康天子多半也听不得。

    近两年时间,天子已经依依北望,龙视眈眈。

    不过这一切暂时都跟赋闲在家的靖安侯爷没有多大关系。

    这五年时间里,李信并没有完全在家里赋闲,兵部的差事他闲置了两年之后,也推脱不掉,偶尔还是会去兵部转一转,不过还是不怎么上心,至于朝会,这位懒散的兵部尚书,一直是借伤病推脱,五年时间上朝的次数寥寥无几。

    此时的李尚书,心急如焚,一个人在房间外面焦急的等待。

    因为他的夫人,大晋的清河长公主正在产房里生孩子。

    此时,房间里长公主的痛呼声,越发尖利。

    因为卫生条件还有医疗条件的关系,这个时代的产妇,死亡率极高,每生一次孩子就是在生死线上走一圈。

    事实上,这已经是长公主第二次行走在生死线上了。

    在李信的旁边,已经十三四岁的钟小小,手里还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小女孩三岁左右,刚刚会说话,她乖巧的牵着钟小小的手,抬头说道:“小姑姑,你说阿娘她会给我生个弟弟,还是一个妹妹啊”

    五年时间,长公主的肚子不可能毫无动静,事实上早在李信回京之后没有多久,她便怀孕给李信生下了一个女儿,不过长公主身子不太好,生下了这个女儿之后,李信就让她养了几年身子,刻意没有让她立刻再怀上。

    现在,他的第二个孩子又要出声了。

    钟小小五六岁的时候,就跟在李信身边,到现在已经八年多的时间,八年时间里,她的性格虽然还是略显内向,但是比起之前自闭的性格好了很多,已经基本正常。

    闻言,她伸手把小女孩抱在自己怀里,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阿涵,你想要一个弟弟,还是妹妹”

    钟小小性格内敛,平日里不管是对谁,都是一副怕生的脸孔,几乎不怎么笑,唯有面对李信还有李信家人的时候,她才会露出笑容。

    其中,她跟李信的这个大女儿最亲,甚至比跟李信还要亲。

    “阿涵…想要一个弟弟。”

    小女孩说话还不太清楚,奶声奶气的说道:“阿娘一直想生一个弟弟出来,已经念叨了很久了,我想让阿娘开心一些。”

    虽然李信并不重男轻女,甚至还要喜欢女儿多一些,但是这个时代的风气就是重男轻女,长公主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她自然是想要一个儿子,怀孕的这段时间就一直在念叨这件事。

    这一对姑侄在一旁嘀咕,另一边的李信已经满头都是汗水。

    京城里能找来最好的稳婆,早就已经叫进了府里,现在他能做的只有等待,没有任何可以做的事情。

    人最无助的就是对于一件事情完全无能为力,现在他就是这个状态。

    虽然长公主已经生过一个孩子,但是此时的靖安侯爷,还是有些心惊肉跳。

    钟小小看到李信这副模样,犹豫了一下,抱着小阿涵走了过去,把小女孩放在李信手边,轻声道:“兄长,阿嫂她已经生过一个孩子,一定会没事的,你不要着急。”

    李信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苦笑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哪里能控制得住,你嫂子进去已经有一两个时辰了。”

    说到这里,李信把手边的大女儿抱了起来,狠狠在脸上亲了一口,然后把她送到钟小小怀里,开口道:“天都要黑了,这会儿还是初春,天气冷,你们回屋里歇着,我在这里看着就行了。”

    钟小小现在长高了不少,已经比李信肩膀高出一些了,她接过孩子之后,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要不我进去看一看阿嫂的情况”

    李信摇了摇头。

    “京城里能请的稳婆都请来了,相信她们就是,你带阿涵去歇着吧,哥在这里等着就行。”

    钟小小看了一眼自己的兄长,开口道:“那我先带阿涵去睡觉。”

    “等会我让蕙姐姐给兄长送些吃的过来,兄长也一天没怎么吃了。”

    蕙姐姐,就是当初靖安侯府里的那些丫鬟里,嫁给了陈十六的那个,如今她算是靖安侯府里的大丫鬟,侯府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多半是陈十六夫妇两个人负责。

    李信微微点头,勉强一笑:“你们先去睡吧。”

    钟小小点了点头,领着李信的长女下去了。

    阿涵是她的小名,大名叫做李姝。

    两个人走远之后,李信站了起来,继续等在产房门口。

    过了不知道多久,一个有些肥胖的中年妇人,慌慌张张的从产房里跑了出来,一路跑到李信面前,对着李信连连鞠躬。

    “恭喜侯爷,恭喜侯爷!”

    这个稳婆笑得都快合不拢嘴了。

    “是个男丁,长公主给您生了个小侯爷!”

    靖安侯爷没有急着笑,而是开口问道:“我夫人她”

    “母子平安,母子平安!”

    这个稳婆满脸笑容,对着李信恭喜道:“是个大胖小子,将来一定是个英俊的公子。”

    她没有理由不高兴,给这么一个大户人家接生,母子平安,赏钱一定不会少,估计这一次就够她活好几年了。

    李信在一瞬间,被欣喜淹没,他身子都有些颤抖,缓缓朝着产房里走去,嘴里喃喃自语。

    “夫人……夫人…”



第642章 新生与老去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靖安侯府喜提小公子,这并不是一家一户多了个男丁这么简单,这意味着这个太康朝新兴的将门,从此有了根须,也意味着李信这个世袭罔替的靖安侯爵位,有了可以传承的人。

    这个小娃娃,是李信跟长公主的长子,也是李信的嫡长子,跟太子姬延一样,不出意外的话,他会顺利的继承绝大部分靖安侯府。

    不过这些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的意义,对于李信来说,就是他媳妇给他生了个儿子这么简单。

    刚生了孩子的长公主殿下,异常虚弱,脸色苍白,没有一点血色。

    李信迈步走了进来,坐在床边,伸手握住了她的手,努力平稳住自己的声音。

    “辛苦夫人了。”

    长公主殿下这会儿已经疲惫不堪,她勉强睁着眼睛,开口道:“是……男孩儿么”

    李信拍了拍她的手心,轻声道:“是男孩,放心罢。”

    长公主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开口道:“你让她们抱来给我看一看。”

    李信这才回头看了一眼还在襁褓里的儿子,儿子的脸皱巴巴的,皮肤发红,看起来不是太好看。

    不过新生的小孩子都是这个样子,李信已经有过为人父的经验,没有向第一次那样大惊小怪了。
1...255256257258259...3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