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初唐大农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整个观看过程,大家都很沉默,可以说,这里头,没有一样是他们懂的东西,等到他们从车间里面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这样的车间不止这一间,而是有两长排。

    “这样的‘坦克’战车,于秋打算制造很多”李渊向李秀宁问道。

    李秀宁当然也不知道,转头找了找,发现赵河跟着他们,便向赵河问道,“这些房子里面,都是这样的战车”

    赵河笑了笑道,“不是,刚才你们看到的是装甲坦克,这些车间里面现在正在制造的,是装甲车,有战场作战的装甲车,也有武警防爆的装甲车,还有一些,是用在战场传讯指挥的装甲车,目前有二十多辆正在制造当中,国庆阅兵的时候,大家就应该都能看到了。”

    &nbs




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钱的学问
    李渊在夏国看了几个月,积压了很多问题,就是想临行前,找于秋问个清楚。

    虽然他现在改主意了,决定等夏国的阅兵仪式之后再回去,但好不容易和于秋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也不打算把自己的问题继续存着了。

    两杯酒下肚之后,他便跟与自己左右而坐的于秋开门见山的道,“你觉得,朝廷治下想要学习夏国的话,应该怎么改,或者说,从什么地方先改起”

    于秋看了看李渊的眼睛之后笑了笑,心里虽然想说,‘当然是从你改起’,但是嘴上却是道,“可以先从通商口岸改起。”

    “怎么个改法”李渊继续问道。

    于秋再度答道,“设立经济特区,比照夏国,实行全新的制度。”

    “设立经济特区像苇泽关这样的通商关口位置,我都设立成经济特区么”李渊似有所悟的道。

    于秋点头道,“苇泽关现在应该算是朝廷治下最接近经济特区的位置,它可以作为一个向北的经济特区,还有向南,向西,向东,和中部的经济特区,都要设立。

    先在特区改革制度,再慢慢的延伸发展到全国,可能就会轻松一些了。

    当然,管理这些经济特区的官员,必须得有改革创新意识,能够接受各种新鲜事物,有新潮的思维模式。”

    “那又如何得到一批这样的官员呢”李渊再度追问道。

    于秋想了想之后答道,“可以开培训,针对性的教育,然后,选出学的最快,最有悟性的人当官。”

    “开培训班”李渊有些懵逼的看向于秋道。

    培训班培训官员,这可是个新鲜创意,在这个时代,虽然科举已经开始有雏形了,但其实实行的还是举荐制,一些有才,想出仕的读书人,通常都要在现在朝廷任职的高官门下行卷,接受一定的提点教育之后,才能做官。考前教育,甚至还重于考试。因为考试通常是开卷考试,还不糊名。

    用这种开培训班的方式,等于是一定程度取消了举荐制度。

    “是的,找一些家世清白的且识字的年轻人在夏国各部学政,每隔几天集中上几节课,一两年就可以出成果了。”

    “那感情好,等回了长安之后,我便去挑选人。”李渊听说一两年就成,顿时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您怎么挑选”于秋笑道。

    “当然是,让大臣们去民间收罗举荐啊!”李渊理所当然的回答道。

    于秋摇了摇头道,“这样的话,您找来的,肯定会是一帮身后代表着某些权贵大臣利益的人。”

    李渊闻言一愣,他知道于秋说的在理,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又问道,“那我该怎么办”

    “您没有在我们夏国的学校看过么”于秋有些诧异道。

    “看过了啊!”李渊不知所以的道。

    于秋循序渐进的问道,“您觉得学生多不多”

    “多啊,我虽然还没看全,但听说今年光入洺山书院的学生都有两万多人,你们夏国全境,现在都有三十多万小学生了吧!。”

    “是啊!三十多万,如果李唐普及了教育的话,可能是三百多万小学生。这么多人中间,您想要什么方面的人才都有,将来何愁国家无人治理。”于秋感叹道。

    “说来说去,还是要普及教育。”李渊一脸悻悻然的模样道。

    “不普及教育,就不可能做到夏国现在的程度,这个建议,我两年前就跟你们提了,如果那个时候就跟进,再过个三五年,你们进入高速发展期的时候,也会有足够的人才支撑,现在么,可能至少还要等八到十年了。”于秋摇头道。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这几年不都送了很多孩子来洺山书院读书么,再过几年,几百上千的孩子从洺山书院毕业,就可以帮助朝廷管理地方了啊!”李渊更加不解的道。

    于秋向李渊解反问道,“莫非,您以为夏国能有今日,是靠我一个人支撑起来的

    不是的。

    是靠所有的官员,所有的百姓一起共同努力支撑起来的。

    因为,人吃三个饼会饱,但只吃第三个饼,是不会饱的,前面两个也要先吃下去垫肚子。

    如果不是我在第一年的时候,就开办扫盲班,让所有百姓都认字,懂得一些道理,他们就无法支撑起了我们夏国各种工业,商业,农业的发展。

    说那些您可能不懂,我打个简单的比喻,他们不会学问算术就无法开的起夏国的这么多店面,没有这些多的店面,就无法售出夏国产出的货物,您看看现在那些外国来咱们夏国做工的雇工们,出门都得主家带着,您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在我们夏国,不识字,看不懂路标,不知道怎么坐车,连出门逛街找事情做,都会迷路,方向都摸不到。

    而仅靠一两个聪明的官员,来带动一地的发展,就算是再好的情况,也就那个样,甚至都不可能超过我们夏国农垦区的水平。

    而只有所有人都更加聪明,都有发展壮大的心,才能让日子过的蒸蒸日上,看不到上限和尽头。”

    “可是,推行全民教育,太花钱了,朝廷支应不起啊。”李渊苦着脸道。

    “钱,挤一挤,借一借,总是会有的,您又想要朝廷快速发展,又不想出钱投资,哪有这样的好事情”于秋摇了摇头道。

    李渊皱着眉头沉默了一



第四百六十三章 谈判的进展
    李渊和于秋嘀嘀咕咕的讲话内容,李秀宁在一旁都听的真切,虽然她也无法完全吃透,却十分相信于秋说的这些话的正确性,只希望李渊真的能如于秋建议的去做就好。

    至于另一个对政治有些兴趣的女人金德曼,却是没有这样的担忧,因为新罗国会完全按照于秋说的做,毕竟他们只有李唐两三个州大小的地盘,人口也相对密集,发展起来并不难。

    张喜儿是想法最少的,她只需要在于秋身边,就已经很开心了,不过,她最近的口味好像变的有些刁钻,只是一直在忙着跟李渊聊天的于秋没有发现。

    军营里的聚会,有独特的军伍特色,士兵们在吃饱喝足了之后,就开始唱起了军歌,听的李渊是一阵心神恍惚。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经苦难志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夏国的方方面面,都在体现以民为本的理念,包括他们给军人灌输的思想,这与李唐现在坚持的君权至上的理念有这很大的不同。

    然而,现在人家的成绩已经证明,人家的理念是对的。

    没有谁不想当一个明君,即便李渊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作为李唐的开国之君,他的内心里,也还是想立下一些丰功伟绩,让后世人传颂的。

    于是,他更加虚心的开始请教起了于秋,关于经济特区该怎么设,该怎么管的事情,他几乎全都问了一遍。

    于秋自然是知无不言的将自己心中很多的想法告诉他,反正这些经济特区李唐现在肯定是没有资本去做的,他们想做,只能在夏国这边拉投资,从而,使得夏国成为这些经济特区各个重要产业的股东。

    倒是李秀宁见到他们翁婿俩聊的这么开心,饭都多吃了两碗,现在,肚子越发大了的她,饭量可是日渐增长,据大多数帮她看过脉的大夫说,应该是个儿子。

    饭后,李渊提出了接下来几天到军营参观几次,看看夏国的士兵训练的想法,于秋没有拒绝,或许,让他看到了差异之后,他会更加沉下心来搞经济发展,反正夏国的军费,他是拿不出来,也舍不得拿出的。

    倒是准备随李秀宁几女返回夏王府居住一晚上的于秋,在车上的时候被李秀宁问起了一些夏国的政策在李唐实施的可行性。

    “人们总是更加愿意相信自己认同的东西,即便是有实例摆在面前也是,这也是为什么此前你父皇没有答应推行全民教育的原因,他至今仍然觉得,少部分人掌握知识,才是一个国家合理的结构。

    所以,别看他口头上答应了。其实,真正做起来,能使上一半的劲就不错了。”于秋不愿意给满心期待的李秀宁头上泼冷水,用尽可能温和的词语向李秀宁道。

    从刚才他和李渊的对话中,他听出来了李渊本身的立场,他不愿意为百姓花太多钱,在这一方面,李世民就比他强的多了,要知道,李渊之所以在关中推行借贷养殖,是因为李世民在夏国借了一千多万贯,并把近一半的钱都投入到了民生上,他给李渊的不是钱,而是海量的鸡鸭牲畜,让他不得不将其借贷出去。

    一个不愿意为百姓花钱,一个拿自己的资产做抵押,也要贷款给百姓花钱,他们两人的政治远见顿时就高下立判了。

    “如何能使父皇尽全力推进此事”李秀宁皱着眉头向于秋问道。

    “在我师门有一句话叫做‘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你父皇都这个年纪了,看事务的习惯,各种对世界的认知已经形成了,改变他,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如另辟蹊径更简单。”于秋想了想之后答道。

    “如何另辟蹊径”李秀宁又继续问道。

    “让更加认同夏国理念的人来主持这件事情可能会更好,比如,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等。”于秋想都没想就答道。

    “如此的话,大哥可能不会愿意,长安那边只怕又会起争斗。”李秀宁有些郁闷的道。

    “这就不是我能管的了的事情了,而且,我认为,很多事情,有竞争反而是好的。比如,在争取民望上,他们想获得更多的民望,就需要为百姓们做更多的事情,在他们的竞争中,得利的是百姓们。”于秋耸了耸肩道。

    闻言,李秀宁也不由的点了点头,觉得于秋说的有道理。

    两人聊着的过程中,汽车已经到达了王府,于秋和众人一起下车之后,就很是欢乐的往浴室的方向走去,在军营里待了一个多月,他实在是有些想家了。

    来到这个世界他最初想要的,其实就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在想要的,仍然是,如果所有人都把他当成解决问题的救世主,那他可能会被累死。

    劳累的生活,于秋是拒绝的,如果不是为了能更好的完成系统任务,他甚至都不愿意搞什么联合执政联盟。

    所以有些事情,点到就即止了,他知道自己没有让全世界的百姓都快速过上好日子的能力,就只能等着他们慢慢跟进,发展。

    而当他难得的主动找张喜儿和金德曼研究下一代的孕育问题的时候,却发现,她们好像并没有跟自己进浴室。

    “那个,夫君,我们今天之所以去军营找你,其实是有话想要告诉你,我们之前也害喜了,大夫说,已经三四个月了呢!”张喜儿脸色羞羞涩涩的小声在浴室门口朝于秋道。

    “呃,两个一起怀孕”于秋有些发愣的看了她微微隆起的小腹一眼,又看向差不多模样的金德曼道。

    难怪自己回来这么长时间,这两个女人一直都没去军营找自己呢!原来……

    好吧!女人都是有子万事足的生物,于秋决定,洗完澡之后,继续回军营,全身心的投入到装甲坦克的研究当中去。

    然而,才刚刚下水,他就见到白凤端着浴袍,香皂之类的洗浴用品进来了。

    “呃,这……”

    “殿下如果有心理负担的话,可以先签字,我们再开始。”白凤面无表情的将浴袍上面,一本红皮的本子打开,并且,将一支签字笔递给了于秋。

    红本是什么,于秋太清楚不过了,因为,这是他亲自设计的结婚证书。

    而当白凤将那本结婚证书打开的时候,于秋顿时看到了张喜儿,李秀宁和金德曼的签名,也就是说,只要于秋签字,按照夏国的婚姻法,白凤就是于秋的第四个妻子了。

    “是不是,太突然了”于秋有些发愣道。

    “对殿下来说可能是,对我来说,却一点也不,因为,自从陪公主嫁到夏国来,我就已经是殿下的人了,只是,在公主殿下未有身孕之前,我不能服侍……”

    于秋刚刚还说了,李渊的认识已经形成,不是那么好改变的,现在,就又被他碰到了另一个这样的人。

    想来,这个社会上,还普遍都存在着这种陪嫁即是妾的思想,于秋也不知道该说它好,还是不好。

    如果从李渊下旨



第四百六十四章 新州情况
    果然,明天有可能比今天还要更加黑暗。

    伊凡在陆易之这里得到了消息之后,就不仅是睡觉睡不着了,连饭菜都完全吃不下去了。

    他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于秋收了波斯人八百万贯的事情,亦不知道,大食人是按照于秋的意志在行事。

    他只知道,如果大食人和波斯人搅合在了一起,那么拜占庭帝国必败。

    所以,不管是共识也好,条件也好,其实他们拜占庭帝国统统没跑,全部都要答应夏国,夏国绝对不是白白的管他们几千人吃住,他们所图甚大。

    早前陆易之的公文交到于秋手上之后,于秋就给陆易之做过详细批示,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甚至是大食帝国和天竺戒日王朝,都不是速胜之国,因为他们有各自的宗教文化信仰,强行吞下他们,也会后患无穷,让他们并存,并且更加的依赖夏国,才是目前对夏国最有利的。

    所以,他们之间的战场,不会轻易的分出胜负,持续下去,让更多信仰破灭的人投入到夏国或联合执政联盟的怀抱来,或者完成夏国想要在西亚,中亚,欧洲完成的一些建设,才是夏国的外交目的。

    于秋此时当然没空去管急的焦头烂额的伊凡,他在继续研究装甲坦克,十多天后,当第二款改良版的装甲坦克在他亲手组装下完成了以后,系统界面里面,中级装甲车制造任务领取奖励的按键顿时亮了起来。

    于秋查看了制造装甲车涉及的各项技能,并花了十几万积分将其学习之后,点击了领取任务的奖励。
1...198199200201202...2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