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大农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我为什么要帮他这个忙”李世民眉头一皱道。
张善安是他早就想招安的一股势力了,然而,房玄龄跑过去找他的时候,却被他一口拒绝了,理由是,人家有更好的出路,原来,这家伙是要投靠于秋,这让李世民心里顿时有一种挫败感。
“这可不是您帮我家都督的忙,而是我家都督帮朝廷的忙,洞庭湖少了这股水匪,长江水道立时畅通,对于沟通商贸,增长朝廷税收,是有积极作用的。
此外,我家公子招揽张善安是要对付山东各家,以及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国的,同样是为朝廷出力。您可不能分不清好赖啊!”于知行摊手解释道。
自从下游淮南水军杜伏威归降了朝廷之后,张善安确实迎来了一段时间的事业爆发期,属下的青壮跑船好手已经聚集到了一万多人。
然而,这些人跟着张善安,却并没有实现什么大富大贵,甚至,因为大多的商人走货,都直接走陆路北上,不走长江水道,让他们的日子比以往还过的艰难。
而且,人比人,气死人,看看昔日在下游讨生活的淮南水匪现在一个个吃香喝辣,越混越好,找出路就成了他们的问题。
投靠朝廷,他们到顶就是个大头兵,甚至很多人都得回归农耕,过苦日子。
可投靠于秋则不同,不仅吃的好,穿的好,还有高额的俸禄拿,甚至连驾的船,都是最顶尖的好船。
跟这些刀口舔血的人,你讲什么大义,是没有用的,只有讲利益才是硬道理。
所以,即便是房玄龄跟张善安讲的天花乱坠,也敌不过于秋一招高薪厚报来的实在。
“你这话我怎么就这么不信呢!难道不是你家公子感觉到了山东世家带来的压力,想要增兵自保”李世民对于知行的话不以为然道。
“这可就真是笑话了,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能让我家公子感觉到压力,即便是隐世千年的墨家也不可能。
而且,我家公子虽然在洺州搞自治,但名义上却还是朝廷的臣属,是接了陛下的诏书,才担任河北道水军大都督的职务的,山东世家就是再强,难道还敢举兵造反不成
他们只要敢造反,不用朝廷一兵一卒,我洺州军也能将他们灭的干干净净。
而之所以招揽张善安,主要是为了增强洺州的水运,或者说海运能力,为未来的海上贸易做准备。
洞庭水匪中,真正能被我家公子看中挑选入军中的,又能有几个
淮南水军两万余人,我家公子不过挑了三千左右出来,刘胜属下三千余人,我家公子才挑了五百。张善安这边,能有一千来人被我家公子看上眼,就不错了。
秦王殿下若是觉得这事不可行,只管拒绝,这也不是我今天来找您的主要目的。”
于秋属下的人,说话向来就是这么大的口气,李世民已经习惯了,如果他不服,等待的,很有可能是被打脸,在这种墨家出世,山东士族联合天下士族准备发起反击的时刻,他可不敢跟于秋翻脸,将话锋一转道,“那你倒是说说,你今天到我这里来,主要有什么目的”
于知行直接将这件事情揭过,直接回答李世民道,“我家公子要在长安开洺州银行的分号,需要在东西两市有一个比较大的场地,而且,建筑规模,可能要逾制,想要您帮忙运作。”
“呵,不过是一个吸民血的子钱产业,又何必搞的那么大张旗鼓呢!怎么个逾制法”李世民哼笑一声道。
在他看来,这个什么洺州银行,才是一件小事情,于知行都不应该拿来跟自己谈,反而,像招降张善安,给其封从三品官职的事,才是大事情,需要讨价还价。
“秦王殿下可别小看了这个银行,这将是我洺州未来最大的产业,没有之一,您先看看这个。”
于知行从袖口里拿出一个盒子,将其打开,里面赫然整齐的摆放着九枚钱币,都是洺州钱。
“你们洺州打算发行这种新钱了”李世民将盒子里面的钱币拿出来仔细观看道。
铸币这样的事情,在古代管的并不是太严,家里铜多的,私自铸币根本不算违法,甚至,有时候朝廷做一些大额结算,根本不是以钱币数量计算,而是以重量单位斤数来计算。
而李世民手中的这枚钱币,精致的让他差点都忍不住赞一句了。
“是的,这种洺州钱,就是洺州银行在端午节开业之后发行的新钱,重量和价值,都和朝廷发行的五枚铜钱相当,我家公子的意思是,今后朝廷发行的铜钱,就当最低面值的基础货币使用,而洺州这种一元面值的钱币,将会是高一级的货币存在。
之后,还会有五元面值,和十元面值的铜币发行,如果我洺州的金银储备充足了,还会推出价值一贯钱的银币,和价值十贯钱的金币,这就差不多能满足所有百姓的日常消费了。
而且,您再看看这个。”于知行给李世民解释了一通之后,将放在小盒子内几枚铜钱下的几张小纸展开,推向李世民道。
李世民放下钱币,将那几张手感极好的长方形纸条拿了起来正反观看了一番,将上面所有书写出来的汉字都看过一遍之后,又向于知行问道,“这些又是什么”
于知行再度向李世民解释道,“这个,叫做不记名存票,从小额到大额,分别是一贯钱,两贯钱,五贯钱,十贯钱,二十贯钱,五十贯钱和最大的一百贯钱,拿着这些不记名存票,可以去洺州所有产业买同等价值的货物,加入洺州商业同盟的商户,也同样承认。
而且,不管任何人,拿着这些不记名存票去洺州银行,都可以兑换出同等价值的铜钱货币,这就是我家公子要麻烦您,在东西两市帮我们找地方,建分行的原因了。
如果,有长安的商贾,运送货物到洺州贩卖,他收到了这样的不记名存票,带回到长安,他却是能直接在长安的洺州银行分行取出铜制钱币,这将会大大的方便交易,节省商人的运营成本。”
闻言,李世民的一双大眼睛整个眯成了一条缝,他感觉这里面有大事情,而以他的智慧和见识,却又一时想不透。
第两百四十五章 洺州银行融资计划
本来以为于知行只是上门来找自己办点事情,却想不到,人家是带着惊天大雷来的,而且,李世民都还没有看清这个雷的全貌,就被这个雷震的外焦里嫩了。
当他将于知行描述的东西大致幻想了一下之后,顿时就对面前的洺州钱和不记名存票,有了火一般的热情。
“这个公元纪年,其实就是西域那边计算年数的计数法,是他们信奉的基督诞生的年份,今年正好是公元六二三年,所以,咱们这洺州钱上,印的是这个年份,这上面的数字符,则是我家公子根据天竺,大食人现在摸索的一些计数符号,发明的一套计数符,这个圈,是零,这个竖是一,……
每一张不记名存票上,都有一串唯一的数字号码,在洺州银行的票号本上面有记录,可以防止别人造假,当然,像这种存票上的水印,也不是谁都能造假的了的。”
于知行说完,将一张不记名存票举向灯座的方向,很快,李世民便看到了存票左边一个立体的洺州字样,心中惊奇不已。
现在看来,洺州为了发行钱币的事情,做了很多准备,而需要于秋花这么多心思做准备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是小事情。
“想不到这银行还附带柜坊的业务,那如果是更大额度的交易呢”李世民了解了全套洺州发行新钱币的事情后,提出疑问道。
“更加交易的业务可以走支票,如果客户将钱存在我们洺州银行,达到十万贯以上的额度,即可以开通支票支出功能,每张支票最高可支付一万贯,如果交易双方都是我洺州银行的客户,还可以直接进行账户资金划转,别说是一万贯了,就是十万贯,百万贯,也能瞬间完成收付款交易。”于知行答道。
他本人就是未来洺州银行长安分行的行长,自然是对这些于秋交待下来的事情,有过认真研究,其实,有可能的话,于秋是希望在所有人口五万户以上的大州都开设分行的,然而,现在的人手条件却不允许。
想要在银行帮客户办业务,认字,算术的水平,必须得达到一定的程度,这样的人仅靠在洺州开设的扫盲班,是培训不出来的,只能从于秋继承自卢氏的那些人里面挑,而且,还要是一些能写会算的管事级别人物,这样的人,在洺州的各个产业中,本来就是骨干,东拼西凑之下,也就只能保证洺州总行,洺津渡分行的运转,就算是长安未来在东西两市开设的分行的人手,于知行都还在招募培训中呢!
毕竟,长安是目前读书人最多的地方,多少能招到一些。
未来,或许等洺州图书馆开馆之后,洺州能吸纳一些外地学子,进入银行工作。
“如果,让你们在长安开设这银行,天下钱财会尽入你家公子手中了,这件事情,我是不会答应的。”李世民来回在厅中踱了好几圈步子之后,才语气坚决的向于知行开口道。
于知行笑着道,“我家公子一早就猜到殿下会是这样的态度,说这是你的惯性思维导致的,你会把所有自己还没有搞懂的东西,先否定,慢慢吃透了,企图掌控,初步能够掌控了之后才会做决定。
不过,他还说,你是阻止不了的,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控的。
因为这是所有商人,或者说,所有人民需求的东西,是大家的愿望,是对大家都好的事情,只要洺州开设起来了,你们长安这边没有的话,就会被所有想要享受它便利的推动落实。
实际上,越早落实,结果就越好,落后,即等于挨打。”
“落后等于挨打”李世民眉头一挑,抓住重点向于知行反问道。
于知行笑着道,“我家公子并没有详细向我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按照我的猜测理解,应该是银行的另一个业务可能涉及到很重要的方面,那便是借贷业务。
现在,突厥和高句丽两大国都与我们洺州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和商业同盟协议,甚至,这两国的一些比较大的氏族,部落首领,还跟我们洺州私下签订了商业同盟和一些特殊易货协议,他们可以从我们洺州借贷一定数量的款项。
这些钱,他们可以用来改善民生,亦可以用来购买武器装备,粮食等战略物资,用这些物资作为基础,对敌对国家进行征伐,长安不允许我们开设分行,那么,长安就没有找我们借贷资金周转的优势,很可能,长安就会成为挨打的一方。
反之,朝廷想要平灭像高开道,庞孝恭之流的叛乱,却没有钱粮军费,导致迁延日久,损失税赋产出。
这样的问题,找洺州银行贷款,则立即就能快速解决,在个方面减少许多损失。
更有一些如吐谷浑寇边,吐蕃寇边,动则数十万大军打过来的突发事件,朝廷想要组织军队抵抗,需要用大量的调用钱粮,从各个地方征调,再到大军出征,基本上两三个月就过去了,那时候好几个边州沦陷,百姓死伤惨重,即便最终击退敌人,收复失地,人口的损失,税赋的损失,也同样巨大。
有了洺州银行借款却不同了,能够快速用钱采购,快速动员士兵,以最快的时间平息战争。
这些都是银行能够带给朝廷的好处,朝廷不能视而不见。
而如果朝廷对于洺州银行不放心的话,其实只需要设置监管机构,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设置监管机构洺州银行允许朝廷设置监管机构”于知行这一段话说的李世民茅塞顿开,而听到最后这一句之后,他顿时便觉得,或许,能够试一试。
“当然可以,洺州发行不记名存票,自然是需要有切切实实的有钱币在库房才能发出去的,这就需要朝廷的监管,不然的话,洺州银行私印很多不记名存票,去坑害同盟的商号,那就会有人受损失,如果别的世家大团体,也搞出一种这样的票据对市场上发行,出现乱发情况,可能就会扰乱市场。
此外,一些借贷的资金的用途也需要朝廷监管,比如,有些人真的是借了钱财之后,去买武器装备造反,或者资助敌军等,就需要朝廷的控制,一些恶意拖欠的行为,也需要朝廷判罚,所以,我家都督,是希望朝廷也能参与进来的。”
“朝廷也能在洺州银行占份子”李世民更加差异的道。
还真如于知行所说,他最初听到这洺州银行的各项业务的时候,只是将它当成于秋想要控制天下钱财的工具,没把它当好事想。
而听于知行现在说的这些设置之后,他又把心放到了肚子里面去,开始捉摸着,自己是否能借助这个东西,控制住天下的钱财。
可谁知他还在心里琢磨着究竟让朝廷在洺州银行里占几成份子的时候呢!于知行又道,“不仅仅是朝廷,洺州银行还欢迎有实力的私人参与投资进来,快速的将其做大做强。”
“连私人也能参与”李世民有些发愣道。
“当然能,洺州银行开业的当天,就将进入第一轮融资,融资就是,接受外部组织或者个人的投资,我家公子以洺州银行的各方面技术,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已经修建好的洺州人民银行总部和洺州人民银行第一分行为基础,发起对外融资。
我家公子作为发起人,将始终占洺州人民银行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为洺州银行第一大股东,拥有决策权,剩余的百分四十九,也就是四成九的股份,可以转让给外界。
买到这四成九股份的人,可以根据持股多少,享受洺州银行的盈利分红,最快每年一分红,最慢三年一分红。
另外,作为发起人,我家公子享有对洺州银行无限注资的权力,也就是说,我家公子将自己手中的钱,注入到洺州银行之后,会增加持股比例,稀释掉零散持股人的股份,从而影响到大家的分红。
比如,洺州银行今年抛开经营成本,纯利润有一千万贯,如果我家公子没有对银行进行注资,那么,这一千万贯,有五百一十万贯,归我家公子,另外的四百九十万贯,归其余股东。
可是,如果我家在当年对洺州银行注入了一千万贯,用于洺州银行的业务拓展和经营,这一千万贯按照洺州银行现有资产估值,占据了百分之十,也就是一成的股。
那么,当年一千万贯的赢利,我家公子,就要占六百一十贯,剩余三百九十万贯,归其余的股东,按照持股多少分配。
其余的还有很多细则,秦王殿下若是想了解,我这里有一份详细的融资计划书,您可以看一看。”于知行先给李世民解释了一通之后,又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文书交给李世民道。
还没看清楚文书的内容,光是看上面的字迹,李世民就是一愣,因为,这些字体他见过,和于秋的笔迹有点像,但又不是,因为,上面同样的字,是同样的大小,笔画,这是印出来的。
需要用到印,那就说明,于秋弄了很多这个融资计划书,而且,发给了很多人,而眼前这个于知行,说白了,就是专门来找他派传单的。
“按照你们于都督对于洺州银行的估值,孤王若私人出一百万贯,大概能在洺州银行占多少股”李世民将整封文书看过一遍之后,长出了一口气道。
了解了洺州银行的各方面设置之后,在他看来,这确实是个能赚大钱的行当,一年赚一千万贯,未必都不能实现。
“一百万贯,还想占几成秦王殿下可能想多了,能占半成的几率都不大,天下有钱人,可是很多的啊!”于知行笑了笑道。
闻言,李世民一愣,立即朝门口侍卫喊道,“快去将辅机给我请回来。”
第两百四十六章 饮料产业
李世民,长孙无忌两人和于知行的谈话,直接从当天下午持续到了第二天中午才算结束,长达十个时辰的谈话,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学习到了很多金融知识。
猜你喜欢