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他嗓子已经哑了。
“陛下,汉州知府衙门急信,南疆反贼李兴等人,策反了德阳县令,举起了南汉大旗,纠结了数万反贼犯上作乱,现已经占了汉州数县!”
“贼势凶猛,请陛下定夺!”
按理说,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的天子,最头疼或者说最害怕的,就是有人造反,因为只有这个能够从根本上威胁天子的统治,可是承德皇帝接到这份特急驿信之后,并没有慌乱,而是面无表情。
这位当今的天子,穿着一身紫色的便服,淡淡的看向宫门外,喃喃自语。
“西南这些年不是安宁了一些么,怎么说乱就乱起来了”
驿使颤声道:“陛下,小人只是送信的……”
“朕没有问你。”
承德天子淡淡的挥了挥手:“事情朕已经知道了,你一路也辛苦了,下去歇息吧。”
“遵命…”
等这个驿使走出长乐宫的时候,承德天子冷冷一笑,把手里的这封驿信丢在了地上。
“真是好巧啊,李慎刚回京不到两个月,南疆就又乱起来了,看来朕的大晋,没了他平南侯府,还真就不行了!”
大太监陈矩弯着身子,低声道:“陛下息怒…”
“朕如何息怒!”
承德天子重重的拍了拍桌子,低声吼道:“李慎他连表面功夫也不愿意做了,他就是想告诉朕,他在京城待得腻了,要回南疆去“平叛”了!”
李慎想要离开京城,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平南侯府跟大晋皇族之间其实是有龌龊的,双方都是互相忌惮的局面。
平南侯府一家老小都留在京城,就是李慎留在京城的“质子”,有了质子,他就不太可能长时间就在京城,万一皇帝不准备要脸,一咬牙把李慎砍了,再把平南侯府上
第一百零六章 朕也恶心他一下
“有话直说。”
承德天子皱了皱眉头:“再卖关子,就让你去看皇陵。”
陈矩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低声道:“陛下,平南侯府的那位小侯爷,过了年之后,可就二十岁了……”
承德天子皱了皱眉头:“什么意思”
陈矩低头道:“陛下可以让这位小侯爷,代替李慎出京平叛,都是李家人,平南军不可能不买账,这样一来,平南侯就没有借口离开京城了。”
承德天子心中一动,随即摇了摇头:“不行,李淳前些日子刚被他爹打断了腿,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再说了,只要是李家人去南疆,这场叛乱是必然平息的,到时候朕不得不给李淳加官进爵,李家有一个柱国大将军已经够隔应朕的了,朕可不想李家再出第二个柱国。”
当初李慎刚刚接任平南侯没多久,就在南疆捉到了李逆皇族的闵王回京,这种泼天的功劳是掩盖不下去的,当时登基没多久的承德天子,只能捏着鼻子给李慎封了一个柱国大将军。
其实不管封什么官,李家都是执掌平南军,本质上的权力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柱国大将军的品衔高过兵部尚书,这直接导致了兵部无权节制平南军,一切对平南军的命令都只能通过圣旨下达,偏偏承德天子又不好跟李慎公开撕破脸皮,所以他才会说很“隔应”。
陈矩低声道:“但是平南侯府的那位小侯爷,比起他父亲来可要差的远了,如果能把李慎留在京城,让这位小侯爷出京掌兵,那么平南军就要好应付的多了。”
陈矩是内廷八监之首,天目监的消息他也有权调阅,而天目监负责监察京师以及百官,所以陈矩对京城里的这些“二代”们,都颇为熟悉。
在这位大太监看来,平南侯府的那位小侯爷,是不成气候的。
承德天子沉吟了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李慎回推拒的。”
相处几十年,他太了解那个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发小”了。
皇帝沉声道:“如果强行让李淳去,李慎恐怕会再次打断他儿子的腿,甚至直接称病不去南疆,把南疆的事情闹大。”
说到这里,承德天子咬了咬牙:“李慎之所以如此棘手,就是因为离开了他,朕还真没有办法搞定南疆。”
其实他这句话是谦虚了,南疆的平南军编制是十万人,就算隐匿了一些,也不会隐匿太多,撑死了十五万而已。
因为多出编制的部分,都需要平南侯府自己养活,李家养不活太多士兵。
十五万人,再加上南疆叛党,加在一起不过二十多万而已,如果承德天子真能狠下心来打一场国战,以大晋的实力,是可以直接推平的。
只不过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最起码就目前来说,大晋还没有做好承受代价的准备。
最终,这位皇帝陛下幽幽一叹。
“罢了,还是让他去吧。”
大太监陈矩,微微弯着身子:“陛下,或许可以把那个少年人,也派去南疆。”
“哪个少年人”
身为天子,一天不知道要见多少人,处理多少事情,承德天子见过的少年人多了,不可能一直把李信放在心里。
“李信。”
陈矩低头道:“就是那个被陛下放在九公主府上做亲卫的李信,这一次可以让他跟着平南侯去南疆看一看,见识一下南疆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将来陛下真用得到他的时候,他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想起来了。”
承德天子眯了眯眼睛,呵呵一笑:“记得他跟李慎闹得很不愉快,把他也派去南疆,李慎说不定会找机会弄死他。”
“不太可能。”
&nbs
第一百零七章 好好活着
南疆李逆作乱,连下数座县城。军情告急,朝廷紧急下发圣旨,命柱国大将军李慎前往南京平叛。
圣旨是大太监陈矩亲自送到平南侯府上的,平南侯李慎带着一家老小,恭恭敬敬的跪在正门口,跪迎圣旨。
如果是一般人坐在李慎这个位置上,有了一些与朝廷分庭抗礼的资本,就多多少少会对朝廷产生一些倨傲,但是李慎就不会,他在面对朝廷,面对承德天子的时候,每一次都是规规矩矩的,该磕头磕头,该行礼行礼,让人在他身上拿捏不到任何把柄。
大太监陈矩咳嗽了一声,开始宣读圣旨,圣旨的内容无非是夸奖了一番李慎,再讲一些南疆情报,最后宣读调令。
读完之后,陈矩合上圣旨,亲自上前把李慎扶了起来,轻声叹了口气:“侯爷为国征战这么些年,连在京城待的时间都没有,这刚回京城还没有两个月,本来实在是不该烦扰侯爷,奈何南疆李逆猖獗,侯爷刚刚回京,就又生出了乱子,陛下没有办法,只好再劳动侯爷一次了。”
李慎弯着腰,双手接过圣旨,低头道:“大公公哪里话,李家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况且我镇守南疆这么多年,没能把李逆清扫殆尽,让他们至今犹有余力生乱,也是我办事不力,陛下非但没有降罪,反而仍然信任李慎,李慎必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这位柱国大将军面色肃然:“请大公公回宫禀报陛下,李慎必当尽快扫清南疆叛逆,将那些南蜀余孽一网打尽,保陛下江山万年不失!”
陈矩面带敬佩:“侯爷真不愧是国之柱石,将来史书有载,陛下与侯爷必当名留青史,成为君臣佳话。”
“大公公谬赞了。”
李慎拱手道:“请问大公公,陛下有没有说让我何时动身”
陈矩面色肃然:“南疆军事紧急,自然是越快越好。”
说到这里,这位大太监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不过有件事,要提前通知侯爷一声。”
“大公公请说。”
陈矩低头道:“南疆余孽这些年越发猖獗,陛下对于南疆事务极为关心,因此陛下这一次想派几个人跟着大将军一起去南疆,见识一下南疆风物,也看一看南疆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局势。”
李慎脸色变了变。
“陛下的意思是”
陈矩呵呵一笑:“陛下的意思是,派几个监军……”
说到这里,这位内廷八监的首领故意顿了顿,他抬头瞥了一眼李慎,想看一看李慎的表情。
一般来说,武将听到监军这两个字,心里都会有些不舒服,因为这代表了天子的不信任,尤其是李慎这种级别的大将,在军中本就是一言堂,更容不下什么监军。
谁知道,这位柱国大将军面色淡然。
陈矩心里默默叹了口气,只能继续说道:“陛下的意思是,派几个监军使跟随侯爷一起南区,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等侯爷大胜之后,再把这些东西带回京城来,好让陛下对南疆多一些了解。”
李慎点了点头,沉声道:“南疆的确是我大晋心头大患,李慎等都只是粗人,只会打仗不会讲话,陛下派几个会写字的去南疆,确实能对南疆多一些了解。”
陈矩呵呵一笑:“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侯爷这几天准备准备,就尽快出京吧,离京之前记得先打一个招呼,咱家也好提前安排人手。”
李慎面色肃然,沉声道:“按照南疆军报,那边的事情已经颇为棘手,请大公公转告陛下,李慎准备明日一早就离开京城,前往南疆为陛下清扫烦忧!”
陈矩缓缓点头。
“李侯爷高义,咱家会转告陛下的。”
说罢,这位大太监转身离开平南侯府。
等陈矩走远之后,李慎手里拿着圣旨,默默的看着陈矩远去的方向发呆。
一旁跪在地上的玉夫人,带着一众家人从地上站起了来,玉夫人
第一百零八章 少吃点会胖的
从李信来到京城之后,承德天子已经给他开了不少“先例”了。
比如说在他之前,从来没有过一个庶人被封“恩荫官”,也没有哪个羽林卫的校尉营被调为公主府的亲卫。
更没有武职羽林卫校尉被调为军中监军使的先例。
接下了这道圣旨之后,李信心中复杂。
老实说他内心其实是拒绝去南疆的,一来他跟李慎实在是不对路,二来他得罪了南疆的李家,此去南疆九死一生倒不至于,气死三生总是有的。
他现在在公主府做亲卫,每天弄弄小吃,调戏调戏公主,再巡视一下手下人,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实在是没必要亲身涉险的。
但是没有办法。
这个年代的圣旨,就是天条,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去,要么死,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了。
这就是皇权的霸道之处了。
李信把圣旨从衣袖里取了出来,上下左右反复打量了一遍。
这玩意儿,如果放到后世,应该能卖不少钱……
可惜的是,他品级太低,圣旨的轴是木制的,如果是一品二品,就会是用玉制的轴了,那种圣旨才有保存的价值。
想到这里,李信抬头看了看天色,已经快到中午了。
按照那位陈大太监所说,明天一大早他就要跟那位柱国大将军一起出征南疆了,在此之前,他还是要去跟九公主道别的。
李信转身走进了公主府,在后院里找到了正坐在凉亭下面烤串串的公主殿下。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她已经学会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李信默默的坐在这位九公主对面,看了看她已经隐隐有些发胖的小脸,长长的叹了口气。
“殿下,中午还是要吃主食比较好。”
姬灵秀抬头白了一眼李信,低哼道:“又不要你动手,管这么多做什么,再多管闲事,本宫就让父皇调你去守城门!”
现在,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前进了不少,姬灵秀已经可以肆无忌惮的跟李信开玩笑了。
李信信手从烤架上取出一串烤好的肉串,一边吃一边若无其事的说道:“这段时间我要出去一趟,公主府亲卫会交给两个哨官打理,大通坊里不太平,你如果要出门。记得跟朱恪说一声。”
朱恪是李信手底下两个哨官之一,年纪已经三十多岁了,基本没什么向上爬的潜力,这辈子最多也就是做到羽林卫校尉便了不起了,不过这个人做事稳妥,性格沉稳,李信一般都是让他带着这个校尉营。
现在李信要离开京城了,这支校尉营就暂时交给朱恪带着。
九公主本来正在专心烤串,听到这句话之后猛地抬起头看向李信。
“你要去哪啊”
李信从袖子里取出卷起来的圣旨,在九公主面前晃了晃,有些无奈的说道:“刚才宫里来人传了圣旨,陛下召我去外地公干,估计要出去一段时间。”
本来宣读圣旨,是要阖府的人一起出来领受的,但是陈矩这一次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是单独找到了李信,在房间里宣读了这道圣旨,因此并没有惊动这位清河公主。
“去多久”
李信轻声回答。
“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
三个月是陈矩跟他说的,说大概只需要三个月就可以返回京城,不过李信并没有这么乐观,因此自己加了个半年上去。
九公主有些急了。
“朝廷里这么多人,派谁去不成,偏偏要派你去”
这位九公主站了起来,低哼了一声:“不成,我要去寻父皇问一问,让他派别人去。”
李信无奈的看了这位九公主一眼。
“殿下,圣旨都下来了,你觉得陛下会出尔反尔么”
朝令夕改是执政者最忌讳的事情,天子金口玉言,说出去的
第一百零九章 想明白了
魏王府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