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初唐大农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这个消息很劲爆,只在半日之类就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传播开来,顿时,那些在客栈休息的胡商,也露出了一副我好怕怕的样子,不仅不收那些世家子的货了,还将骆驼上的货物都卸了下来,一副不敢出门的样子。

    而听到这个消息,更着急的反而是那些世家子。

    他们也不敢催促这些胡商快点完成交易之后上路啊!

    万一他们在路上被别人劫了呢自己借贷出去的货物,岂不是白送给那些劫匪了

    于是,派人保护这些胡商出关的想法,就在他们脑海里萌生了。

    夜晚,董放造访秦王府,被奉为上宾,一番寒暄问候之后,李世民与董放相对而坐,边吃边聊了起来。

    “你家公子公子来信说,只要我出兵朔方,就能助我平灭梁师都,传播流言,就是为了促成我出兵手段,不过,后续计划是怎样的,还没有告知我,不知你能否明言,免得我到时候出错。”李世民看完于秋的书信之后,心中其实已有腹稿,不过还是想听听于秋身边的人是什么看法,故意开口问道。

    “秦王殿下只需要将兵马拉到朔方郡内,伺机而动就可以了,哪怕只是三万刚征召上来的新兵也不妨事,我家公子会将平灭梁师都的机会送到你面前的。

    不过,公子让我提醒您,您更应该考虑的,是灭了梁师都之后应该怎么扛住来自颉利的压力,我家公子只负责帮您灭梁师都,剩下的事情,他可是一概不管的。”董放提醒道。

    “你今夜造访,该不只是为了提醒我一句吧!”李世民纳闷道。

    以李唐现在的家底,可经不起颉利来一场几十万人规模的大战,这也是为什么梁师都一直能在朔方郡耍横的原因,因为他奉了颉利为主,打他就等于跟突厥开战,没有将内患全部清除之前,李唐可不敢动他。

    董




第一百六十四章 和稀泥的李渊




第一百六十五章 秋哥的好算计




第一百六十六章 送钱的来了
    朔方的事情,于秋只需要在洺州等结果就好,反正李唐不灭梁师都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很强,而是因为他背后站着颉利,只要阻止了颉利援助他,李世民轻松就能收拾他。

    秋收过后,于秋的农耕知识小课堂就开课了,他在每个县都设立了一个扫盲班,教所有认字和书写,以及简单的数字符号和算术。

    他本人则是从武安县开始,在扫盲班的先生开始讲课之前,给大家讲半个时辰的农耕知识。

    而之所以选择从武安县开始讲起,是因为这边不仅四处都有铁矿,还到处都是露天的煤矿。

    这边将近三十万亩上田,全部被于秋规划为了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现在正紧张的搭建着大棚,有了煤给大棚内供暖,于秋都不用担心蔬菜会被冻死,直接用轻薄的丝绸布搭在顶棚的位置,再用刷了油脂,能够阻隔空气流通的麻布作为密封,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只需要掀开顶棚上的麻布层,就可以给蔬菜采光。

    这些大棚,是于秋为洺州建设投入的第一笔巨款,不算人弓和竹料的消耗,光是用于采光的丝绸底布,就用了三百万匹,不仅将褚飞从长安运送回来的丝绸用了个精光,还在淮南,江南,蜀中等地采购了五百万匹的丝麻布,几乎清空了所有南方大户家里的存货,将收丝绸剩余的五百万贯左右现金,也花掉了一大半。

    这些收购计划,也是董放为什么在长安那么顺利的缘故,因为,他大量的收购丝绸,属于接世家的盘,阚棱大量收购麻布,也是在帮世家回笼资金,在利益面前,这些世家子是没有什么脾气的。

    虽然三十万亩大棚的建造几乎将于秋的老底掏光了,但大棚蔬菜将是洺州农业方面未来的主要经济产品,有了系统出品的种植技术和肥料制作技术,于秋有自信能在冬日里,提供出海量的蔬菜,来回笼资金。

    毕竟,他花钱的目的,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苇泽关,又称娘子关,是河东道与河北道交界的地方,是并州和幽州的咽喉之地。

    李秀宁从慎州离开之后,就与她所带领的娘子军一直驻守在这里,防备突厥入侵幽并,如今两三个月过去了,突厥人没来,军营里的养殖业,倒是被她搞的风生水起。

    大致搞懂了发酵饲料的制作原理之后,她便去关外收了很多牧民的牛羊回来,至于那些不卖的,当然是用抢了。

    短短一个月时间,她就将原本军营里只有几千头规模的牛羊养殖产业,扩大到了几万头。

    然之后,她就开始派军士出关收割草料了,果然如马三宝所说,用镰刀收割的草料没有断根,长起来比被羊连根拔起的草地要快的多,从六月,到九月,关前三百里方圆,她直接收割了两遍,囤积了足够十万头牛羊吃一个冬天的草料。

    按照这个规模养殖下去,她娘子军距离隔三岔五吃一顿肉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而在马三宝那里得知于秋居然出售了过万只产蛋极高的家禽给王门之后,她也动了家禽养殖的心思。

    抵御突厥入侵可是需要财力支持的,军士们吃的好,才能锻炼出强健的体魄,所以,她传信回长安,让公主府的人出售门下产业,筹集了数十万贯资产,准备去一趟洺州,找于秋购买良种家禽。

    而这,也是董放之所以在长安顺风顺水的另一个原因了。

    以王门内侍监的身份,抬出了皇家,于秋也只是勉勉强强的以高价卖了一万多只良种家禽给他。

    这些世家子们要是得罪了于秋,那就根本没有买到这些良种家禽的机会了。

    于秋的资金刚好见底了,这些人就开始巴巴的往于秋这里送钱,不狠狠赚他们一笔,那真是对不起天地良心。

    “你们将这些植物桔梗磨碎,与金花菜,还有石粉,牛羊骨粉,鱼骨粉,谷糠,麸皮以及少量的盐一起,活好后晒干,打成颗粒状之后,给山庄的家禽试吃,观察一下产蛋率的变化。”

    想要鸡的产蛋率保持在高位,就需要让它们的食物更加的营养,在系统学习了制作饲料的技术之后,于秋已经能利用手头上现有的资源,制作出一种效果不错的饲料,很快,制作家禽饲料,就会成为洺州的又一个大产业。

    而在此之前,于秋已经将制肥技术教给了属下的人,成立了一个肥料作坊,现在,已经开始大量生产了,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工坊的仓库里,应该就有海量的存货了。

    “公子,这种饲料做出来如果山庄里的家禽都愿意吃,而且产蛋率也不下降的话,咱们今后是不是像生产肥料一样,收集制作这些饲料的原材料,大量生产这种饲料,让养殖家禽变的更加简单”负责做饲料研究的曹贵向于秋询问道。

    “没错,现在洺津渡那边的酒楼里,住着上百号想要买咱们的良种家禽的世家子,咱们可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卖了良种家禽给他们之后,持续的卖养殖这些家禽的饲料给他们,才能源源不断的赚他们的钱。”于秋笑着答道。

    “那属下这就让人开始收集原材料产出的信息,准备大批量生产,只要有事情做,工坊里那些工人们就不用担心咱们会养活不起他们了。”曹贵笑道。

    &n



第一百六十七章 孙思邈
    说到李三娘与于秋之间的传闻,长安城的权贵圈几乎是家喻户晓,原因无它,柴绍每次在酒宴上喝多了之后,就会对于秋破口大骂,搞的好像于秋真的跟他有夺妻之恨一般。

    而现在,清河崔氏的崔冕和范阳卢氏那个在长安自称家主的卢恒彰,已经与他勾搭上了,甚至还联合了五姓七望其它几家,包括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的一些人,组成了一个倒于联盟,只是目前为止,这些人还没有针对于秋的具体计划,只是在心里憋着坏,当然,这也与于秋做事习惯滴水不漏有关,长安的产业有李世民罩着,李渊和后宫的一众妃子成为了那些店铺的忠实客户,他们就是想要搞破坏,也没有机会下手。

    山庄里的人对于李三娘基本都是熟悉的,不管是寡妇村的老人,还是之后聚拢过来的饥民,都曾经接受过她的管制,尚存有一丝余威。

    所以,于秋在前厅的餐桌上开始吃饭的时候,裹儿直接在他的餐桌边给李三娘也添了一副碗筷。

    不过,李三娘却没有吃,而是在跟进山庄来的人群中,将一个满头白发,但看去很精神的老头请到了座位上道,“孙道长您请先用餐,这个人吃饭的餐具,使用前都是用沸水煮过的,不会传染疾病,只需要用公筷夹菜,就可以多人混餐。”

    说完之后,李三娘还示意裹儿再给自己添一副碗筷,反正现在于秋吃饭通常都有四五个菜,够他们三个人吃的,至于其它人,她可就管不着了。

    “孙道长你是孙思邈”于秋听到李三娘喊那老头的称呼之后,放慢了吃饭的速度,认真打量了一下这个他完全看不出具体年龄的老头道。

    “贫道正是孙思邈,今日到于都督庄上讨一顿饭吃,还望于都督不要嫌弃老道邋遢。”孙思邈回答的客气,但是行为却没有太客气。

    接过了李三娘递过来的碗筷之后,他就直接开始装饭煲里的米饭,用筷子小口小口的挑入嘴中,细嚼慢咽的,似乎每一口都吃的很认真,哪怕是餐桌上的菜式荤素俱全,香味浓郁,对他的诱惑力也不大,只是挑绿叶蔬菜偶尔夹一筷子,于秋不再问他,他也不主动开口说话。

    “孙道长无需与他客气,有什么问题,只管问他便是,说不得,他还有许多求着您的地方。”

    许久没有吃过像山庄里做出来的这种美食的李三娘语气一点都不客气,行为则是更加不客气。碗里根本就不装米饭,筷子直接向桌面上的蛋皮肉馅饺子伸过去,一盘总共才六个,她直接就夹了三个到自己碗里。

    “无事不登三宝殿,你们倒是说说,找我有什么事。”被李三娘闹的没有了吃饭的心情,于秋直接放下筷子道。

    “我知道你的规矩,从来不让人吃白食,也从来不会让人占自己的便宜,所以,我今天是带了钱来的,照着王门买你的家禽的价格和数量,我也要一份。”李三娘开门见山的道。

    “你说要买,我就要卖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卖给王门一些,那是给你爹几分面子,如果你要买,就不是那个价了,也不会给你那么多。”于秋一副我瞧不上你的样子道。

    他说这话的声音很大,让围在了前厅门前听消息的那些世家子们个个都皱起了眉头,果然不愧是每天都能生一个蛋的神鸡,难怪会卖到三十贯一只的高价,连内侍监亲自过来买,都要限量出售,要是自己家里有这样的鸡,也不愿意卖啊!

    都不用于秋多说,他们就已经把心理价位提高了两三成。

    “一早就料到你会这么说,什么价能卖,最多卖多少,你给个数。”李秀宁一副老娘不差钱的模样道。

    “鸡鸭每样最多卖你两千只,每只五十贯,鹅两百只,每只两百贯,鹌鹑倒是可以卖你三千只,



第一百六十八章 河东瘟疫
    对于商人来说,忽悠是必备技能,于秋看出了孙思邈胸中有一颗仁者之心,那么,忽悠他留下来就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了。

    不多时,李三娘就带着孙思邈来到了后院之中,按照太极八卦方位摆放的太阳能聚光阵一下子就吸引了孙思邈的注意力,一边止步观看的同时,一边向李三娘问道,“于都督的师门,也是修道的么”

    李三娘点头道,“听说是,不过,此人嘴里未必有一句真话,是与不是,谁也说不清楚。”

    “不要在背后说人坏话,小心烂了舌根。”于秋在三楼的阳台处探出头来道。

    “我就是当着你的面,也是一嘴的坏话,你又能拿我怎样”李三娘被人捉了现行,却一点也不感觉到尴尬道。

    “不怎么样,就是,买家禽的钱我不会退给你了。”于秋懒得跟她斗嘴道。

    两人正说话间,反光阵中的炊壶里的水就开了,壶嘴的响哨鸣起之后,立即便有一个主楼供使唤的丫鬟从一楼的屋里跑过来拧起壶道,“公子正好要泡茶,二位请跟我一同上楼。”

    感觉很这个反光阵无火烧水很神奇的李三娘和孙思邈闻言也不在下面多留,便与她一起到了三楼于秋会客的大厅。

    眼见着那丫鬟手中的铁壶里倒出来的是冒着滚滚热气的开水,只是在书信里见马三宝描述过的李三娘平迫不及待的就端起了一杯茶,感受茶杯里传来的温度。

    “小心烫破了你的嘴皮。”于秋提醒道。

    倒是孙思邈,一只手端着杯托,一只手揭开了杯盖,双目注视着里面逐渐变绿的茶水,笑道,“这冲泡茶果然神妙,时常饮之,定有清肝明目,排毒养颜的功效。”

    喝绿茶对肝好,肝好了,排毒自然就好,排毒好了,皮肤就好,后世时常喝茶的人,皮肤水色就比平时不喝茶的人稍好一些,听孙思邈这么说,于秋便笑道,“孙道长是世间少有的懂茶之人。”

    “世界上喝茶的人千千万,精于茶道的人数之不尽,为何你要说孙道长是世间少有的懂茶之人”被狠宰了一笔的李三娘有些不服气的抬杠道。

    “因为,那些用羊油葱姜煮茶叶喝的傻帽,根本不知道茶叶的真正作用,只有孙道长一语道破了它的功效。”于秋没好气的答道。

    “茶叶这么喝,真的可以清肝明目,排毒养颜”李三娘用确认的眼神看向一旁的孙思邈道。

    孙思邈微笑的朝她点了点头,然之后,桌案上那个装茶叶的竹筒,就被李三娘硬塞进了自己的怀中。

    “你是土匪,来我这抢劫的么”于秋十分不悦的道。

    这种顶级的毛尖,在系统出品的茶树还没有长成之前,产量并不大,于秋一般都是留着自己喝的,市面上根本买不到,一竹筒可是一斤多呢!都差不多是于秋两成的存量了,于秋自然心疼。

    “瞧你那小气的样,不过是一筒茶叶而已,就当是我高价买你的家禽,赠送的一点搭头了,对了,猪马牛羊兔子,我都要几对,不给的话,我就去洺州城的各个工坊里抢你的工人,当初受了我的救助才活下来的人不少,相信他们都是知恩图报之辈。”李三娘用眼神逼视着于秋道。

    “他们是受了我的救助才活下来的,你只是吃了我的饭,帮我做事的人而已。”于秋恼火的道。

    眼见着两人又要开始斗嘴,吸溜了一口热茶的孙思邈却是开口道,“于都督和公主殿下都是有福缘之人,救了洺州数十万百姓,自当会有福报,贫道请公主殿下帮忙引荐,就是想请教于都督这防治疟疾瘟疫之法,以图救下更多的百姓。”

    “孙道长高义,不过,疟疾瘟疫的防治可是个大课题,即便是我的师门之中,也不能说彻底的将其吃透了,以当下的水平,只能尽可能的防,至于治,只怕有些难。”于秋卖了个关子道。

    有些难,并不是没的治,这句话的意思,孙思邈一听就懂,立即问道,“令师门中,难道已经有很大把握治疗疟疾”

    于秋点头道,“有一位姓屠的先贤,发明了一种叫青蒿素的药物,可以解此病毒。不过,如何提取这青蒿素,却不是我短期能够做到的。”

    初级化学技术水平,只能供于秋简单的提取提炼一些动植物分子细胞,而且,这还需要有许多仪器的辅助,像青蒿素这样分子结构复杂的东西,于秋觉得,至少得中级化学技术水平,配合相应的仪器,才能提取出来。

    现在,他教育百姓农耕知识的




第一百六十九章 教学狂魔
    在于安收钱收的不亦乐乎的时候,于秋骑上了大黑,带着赵河等护卫往武安县方向而去,李秀宁则是带着马三宝和青鸾白凤等一干护卫紧追而来,让她比较意外的是,于秋真的是跑来给百姓们讲蔬菜种植技术的,而且,是连夜讲。
1...5051525354...2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