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大公公,下官要给陛下施针。”

    陈矩面无表情:“你施针就是,我在这里看着。”

    秦元化打开自己的药箱,从里面取出一套银针之后,深呼吸了几口气,开始在承德天子身上各个穴位施针。

    承德天子面色发红,仍旧高烧不退,不时青哼一声。

    小半个时辰之后,秦元化最后一针落下。

    这位年仅三十岁出头的太医,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伸手探了探承德天子的脉搏之后,对着陈矩弯身拱手:“大公公,幸不辱命,陛下稍候便可以醒过来了。”

    陈矩面色冷漠:“陛下未醒之前,你就在这里候着,哪里也不




第二百九十六章 遗言
    秦元化施针之后,承德天子的身子暂时好转了一些,最起码他能够清醒过来,烧也退了不少。

    服了一份秦元化版的汤药之后,天子的精神也好了一些,他充床榻上坐了起来,闭目冥思。

    秦元化垂手站在一旁,恭敬侍立。

    老实说,如今的这位承德天子,的的确确可以算得上是好皇帝,承德朝十九年里,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而这位承德天子除了喜好射猎之外,可以说是没有其他不良嗜好了。

    一不好美人,二不好宫殿,也不喜欢奇花异草。

    这种皇帝,简直就是圣君模板,但是很可惜,这位圣天子活不了太久了。

    天子睁开眼睛,看向这个相对年轻的太医:“你叫秦元化”

    秦元化恭敬低头:“微臣秦元化。”

    “你医术不错。”

    天子咳嗽了一声之后说道:“朕养了那些太医这么多年,全部都束手无策,反倒是你一个江湖中人有办法。”

    秦元化额头冒汗,低头道:“回陛下,太医院里医术高过微臣,与微臣不相伯仲的不在少数,只是他们……胆子太小。”

    天子呵呵一笑:“连治都不敢治,还有什么医术。”

    “秦元化,朕问你,你要如实回答。”

    秦元化立刻低头,恭声道:“臣从不说谎。”

    天子缓缓阖上眼睛,语气平淡:“朕还能活多久”

    这位年轻的太医浑身一颤,最终咬牙道:“微臣不敢保证,但是如果陛下能听微臣的法子调养,应该……可以有半年时间…”

    “什么法子”

    秦元化低头道:“陛下是被利刃刺伤了肺腑,被金气入体,所以才饱受折磨,微臣开的药房,可以温补身子,只要陛下…能够安心休养,不再辛劳国事……”

    秦元化说的“金气入体”,其实就是细菌感染,那些刺客的刀子不涂毒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干净,利器入体,这个时代有没有体内消毒的手段,自然而然会发炎感染。

    限于时代限制,哪怕是秦元化这种级别的大夫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古时候,很多人都是死在这种伤口感染上面,年轻力强的还有可能凭着身体抗过去,但是像承德天子这个年纪,便回天乏术了。

    秦元化还没有说完,承德天子就淡然开口:“好了,你不用说了,该开什么药便开什么药,朕会吃。”

    开玩笑,承德天子到如今,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国事,这种时候无论如何他也不可能放下国事安心休养,如果择一个良主,把大晋顺利传递下去,莫说半年,就是一年又能怎么样

    秦元化心里叹了口气,低头道:“微臣告退。”

    这位年轻的太医退出长乐宫之后,天子闭上眼睛思索了片刻,最终开口道:“去,让张渠桓楚他们来见朕。”

    陈矩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是几位宰相都叫来么”

    三省一共有五个宰相,尚书省左仆射张渠,右仆射陈芳,门下省的侍中桓楚以及另一个侍中孟津,再加上中书省的中书令公羊舒。

    这五个人,就是承德朝三省的长官,只要是三省的长官,就都可以称一声宰相,都是跺一跺脚,便可以振动朝野的人物。

    三省里,以尚书省最重,是政令总汇之处,因此尚书省的最高位置尚书令是空悬的,身为尚书左仆射的张渠便是尚书省的首官,也是五位宰相之首。

    天子声音涩然。

    “都叫来。”

    这种情况,很明显承德天子就是要交代后事,以免他突然崩了,朝纲大乱。

    陈矩心里有点悲伤,闻言点头道:“老奴这就去。”

    这会儿已经是晚上了,除了尚书台有一位宰相留着值夜以外,其他宰相大多不在皇城里,陈矩亲自赶往张渠的府邸,又派了几个少监,去各个宰相的府邸请人。

    小半个时辰之后,五位宰辅聚集在长乐宫门口。

    时辰已经接近亥时了。

    张渠这才对着陈矩拱了拱手,勉强一笑:“陈公公,陛下把咱们都召来,不知道是……”

    一路上,张渠已经问过这个问



第二百九十七章 遗旨
    “臣等恭聆圣意。”

    五位宰辅都是跪在地上,不敢起身。

    天子闭目思索了一番,然后缓缓说道:“无论如何,祖宗法统不能乱,朝廷也不能乱,朕若是去见先帝,太子还要诸公辅佐。”

    说着,承德天子睁开眼睛看向张渠,开口问道:“张相,太子监国已经一月有余,可用否”

    张渠抬头看了看天子,又看了看左右的四位同僚,暗自咬牙:“回陛下,太子现如今已经可以虚心学政,假以时日必然可以完全执掌神器。”

    天子呵呵一笑:“也就是说如今还不行。”

    张渠低着头,没有回话。

    如今圣天子大行不远,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说太子的坏话,因为那位太子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天子。

    承德天子闭目道:“朕之长子,品行平庸,朕心里也是清楚的,所以朕十几年来,一直没有下定决心立储,但是如今事态紧急,朕来不及培养一个储君出来了,只能立嫡立长,以求社稷安稳。”

    “诸公以为然否”

    五位宰相叩首道:“陛下圣明。”

    天子自嘲一笑:“朕若是圣明,现在又怎么会垂死病床,勉强活命。”

    五位宰相都是战战兢兢,不敢抬头。

    “太子虽然平庸,但是也不是什么胡作非为之人,他即位以后,诸公当念及朕的情分,尽心辅佐。”

    张渠等人心里暗暗摇头。

    如今圣天子在位,那位太子殿下自然老老实实的,可是哪天圣天子若是不在了,他让不让自己这些人继续做宰辅,都是未知之数。

    天子咳嗽了一声,正要继续说话,跪在地上的门下侍中桓楚突然低头道:“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承德天子仿佛看透了这位桓相的心思,呵呵笑道:“桓相是要朕,把另外三个皇子封出京城就藩”

    “陛下圣明。”

    桓楚低头道:“按照道理来说,太子之位定下来之后,另外三个皇子就应该离京就藩,可是一直拖到今日,三位皇子都没有出京就藩的意思,朝野上下人心浮动,不得安稳,老臣以为,若想社稷安宁,应该立刻让三位皇子就藩,以正人心…”

    说到这里,老桓相语气沉重:“……绝恶念!”

    天子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桓相的意思是,朕另外三个儿子有恶念”

    “老臣不敢。”

    桓楚叩头道:“三位皇子自然是忠孝纯良,怕只怕京城里有些人心怀恶念,裹挟三位皇子,做出什么不当之事,导致……骨肉相残。”

    桓楚这番话,几位宰相心里都是认同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说,因为说出这番话,若是传出去,难免要把那三位皇子得罪到死,也只有桓楚这种一心为国的忠直之人,能够坦然把这番话说出来。

    承德天子沉默了一会,最终勉强一笑:“桓相,朕留他们几个在京,便是因为最喜爱这四个儿子……”

    桓楚低头道:“陛下若是喜爱三位皇子,更应该立刻让几位皇子就藩,否则,京城里……恐有不详。”

    天子笑道:“新帝即位之后,立刻让他们就藩就是,他们几个没有什么坏人,想来也闹不出什么变故。”

    桓楚咬牙道:“老臣知道陛下爱子心切,但是为了大晋社稷……”

    承德天子叹了口气:“桓相,朕活不久了。”

    “桓相怜朕垂死,便让他们留在京城送一送朕,可好”

    承德天子这番话,说的颇为可怜。

    这位天子持国近二十年,可以说是兢兢业业,朝野上下都感念圣天子恩德,这几句话一出,几位宰相都是两眼通红,跪在地上抹眼泪。

    桓楚也是眼睛微红,但是他性子直,抬头还想再说些什么,一旁的张渠垂泪道:“桓相,陛下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你要忤逆君父不成”

    另外几个宰相也都劝道:“正是如此,陛下爱子,几位皇子也都孝顺,让他们留在京城,也不会出什么事。”

    老桓楚咬了咬牙,还想说些什么,但是最终没有张开口。

    如张渠所说,君父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做臣子的再开口反驳,那就是忤逆不孝了。

    天子叹了口气:“多谢诸公体谅。”

    桓楚跪在地上,低头不起,过了一会之后,突然闷声道:“陛下,臣请调禁军入城。”

    天子摇了摇头:“桓相,你太过小心了,朕如今还活的好好的,几位皇子也没见哪个有什么异动,况且京城里有两卫守着,调禁军入城做什么”

    &



第二百九十八章 走后门!
    本来李信从来不在魏王府过夜,但是这天晚上,他让人给钟小小报了个信,在魏王府里硬生生等了一晚上消息。

    夜里的时候,魏王府收到消息,五位宰相被唤进了宫里。

    当时魏王殿下差点便忍不住要进宫去了,还是李信劝住了他,让他不要心急。

    这天晚上,两个人眼睛都没有合一下。

    他们心里都是惴惴不安,生怕承德天子在今天崩了。

    这个时候,如果承德天子驾崩,那么太子就会理所当然的即位,而七皇子与李信都还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五位宰相都没有从皇城里出来。

    辰时的时候,宫里终于传出了消息。

    魏王殿下长出了一口气,勉强笑道:“信哥儿,消息里说,宫里已经让羽林卫正常轮值,看来父皇没事。”

    李信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假如昨天晚上承德天子驾崩,他们两个事出仓促之下,根本来不及做事,就算强行兵变,胜算不会太高。

    李信低头思索了片刻,最终缓缓开口道:“殿下,看来昨晚上陛下肯定是出了事,多半是昏厥了过去人事不醒,不然陈矩不会慌张成这个样子。”

    李信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陛下看来……撑不了多久了,咱们的计划要加快了。”

    七皇子沉默了一会,随即缓缓点头:“我这几天就去一趟陈国公府。”

    李信摇头道:“殿下去不合适,殿下若是去了,估计连叶老公爷的面也见不到。”

    陈国公叶晟避居不出之后,别说是王公大臣,就是门生旧部也不见了,前几年承德天子邀请他进宫吃酒,都被这个老人家以身体不适拒绝,七皇子去陈国公府,必然见不到他。

    魏王殿下叹了口气:“那就只能拜托信哥儿了。”

    李信摇头笑了笑:“现在帮殿下,就是帮我自己。”

    说到这里,李信开口道:“昨天五位宰辅连夜进宫的消息,估计有不少人知道了,殿下白天可以借着这个由头,进宫探望陛下。”

    七皇子苦笑道:“估计父皇不会见我。”

    “见不见是陛下的事,去不去就是殿下你的事了。”

    七皇子拍手赞叹道:“还是信哥儿你心思缜密,我这就进宫去!”

    李信眯着眼睛笑道:“殿下府上,有没有上好的烈酒,我要用这烈酒,叩开陈国公府的大门。”

    祝融酒也是分档次的。

    祝融酒大部分是用烧春酒蒸出来的,但是烧春酒本身在京城里也不是太上档次,七皇子还用原本京城里最上等的烈酒金陵春,蒸了一批祝融酒出来,金陵春本身就贵,被蒸出来至少要少一半,因此这种烈酒价格极贵,不可能供给军中,只是七皇子自己平时用来宴客使用。

    魏王殿下痛快点头:“我府里还有一些最上等的祝融酒,你随意去拿就是。”

    过了小半个时辰之后,两个人都走出魏王府,区别是魏王殿下走正门,大张旗鼓的朝着皇城方向走去,而李信则是换下了自己羽林卫的常服,船上了一身不起眼的衣裳,拎着两小坛祝融酒,朝着同在永乐坊的陈国公府走去。

    他没有从陈国公府的正门,而是到了到了后门,敲响的陈国公府的后门之后,一个门子探头走了出来。

    “劳烦通报,在下李信,求见叶老公爷。”

    这个看守陈国公府后门的门房冲着李信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我家公爷交代过,不管是谁,只要走后门进,就不是什么好人,一概不见。”

    “请回吧。”

    李信皱了皱眉头,随即深呼吸了一口气:“那劳烦通报,我要见贵府的小公爷叶茂。”

    这个门房看了李信一眼:“你认识我们小公爷。”

1...8384858687...3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