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回收商的万界之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末殇

    1941年1月27日,华夏太阴历新年,美国的各大报纸详细地报道了三民政府和华共冲突的详细过程,一时间,“常凯申”和他的小舅子“首富先生”宋子蚊一样,“家喻户晓”……

    1941年1月28日,一个名为“炎黄光复会”的组织在美国的各大报纸发表声明,宣布为1937年底的日军全军覆没事件负责;声明的副刊,转发该组织于金陵大捷期间缴获的日军师团旗和指挥官的军刀的大批照片……

    没过几天,“炎黄光复会”又发表声明谴责蒋瑞元“自毁长城的行为”,同时表示:如果蒋瑞元不能承担起领袖的责任,组织不介意拥立新的领袖。

    一时间,蒋瑞元在海外华华侨中,人心尽失……

    虽然三民政府的控制区内,对于海外发生的一切,都一无所知,可在魔都等沿海地区,刊载了“炎黄光复会”声明和“皖南冲突”的旧报纸,直接买脱销了……

    大批心思灵活的商人,大批组织亲友从美国收购旧报纸,空运到华夏。

    陪都山城的总统府内,看到美国报纸报道的蒋瑞元,再也没了搞“忘年之恋”的心思,将戴雨农叫到办公室,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收到“彻查炎黄光复会”命令的戴雨农,回到住处,直接将书房办公桌给砸了:为什么每次擦屁股的都是我?!!

    那个所谓的炎黄光复会的能耐有多大,戴雨农很清楚,不提金陵的十万日军,光是前一阵子在皖南造成的第三战区的损失,就令人惊诧。

    负责围剿的第三战区顾墨三分部队和上官纪青第三十二集团军,七个师将近九万人的部队,冲突过后,剩下不足五万人;所有部队中下层军官,无一幸存;部队里的炮兵、机枪兵和通讯兵等技术兵种,无一幸存……

    那样的损失,不是缺乏装备和粮食的新四军能造成的;而且,第三战区里的情报员发挥的报告说,所有军官和技术兵种的尸体,中枪的部位不是脑袋就是心脏。

    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戴雨农,马上就将“领袖的教诲”抛之脑后:前一阵子那莫名其妙的《死间计划》,到现在自己都还没有头绪呢……

    (iishu)是,,,,!




第151章 暴兵
    【】(iishu),

    好不容易送走了刘瑾承一家的刘玄恭,刚松了一口气,就收到了酒井关于北苏和日本秘密谈判的消息。

    本以为皖南的事情一过,就能安生几天的刘玄恭有些无奈:“这也不是秋天呀,事情怎么就这么多呀!”

    见自己丈夫眉头紧蹙,郑玉彤有些担心:“又怎么了?”

    刘玄恭苦笑着摇了摇头:“我倒是没事,可估计很快就没有安稳日子了。”

    几天后,当何同跟郑霖提着大大小小的箱子回到家时,刘玄恭才意识到,事情远比自己想象的要糟糕得多……

    看着正小心翼翼地的焊接着电路的何同,刘玄恭有些好奇:“老幺,老爹怎么把你给调到北平来了?”

    郑霖笑了笑,替何同回答:“还不是那个炎黄光复会惹出来的事儿,本来也没什么,可前一阵子……”

    1940年7月份,日军执行“101号作战协定”空袭山城,再次遭到驻守陇南的西北航空团的拦截,损失惨重。

    于是,为了提高护航能力,日本海军将新式的15架新式长航程的零式21型战斗机,投入了驻汉口的第12海军联合航空队。

    结果,“陆海军新锐战斗机”意外地折戟山城,这让日本人大为震惊……

    日本人特高课损失了大量的山城潜伏人员,才查出来:击落零式21型战斗机的人员和飞机全部来自于北苏援华航空队……

    “如果北苏和日本谈判……”

    说着,郑霖看了一眼刘玄恭。

    “那可真是个大麻烦呀!”

    刘玄恭倒吸了一口凉气……

    不过,出于某种目的,谈判时,北苏并没有向日本方面透露西北“雀鹰飞行团”的相关信息;而日本人似乎也没打算将主要精力放到华夏战场,没有再将零式战斗机往华夏战场。

    北苏跟日本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后,没过多久,刘玄恭从酒井次郎手里拿到了条约的影印版。

    不久,这份条约连同日本海军将会突袭美国的判断一起,由周翔宇交到了美国驻华大使的手上……

    得知“十六哥”回到北平的冯运修,天天缠着郑霖,请教射击问题。

    入夏之后,刘玄恭从何同陆续截获的日军电报中发现:日军海军部要求陆军各驻屯军降低装甲部队和飞机的出勤频率,控制弹药的消耗。

    可没过多久,似乎是为了消弭陆军的怨气,日本海军派出轰炸机轰炸山城,结果又折损了大量的飞机和飞行员。

    给了陆军一个交代之后,日本海军停止了轰炸行动。

    半个月后,小胡子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入侵北苏,早在半年之前就开始陆续返回的北苏援华航空队,撤走了最后一批飞行员,并切断了一切援助。

    一个月后,蒋瑞元的“备胎”——克莱尔·李·陈纳德,带着由美国政府暗中招募的飞行员来到华夏。

    有了“背锅匠”的西北雀鹰飞行团,随即转场固原新建的六盘山机场。

    随后,清海方面又往机场里塞了一个轰炸机大队、一个运输机大队和一个空降团,将飞行团升格为空军师。

    看这节奏,刘玄恭还以为:清海这是想要站出来出来,准备走到前台。不过当8月1日,刘玄恭收到了自家老头子电报的时候,他马上就不这样想了。

    因为,在标着“阅后即焚”的电报里:流云要求他利用酒井清理北苏在东北、华北还有日本本土的情报骨干。

    还没等刘玄恭回电询问,如何确定北苏在日本本土的情报骨干,电讯专家何同就将一份详细的人员名单递给了刘玄恭。

    可是,还没等刘玄恭联系酒井,流云又发了一封紧急电报,取消了任务……

    就在刘玄恭困惑自家老头子的做法的时候,酒井传回了一个消息:9月初的御前会议,日本秘密通过了决议,决定向美国开战。得到这个消息的刘玄恭,才想起来,几天前刚得到的情报:9月3日——日军主动撤离胡州。

    几天后,当看到北苏从东线抽调11个步兵师25万人前往莫斯科的情报,再结合截获“谍王”佐尔格那份“今年不向苏联宣战”的情报,刘玄恭对于自家老头子朝令夕改的做法,有了一丝明悟。

    而没出半个月,收到何同递过来的两则情报时,刘玄恭被吓出一身冷汗:9月20日,德军在基辅附近全歼北苏西南方面军,北苏损失了近七十万余人;9月30日,德军发动“台风”行动,开始进攻莫斯科……

    12月7日,当日本在太平洋中部给全球人民奉献了一出“血火珍珠港”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边,日本的邪恶同盟,优秀的艺术家小胡子先生导演的“莫斯科大溃败”,正在缓缓谢幕……

    眼睁睁地看着北苏“躲过一劫”的马玄忠,一脸惊诧地看着自家老头子:要不是自家老头子及时刹住车,现在北苏可能已经……

    流云笑了笑:“心魔作祟,还好及时化解了。”

    “可是……”马玄忠有些不甘心,“要是北苏溃败,咱们就有机会收复孟古和外兴安岭了,还有……”

    流云叹了口气:“玄忠,你练得是国术不假,保家卫国收复失地也没有错,可你有没有想过,一旦北苏莫斯科保卫战失利,会有怎样的后果?”

    马玄忠愣住了:虽然自己手底下已经有一个装甲集团军了,可要是跟久经战阵的德国装甲军团想比,还是差一点,不过……

    马玄忠叹了口气:“可……”

    流云神秘地笑了笑:“机会,总会有的。”

    “不过,既然蒋瑞元已经对日宣战了,”流云话锋一转,“而且,塔里木和克拉玛依这两处工业基地,又都已经步入正规了,咱们也该暴一下兵了,免得隔壁的老友毛咏芝,又说咱们掖着藏着。”

    “也对,再拖下去,民兵训练基地都已经不太够用了。”

    ……

    1941年12月25日,西北空军第一师给日本华北驻屯军献上了一份圣诞大礼:空一师一个轰炸机大队在两个战斗机飞行大队的护航下,飞临日军占领的运城机场,将机场内仅剩的第一飞行团100余架飞机,全部摧毁在地面上……

    (iishu)是,,,,!



第152章 难产的涡扇
    【】(iishu),

    签署完《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回国的蒋瑞元,在得知西北独立轰炸了日军运城机场之后,气得直跳,不停地骂娘。

    不过,没多久日军连战连捷,拿下缅甸之后,蒋瑞元彻底慌了神:通往缅甸的华缅公路,现在是三民政府同样外界的唯一通道,一旦日军切断中缅公路,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西北的铁路:在这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就连铁路网四通八达的巴基斯坦,都还被外界认为处在蛮荒时代;而一直帮助巴基斯坦改建铁路的马玄忠清海政府,处于安全考虑,一直代管着喀喇昆仑铁路巴基斯坦境内的部分。

    所以,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粮食沿着喀喇昆仑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华夏国内的时候,对于马玄忠治下两眼一抹黑的蒋瑞元,将中缅铁路看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

    不过,流云也没打算向蒋瑞元政府透露喀喇昆仑铁路的存在,因为蒋瑞元的胡作非为,中原地区,已经离地狱不远了:1938年掘开黄河大堤造成的花园口惨剧,流毒甚远;而且如果不出意外,1942年,又是大旱之年……

    虽然清星甘三省一直都在改造沙漠,增加耕地数量,可因为一直接收犹太人和中原地区的灾民,直到1941年秋,西北自产的粮食,才堪堪能够自足。

    为了保住自己的输血线,蒋瑞元政府组建了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的中国远征军。

    1942年2月16日,农历的大年初二,十万余人的远征军,奔赴缅甸。

    什么事都想掺一脚的流云,在远征军出发后没几天,从第44狙击团抽调一个一百多人,组建了由刘玄平率领的“回归线”中队,奔赴缅甸密支那的野人山地区,进行热带丛林适应性训练……

    见自家老头子派出了44团将近十分之一的精锐,马玄忠有些吃惊:“爹,您不看好远征军的前途?”

    “机械化部队在丛林地区,根本无法展开,”流云苦笑着解释道,“而且,热带雨林地区的残酷环境,不是身处内陆的人能想象的。而日军经过在法属印度支那的锻炼,已经逐渐开始适应热带丛林地区的环境了……”

    “最关键的是,”流云叹了口气,看了看马玄忠,“日本人的韧性,不是蒋瑞元强拉来的壮丁可比的。”

    “那……”

    “尽人事,听天命。”

    “哦。”

    马玄忠点了点头:“对了,去年底,八路军在黄崖洞守卫战的时候,损毁了部分设备……”

    “你看着办就行了,现在西北基本上已经步入了正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的重点在喷气式飞机上。”

    马玄忠小心翼翼多了一句嘴:“那海军呢?”

    流云思考了一阵子,笑了笑:“让莱茵哈特按照狼群战术来就可以了,不过要注意,舍财不舍命。”

    “知道了。”

    ……

    酒泉的涡轮风扇发动机,马上就要定型了:刘玄英手底下的航空发动机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造出了能够量产的喷气发动机……

    因为这型超了“预产期”大半年的涡扇发动机,刘玄英都想躲着自家老头子了。

    本来设计任务就模棱两可,操作的空间很大;而且流云在下发任务的时侯,就提醒过,先可以研制一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先练练手。

    可火箭发动的成功似乎给了刘玄英莫大的自信心:已经有了一次预研失败的经验,在加上完整的流体模型和燃烧模型,应该是足够了……

    于是,刘玄英让航空发动机所的人拿着流云给的代号为“斯贝k202”的发动机资料直接照搬,于是悲剧就发生了:航空发动机所研制的发动机,连模拟验证都通过不了……

    再次受到打击的刘玄英,学聪明了,从头开始:先利用酒泉基地代号“晨曦”的超级计算机构建出初级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模型,再往里添加其他的东西,比如压气机之类的……

    折腾了几个月,航空发动机所的人,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风扇发动,根本就是两回事。

    涡喷发动机的进气经过压气机、燃烧室、燃气涡轮和加力燃烧室,排气因为经历了燃烧发生了膨胀,速度是大于进气速度的。

    而涡扇发动机的进气,经过风扇、压气机、燃烧室、燃气涡轮和加力燃烧室,不过在排出时,因为推动了更多的燃气涡轮做功,再加上又混合了部分外涵道的低速进气,排气速度是略小于进气速度的。

    涡喷发动的排气速度快,相应地,能量损失也大,效率相对较低。

    但涡扇发动机,也不是没有缺点,因为燃气对涡轮的做功时间更长,相应地,燃气涡轮的耐热要求也更高……

    觉得不对劲的刘玄英,立马将202液体火箭发动机所的部分人员调到航空发动机所帮忙。

    后来刘玄英又将自家三姐刘玄慧从嘉峪关拉到酒泉。

    等航发所的人逐渐地摸到涡扇发动机的研发门路时,参与进来的研究人员,已经多达六七百人了。

    这时候,刘玄英才意识到,自己老头子说过的那句“航空发动机是工业之花”,话里的航空发动机指的是喷气发动机。

    过了设计关,加工的时候,幺蛾子也是层出不穷:牛气哄哄的钛合金叶片加工时竟然晶格畸变,“变软”伸长;燃烧室的火焰筒,因为太薄,加工时无处下手;燃气涡轮需要特殊处理……

    等第一台样机下线,发动机车间里的工人都激动地哭了起来。

    因为涡扇发动机的复杂性,涡扇发动的试验也远比活塞发动复杂。

    因此,在涡扇发动机设计还没开始之前,刘玄英就按照流云的指示,从设计人员里边抽调了一批人,组建了西北第一个没出成绩就有了代号的研究所——301航空发动机试验所。

    而301所也成为了西北有史以来编制最庞大的研究所:光是试验平台就有三种,地面试验台、能够模拟高空环境的高空试验台和用运输机改装的飞行试验台;人员多达上千名,就连西北已经确立了编制的六个研究所的骨干,在301所里都有编制。
1...4849505152...5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