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第三百一十六章 黑脸太监
    京城的风向慢慢开始有所转变了。

    最开始的时候,谁也不认为大皇子姬喾能坐稳这个太子的位置,所以四皇子才会这样热衷与太子争斗,到现在两轮污水泼下来,太子虽然名声已经臭了,但是却安然无恙,储君之位没有半点动摇!

    有些人甚至私下里开始传闻,当今天子被太子控制了。

    太子如此坚挺的情况下,自然身边就有了一大批追随者,毕竟谁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去开玩笑,到如今,太子殿下手底下,已经有了一大批三四品的官员可用。

    大势已成。

    就连几位宰辅,也觉得太子嗣位之势已成,所以当太子下了那道就藩的诏书之后,几位宰相略做犹豫之后,就在上面加了印。

    四皇子门下的大臣们,每日里惴惴不安,甚至还有几个胆小的官员,在家里悬梁自尽了。

    太子的名声再臭,只要陛下不动手,他就仍然是太子,大势就不可阻挡。

    就连四皇子本人也消沉了不少,好几日没有出府了。

    三皇子被禁足半年的时间还没过,也没有办法出门。

    至于皇七子魏王殿下就更是直接,已经开始在准备搬家了,永乐坊的人都可以看到,魏王府门口聚集了不少马车,正在打包东西,似乎只等着朝廷的就藩文书下来,就准备要离京了。

    就藩文书不是就藩诏令,就藩文书是规定就藩何处,封地多大之类的东西,一般是由礼部户部和工部协同办理,礼部负责确定封地,户部划分藩王田产,工部则是负责营建藩王宅邸。

    事实上三位皇子的封地已经确认,赵王殿下被封在燕城一带,齐王殿下被封在南边的嘉应府,而魏王殿下因为态度最好,太子殿下颇为满意,便把魏王府封在了富庶的姑苏城,也算是优待了。

    不过一般藩王宅邸最少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完工,太子殿下却要求三个月之内竣工,也算是一道苛令了。

    要知道藩王宅邸都是有规制的,最起码不能太简陋,这样强行缩减工期,会有不少人因繁重的徭役而死。

    古时候不仅要缴税,还要服役,服役不止是服兵役,还有服徭役,这种兴建藩王宅邸就要从地方征调徭役,不仅不给钱,还不管饭,三个月的工期,不知道多少人要累死在这上面。

    不过大势如此,京城里如今没有人敢反抗太子了。

    就连大字报,也没有人敢贴了,这一个月时间里,最少有上百人因为贴大字报入狱,被关在京兆府大牢里,至今没有出来。

    情势越来越好,太子殿下也是志得意满,开心了不少,经常在东宫召集自己“门下”的大臣饮宴,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原本就胖的太子殿下,似乎又膨胀了一圈。

    就在大家以为政权要正常过度的时候,十里秦淮最顶端的得意楼里,来了一个不起眼的客人。

    这个客人穿着一身麻布衣裳,五短身材,面色也有些黢黑。

    正是内宫八监之一的天目监太监董承。

    一般内宫的太监,很少能见到太阳,都不会特别黑,但是董承不一样,他执掌天目监,身为天子耳目,要经常在外面替天子奔走,所以有些黑。

    董承一路走到三楼,才一抬头,就看到一个穿着蓝色棉衣的年轻人,笑眯眯的现在自己面前。

    “见过董太监。”

    这里的太监是指董承在宫里的职位,也算是一种尊称。

    董承不动声色的往后退了一步,谨慎的说道:“魏王殿下呢”

    这人自然是李信了。

    李信笑呵呵的说道:“魏王殿下忙着搬家呢,托付我来与董太监说几句话。”

    董承眯着眼睛看了李信一眼,默然道:“李郎将好生悠闲,不在羽林卫大营里,却在这里快活。”

    李信讶异道:“董太监认得我”

    董承呵呵一笑:“京城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咱家都认得。”

    其实区区一个从五品的官,在京城里并不起眼,更谈不上有名有姓,只是李信的职位比较要害,手里是有兵的,所以才会被天目监看在眼里。

    李信侧开身子,伸手虚引。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回光返照
    到了如今的地步,早就没有董承可以回绝的可能了。

    如果说拿第一块玉的时候,董承还有拒绝魏王府的可能,但是给魏王府传递消息这一节,就足够天子把他夷三族了。

    董承是天目监的太监,自然明白这件事,他低头苦笑道:“李郎将这样咄咄逼人,哪里有咱家拒绝的余地”

    李信深深地看了董承一眼,然后微笑道:“董太监,有件事你要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任天子即位之后,外官还好说,内官统领是肯定要换的,陈矩那个位置,莫非董公公没有想法”

    大太监陈矩,八监之一内侍监的太监,内侍监又节制其余七监,所以陈矩就是内宫八监之首,人人畏惧的大太监。

    这个位置,与朱明的司礼监掌印只欠缺了一个披红的权力,其他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董承在宫里做了这么多年,自然是眼红陈矩那个位置的,闻言他低头道:“李郎将,魏王殿下要咱家办事,咱家自然是不敢不听的,不过此事非同小可。”

    说着,他抬头看了李信一眼,小心翼翼的说道:“咱家要见魏王殿下一面。”

    李信呵呵一笑:“这是应该的,董公公现在就可以去魏王府。”

    董承先是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然后缓缓看了李信一眼,犹豫了一会之后说道:“李郎将,魏王殿下若真要宫变,便要提早动手,陛下……陛下他恐怕撑不了几天了…”

    李信脸色骤变,伸手拉住了董承的衣袖:“此话怎讲”

    董承低头道:“咱家是执掌天目监的,天目监不止是在宫外消息灵通,宫内天目监也可以看的一清二楚,本来陛下的身子是由太医院的太医秦元化照看,近来所有太医院的太医频繁进出长乐宫,而且从长乐宫里送出来的一些……物件来看,陛下多半是呕血了。”

    董承微微低头:“依咱家来看,天崩地裂,就是这几天的功夫了。”

    李信深呼吸了一口气。

    麻烦了。

    本来他们是计划在年节左右动手,这样趁着节日,不管是在宫里放火,还是去给内卫灌酒,都顺理成章,一切的准备都可以用上,但是如果承德天子撑不到年节,先前的准备大多都要作废,仓促之下成功率就会大大减少。

    李信脸色难看,沉声道:“我与你一起去魏王府见殿下。”

    董承点了点头,两个人一起从得意楼的后门出去,朝着永乐坊走去。

    ……………………………………

    这一天,是承德十八年的腊月初十。

    承德天子的确撑不住了。

    从腊八开始,天子就开始呕血不止,太医秦元化几次施针,都没有用处,只能用汤药吊住天子性命,整整两天多的时间,天子一直都是半醒不醒的状态,大太监陈矩寸步不离的守在旁边,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

    到了腊月初十的晚上,一直发烧的承德天子,终于醒了过来。

    此时,他突然变得神采奕奕,脸上也开始有了血色,太医秦元化连忙过来给天子诊脉,诊脉之后,这位年轻的太医跪伏在地上,垂泪不止。

    天子自顾自的坐在床边,看着跪在地上流泪的秦太医。

    “朕现在觉得身子舒泰了不少,似乎回到了未遇刺之前。”

    天子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回头看向秦元化,开口问道:“这便是回光返照”

    秦太医泪流满面,没有回答。

    天下百姓,难得能有一个圣天子,如今这位圣天子也要归天了。

    天子微微叹了口气,继续问道:“朕还可以活多久”

    秦元化哽咽道:“本来回光返照,最多一个时辰,臣有一种祖传丹丸,可以稍稍弥补元气,但是也不会超过十二个时辰。”

    大太监陈矩浑身一颤,也跪在了地上,泪流不止。

    天子点了点头,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取药来。”

    这种药,秦元化一早便准备好了,闻言立刻从怀里取出来,双手捧着一个小木盒进献上去,天子伸手接过这个木盒,看了一眼之后,略做犹豫便闭目服了下去。

    一旁的大太监陈矩,立刻爬了起来,给天子递了一杯热茶过来。

    天子服药之后,愣愣地在床边坐了一会,出神许久。

    他本来想在这最后一天时间里,做一些大事,但是事到临头,他居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了。

    片刻之后,天子才转头看了一眼陈矩。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陈矩哽咽道:“戌时快进亥时



第三百一十八章 曾经的少年
    他们两个人相差两岁。

    两个人小的时候,平南侯李知节还没有驻兵南疆,那个时候李知节虽然已经是大晋军方的一颗将星,但是李家还没有到与皇子交的地步。

    直到三十年前。

    三十年多前,李知节踏破南蜀国门,最后驻兵南蜀,李家一跃而上,成为大晋最璀璨的将门之一,李慎也被留在了京城,充当李淳如今的角色。

    质子。

    那个时候,李慎十岁,承德天子姬满十二岁。

    武皇帝只有承德天子这么一个儿子,其他的子嗣都夭了,因此少年时期的承德天子颇为放纵,可以肆意出宫,在京城里四处闯祸,两个人便是那个时候在京城里认识,最终成为一对朋友。

    少年时期两个人什么坏事都一起做过,闯京兆府大牢,偷武皇帝的藏酒,还一起去秦淮河偷看花魁。

    那个时候,他们两个一个是太子,一个人侯府的世子,都是最顶级的身世,尤其是承德天子是武皇帝的独苗,两个顽皮的少年人,把少年时期能做的坏事,荒唐事都做了。

    那个时候,承德天子以为,他们两人最后会成为一对君臣佳话,千古流传。

    李慎也这么认为。

    直到十九年前,天子坐上龙椅。

    十四年前,李慎离京继任平南侯。

    两个少年时期的玩伴渐行渐远。

    到了现在,在承德天子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两个曾经的少年人,在长乐宫里,就着一闪一闪的烛光,四目相望。

    天子面带微笑,而李慎则是低下了头。

    “陛下…我真的没有想杀你。”

    李慎默默低头,声音有些发颤:“我连这个念头也没有动过,我只是想……想让平南军能够继续存在下去,想让父亲的心血保存下去。”

    “可是朕不想。”

    天子脸上的笑意收敛:“这就是你我二人的分歧所在。”

    李慎默默低头,不再说话。

    天子站了起来,环顾了一圈长乐宫,喟然叹了口气:“犹记得少年时,我曾经带着你到长乐宫里偷父皇的印玺,最后被宫里的禁卫捉住,最后我被父皇打了板子,而你却安然无恙。”

    这是承德天子第一次放弃了“朕”这个身份,用了“我”字。

    他继续说道:“那时我曾经问父皇,为什么不罚你。”

    天子回头看了一眼李慎,呵呵笑道:“你知父皇如何说”

    承德天子的父亲,是大晋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皇帝,也是带着大晋一统天下的皇帝,一直到今日,晋人提起武皇帝三个字,无一不是心生敬佩。

    李慎摇头道:“臣不知道。”

    天子淡然道:“父皇说,不能替李知节管教儿子,最好是朕的儿子以后越来越成才,李知节的儿子越来越不成器。”

    天子叹了口气:“这句话,我记了快三十年了,每次想起来,就像是父皇在我耳边说的一样。”

    说着,天子看了一眼李慎,继续说道:“有时候朕就在想,如果你真如父皇所说越来越不成器,那也不是什么坏事,你在京城里,朕给你封个一品二品的官,也没有人会敢欺负你,咱们依旧像少年时候那样,做金陵小霸王。”

    李慎低着头,仍旧不说话。

    “可惜呀。”

    天子摇了摇头:“可惜你没有越来越不成器,反而一天比一天厉害,到最后,朕也拿你无可奈何,你没有任何把柄在京城,甚至还把平南军在南疆的声势弄得越来越

    平南军在老侯爷李知节手里的时候,最多只能算是“养寇自重”,但是到了李慎手里的时候,就不再是养寇自重那么简单,李慎已经与“寇”同盟,甚至到了收“寇”为己用的地步,如天子所说,平南军的声势比起李知节时期,大了一倍不止。

    李慎,没有不成器,反而很成器,特别成器。

    这就导致了他与天子的矛盾日益剧烈。

    李慎沉默了许久,



第三百一十九章 夜黑风高
    虽然李慎的这个提议,让承德天子十分心动,但是很可惜,现在的情况李慎是不可能死的。

    李延还活着,南疆的平南军还在,李慎如果死在京城,南边九成九会发生暴动,此时正是国朝交替之时,谁也不知道新帝能不能应付国战的括号,因此无论如何,李慎也不会出事的。

    天子深呼吸了一口气,看向李慎。

    “若李延也在京城,你自然是要陪葬的!”

    李慎跪地无语。

    话说到这里,已经是说尽了。
1...8990919293...3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