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齐王殿下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几位宰相弯身道:“几位宰辅,现在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大兄奉命监国才多长时间,便这样不讲规矩胡作非为,我等留在京城只为尽孝,请几位宰相做主!”
皇子对他们行礼,几位宰相都有些坐不住了,连忙站了起来还礼,左相张渠对着齐王还礼,苦笑道:“殿下,我等虽是宰辅,但是终归有一个辅字,毕竟做不得主。”
“太子殿下如今持玺监国,他的诏命便与陛下的诏命没有区别,更何况这些是天家的家事,我等也不好
第三百一十三章 哭闹
太子殿下这一次骤然发难,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就连几位宰辅也是没有想到的。
而且这一招以势压人,效果也很好。
唯一的漏洞就是,那张大字报上的内容几乎全是真的,这就让太子殿下失去了道德制高点,不过尽管如此,太子还是可以借着这个由头,强行把三个兄弟赶出京城。
齐王殿下不服气,在东宫与太子争吵许久,最后太子殿下终于不耐烦,怒声道:“本宫既是太子,又是你的长兄,你敢这样以下犯上!”
四皇子冷然道:“未闻太子,只见一独夫尔!”
这是在当面指着鼻子骂人了。
太子殿下当即就拍了桌子。
“来人,送齐王回府,命有司衙门立刻开始圈划齐王藩地,最快速度让齐王就藩!”
齐王殿下脸色铁青,最终恨恨而去。
魏王殿下站了起来,对着太子拱了拱手:“大兄,臣弟也告退了。”
太子殿下对于魏王这个听话的弟弟很是满意,当即点了点头说道:“老七不用慌张,这件事不会有什么罪责落下来,你们尽早就藩也是好事,不然朝野上下又要有人说闲话。”
魏王低头道:“臣弟省得。”
太子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呵呵的说道:“老七你最是懂事,以后若有机会,本宫便让你的魏王爵世袭罔替。”
这句话是纯粹的空话,世袭罔替的侯爵在大晋就只有平南侯府一家,更不要提是王爵了,整个大晋开国百多年,没有一个王爵是世袭罔替的。
魏王殿下感激不已,低头道:“多谢大兄照抚!”
太子殿下呵呵一笑。
“好,你回去罢。”
魏王殿下缓缓退出东宫。
太子又看了一眼三皇子。
现在,四七两个皇子都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这位赵王殿下深深地看了太子一眼,叹了口气,也缓缓退出东宫。
太子环顾了一眼,最终把目光看向京兆尹李邺。
“李府尊,那些背后做事的恶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本宫命你从今天晚上开始,在各坊派驻人手值夜,若有人再敢张贴反文,直接拿下充军三千里!”
李邺低头苦笑道:“恐京兆府人手不够。”
“本宫会给金吾卫去条子,让金吾卫的人配合京兆府。”
京兆尹抬头看了一眼几位宰相,见宰相们没有说话的意思,只能苦笑一声:“下官遵命。”
太子挥了挥自己的胖手,懒洋洋的说道:“今日议事就到这里,各位散了吧。”
几位宰相结伴走出东宫,各自走向各自的官署。
浩然公与桓楚并肩而行,这位宰相悠悠的叹了口气,对着桓楚微笑道:“太子太心急了。”
桓楚也点了点头,沉声道:“一下子逼急了三个皇子,他们定然会全力挣扎,太子殿下在朝中无有势力,能不能扛得住还是未知之数。”
桓楚犹豫了片刻之后,闷声道:“不知为何,老夫瞧着魏王有些不太对劲。”
七皇子在此之前,也是京城里风头最盛的皇子之一,京城里一度有“四七之争”的说法,只是这一年以来偃旗息鼓了不少,而刚才在东宫里,这位魏王殿下甚至是直接放弃了。
张渠皱了皱眉头,随即开口道:“陛下已经立了太子,魏王难免会心灰意冷,这也是人之常情。”
桓楚与张渠越走越远,两个人不约而同的回首看了一眼长乐宫的方向。
他们心里都很清楚,东宫里的争执不过是小孩子打闹,真正能够一言而决的,现在住在长乐宫里不曾说话。
…………………………………………
如两位宰相所料,东宫议事之后的第二天,朝野上下就开始议论纷纷。
不止是御史台的官员,六部衙门还有京城各司衙门都开始上书谏言。
御史们可以风闻奏事,参人是他们的工作,并不算太得罪人,但是这些各有职司的官员一旦上书,那就是正面翻脸了。
偏偏这些人人数庞大,根本不可能全部抓起来,一旦抓起来,朝廷上下不说瘫痪,至少也要停止运转一段时间。
&
第三百一十四章 腊八粥
陈矩冷冷的看了陈仲一眼。
“陛下龙体有恙,要安心休养,你们知道是不知道”
陈仲等人仍旧跪在地上,咬牙道:“大公公,陛下龙体有恙我们自然是知道的,可是如今大晋国体有恙,陛下不能不问啊!”
“好一个公忠体国的陈侍郎。”
大太监面色冷漠:“是残元打回来了,还是南蜀北上了”
陈仲紧咬牙关,对着陈矩低头道:“大公公,京城里四处传扬的大字报,大公公应该看过了,上面所写内容字字属实,朝中诸臣争相上书,也是为了劝太子重回正路,太子殿下若是能够诚心悔过,写一篇罪己诏书这件事也就过去了,但是太子非但不思悔改,反而大肆迫害朝臣,到今日,已有三四十人因此事进了大狱!”
“我大晋从武皇帝以来,未有因言获罪者,今储君无德,又把持朝政,我等弹劾无门,只能在这里跪求陛下!”
陈矩冷冷的看了这一排跪在地上的官员,最终缓缓的吐了口气。
“罢了,你们把奏书都交给咱家,咱家转呈陛下。”
这些跪在长乐宫门口的官员之中,有几个三品的,大多数都是四品的,加在一起有十几个人,这是一股庞大的朝堂势力,即便是陈矩也不好无视。
世人大多直白的以为,古时候一品二品才是顶级,实际上一品二品,尤其是一品官,大多都是虚封,而二品官的数量又太少太少,朝堂的真正中坚力量,就是这些三四品的官员。
就拿这位兵部左侍郎陈仲来说,以他现在的职位,一步成为宰相,也不会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大晋历史上,以三品官身入省成为宰相的,比比皆是。
陈仲等人连忙站了起来,把手里的奏书递在陈矩手里,对着陈矩低头道:“有劳大公公了。”
不一会儿,十几本奏书就被陈矩收在了手上,这位大太监看了看手里的奏书,悠悠的叹了口气:“陛下已经病重成这个样子,你们还是不肯放过他。”
陈仲等人惶恐道:“大公公,下官等绝没有这个意思。”
大太监摇了摇头,转身走向长乐宫的宫门。
“回去罢,回去罢,再要闹事,便谁也容不得你们了。”
陈仲等人慌忙爬了起来,转身离开宫里。
他们这些人都算是齐王府的死党,不怎么怕太子,但是对于承德天子,他们还是心存敬畏的。
就在他们走后,陈矩也进了长乐宫的寝殿里。
此时的承德天子,神色还算精神,只是静静的坐在龙榻上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陈矩抱着奏书,走了进来。
天子抬头看了陈矩一眼,蛋蛋的说道:“那些鬼哭狼嚎的人,走了”
“走了。”
陈矩低头苦笑道:“那些人很是难缠,赖在宫门口硬要见陛下,是老奴把他们的奏书都收了上来,他们才肯离开。”
“烧了。”
天子面不改色。
大太监应了一声,抱着这十几本奏书,一本一本了扔进了一旁的火炉里。
天子缓缓闭上眼睛,觉得又冷了一些,于是紧了紧身上的衣服,靠得离火炉近了一些。
………………………………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近半个月过去,时间来到了承德十八年的年底。
这天是腊月初八,也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
这天李信家的院子颇为热闹,不止是魏王殿下带着世子在他这里过节,一身雪白色小袄的九公主,围上了李郎将弄出来的围裙,在李信家里四下忙活。
她虽然好吃,但是从来也没有自己做过饭,这天突然心血来潮,要李信教她煮饭,恰好是腊八节,李信就带着她在厨房里煮腊八粥。
煮粥的过程还是不复杂的,只要把准备好的配料依次放进去之后就行了,到了中午的时候,这位清河公主终于在李信手把手的指导下,煮出了人生中第一锅作品。
她自己尝了一口之后,觉得大为满意,于是立刻盛了一碗,捧在手里吹了几口气,找到了正在正堂玩耍的魏王世子,蹲了下来,眼睛弯成了月牙儿。
“来,小延儿,姑姑喂你喝粥。”
九公主是魏王的胞妹,也是魏王府两个公子的亲姑姑,她
第三百一十五章 准备搬家(感谢贵妃银鳕鱼的盟主!!)
几位宰相加了印,那就不止是太子诏书那么简单,从太子代行王事的身份来看,这与圣旨其实并无区别,也就是说,太子这次举动,是得到了几位宰相认同的。
这么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诏书,必须要遵从,否则便是对抗国法。
李信倒了杯热茶,握在手里暖了暖手,沉声道:“看来被叶老公爷说中了。”
如陈国公叶晟所说,陛下并无易储的心思,所以哪怕太子如今声名狼藉,地位仍然不可动摇,甚至有能力下出这道诏令出来。
魏王殿下深呼吸了一口气,眯着眼睛说道:“咱们的眼力,比起叶国公这种老前辈,还是差上一些,叶国公能够一眼就看出父皇的心思,你我要事到临头,才后知后觉。”
“后知后觉总比不知不觉的好。”
李信抿了一口茶水,然后声音低沉:“殿下,咱们现在可以确定动手的时间了。”
魏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默然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去你的书房罢。”
李信也站了起来,两个人一前一后,朝着李信的书房走去。
从前他的家只有三间房,没有留出书房的余地,现在李信阔绰了,三进的院子足以让他分出书房。
书房里,魏王殿下坐在李信的主位上,一边用手敲着桌子,一边沉声道:“就目前来看,三兄与四兄手里没有人手可用,如果太子不废,他们两个便没有机会,因此咱们只要对付太子一家就是。”
李信点头道:“说白了,就是内卫。”
宫城八监之一的内卫监,掌控三千内卫,内卫里也有校尉都尉,但是他们却没有郎将中郎将两个等级,从都尉往上,就是内卫监的太监在管事了。
这是真正的天子左右手,羽林卫虽然与内卫轮值禁宫,但是根本上护卫禁宫的,还是内卫。
若羽林卫起事,第一个就要直面内卫。
连内卫都拿不下来的话,说什么都是无用功。
李信咳嗽了一声之后,开口问道:“殿下可有办法让内宫着火”
“有倒是有。”
魏王殿下低着头,有些迟疑:“但是恐会连累到母妃。”
魏王殿下与九公主的母亲,是承德天子的淑妃,这位淑妃在宫里二十多年了,与天子关系颇佳,这些日子天子受伤,淑妃娘娘每日吃斋念经,给自己的丈夫祈福。
她在宫里很有威望,想要在宫里纵火非常容易。
况且年节左右,宫里到处都是宫灯,走水了也十分正常。
李信叹了口气:“殿下若是事败,也会连累到淑妃娘娘。”
魏王殿下咬了咬牙,点头道:“好,这几天我想办法通知母妃。”
“剩下的便是具体动手的时间了。”
李信低着头说道:“羽林卫会定期轮值永安门,进了永安门之后便是皇城,虽然没有到皇城内城,但是已经让我们省力不少。”
“稍候我去确认一下羽林卫在年节左右何时轮值永安门,咱们便定在那一天动手。”
魏王殿下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事先要不要与叶家商量”
“殿下。”
李信淡淡的看了魏王殿下一眼,默然道:“兵变这种事,要掌握在殿下自己手里,说句难听一些的话,殿下要为兵变之后考虑,叶家如今已经是庞然大物,如果再让叶家主导兵变,殿下御极之后,将如何待叶家”
“所以这次兵变,只能是殿下为主,叶家为辅,决不能本末倒置,咱们商量好了之后,通知叶家何时动手就是了。”
七皇子深呼吸了一口气,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两个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之后,李信低头思索了一会,开口问道:“殿下之前可以通到天目监”
魏王干脆的点了点头:“那天目监的太监董承,有杀头的把柄落在我手里,所以先前我才可以遥控天目监,但是这种事情,董承估计不会跟我们一起干。”
七皇子叹了口气:“死一个和诛九族的区别,董承还是分得明白的。”
李信冷笑道:“一个太监,哪里还有什么宗族可言,殿下找个机会把他喊出宫来,我去劝一劝他,掌握了内宫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