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初唐大农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这一系列操作让李渊突然想到了此前在夏国的报纸上看到的一句话,夏国没有七天解决不了的政治问题。

    因为,七天时间,足够于秋发起一轮全民投票,让百姓们选择出一个方案。

    劳工署的讨论,在半个时辰内结束了,那个叫伍政的年轻官员按了一下他讲台旁边的那个长盒子,里面顿时便响起了声音。

    “这是何物为何会发出曲乐声音”李渊见到很多刚才参与讨论的人都




第四百三十九章 向好的积极性
    李渊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会交朋友,当年在太原他就是靠这个属性,拉拢到了很多人跟随自己起兵,而在他刻意的与这些没什么心机的老农的结交下,很快就与好几个人熟络了起来。

    而一刻钟的时间也过的很快,不一会,他就看到陆陆续续的好多人进了院子里找地方坐下。

    其中一些还穿着工人的服装,甚至身上还有不少泥水的痕迹,显然,这是刚从工地上下班赶回来的。

    待得院子里差不多坐满了人之后,另一个胸前别着两个银色徽章的年轻人,也在此时走到了院子里,李渊估计,他最多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

    “诸位县中父老,建筑行业的主事和精英从业人员,我是主持本次住建部公开会议的署官张谦,会议之初呢,我想先听听诸位对于武安县未来的建设的一些建议,还烦请诸位一起说说心中的想法,让我先知道一下,大家想把武安县建设成什么样子,再写一篇比较可行的报告,上报到住建部,请示执行。”张谦上台之后,关掉了收音机,就开始讲话,他虽然年轻,但是声音一点也不虚。

    等他说完之后,立即就有百姓发言了:“老汉我这几个月去过几次洺京,还在那边住过几个晚上,洺京的夜市热闹啊!好玩的项目说都说不完。

    尤其是几大广场,有很多漂亮的灯饰,还有大音响放音乐,让大家可以聚在一起跳广场舞,好看又乐呵。

    所以我觉得,咱们武安县,也应该修那么一两个广场,让大家晚上有一个热闹,活动的地方。”

    老百姓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词汇量终究是少了一些,不过听完他的发言,张谦点了点头,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了一笔:“拥有全套配套设施的文化活动广场。”

    “王老汉你去了广场,我可是去了公园,二十三区的秀丽公园,那边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种了很多花草,还有可以喷水的景观湖,里面养了很多好看的鱼,尤其是像现在这种春夏时节,那景色美的哟!老汉我都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了。

    现在很多洺京城里的老人都喜欢去那个公园里散步,很多妇人,也喜欢带孩子在那里玩耍,因为里面修建了很多活动玩耍的设施。

    咱们武安县四周,除了田就是田,没有这样的好去处,每次想找个地方看看景,散散心,还得搭火车去洺京,这太费功夫了,咱们也得修建一个这样的公园起来。”在张谦的字都还没写完的时候,另一个老汉就开口道。

    他的话音一落,许多去洺京逛过公园的人就连连点头附和道,“是啊!是啊!咱们武安县还没有公园呢!得修。”

    张谦连忙提笔写道:“修建一处景观公园,供百姓们休闲活动用。”

    而这个时候,又有人开口了,“洺水区的戏水游乐场也很好玩啊!咱们县人口那么多,应该也修一个,免得大家需要赶半天的路才能去一次,每次玩不了多久,就又得回来。虽然说现在有火车了,但是火车是有班次的,跟工作时间大多搭不上,只能抽休息的时间去,咱们自己县里要是修一个就好了……”

    “嗯,是该修建一个,这样,我们平时下班了都能带家人去玩耍……”很多人建筑工人附和道。

    张谦又提笔,在纸上写道,“修建一处戏水游乐场。”

    “还有电影院呢!洺京都修了好几座电影院了,房屋不复杂,几文钱买张票就能进去看一场,咱们不能总是等着夏王派人到各个乡里放吧!一到下雨天,还总是取消,而且那三国演义,我每次都只能看几集,不知头尾。”

    “是啊!是啊!电影院必须得修,又不费事……”

    张谦再度提笔写下:“电影院几处。”

    “大家可不能光顾着休闲玩耍的地,咱们武安县以后可是农业种植示范县,得专门修建一所学院,供那些前来我们这里学习种植技术的学员们学习用。”

    张谦点头提笔,在纸上写下:“修建农业种植技术培训的学院一所。”

    “那学习农机车使用维修的学院是不是也要修建一所,夏王可是把全国一大部分农机车都分配给了我们县……”

    “必须得修,必须得修啊!”

    “那就,农机车技术学院一所。”

    “医院,医院也应该像洺京一样,多修几所,可以让更多病人住院治疗,各个乡里,也应该有可以收治数百人的医院,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了,不然,每次有人患了急病,都是消防部队接到电报之后,从县城把医生紧急送过去,太折腾,也容易耽误病情。”

    得,张谦又写上:“在城区内修建多座医院,扩大各乡里的医院规模。”

    “我总觉着吧!咱们县城内的道路太窄了一些,以后人口,车子更多了,可能会有些拥堵,需要拓宽修建,还有城中破旧的那些老房子,应该翻修了,你们看看洺京,那些玻璃幕墙修建的大楼,还有红瓦白墙的楼房,多漂亮啊!咱们以后应该规定,城区必须修这种漂亮的房子,不许乱搭乱建,要像个样子……”

    “嗯,老城区改造,是夏王亲自提过的,我原本是想等大家说完之后,再向大家宣布这个消息的,现在看来,大家已经想到了,那么我就顺道说说吧!

    此前的三年多时间里,大家刚刚从各地聚拢过来,追求的只是有一个地方能够栖身就行。

    现在不一样了,咱们夏国的经济好了,财力足了,就应该修建更加美观,安全,舒适的房屋用于居住,这样不仅能提升大家的幸福感,还能避免各种脏乱差的情况影响大家的健康。

    所以,接下来的三年,夏王殿下有指示,全面推进咱们周边县城的城区改造工程,全面推进新型乡镇的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

    “好!啪啪啪啪”

    张谦的话还没有讲完,百姓们就一脸狂热的鼓掌欢迎。

    有些发懵的李渊从他们脸上狂热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于秋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了,可能是一种已经接近于神的地位,只要是于秋的指示,他们都认为是好的,都会尽全力的支持。

    而看到大家都欢呼鼓掌,李渊却是沉默不语,张谦也不继续往下讲了,待得掌声安静下来之后,向李渊问道,“这位老人家您好像不支持咱们的建设计划,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的。”

    “呃,这个,我觉得,你们这边县城里,还有村落里的房子都已经很好了啊!为什么要改建重修,这不是浪费钱吗”李渊本就坐在最前排,被张谦一点名,随口就道。

    听他这么说,整个院子里过百人都发出了笑声。

    其中,先前说请刘黑闼



第四百四十章 夏国的村落
    才刚刚认识的朋友,就敢请你全家二十多口人去家里吃饭,这就是夏国百姓的气魄。

    看到思想落后的外地人,他们想到的是拯救,帮扶,这就是夏国的民风。

    也正是因为夏国有这样的民风,才将绝大部分外地来夏国闯荡的人都留在了夏国。

    这是夏王于秋兼济天下的大政策,深受于秋的想想教育的百姓们,可不敢忘记。

    朱荣作为武安县消防部队的三号长官,自然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刚才这个叫蔡老七的老汉跟李渊的对话,他在院子门口就都听到了,指派了属下两个人跟着李渊一起做护卫之后,他便对蔡老七道,“那就劳烦您老多买点菜,今天哥几个也去您家里吃一顿大餐。”

    “那感情好,朱营长能来村里吃饭,全村上下都会欢迎的。”蔡老七闻言笑道。

    不过,笑完之后,他的表情僵硬了,能够出动朱荣这样的营级军官亲自带队保护的,得是什么人

    难道咱们夏国有新的总理上任

    没听说呀!

    “那行,陛下,诸位娘娘和皇子们,我稍后就会带去村里的,您可以随他去,在夏国的任何地方,您都很安全。”朱荣转头向李渊抱拳说了一句,就转身往外走去,他可以直接让县衙的机关车队安排车子,去城里接李渊的那些妃子们。

    “陛,陛下你,你是,皇帝”蔡老七一脸震惊的道。

    此时才找到一点优越感的李渊有些得意的笑道,“小声一点,朕是微服而来,不要被太多人知道了。”

    可谁知,李渊预想中蔡老七纳头便拜的画面没有出现,却是一脸探究之色的看向自己,嘴里道,“从前还只是听人说起过皇帝,想不到今天见着一个活的了。”

    这话怎么听都有点别扭,但李渊也说不上来哪里别扭,转头在院子外面左右看了看道,“你的车呢这天都要黑了,咱们得赶紧出发啊!”

    “车当然是停在停车场,你们跟我来。”

    蔡老七说着,便往县衙左侧的停车场走去,不一会,李渊就看到了他赶着一辆四轮马车出来。

    还别说,他这车子一点都不赖,毕竟是夏国制造的,有滚珠轴承和减震钢板,李渊和朱荣属下两个官兵坐上去之后,感觉很舒服,除了装饰很一般之外,一点也不比几年前他在长安城坐的马车差。

    至于李渊的那些妃子,下午的时候她们发现武安县这边有一种专门帮女人化妆,甚至烫头发,做造型的美容美发面,便一窝蜂的冲了进去。

    经过一个下午的美容打扮,头上有许多白发的万贵妃,此时已经是一头黑丝,而且原本已经暗沉发黄的皮肤,此时也呈自然白,看上去,至少年轻了十多岁。

    还有比较年轻一些的杨美人,王才人等等,则是将头发烫成了波浪卷,螺纹卷,配上他们新买的头饰,可谓是别有一番风味。

    几乎所有人都做了一个造型,还买了大量的手霜,脸霜,眼霜,眉笔,口红,面膜之类的,致使她们在这家美容店花销的总金额,直接超过了两千贯。

    很快,和蔡老七一辆马车的李渊就和他一起来到了位于城东的菜市场,李渊想不到,天都黑了,这菜市场居然还这么热闹,毕竟,长安那边卖菜的,都是早市开一会,而夏国,哪怕是一个小县城,居然也是整天都有菜卖,晚上,还亮着电灯卖。

    当然,这边的菜市场卖的大多是肉食,因为武安县这边个个都是菜农,蔬菜类的大家的菜地里都有。

    “张记的猪头肉,下酒一绝,我去买几对猪耳朵。”

    “周记的卤鸭脖,你肯定没吃过,我让他砍二十条。”

    “还有谢记的牦牛肉,切十斤都能吃的完。”

    “突厥人的烤全羊,我买一整只,回去加一下热就能吃。”

    “沙门岛送过来的全母梭子蟹,一箩筐都不一定够。”

    “还有烧干锅的千叶豆腐,也得来几斤。”

    “人多吃火锅好,我买几包火锅料,来几条十斤以上的大头鱼,鱼汤烫菜地里新鲜的蔬菜吃,美的很……”

    蔡老七一到了菜市场,整个人就十分兴奋了,怀里钞票不停的往外抽,一点也不小气,顿时便让李渊看出来了,这家伙平时,一定很爱找人喝两口的。

    果然,最后他去了于氏酒水铺,抱了两坛至少五斤重夏国特产好酒,今年才开始对外售卖的洺水特曲,马车开始返程的时候,车厢里的酒味肉味,直叫李渊这个平时锦衣玉食的人,都直咽口水。

    他此前可没有想过,夏国的小老百姓的食物,也能够吃到这么丰盛,难怪即便苇泽关的百姓天天有肉吃,马三宝也感叹,不如夏国多矣。

    这边头,即便是街头卖的食物的味道,看上去也不比他在皇宫里的御膳差,毕竟,这里是炒菜兴起的地方,从事高端餐饮业的人有很多,很多菜式的制作秘方,都已经流到了民间。

    城外不到五里就是蔡桥村,快速买了大半马车菜的蔡老七很快就驾着马车回村了,毫无意外,朱荣比他更快。

    因为,县衙直接给他派了一辆二十多座的客用汽车,这是造车集团继四点五吨载货量的皮卡车之后,推出来的新型汽车。

    目前只有武安,邯郸,洺水区,洺津区等少数几个人口较多,事务较忙的区县有一辆,是集体办公用的,属于还没上市的概念车类型。

    有公务的汽车到村里来,许多百姓们顿时就围拢了过来,从马车上跳下来的蔡老七这才知道,李渊的这些妃子们居然都这么漂亮,喊了几个邻家的妇人和几个儿媳到家里的厨房给自己的老婆帮忙切菜装盘,又喊了几个村里几个能喝的同辈老汉陪酒,很快,被电灯照的亮堂堂的蔡老七家,就布上了三大桌酒菜。

    各色肉食,大头鱼煮的火锅,十多种清洗之后切好的蔬菜,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要说他们为什么对摆酒宴这么熟悉,还不是因为经常聚在一起吃喝开大餐的原因,这是百姓们富裕了,自然而然会养成的习惯。

    让李渊比较意外的是,之前他在银行碰到的那个黑脸汉子,竟然是蔡老七家的长子,不过,他并不跟蔡老七住在一起,李渊一问之下才知道,夏国年满十六周岁的男丁,成亲之后必须单独立户。

    而且立户之后还会专门分配属于他的宅基地和田地,这些房屋和田地通常是在同村,但未必同组,也未必紧邻,就比如蔡老七在七组,他的大儿子,也就是那个黑脸孩子蔡忠,则是在八组,二儿子在十一组,三儿子的宅基地则直接分到了隔壁村去了。

    更年轻的老四,因为去当兵了,居住地还直接安置在服役地,鸡泽县那边。

    两个女人也是嫁到了洺京那边的人家,年节的时候才走动。

    这种必须单独立户的规矩,能够很大程度的避免一户人家因为子嗣繁衍,而壮大形成大宗族,然后欺负独户小族。



第四百四十一章 夏国的教育
    李渊从未想过,自己会和几个老农在一个桌上喝的酩酊大醉。

    蔡老七也从未想过,自己家会招待皇帝和他的诸多妃子,皇子皇女吃住。

    当然,喝大了的他,早就失去了思维能力,李渊诸多的妃子和儿女,都是他的儿媳们,找好几家邻居腾出了房间才住下来的。

    次日一早,李渊是被村里郎朗的读书声吵醒的,蔡桥村有十三个组,每组都有五十户左右,合共六百多户人家,自然是有一所单独的小学的。

    李渊的好几个皇子,一大早就跟着孩子们跑到学校去玩耍了,稍微洗漱了一番之后,李渊并没有往日醉酒了之后头痛欲裂的感觉,反而感觉神清气爽。

    看来,这夏国的酒水虽然烈,却并不上头,是好东西,回头要让李德全多买一些回长安。

    很快,李渊就在屋内看到了正在布置早餐的蔡老七一家,别看是在村里,早餐做的同样丰盛,不仅有大米加了虾蟹熬的粥,还有油炸的饺子,面窝,油条,蒸笼蒸的馒头,肉包子,花卷,甚至还煮了茶叶蛋,新鲜嫩玉米和红薯。
1...189190191192193...2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