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第二百九十章 魏王类陛下
接了皇命之后,办完事自然是要去向天子复命的,这样这套程序才算走完。
进了永安门之后,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李信顺利的见到了大太监陈矩。
陈矩面带微笑:“李郎将,你可算来了,陛下等你许久了。”
李信抬头“啊”了一声,有些诧异的看向陈矩。
此时,就连几位皇子也见不到承德天子,李信本来以为自己也是见不到的,在他的估算里,能见到这位执掌宫廷的大太监,便不错了。
陈矩面色平静:“怎么了”
李信摇了摇头,缓声道:“没什么,请大公公带路。”
陈矩拍了拍李信的肩膀,转头带着李信进了长乐宫的暖殿里。
这会儿,已经是十月底了,天气又冷下来不少,承德天子身上披着一块狐裘,躲在暖炉旁边烤火。
李信进了暖殿之后,便向着承德天子下跪行礼:“臣羽林卫李信,叩见陛下。”
天子放下手里的暖手炉,搓了搓手,缓缓看向李信:“你在大理寺做的事,朕都知道了。”
京城里到处都是天子耳目,承德天子虽然不敢说是全知全能,但是最起码在京城里,他想知道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能知道的。
李信低头道:“臣骤接圣意,所行多有不当之处,请陛下责罚。”
“你做的很不错。”
天子微笑道:“便是朕亲自去做,也不能比你处理的更好了。”
“下臣惶恐。”
天子坐在龙榻上,咳嗽了一声:“做得好就是做得好,没必要太过谦逊。”
“你起来说话吧。”
李信站了起来,垂手而立。
天子双手放在衣袖里,淡淡的说道:“大理寺被人围困这件事,前因后果你应该都知道了,说一说你的看法。”
李信低头道:“据臣了解,这件事的起因是因为东宫詹事汤谷,错手打死了御史台的御史王安民,王安民……或许有罪,但是罪不至此,臣请陛下问东宫詹事汤谷之罪,以平众怒!”
承德天子似笑非笑的说道:“那些御史台的御史本不该因言获罪,就算获罪了,东宫也无权力动私刑责打他们,方才你也说了,这个汤谷是东宫的詹事,依你看来,要不要问东宫之罪”
李信垂手低头,恭声道:“陛下,下臣只是一介武官,捉人拿人查案都不在话下,但是陛下要问政于臣,就在臣能力之外了……”
先前天子所问,都可以归在刑事类,但是涉及到太子,就是政事了。
“问你,你便说。”
天子有些不悦:“莫非武官就不能言政了么,朝廷里哪里有这个规矩”
“依臣愚见,此事当与太子无关!”
李信咬牙道:“那些御史攻讦太子,太子派人过去问话也在情理之中,只是那个詹事矫借太子名义。胡作非为,才酿成今日惨案!”
天子被李信这句话,逗的哈哈一笑。
“李信,你还真是个人才。”
天子感叹道:“你这些话,用在官面上做说辞,的确足够了,朕想听一听你真实的看法。”
李信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陛下,一切要以朝局为重,太子跟国之储君,即便一时不察,犯了些错处,也不好公诸于众,陛下私下里申饬几句就是。”
天子用手撑着身子,要从龙榻上站起来,一旁的陈矩见状,连忙上前搀扶住天子,天子这才勉强站稳。
“若不是知道你与老七交情甚好,朕几乎都要怀疑你是东宫的人了。”
李信低头道:“陛下,臣虽然与七皇子私交甚好,但是臣更是大晋的臣子,陛下既然立了太子,做臣子的就要遵从陛下的意愿。”
“你不用说这些话来哄朕。”
天子闭上眼睛,深呼吸了一口气:“你们这些人,各有各的心思,嘴里说的,与心里想的,从来都不是一回事。”
李信沉默不语。
天子转头看向李信,开口道:“你派了羽林卫的人去王家,要做什么”
李信心中感叹。
这位在深宫“养伤”的天子,只怕除了李信底裤什么颜色不知道,其他什么事情他都知道。
不过还好,他只
第二百九十一章 可爱的太子殿下
李信走了之后,幽居深宫的承德天子跳过东宫,直接给尚书台去了一张条子,给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
条子的内容,大概就是李信说的那套官面话。
此时,承德天子发话,尚书台自然是巴不得的,这张条子的内容,完全落实了下去。
关在大理寺的御史们,只是简单的问了几句,就被放了出来。
而那个东宫的詹事汤谷,则是被拿进了大牢里,要问他一个杀人的罪过,给死去的御史王安民一个交代。
四皇子与太子的争斗,在天子的意志和李信的手腕之下,以最快速度被平息了下来。
这件事最终定性,东宫这边虽然做错了事,但是罪责止于詹事汤谷,落不到太子头上。
王安民那边,被李信这么一吓,自然也不敢再闹事。
不过不管是承德天子还是李信,在这件事情上都算是偏帮了太子,那位在背后谋算的齐王殿下,必然会心生恼恨,他不敢对承德天子心生恨意,多半会把这笔账算在李信头上。
太子殿下在东宫李有些忿忿不平。
毕竟在他这个角度看来,是四皇子那些人先挑衅他,自己只是被迫还击,然而这件事到最后,东宫的属官被抓了进去,四皇子那边却没有什么损失。
但是承德天子出手,这位刚刚监国没多久的太子殿下自然不敢多说什么,只能咬牙认下了这个结果。
就在太子在东宫生闷气的时候,头发花白的大太监陈矩,在东宫外面求见。
胖胖的太子殿下闻言,立刻吃力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迈着自己粗壮的小腿,向着东宫门口跑去。
他心里也清楚,自己的这个储君之位并没有稳下来,另外几个弟弟还在死死地盯着,这种时候最不能得罪的,就是父皇的身边人。
而这个大太监陈矩,则是承德天子心腹之中的心腹。
虽然已经入冬,但是一路小跑还是让胖胖的太子殿下热汗蒸腾,他走到陈矩面前,对着这位大太监拱手笑道:“大公公怎么亲自来了”
陈矩慌忙让开身子,不敢受这位太子殿下的礼数。
“殿下,陛下要见您,特命老奴来叫您一声。”
太子殿下心里咯噔一下,但是脸上还是勉强维持着笑容。
“这种事情,大公公派个人来就是了,何必亲自跑这趟……”
陈矩面色肃然:“殿下是半君,老奴不敢怠慢。”
太子殿下缓缓点头:“好,孤这就去长乐宫见父皇。”
陈矩弓着身子,离开了东宫。
没过多久,太子殿下的抬轿停在长乐宫门口,这种露天的抬轿是宫中特有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藏人和藏刀,由体壮的宦官抬着,不过因为太子殿下太过肥胖,抬轿的两个小宦官都是满头大汗,不住喘气。
太子殿下站在长乐宫门口,看着这座森严的宫殿,心里有些惴惴不安。
他已经很久没有私下里见过承德天子了。
作为皇长子,他并不是十六岁出宫开府的,因为他有资格不必出宫,直接住进东宫里,但是在这位大殿下二十岁的时候,还是被封秦王,赶出了皇宫开府。
从那之后,大皇子姬喾就有些心灰意冷,躲在秦王府里纵情声色,很少出来了,更少私下里见到天子。
他其实有些害怕自己的父亲。
好在承德天子也不是很喜欢他,很少找他说话。
哪怕是受封太子的时候,天子也没有私下里见过他,只是简单鼓励了几句。
太子殿下深呼吸了几口气,给自己壮了壮胆之后,迈步走了进去。
大太监陈矩已经在宫门口等着,躬身领着太子,走到了暖殿门口。
暖殿里,是刺鼻的药草味道。
“殿下,陛下就在这里面养病。”
太子看了陈矩一眼,缓声道:“大公公,这里的味道也太重了一些,怎么不开窗通风”
陈矩弯下了腰,哀声道:“殿下……陛下如今已经见不得风了。”
太子殿下心中一凛,努力挪动着自己胖胖的身子,迈步走进了这间暖殿。
暖殿的大门随即闭合。
太子殿下走近之后,先是抬头看了一眼自己老爹。
如今的承德天子,精气神又去了一些,他脏腑受了伤,有没有办法愈合,无时无刻不在阵痛,有时候还会呕血,这样的伤势,消磨掉了承德天子不少精气神。
如今的天子,面容枯槁了不少。
太子殿下双膝下跪,恭恭敬敬的叩首道:“儿臣叩见父皇!”
天子咳嗽了一声,语气平静:“你起来。”
太子殿下双手努力撑着地,让自己的身子站起来。
承德天子皱了皱眉头:“怎么胖成这个样子”
太子低着头,不敢说话。
“罢了,你站着也挺累的,坐下说话吧。”
太子规规矩矩的坐在了木墩上。
他坐下来之后,承德天子淡淡的看向自己的儿子,面色平静:“这几天临朝,感觉如何”
太子低头思索了片刻,随即咬牙道:“回父皇,有几位宰辅在,儿臣还能应付,但是问题是下面总有些人,一心要与儿臣作对!
第二百九十二章 逐出家门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聪明的人少,蠢笨的人多。
太子殿下其实并不蠢笨,无论怎么说他都可以称得上是中人之姿,他只是不够聪明而已。
离开了长乐宫之后,这位太子殿下才把事情前后想了个通透,不由冷汗涔涔。
御史王安民死在大理寺诏狱,已经对他声明有损,如果事情再闹下去,王安民一家突然全部暴死的话,他这个太子,便很有可能做不下去了。
回想起整件事情,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而且背后操纵的那个人,基本没有把人命放在眼里,如果父皇不出手阻止,这会儿事态很可能已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太子殿下脸色有些难看,他坐上了自己的抬轿,沉声说道:“回东宫。”
两个力壮的小太监,吃力的抬起了轿子,朝着东宫方向前去。
坐在抬轿上的太子殿下,缓缓的闭上眼睛。
不管怎么说,他现在还是太子,正如承德天子所说,这一次之所以会有这件事,是因为自己给了那些人机会,接下来一段时间,只要自己不犯错,就依旧会是太子。
等到自己即位,不管他们再如何有手段,都是翻不了天的。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太子殿下也不再计较自己的亲信汤谷的事,准备回东宫去当缩头乌龟去了。
………………
朝堂里的暗流越来越明显。
不过李信仍旧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他那天从宫里出来之后,已经是晚上了,因此没有去魏王府见魏王殿下,而是径直回家睡觉,到了第二天朝廷的处理结果下发的时候,李信正在羽林卫大营里,跟老校尉王钟讨教功夫。
他练武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自保,另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好奇,毕竟后世的武侠片那样泛滥,李信那一代人,都是看着武侠片长大的。
所以,他才会咬牙站了大半年拳桩。
李信手捧着一把通体湛青色的古剑,吃力的一挥,剑身划过一块木头,如同切豆腐一样,把这块木头一分两半。
老校尉王钟在一旁,把这个场景看在眼里,嘴里啧啧有声。
“这样的兵器,老头子也是生平仅见。”
这把剑只能做到削木如泥,并不能做到削铁如泥,但是在与一般兵器剧烈对砍的时候,也是可以把寻常铁器一刀两段的,
一旁的黑脸沐英呵呵直笑:“只可惜落在了李郎将手里。”
这把剑太沉,李信砍了几下就无以为继,气呼呼的收剑入鞘,瞪了沐英一眼。
“说的什么话”
李信闷哼一声:“当日全靠这把剑,不然在北山围场的时候,我便死了,羽林卫的兄弟们说不定也都死了。”
当日在北山围场,李信全靠这把剑,才拖住了那个刺客首领,救了承德天子的性命,也救了自己的性命。
说到这里,李信回头看了一眼老校尉王钟,嘿嘿笑道:“王师父,你教给我的的拳桩,我已经站了十个月了,是不是该教我练拳了”
李信是在年初入的羽林卫,随即在章骓的推荐下,跟随老校尉王钟一起学拳,从那时候起,李信就开始每日站拳桩,除了受伤的那段时间,没有一天懈怠过。
到了如今已经快十一月了,李信虽然没有练成什么绝世武功,但是个子却是长了一头,体重也重了不少,整个人看起来壮实了一些,不再像是年初时候风一吹就倒的模样了。
不仅如此,在有意熬炼的情况下,他的力气和反应力都强了不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