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样的稀奇,即便是于秋劝阻,老百姓们也不愿意放过观看的机会,眼瞅着很多人都开始打起了喷嚏,于秋急忙让士兵们将一些治疗感冒的药丸分发了下去,渊盖苏文也分得了一颗。
“这是什么东西?”得到药丸的渊盖苏文向给他发药的王猛问道。
“治疗感冒的药丸,如果你稍后有轻微的头疼脑热的症状,吃一颗下去,睡一觉,发发汗,差不多就好了,如果身严重,就要去医院治疗,那边会根据你的病情配药。”王猛一边给其它人发药,一边答道。
“这么神奇?”渊盖苏文有些不信的道。
他身体强壮,可不会因为淋一点雨水就得伤寒之症,但是,他对洺州这种吃颗药丸就立即治好病的医疗技术很感兴趣。
“我们洺州治伤风感冒都是吃这种药,比以往煎服的药方便许多,而且见效快,效果好,今天你是赶上了免费药,自己掏钱到药铺买的话,可不便宜。”王猛见他不信的样子,多给他解释了两句道。
“连治病也比我们高句丽厉害么?”渊盖苏文将药丸收入怀中,在心里嘀咕道。
第两百三十四章 组建商业同盟
洺州比高句丽厉害的,何止是在治病方面,几乎是方方面面,只要渊盖苏文抱着学习的心态仔细看,绝对能学到很多生产方面的知识。
碘化银弹头确实比盐粉弹头犀利的多,天空中的乌云,仿佛被他戳了一个窟窿一般,在它的爆炸辐射范围,直接将云层上面的阳光都透了出来。
而在于秋让人推着发射车,追着乌云连续几发火箭弹发射完之后,这团方圆有几公里大小的乌云,就散乱的不成样子了。
这一轮人工降雨增雨下来,至少数千亩田地得到了雨水的浇灌,泥土湿润发胀。
田间一道道纵横交错的蓄水沟里,略显浑浊的雨水,也涨了半尺有余。
在后世发动人工降雨,或许会计算一下成本,所需要灌溉的田地的产出的经济价值如果还没有发射火箭弹的人工和弹药值钱,一般就不搞了。
可在这个时代,于秋却是没有这个方面的顾忌,后世各方面的成本,在这个时代全都可以计算为人工成本,而人工成本,在这个时代十分的廉价,需要一百个人浇灌的田地,于秋只派十个人去收集材料,制作火箭弹,达到了同样的浇灌效果,就算是赚了。
随着于秋一起回武安县衙吃午饭的渊盖苏文心情是复杂的,他亲眼目睹了一场神迹,而发动这场神迹的人,却是接下来要跟自己针锋相对的谈判的人,他必须调整好心态,否则,会不自觉的按照别的意志走,因为,他已经感觉到,无论是红果,还是这场人工降雨,都是于秋为谈判做的前戏,他十分重视和高句丽未来相处的模式。
红果鸡蛋汤很美味,一碗下去之后,身上被雨水淋湿的寒气顿时消散,胃里开始暖暖的。
红果汁炒大虾的味道,甚至让他忘记了,这种大虾是他自己每年夏天的时候经常都会吃的食物。
至于主食,红果鸡蛋打卤面,则是让他有些惊讶自己的饭量,人头大的面碗,他吃了三碗,这还不算案几上几碟红果炒牦牛肉,蘑菇,豆腐等等小菜。
别的不说,这红果开胃,肯定是一绝。
和席间那些世家子们一边吃,一边对于秋阿谀奉承不同,渊盖苏文一句话都没说,大快朵颐的将自己的肚子吃的再也吃不下东西之后,才走到吃了一碗红果鸡蛋面,就放下了筷子的于秋面前抱拳道,“于都督,我想,咱们可以开始谈判了。”
看到渊盖苏文懂得了向自己行礼,于秋很满意,作为高句丽两代大对卢的儿孙,下一任大对卢的接班人,他能放下自己的高傲,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也这么觉得,散席之后我会安排人布置一个谈判会场,你我双方各带书吏,记录谈判内容,能够达成协议的,咱们列出来。有分歧的,咱们商量处理,或者暂时搁置,经过三到五轮磋商之后,最终敲定细节,签署盟约,你以为如何?”于秋点头道。
“客随主便。”
渊盖苏文的视线扫了一眼席位上的世家子们之后,答了于秋一句,就回到自己刚才用餐的案几前,和随行的几个高句丽官员小声商量起事情来。
而于秋之所以不急着散席,是因为他有话要跟在场的这些世家们说,前戏还得做足了,后面才爽。
“你们看到了,高句丽人准备和我们洺州签订盟约,和平相处,互通贸易,这会给朝廷,给北地百姓带来多大的好处,咱们暂且不说,我只是跟你们说说商业方面的事情。
在我看来,任何非敌敌对战争状态的国家,都是我们商业贸易的市场,过去的时候,你们只是把眼光放在长安,洛阳这种本国的大城池,却忽略了,高句丽也有百万户人口,对于各种商品的需求量巨大。
也正是因为这个市场太大,仅靠洺州本土的产出,我做不完他们的生意,所以,我想要带着你们一起发财。”于秋循序渐进的道。
被派来洺州和于秋谈商业方面的事务的这些世家子们,哪个不是人精,听于秋说要合起伙来赚钱,顿时开始眼冒金光,其中已经铁了心要参与洺州各项买卖中的长孙氏代表长孙祥率先开口问道,“不知于都督想要怎么带我们一起发财?”
于秋刚才那段说是说给他们大家听,其实也是说给渊盖苏文听的,果然,这边对话一开始,渊盖苏文那边的耳朵就侧了过来。
“洺州的优势,是将各种原材料,变成大家喜爱的商品,吃穿住行各种各样。而你们的优势,是你们拥有各种原材料资源,天南地北,都有你们各家的地,都有你们各家的人。
所以,我希望未来与你们结成商业同盟,由你们各家为洺州提供指定的原材料,并且分销洺州产出的商品,所有货物往来,走同盟内的协议价,还可以相互拆借,延长货款结算时间,或者直接用产出抵扣往来货款,以最低的成本,最便捷的模式,将各个方面的商品做多,做精,做强,碾死所有竞争对手。”
于秋的口气很大,‘碾死所有竞争对手’,但是,在场的人却非常喜欢听这样的词语,他们这些人之所以聚拢到洺州来,正是因为他们和于秋的那些对头不是一路的。
五姓七望代表的是传承久远的老牌世家,关陇集团代表的却是最近两三百年崛起的新贵势力,即便是没有于秋的出现,老牌世家也在打压着新贵势力,避免他们抢占自己的既得利益。
把历史上的李渊朝和李世民朝拿来对比,就能看到很明显的差距。
李渊朝用的老牌世家的人比较多,武将方面,几乎一大半出自陇西李氏。
李世民却不同,他什么人都用,并且利用关陇集团的力量,成功的将大部分老牌世家的政治力量挤出了朝堂,基本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标,虽然有不少后遗症,但是为后面世家的消亡奠定了一些基础。
“这个提议好,这个提议好啊!洺州对于原材料方面的需求大,继续用现在零散收购的方法,质量和数量难以得到保障,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交给我们大批量供给,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
而且,一旦展开这样的合作,一些原本我们不敢做大,做多的产业,就可以放开手做了,会大大的增加我们的收益,所以,我长孙氏第一个答应加入于都督这个商业同盟。”长孙祥听于秋讲完之后,第一时间从座位上站起来表态道。
所谓的关陇集团,可不是地盘在关陇的士族,像长孙氏的产业,主要就在宛洛,关中那边的产业,其实是帮李世民打理的。
另一大家族韦氏,在梁武帝时期,就大量的迁移到了江左,现在早已是南北开花的局面,在江左他们拥有的土地,财产和人力,甚至远远超过关中,毕竟,关中是狭乡,只有出仕做官的人,才会住在长安。
其它一些中小世家的代表,其根基也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只是因为家族中出的人才在长安做官,将家安在长安,才被归为关陇集团。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产,都有自己一些先天的优势,比如种水稻,养鸭子,在山南道的湖区就更合适。
种棉花,果树,或者很多蔬菜,在江南就比在北方合适。
随着未来于秋刷的系统任务越发多,得到的奖品越丰富,他对这些先天的自然条件的需求就越多。
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做到于秋老死也未必做的完,借助别人的底子来做,就能快速达到目标,于秋自然不会傻傻的把所有的产业都捏在手上自己搞,光是调教一些未来能给他搭把手的人才出来都需要好多年呢,他哪里有那么多空闲。
“我韦氏也同意加入于都督的商业同盟……”
“我杜氏自然不能落了他们两家的后……”
“我河东柳氏也愿意加入……”
很快,一些能在商业方面全权代表家族的世家子就表了态,而一份发展规划,这时候也被于秋拿了出来。
里面可不仅是有这个商业同盟内部的交换经营模式,还有于秋对于各个地区的家族的一些产业发展建议,看的大家是眉飞色舞。
而无缘看到里面的内容的渊盖苏文却是心里明白,自己未来只需要找于秋,就可以买到中原大地产出的所有东西,而且量大,价低。
第两百三十五章 宁我负人,勿人负我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不管是橘还是枳,都可能是于秋需要的东西,甚至,淮南和淮北不同的气候条件,都是他需要的东西。
集合了大家的资源,洺州就会快速变的强大起来。
签订了同盟协议,以及单独的供货协议之后,各个世家子们就满意的走了,和渊盖苏文的谈判,则成了于秋接下来的工作,不过,似乎一开始就不是很顺利。
“让高句丽不袭扰李唐北方边境?这我可不敢保证,饿极了的人,就是王上也控制不了,何况我渊氏。”在于秋说出了第一个条件之后,渊盖苏文立即就出口反对道。
在高句丽,他们渊氏可是属于鹰派,主张对外劫掠来满足本国所需,当然,实际上是用那些老百姓的命,为自己的家族争取利益而已。
“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不让你们高句丽人饿肚子不就成了。”于秋笑了笑道。
“不让我们高句丽人饿肚子?你是要向我们高句丽出售粮食么?你应该知道,粮食可一直都是李唐朝廷禁止对外出售的管制物品,而且,你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吧!怎么可能满足的了我们?”渊盖苏文有些诧异的问道。
“你说的是以前的情况,以后可不会这样,从今年冬天开始,我不仅能出售足够多的粮食给你们,甚至,还能出售很多青菜蔬果给你们渊氏,比如这种红果,还有很多很多大棚里种植出来的反季节蔬菜。”于秋笑了笑道。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大唐的粮食产出将会上升一个大台阶,不仅是因为良种水稻和小麦种植规模变大了,还因为于秋弄出来的农具,肥料,增加了李唐的农耕效率,提高了产量。
此外,李唐大部分地区已经平定,百姓们可以安心耕种,耕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也是一大原因。
秋收之后,满足自身粮食需求肯定没问题,甚至能有不少结余,等徐圆朗高开道之流也平定之后,天下就将更加安定,而明年良种小麦和水稻种植范围再度扩大,又有于秋手中的玉米开始推广,粮食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剩余。
不管是粮食还是其它任何商品,太多了就会跌价,而粮食是老百姓主要能够产出的东西,跌的太低,其实对百姓不利,找外部市场将其销售出去,在未来能够大大的减缓李唐粮食产能过剩的情况,突厥和高句丽,可都是于秋提前布局的市场。
“你将我的心思把控的很准,故意说把你们的粮食蔬果出售给我们‘渊氏’,却是让我不得不答应你了。”渊盖苏文心中有些佩服道。
先前,他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渊氏想要壮大,离不开可以用于收买人心的钱财,离不开可以养活武士和军队的粮食,这些洺州都可以为他们提供。
“这么说,这一条你是答应了?”于秋向渊盖苏文确认道。
“不,我顶多是能向你保证,渊氏今后不会在国内提议发动对李唐的战争而已,这是基于跟你的贸易合作,我们能做到的极限。
不过嘛!如果你真的能够给我们足够多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渊氏倒是可以承诺,在你和李唐不对付的时候,可以出兵策应你,甚至,帮你在北方自立为王。”渊盖苏文笑着看向于秋道。
“莫非你以为,我违反李唐的禁令,向你们出售粮食,是有造反自立的打算?呵呵呵,这里可是真的想多了,我要是想自立,早就对外扩张了,李唐根本奈何不了我。
对我来说,不管是李唐,还是突厥,还是你们高句丽,都不过是一个个能够为我创造财富的政权组织而已。
我若是统治了这天下,就要为这天下的人白白付出,反之,让你们统治这天下,我却能用手段不断的让天下人为我付出。
不知道中原有句话你听说过没有,叫做: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叫天下人负我。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你觉得呢?”于秋似乎是听到了一句很可笑的话,呵呵笑着对渊盖苏文道。
其实,有了渊氏这个高句丽鹰派代表的未来家主的承诺,两国的边境未来几年基本就安稳了。
于秋之所以跟渊盖苏文这么说,是要让他清楚的明白自己的立场,如果渊盖苏文把于秋看作是一个掌握了实力,图谋造反的权臣,那就太跌份了。
“难怪我觉得这洺州处处透露着古怪,原来于都督你就是一个古怪的人,这是你自己不需要帮助,可别到时候求到我们头上。那么,你可以说说第二条了。”渊盖苏文用了好一阵才理解于秋说的话之后,才恍然道。
根据他得到的资料,于秋原本可是出自范阳卢氏的嫡子,最典型的中原世家门阀,或许他是信仰什么‘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这样的理论吧!本质上,跟山东那些家伙们没有什么区别。
“第二条,就是买卖方面的事情了,我不做具体的产品推销,你可以自己在洺州市面上选购批发,我可以保证你能比市面上的售价低一成的价格拿到你想要购入的货物,并且送货上门。
而你们渊氏,则是不能再购入我列入禁止名单中的家族的货物,还要阻止他们在高句丽行商。
反正我洺州出品的商品比他们产出的更加物美价廉,而且,你们渊氏如果能在高句丽做独家生意,赚的会更多,这是对我们来说两利的事情。”于秋继续道。
闻言,渊盖苏文再次眉头紧皱,他想要洺州的很多东西,但是却并不知道高句丽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跟洺州交换这些东西。
铜钱么?
就算把高句丽全国的铜钱都弄来,估计在洺州也买不了多少东西吧!
见他面有难色,于秋还以为自己开的条件不够好呢!
要知道,按照比市面上的零售价低一成的价格向高句丽批发货物的话,其实他给渊盖苏文的价格,是比给自己同盟内的人要贵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