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大农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今后,他们将会和县城里那些懂得耕种的汉人一起,耕种自家的田地,为朝廷贡献税收产出。
当然,学到的还不止李世民,所有前来参与救灾的议员都见识到了夏国的精良工具的强大。
“这种犁,叫做双翅削山犁,可以用于梯田的开发,这次我们带了三千架这种犁过来,配上牲畜和几千劳动力,一天,就能将几座哪些砍伐了树木之后的泥土山,开发成梯田,半个月时间,就能给一个县城的百姓每户都分上五亩以上的梯田,只要再将我们带来的高产粮种分发下去种上,田地里的产出,就足以解决他们明年上半年的温饱。”于秋指着一群正操作着一种奇怪的耕犁,给当地百姓们做示范的消防兵们道。
他的身后,便是李世民领着的张乐求进,舍龙,黑齿长户等南蛮诸部的首领。
而乘船而来的渊盖苏文和新罗百济两国的议员对于这种奇怪的犁升起了兴趣,因为他们国内也是多山,如果能将山开发成田,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大好事。
“这个,将山,削成一块块梯子一样的田地”张乐求进等人,有些诧异的看向于秋道。
由于常年生活在深山里,他们的想象力,可没有到于秋说一下就能理解的程度。
“是的,你们可以在这里看着,顶多一个时辰,我们夏国的这些消防兵,就能将这座小土山改造成梯田了,你们记住这些梯田的成田过程,以后,也可以在你们生活的地方,找一些临水的土山开出这样的梯田来耕种。
而且,你们这里的天气四季如春,现在开发出来的田地,只需要撒一层山上的腐叶泥,就能立即种上一些作物,在三四个月以后,就能食用上我们带过来的这种叫做土豆的高产作物,在我们夏国那边,它的亩产可是超过了五十石。他们这边以渔猎为生的百姓只需要种上几亩,就足够明年食用到第二季作物产出了。”于秋点头,指了指山坡下一框框准备好的土豆种子给他们解释道。
“现在就种,亩产五十石一石,可是一百二十斤重啊!”张乐求进等人的嘴巴张的老大道。
“是的,一会儿你们不仅能够看到开田的过程,也能看到这土豆的种植之法,此外,还有红薯,花生,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等各种高产作物,你们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这些作物种下基本都能够实现高产。”于秋再度点头道。
此时,他已经在这些部落首领的脸上,看到了垂涎欲滴的表情。
“这个,夏王殿下,我等请求您赐予一些这样的铁犁和像土豆这样高产的作物给我们,您想要我们这里的什么东西,我们都愿意拿来跟您交换。”张乐求进等人私下商议了之后,由他作为诸部的代表,向于秋道。
于秋笑了笑道,“你们参与此次救灾有功,我会用一批这样的耕犁和高产作物种子,作为给你们的奖励,不过,想要得到更多,则是需要你们的人帮忙将我规划出现的几个新县城的田地,房屋修建开辟好,这样我才好以薪酬的方式,将其发放给你们的族人。
而且,你们不用担心属下在这边劳作的过程中的吃用问题,夏国的船一次就可以在运送数千吨粮食工具到这边来,足够他们的食用,你们的人在这里学习几个月的开田建屋的技术之后,回去本地了,也能更好的将你们自己的房屋和田地修建开发好。”
“这,这简直是太好了,有了足够的粮食,我们以后子再也不用担心人口太多,无法养活的问题了。”众多南蛮部落的首领喜笑颜开的道。
他们过来这边已经有好几天了,也见识到了夏军给自己属下的人供应的伙食,那可是相当美味的好粮。
毕竟白米,精面这样的食物,不是过年过节的时候,他们都是很难吃到一口的,更加别说那种在火堆里一埋,过一会儿扒拉出来,就香甜好吃的红薯土豆了。
“南蛮诸部属于唐国治下,唐国又是执政联盟主要成员国之一,不管是作物的引进和生产工具的采购,你们与执政联盟的所有成员国都享有同等的待遇,今后你们想要中原产出的什么东西,其实可以直接向中原过来的商人下订单。
而且,也不用担心没有钱购买,因为,你们这边也有很多东西,在中原地区很值钱,药材,茶叶,鲜花,野兽皮毛,上好的木料等等,只要按照收货的商人的要求,采摘炮制好,就都能卖到钱。
这样,回头我带人去一趟你们那边,根据你们的产出,帮你们规划一些产业,并且开设一些定点收购站,集中帮你们收储,销售货物,这样,你们就不用担心自己的产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了。”于秋按照既定套路道。
闻言,张乐求进等人连连称是,一点也没有想过,这是于秋分化他们治理权的手段。
 
第四百一十二章 夏国的军人
李渊说了会给于秋三十万百姓,就肯定会给。
不过给的都是一些穷困地区生产力不强的百姓,当然,只要他们是懂得耕种的百姓,即便并非汉人,冯智戴和马周也不挑。
因为,农垦专属区,明年可是还有五百万亩田地的开垦种植计划,这需要很多百姓来完成。
而随着这些百姓们陆陆续续的被集中送抵夏国,在农垦区的房屋,村落,也开始快速的拔地而起了。
李秀宁在第一批百姓们到达夏国的时候就去到了农垦区,而到了这里,她似乎领悟到了于秋要她在夏王府种树的含义,这是让她在夏国种树育人啊!
当然,她不知道的是,于秋只是因为自己没空去种那些树,正好看到她比较闲而已。
而现在于秋做的事情,在李世民看来,那才真叫闲的慌。
跑到雪山上去种草是出于什么考虑,他实在是无法理解,数万百姓的安置问题,难道不应该更重要些么
直接甩给那些外国议员不管是怎么回事让他们在大唐境内,收割民心
事实证明,当救援和重建的事情上了轨道之后,还真就不用于秋管了,而且,别人也抢不走民心,因为,民心都在于秋这,在夏国的军人这。
这些年轻力壮的夏国兵,自有一套行事准则,他们就好像天生看不得别人落后受苦一样的,从各个方面入手,考虑民众的需要。
修建一个村子,他们往往从进出的道路开始,然之后把这个村子从睡觉休息的地方,吃饭喝水的地方,农田灌溉的地方,牲畜家禽养殖的地方,甚至排便拉屎的地方,全部搞整整齐齐利利索索,一样不差,才算完。
看到那些受灾的百姓们喜笑颜开的进入新房居住的模样,哪里有一点受过大灾大难的苦逼样子,就他们现在的居住环境,已经比李唐治下大多数地方都还要好的多了。
李世民觉得,自己要是将大唐境内的所有村子,改造成这样,估计没有任何百姓愿意造反了。
于秋要是知道他这个想法,一定会点赞支持的。新农村建设么,所有农门百姓的福音,只是李唐现在还修不起,积攒一两年,将关中先倒腾出来倒是没有问题。
罗成是和王猛他们一起乘船到巂州来的,来了之后,他基本就没怎么离开过王猛,因为,他想找王猛要人。
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跟夏国的军队在一起,罗成就感觉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有意义,哪怕王猛带着他做的是开垦田地,修建民房的事情。
因为,那是在改变这个世界,让它变的更美好,而不是像在朝廷属下当官的好多人一样,混吃等死,想着钻朝廷的空子,为自己谋取利益。
今天,同样在王猛属下取经学艺的李世民就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老王,我看上你属下的一个人,能给我不”罗成很是殷勤的给王猛倒茶水道。
“男的女的”王猛跟罗成拉开了一点距离看向他道。
“当然是男的。”罗成理所当然的答道。
“没有没有,我劝你绝了这样的心思。”王猛压根不喝罗成倒的茶水,闪开三米外,用手指着罗成道。
“你要不要这么小气,就一个人而已,放在我们维和部队,不同样是按照秋哥儿的意思做事情么”罗成继续嬉笑着向王猛靠过去道。
李世民这辈子,就没有见过上了战场就天老大我老二的罗成,有这么谄媚的笑容。
“一个人你这一个月里,你每天上午找我要一个人,下午再找我要一个人,晚上还找我要一个人,都要了一百多号人去了,你当我的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啊!训练他们,我可是花了两年多的心血,不给不给,开什么条件都不给,张康他们陆军那边才是打仗的好手,你找他们要去。”王猛一副赶人的架势道。
“张康那家伙滑头啊,说陆军的事情自己做不了主,得请示高司令,这是故意打发我呢!你这边不是全权掌管夏国的武警消防部队么,你点头了,人就能给我,而且,我们维和部队,要的就是你们武警消防部队里出来的人才,做事有方法,啥都会,老哥你行行好,再给一个吧!我这还缺一个训练追踪缉拿的教官呢!”罗成继续谄媚道。
其实,这次到巂州之前,李世民一直以为夏国的武警消防兵,是一群不上战场,在本土打杂的辅兵。
然而,这次他却是见识到了,夏国的所有军队,都具备同等的重要性,只是职司不同,干的工作不同而已。
甚至在他们看来,保卫本土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反而比对外作战更加重要。
因为,夏国对外作战,为的无非就是利益而已,以夏国之富,完全可以舍弃掉那些利益。
但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舍弃不掉的。
所以,武警消防不但不是夏国最不受重视的部队,反而是夏国掌握的技能最多,最受尊重的部队。
他们不仅仅承担了本土的保卫工作,在本土民众有任何危机出现的时候,他们都需要出面化解,可能是下火场救火,可能是在严寒酷暑的天气除冰铲雪,亦可能是昼夜不休的捉拿打击犯罪份子,消灭一切破坏夏国安定的不法。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们更是表现出了超强的工作意志,每天八个时辰的搜救排查,让很多灾区百姓得到了及时的救援,甚至,有医护兵连续每天十个时辰的工作,为的就是救治更多的伤患。
所以,罗成用这样的姿态找王猛要人,李世民也理解。
有这些人去到维和部队做骨干,就能带出一支同样气质的军队,这对于整个东亚地区来说,都是有好处的,至少,这个维和部队的总司令是出自李唐,他今后想要建设这样的军队,也会方便很多。
罗成在王猛这里磨嘴皮子的功夫,营帐外面响起了士兵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来吃饭时唱的军歌,听的李世民很有感触。
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原和海外
军人文化宣传起到的作用,比其它各方面文化宣传起到的作用都不差,甚至更大一些。
因为,这个时代几乎大多数青壮,都要是要进入军队的,熏陶了军人,就等于是熏陶了整个国家的主流阶层。
于秋将东亚各国聚拢在联盟内,就是要打好这种文化熏陶的根基,为将来更加全面深入的融合,做准备。
在南诏六部收割了一轮积分之后,于秋就带着赵河等几个亲卫,进入到了并没有像后世那种的基础建设的玉龙雪山之中,每天都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摆弄那些玉龙蕨,这玩意,可真不是什么好种植的植物,即便是在后世,科学家也没能将其引种到室内人工栽培。
于秋有中级种植技术,已经有相当于后世高端种植业研究人员的水平,但面对这玩意,也有点抓瞎。
折腾了近一个月时间,他才用孢子,在适合其生长的高海拔,低气温的室外,帮助其繁育出了几株新苗。
索性,这个时代这种植物在雪山中还有不少,于秋只要有更多的时间,就能完成任务,只是,天天在四千多米高海拔的雪山里,冻的他有点够呛。
“殿下,苏将军那边有信来。”嘴唇上有许多血壳子的赵河,将一封长信递到了正在帐篷里烤火的于秋手中,立即又端起一碗于秋整天都会煮着的酥油茶开始喝起来。
他嘴唇上的伤口,是因为刚到这里的时候,吃东西嘴巴张的太大而撕裂开的。
谁能想到,寒冷的气温,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将他嘴唇上的皮都给冻干了,像直接用开水洗澡,米饭怎么煮都不熟这样的事情,更加是他难以理解的。
也亏得于秋来这边的时候,将噶尔东赞给带上了,否则,很多问题,他们都解决不了。
而之所以来到这里,于秋给噶尔东赞和另外两名吐蕃议员的解释是,自己在这么高的雪山上培育植物,就是想解决吐蕃的耕种问题。
所以,他们三人成为了于秋在雪山上干活时候的主要帮手,并且将所有在高原上的生活技能全部都告诉了于秋。
由于种植任务需要于秋亲手完成,所以他现在的手也冻的跟包子一样了,那些亲卫们大多比他还惨,都不敢轻易的去碰自己的配枪和铁甲。
在展开了那封书信之后,于秋很快就将专门从系统里面兑换出来的手套给戴上了,略微痒痒的感觉,总比手不是自己的那种感觉要好。
总体来说,苏定方和阚棱的海上之行还是很顺利的,有那些墨家子的指引,他们在出海之后不到半个月,就找到了墨家在海外的栖居地,而且,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与那些固守在海外的老一辈墨家子弟发生冲突,而是展开了一轮谈判。
他们可以派一部分愿意离开当地的人回到中原来为夏国,或者是李唐朝廷效力,但是,必须要保障他们在当地的生活和人生自由权力不受限制。
他们可以接受朝廷将他们的栖居地划到治下,设置州县管理,但是,那些他们修建的房屋,开发的田地,种植的香料,树木等等产业,全部都是属于他们的私产,朝廷不能白白拿走。
他们可以接受朝廷一定程度的税收,但是不接受劳役征调,兵役征调。
此前,他们墨家,就是被这些东西给害了。
本来他们在制作机关消息,是用以自保的,却成为了各个军阀开战时,必须争取或铲除的对象。
这导致每一次中原发生大的战争,他们的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折损,简单的说,就是他们拒绝为战争服务,绝不参与战争。
最后,他们要求于秋也放归那些在叛逃回中原的年轻一代墨家弟子的自由,让他们想回去的时候,可以回去生活。
这些条件在苏定方看来并没有什么夏国不能接受的,所以,都替于秋答应了。
而作为交换条件,墨家子要为于秋在当地修建港口和军事基地,要知道,光是从当地叛逃回去的青壮就有五千之多,可见他们的人口已经不少,至少十到二十万,甚至,他们还收伏了爪哇国附近好多的原住民部落,虽然没有建立国家政权,但其实已经是一个以宗法门规管理治下的政权组织了。
所以,李唐朝廷如果想要接手当地的管理权,必须得派能震的住场的高官,最好是亲王过去,至于基层的官员,倒是可以就地选拔很多,毕竟,墨家子们用的大多也是汉字汉语,而且识字率不比中原地区差,只是发音和现在中原流行的燕赵腔,关中腔,有些差异而已。
于秋觉得,派李世民去就不错,以他现在的视角和野心,说不定没几年就能将整个马来半岛和中南亚地区,都收拢到李唐的治下。
苏定方和阚棱他们只是在那边待了半月左右,就启程往大食去了,按照日子算,他现在应该早就到大食了,甚至,都已经开启返程了,有了他们的这趟海上之行,于秋不仅能得到更加详细的印度洋沿海地图,还能激活整个西亚地区的贸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